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信息方式”下数码美术中的现实虚拟

    时间:2023-07-05 19:50: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在第二媒介时代中,信息方式的产生促成了语言的彻底重构,而信息方式下的数字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一直在持续,也是美术学科发展的趋势,数字技术在辅助美术创作与教学、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艺术家视野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数码美术;信息;空间;现实虚拟

    一、空间与距离感的出现

    信息方式的出现,以及电子媒体等交流系统的产生,改变了我们思考主体的方式,也带来了改变社会形态的前景。①例如,黑格尔把看报纸说成是“现代人的早祷”,在印刷出版物当中,文字之间组合成具有类似于线性排列式的结构图像,页面上的文字与白纸之间出现规整有序的间隔等现象,这种具有空间感的现象让读者对作者产生了距离感。而正是这些特点促进了具有批判意识的个体意识形态的出现,例如可以产生出不同具有正面效应的理论批评家,可以各个角度发表各种言论与评判,相反也可促成现代所谓的“键盘侠”这种负面评论者。抛开任何因素的影响,这种个体都具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空间。以印刷文字所具有的特性与我们口语对话的稍纵即逝对比起来,这种“印刷文化”以一种对立但又互补的方式提升了作者自身、以及其他学者和理论批评家的权威,表面上看是对立和矛盾的,实际上却是现代社会交往中典型的支配互振,它能增进理论家包括批判家们更加理性与自律的学术态度。

    相对“印刷文化”中的空白与距离感,“电子文化”的出现显得更为友好。信息方式中说话人与收听人之间存在的空间距离可以得到很大的延展,而且这种距离不可能只限定于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主体。电子传播把遥远的距离和时间转瞬间的彼此结合,说话人与收听人在空间上相互分离却又使他们彼此靠拢。因此,语言不再局限于表征现实,更多的是用来强化主体的一种工具或者媒介,而且能够重构现实。

    二、数码美术与其交互性功能

    数码美术学是传统美术学和计算机图形学双向渗透的产物。广义上的“数码美术”大致分为三种形态;一是非计算机形态,来自用数字进行视觉艺术类创作,例如绘画、雕塑等。二是计算机形态;方向是模拟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第三则是泛计算机形态;经过网络等手段的传播,数码美术从信息科技实验、艺术专业教学到大众娱乐应用的转变,进入泛计算机形态。而狭义上的数码美术就是基于图形处理系统产生的非物质性艺术产品。信息方式的建立,对于数码美术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当“数字”逐渐成为信心方式下的主流媒介之时,数码美术语言的建构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比简单的“印刷文化”,数码美术在时间与空间再现虚拟上更加现实、灵动,而且更加强调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的分离性。

    “印刷文化”与“电子文化”都在为重构现实做了努力,对于图像而言,其现实重构的现象会更加直观,特别是信息方式下的数码图像。“数码图像具备交互性功能,主要由于它可以在人机接口的技术支持下根据用户所输入的信息调整内部状态、做出针对的反应,这种反应成为用户采取进一步的根据,由此形成包含反馈的控制论回路。这种回路是传统图像所难以形成的,因为它不具备自行调整内部状态的可能性。”②特征表现在数码图像是可生长的、可延伸的,艺术家创作者与观众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虚拟人物是可以与真实用户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数码图像的呈现是在具有人机接口的支持,从而实现人机交互,产生交互感。

    三、交互性中的现实虚拟

    美国学者、数码艺术家沃夫乔伊说过:交互性最先进的形式是超媒体虚拟现实。霍尔兹曼也说过:虚拟世界不必局限于现实世界的仿真。某种意义上讲,现实的虚拟也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

    例如,电影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对现实虚拟或者再现的最佳艺术形式,但是其呈现形式相对固定,时间与空间也是较为绝对和有限的,对比交互性状态中的现实虚拟,电影单纯是在叙事与传递观众某種信息,从而阻碍了来自观众任何形式的控制。观众只能从中被允许阐释或者吸收自己感兴趣的局部风格或事件,但现实而言,对于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事实内容,观众是没有选择权的。与电影不同的是,在交互性式现实虚拟中,观众一直被摆在在“第一人”的位置,而且总是在服务于结构的复杂化,所以我们可以将现实虚拟看作为电影媒体的自然进化。总的来说,传统艺术往往是为了让观众在视听体验上得到最佳感受,现实虚拟则是让观众建立在自身的操控之下为基础,从中得到的反馈体验。

    注释:

    [1] (美)马克.波斯特、范静哗(译)。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2] 黄鸣奋著。数码艺术学潜学科群研究「M」学林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 黄鸣奋著。数码艺术学「M」学林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2] (美)马克.波斯特、范静哗(译)。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 黄鸣奋著。数码艺术学潜学科群研究「M」学林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推荐访问:现实 美术 方式 虚拟 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