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现代服务业FDI的理论基础与经济效应

    时间:2023-07-06 11:2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张 云 李秀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 201620

    基金项目:

    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项目(2008JRXY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790083)

    摘要: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直接投资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服务业国际转移及服务业全球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服务业FDI相关研究的趋势,系统梳理现代服务业FDI的理论基础和经济效应,并针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区域现代服务,dkFDI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理论;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3-0069-06 收稿日期:2009-06-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国际转移逐渐代替制造业国际转移,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一轮高潮,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FDI)作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方式,在全球直接投资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发展乃至服务业的全球化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04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题为“转向服务业”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FDI的重点已明显转向服务业,服务业FDI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现代服务业FDI发展被各国和地区所重视。我国服务业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服务贸易进口远大于出口,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比上年增长51.9%,创11年之最(115.5亿美元)。随着我国在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行业履行人世承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日益开放,外资企业在我国服务业市场上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理解现代服务业FDI的理论基础和经济效应,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具体情况,合理利用服务业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促进我国服务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相关研究概况

    伴随着服务业FDI和服务贸易的盛行,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服务业FDI的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视。国外服务业FDI理论研究奠定了现代服务业FDI的理论基础,后文将重点阐述。国外关于服务业FDI的实证研究也较为丰富,Jensen、Rutherford和DavidTarrf2007)利用Dixit-Stiglitz模型,研究了贸易自由化与俄罗斯服务业吸引FDI的关系;Michael Mortimore(2004)在他的工作论文中研究了FDI进入拉美市场的新战略,其中列举了跨国公司进入巴西电信和电力部门这两个服务行业的战略;Hunya G.(2002)针对欧洲中部国家的研究表明该地区服务业吸引的FDI主要是绿地投资,有可能增加服务部门的赤字,并且指出FDI导致的收入增长可能都会流向国外;Denise EbyKonan和Keith E.Maskusf2001)通过使用CGE模型,定量分析结果认为通过降低服务贸易壁垒可以使一国付出很小的调整成本而获得很多的国家福利,服务部门的开放可以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Laura Alfar(2000)利用1981年至1999年各国FDI的数据研究了FDI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国外关于现代服务业FDI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全球扩张的主导战略已经由追随型逐渐过渡为主动型,发达国家间的服务业投资仍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服务业跨国公司随着实力提升扮演着重要角色,服务业成为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的“粘合剂”。

    国内学者对服务业FDI也进行了许多理论与实证研究,理论方面的研究如王震国和袁汝华(2003)、张红霞和李平(2004)、洪俊杰(2007)、秦嗣毅(2008)、陈凯(2008)、王治和王耀中(2009)、肖文和林高榜(2009)等,重点在于服务业FDI的现状、制约因素和对策以及与经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实证研究方面,戴枫(2005)、张红霞(2006)、欧恺和秦向东(2007)、接玉芹和潘东波(2007)、王新华(2007)、曾国平和李燎原(2008)、魏刚和谢臻(2009)等,收集了各地区或行业的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了FDI对服务行业的影响和选择变化。国内对现代服务业FDI相关研究,一方面借鉴先进方法检验我国服务业FDI的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定性描述我国服务业FDI的现实情况,针对现代服务业FDI尤其是区域现代服务业FDI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系统梳理现代服务业FDI的理论基础和经济效应,并针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我国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二、现代服务业FDI的理论基础

    西方学者从投资动因、途径、地点以及与其他方式比较等多方面展开对服务业FDI的研究,重点围绕两点:一是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作为理论基石,二是跨国公司在服务业FDI中扮演重要角色。就研究框架而言,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将制造业FDI理论应用到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另一些学者则将国际贸易理论应用到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中。

    (一)制造业FDI理论应用到服务业FDI研究中

    1 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海墨fStephenH Hymer)论证了外国直接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外国金融投资,不是一个简单的资产交易过程,它包括非金融和无形资产的转移,是跨国公司使用和发挥其内在组织优势的过程,在理论上开创了以外国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新领域。海默认为美国企业到国外投资的原因在于其具有某种“企业特定优势”,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垄断优势论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只在理论上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更符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是不完全竞争的产物,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海默垄断优势理论,以产品市场不完全代替完全竞争,并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等间接投资形式区别开来,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后来的国际投资理论各学派的研究基本遵循了这一基点,众多的后来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的理论加以发展和完善,为跨国公司国际投资行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实证研究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把产品生命周期概念应用到国际投资的理论分析中,认为产品都具有特定的生命周期(从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企业的国际化方式应该随着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演进而采取渐进的国际化方式,逐步将自己的产品渗透到国外市场中去;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运动中为适应生产和竞争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的必然决策。但该理论是实证研究美国特定时期境外直接投资的产物,并局限于高度创新的制造业等行业,适用于解释企业最初作为一个投资者进入外国市场的情况,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

    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3 内部化理论。1976年,巴克莱和卡森提出。后经加拿大的拉格曼(A.M.Ragman)在1981年进一步发展的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内部化理论的依据基于以下三种假设: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从事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统一管理经营活动,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内部化超出国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认为当企业从事海外投资活动时,为克服产品和原材料的不完全性,跨国企业往往选择直接投资的方式取代出口贸易。

