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理论和历史研究是设计艺术学科建设的两大支柱

    时间:2023-07-07 13:50:0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设计艺术学的高层次研究,以艺术设计理论和艺术设计历史为两大支柱。对此,不少专家、学者早已达成共识,并在上述领域取得了骄人的学术成果。其中,对中国艺术设计古代历史的研究,由于与考古学和文献学的结合,成果尤为显著。同时,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和观念的研究,也有显著的进步。这些成果对于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来说,是极为有利的。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在艺术设计史论研究的总体水平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而在学科建设中能否正确处理史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关系,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重道轻器”,其中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现在则往往“重器轻道”,轻视史论研究的倾向比较严重。当然,没有艺术设计实践就无所谓理论和历史。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提高,历史是对前人实践的总结。因此,艺术设计实践是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艺术设计水平与学术水平是成正比的,如果实践水平低,理论水平也不会高。中国的实际就是如此。在8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间,我国的艺术设计以手工艺为主(即工艺美术),其中包含传统工业的产品设计。设计师们关注的是“经济、实用、美观”,最终落实到“美化生活”,因此,对“Design”内涵的理解比较肤浅,甚至不知“Design”与图案、设计是一回事。其实,早在1936年版的《辞海》中,“图案”条之下就注明了它是“Design”的汉译。由于工艺美术设计主要是对产品的美化,图案的性质就被缩小为装饰纹样和色彩;最重要的功能创新被完全放弃了。相关的理论大体停留在“形式美规律”(实际上是设计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等方面,不但难以深入,而且不成体系。80年代的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和艺术设计同时升温,走在设计前列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服装设计、环艺设计、工业设计都成了“新兴专业”。由于社会的需求十分迫切,多数专业仓促上马,往往由工艺美术设计师或改行的画家与工匠合作才能完成一件产品。例如服装设计,就是由画家按想象画出效果图,再由善于裁剪和制作的工人尽可能地按图纸做出来。这种状况大约维持了近10年的时间。直到一代既善于设计,又精通工艺的人才从院校里脱颖而出,国内的服装、环艺、工业设计才逐渐成熟,留学回国人才从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在以上阶段,历史和理论研究必然滞后,如一些谈“服装美学”的文章和书籍,基本上是用“形式美规律”去解说服装的外形,与美学相去甚远。这种现象恰恰证明了张道一先生在《应该建立“艺术学”》一文中所说:“长期以来,不少人误解了‘实践出理论’这句名言,以为实践多了、层次高了,也就会产生出理论,好像大艺术家也自然是大理论家。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实践的高层次有助于理论的提高,大艺术家确实有其独到的心得、见解和经验;他们的一些话语和言论真可说如金似玉,不同程度地或在某一方面揭示了艺术的真谛,弥足珍贵。然而,理论是由个别到一般地上升,它要进入人文科学的境界,没有更大的提炼和概括是不可能的”(1)。

    理论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性,即“实践给理论提出问题,而理论必须解答这些问题”,并“指出实践活动的前途”(2)。对于这一原则,谁也不会怀疑,但在实际创作活动中,可能体会不到这种指导性,或者认为,没有理论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同样日新月异,因此,理论都是脱离实际的。其实,整个90年代,我国艺术设计基本上接受了西方设计理论的指导,才逐步克服了80年代的盲目性。从历史上看,西方从手工时代经工业革命而进入现代主义,其设计的观念、方法、技术和风格的演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缺乏这一历史经验的积累,而是在80年代直接走 “与国际接轨”的路,艺术设计的“新兴专业”都是“引进”的,相应的理论和观念也只能以“引进”为主。只是最初的认识水平较低,盲目地汲取西方的片言只语。最典型的是对“包豪斯”的认识。80年代初,我们才初次听到包豪斯的名字,“三大构成”一时成了设计教育中的最新方法,哪个学校不上构成课,就是保守和落后。而包豪斯的贡献则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和教育的开拓,其精神实质远超出“三大构成”的范围。这一切都是在完整介绍包豪斯之后才被我们认识的,“三大构成”也就不再是时髦的东西了。同时,我们也从西方设计史中看到,与包豪斯同时期,还有装饰艺术运动等不同的设计风格与之并存,可以吸收消化的西方文化非常丰富。另外,西方一系列与设计相关的理论著作翻译出版,如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英国E·H·贡布里希关于视觉心理学的著作,对我们的设计理论构建和启发也是巨大的。在我们吸取融合西方设计理论和方法的20年间,国内的学者也在融汇中西、建立新的理论系统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总之,我们模仿西方的艺术设计和教育模式,满足了90年代中国市场对产品和人才的需求,但进入“WTO”以后,将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实践又一次向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人才培养问题,也就是设计艺术教育问题。我们将从这点出发,再看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设计艺术学科的性质。现行的学科目录,在一级学科“艺术学”之下设二级学科,其中包括“设计艺术学”,下一级的方向称××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和“艺术设计”本质没有区别,它们虽与“Design”的意义相近,但不含工程技术设计,可以说是中国式的专用名词。因此,服装工程设计和工业设计是单列的二级学科。设计艺术虽然是设计与艺术的结合,但侧重于艺术而不是技术;又不同于纯艺术,而是与科学技术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艺术。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设计艺术学科理论课程、历史课程较之理工、农医和其他文科更为重要。