    4 折衷理论。20世纪70年代邓宁提出的折衷理论(Eclectic Approach,又称OLI范例)是当今最具影响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较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决定因素,并企图“创建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对服务企业国际化的分析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该理论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方面分析进入方式决策的过程,可以用来解释企业为什么会向海外投资而不是向顾客出口产品。

    根据折衷理论,企业将经营业务向海外转移是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内部化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企业拥有独特的所有权优势,还具有垄断优势内部化的动力,国外市场又具备区位优势,那么,企业就可以将其特有的优势与东道国特有的优势相结合,即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5 比较优势理论。1817年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小岛清研究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称其为边际产业扩张论,通过宏观经济因素分析尤其是国际分工原则的角度,研究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该理论核心是:对外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及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东道国的这些优势就不能被利用。根据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外投资应能同时促进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小岛清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考虑,把对外直接投资划分为:自然资源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市场导向型、交叉投资型。

    6 其他理论。其他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国际化阶段演进理论和组织能力理论。Johanson和Vahlne(1977)的国际化阶段演进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由三个阶段构成,随着企业对有关国际市场的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会逐渐降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会逐渐由产品出口向在国外建立生产和研究开发中心以及生产的“本土化”等转移。以Madhok(1997)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组织能力理论,认为公司选择进入模式应该是最有效转移和利用资源的模式。该理论强调组织的能力,认为公司资源如果隐含性较强,就很难通过交易的方式来转移,或容易被他人效仿而丧失价值,公司会选择自建全资子公司的形式;如果公司不具备独特的资源,可以通过合资或购并的形式获得其他公司的资源,增强其组织能力。

    (二)以国际贸易理论解释服务业FDI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划分,国际服务贸易主要包括:(1)跨境交付,即从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的服务;(2)境外消费,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到另一成员方接受服务;(3)商业存在,即由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其他成员方境内建立经营企业或专业机构来提供服务;(4)自然人移动,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到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其中第三种商业存在可以看成将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形式。

    基于上述解释,一些西方学者尝试用传统货物贸易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一部分学者如sapir和Kumpe等,认为传统货物贸易原理适用于服务贸易,Sapir(1982、1985、1986)经过实证研究后指出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一部分学者如Feketekuty和Sampson等,则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服务贸易,Feketekuty(1989)认为服务产品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点,这决定了国际贸易原理不适用于服务贸易;还有一部分学者如Deardod等则主张在利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时,必须进行修正以适应服务贸易的特殊性,Deardorf(1984)根据标准的H-O理论模型,改变个别约束条件,用比较优势原则解释了国际服务贸易。

    以国际贸易理论解释服务学科的学者还尝试把跨国公司引入到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中。Banga(2005)指出,与贸易一样,服务业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一种是产业内的外商直接投资即“垂直型”,指发达国家的企业利用其在某个产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另一种产业间的外商直接投资即“水平型”,指发达国家之间的企业利用产业间相对优势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世界上大多数外商直接投资属于产业间的外商直接投资。马库森(Markusen)等人研究发现,当两个国家大小类似,但是要素禀赋有较大差异的时候,垂直型的跨国公司主导生产;当两个国家大小和要素禀赋都相似,并且国际贸易成本适中或者较高的时候,水平型跨国公司主导生产;而当国际贸易成本较低并且要素禀赋类似,或当国际贸易成本适中,要素禀赋类似,国家之间大小相差很多的时候,国内公司主导生产(肖海兰,2008)。

    服务业FDI研究者中引入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容易进行实证检验,而引入贸易理论中关于相对要素禀赋差异、规模经济差异和竞争优势差异,能够解释外商直接投资发生的本质。实际上,服务企业国际化和服务业FDI有别于制造企业在于服务的基本特性,即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品质差异性、不可储存性和所有权不可转让性,这些特性是服务国际化和服务业FDI理论研究的基础。

    三、现代服务业FDI的经济效应及计量分析

    (一)现代服务业FDI的经济效应

    1 经济增长效应。引入外资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以直接和间接方式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和加速成长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国内服务业的规模、能级和水平,产生强有力的“催化和牵引效应”,促进经济整体增长。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粗放式的,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高速增长的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收益通过资本收益、知识产权收益、品牌收益以及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收益流出到国外(袁志刚,2008)。利用FDI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仅意味着发挥自身潜在的比较优势,扩大服务出口增加国际贸易收入,而且还意味着竞争力增强所创造出的相当可观的外部经济效

    益,从而广泛有效地动员国内资源,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 环和持续增长。

    2.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世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表明,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都越来越大,目前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服务业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甚至更高,美国已达80%以上,服务业具有明显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条件。从发展趋势看,服务业国际转移是一个不可转移的趋势,跨国公司将自身的研发部门、呼叫中心、物流管理中心等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跨国公司的第三服务企业进行国际投资从事专业服务外包。服务业FDI的引入可以加快我国呼叫中心、物流管理、产品设计、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处理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利用人工成本低、电信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优势,承接世界先进服务业产业转移,带动我国服务业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3 就业扩大效应。服务业尤其是消费服务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吸纳大量就业人口。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服务业就业比重越来越大,发展服务业降低失业率的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和政府决策部门的认同。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还促进了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上升,男性劳动力总供给也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即使失业率没有显著下降,但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与服务业就业比重的上升基本上是同步发生的,服务业提供的新增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总量。发达国家服务业吸纳的劳动人数占总人口的60%以上,现在美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大约是其他行业的4倍(张红霞,2007)。现代服务业引人外资有利于我国利用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减轻长期存在的巨大就业压力。

    4 技术溢出效应。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及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的传统服务业,其特征之一就是依托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是新技术主要的使用者,企业和个人对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提供了丰厚的回报,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物化型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已成为承载国际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制造业跨国公司可以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建立起垂直分工体系,母公司控制生产工艺流程的核心技术,而子公司负责制造标准化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但经营服务业的跨国公司无法将现代的服务手段和管理方法等进行国内外分离,只能构成水平分工的关系。服务业FDI的发展已成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源地、传播者和推动器,利用现代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提升服务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现代服务业FD I的经济效应计量分析

    根据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借鉴武剑(2002)、张建华(2003)、查贵勇(2007)等研究方法,以上海经济为例对现代服务业FDI的经济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说表示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产出e由其所投入的资本K和劳动L决定(αβγ为常数):

    G=α·Kβ.Lγ

    对现代服务业FDI的经济效应进行计量分析,资本投入K可分为国内投资DDI和国外投资FDI两部分,因此把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变形为(a、b、c、d为常数):

    G=α.DDIb.FDIc.Ld

    为避免异方差和伪回归现象,对公式取对数得到进行回归分析的公式:

    lnG=A+b·InDDI+c·1nFDI+d·InL+ε

    其中,A为截距常数项,b、c、d分别为DDI、FDI、L的弹性系数,ε是误差项。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如网络通信、网络传媒、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如通信、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业等。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实证证据来源于财汇金融分析平台、Wind资讯和上海统计网,以上海第三产业代替服务业总体,根据上海统计网对上海第三产业中主要产业统计数据以及现代服务业分类,选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作为上海现代服务业代表,解释变量为行业的国内投资DDI、国外投资FDI和劳动就业L,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从回归结果分析,系数c都通过t检验,上海服务业总体和现代服务业代表吸引FDI都有较好的经济增长效应。从对比分析看,现代服务业吸引FDI的经济增长效应比服务业整体吸引FDI的效果更为明显(0.368>0.019),表明上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开放程度和引资力度相对较大,外资的进入促进竞争,推动市场化改革,促进了这些行业率先发展。

    四、区域现代服务业FDI的政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服务产业国际转移以及我国加入WTO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开放速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较快增长。前述理论和实证说明了现代服务业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效应,现代服务业的外资注入强化了我国服务行业的市场竞争,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缓解了就业压力,引进了高新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全体国民的福利,促进了我国经济特别是我国服务业和服务企业的发展,但是也造成地方政府监管难度加大、税收损失、部分垄断以及投资结构失衡等消极影响,以下针对区域现代服务业FDI提出政策建议。

    (一)加大开放力度,引导外资流向

    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全球来看还处于较低水平,对外开放也落后于制造业;较传统服务业所具有的国际竞争优势来看,我国各地区现代服务业水平明显处于竞争劣势。借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区位优势,通过加大开放力度,加强投资宏观调控,平衡区域优惠政策,引导服务业FDI进入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融合效应,适度减少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外资。区域发展要求制定和推行地方政策措施进行合理引导,使外资服务业的投资规模、持股比例等与区域经济需要和服务业的发展相协调。

    (二)加强监管力度,协调行业发展

    服务业FDI可能增强外资服务企业实施价格转移的隐蔽性,造成地方税收损失,而且外资服务企业在某些服务行业形成垄断,所以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国际税务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对外资服务企业内部定价和市场竞争的监控,完善对反垄断法的立法和设立外资服务企业经营审查机构。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城市化体系,培育若干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挥带动作用及辐射功能;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展地区和城市,保持原有的商务租赁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较好的外国投资趋势,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促进服务业的协调发展,逐步地承接高端服务业的外包业务,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推进本土化战略,实施本土企业国际化

    政府要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服务环境,利用服务企业的本土化战略倾向,强化对外资服务业企业的本土化约束。本土内资服务企业还可以利用外资服务企业独特的市场进入模式,如合资和非股权安排等吸收外资服务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和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些经济实力强、国际经营经验丰富的本土服务企业,通过跨地区或跨国经营摆脱市场容量的限制,降低市场转移资源的交易费用,通过设立生产基地和科研机构,充分利用当地先进的技术和高技术人才。比如本土服务企业可以组建战略联盟,实现各方优势的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整体竞争力和促进技术进步。

    推荐访问:理论基础 现代服务业 效应 经济 F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