    其次是设计艺术学培养人才的层次。目前我国设计艺术人才增减可分为四个层次:专科(含职业技术教育);本科(学士);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它以博士生为塔尖,形成了金字塔形。这四类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越往上层次越高,史论研究的含量也越大。

    专科:以职业技术的训练为主,侧重于技巧的熟练掌握,培养实践型人才;

    本科:围绕“三基本”(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强调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掌握理论、历史和相关边缘学科的基本知识,既是实践型人才,又是硕士研究生的后备人才;

    硕士生:在设计艺术学的某一个或几个方向上深造,不但有相当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具备在理论或历史的某一课题上进行研究的能力,研究成果的形式为2至3万字的论文,毕业后能胜任科学研究和大学教学工作,也是优秀的设计人才;

    博士生:在设计艺术学的理论或历史的某一课题上进行综合研究,并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研究成果为10万字以上的论文,毕业后能独立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和成为大学的骨干教师。

    以上关于人才培养目标仅是概说,其他如政治、外语、体育和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难以尽言。我想说明的是,艺术设计学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在实践和史论研究方面有一个差别,从实践为主逐渐上升为以史论研究为主。也就是说,硕士生学习是实践和理论研究各占一半,博士生则是完全的理论和历史研究,如果把硕士生和博士生当作本科五年级或八年级来培养,就很难称为“研究生”了。由此可见,代表设计艺术学学术水平的,显然是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高低。对一所设计院校来说,只把目光关注于实践,终究是美中不足。当然,如果只重理论而轻实践,也是“泥足巨人”。

    理论研究、历史研究以及理论和历史的交叉研究是个十分广泛的领域。仅就艺术设计理论而言,由于与科学技术、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交叉,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系统难免庞杂。张道一先生首将艺术理论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技法性理论(技法的归纳和系统化);创造性理论(创作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原理性理论(共性和规律的总结和提炼)(3)。对设计艺术学的理论建设而言,主要应是原理性理论和创造性理论。原理性理论包括概念、观念、本质、设计美学、设计思维学、风格学等等共同的规律;创造性理论包括观念创新、风格创新、功能创新等方面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派生出的边缘学科。理论研究往往与历史研究发生密切的联系,除了中外艺术设计史与考古学的必然相关性以外,理论研究要吸收历史研究的成果,如设计观念的沿革、设计风格的演进、创新与历史的对比等等。历史研究本身的提升,也因为艺术设计与人和社会行为方式相适应的特点,可以延伸到设计文化史和中外设计比较等方面。总之,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对一所院校来说,显然难以尽善尽美,但发挥特长,在某几个方面有所成就还是可能的。

    注释:

    (1)《张道一文集》第3页《应该建立“艺术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2)罗森塔尔、尤金编《简明哲学词典》“理论和实践”条 三联书店 1973年9月。

    (3)《张道一文集》第55页《跛者不踊》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括号内的文字为本文作者所加。

    (诸葛铠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访问:学科建设 两大 支柱 设计艺术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