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东汉砖刻文字中的简化现象

    时间:2023-07-07 18:3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提 要】本文对《中国古代砖刻铭文集》一书中所收录的东汉砖刻文字进行统计,针对东汉砖刻文字中的简化现象进行分类分析,指出东汉砖刻文字在文字学研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东汉砖刻文字 简化现象 《中国古代砖刻铭文集》

    汉字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简化和繁化的现象,不同的单字、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单独或同时出现简化和繁化现象,王宁先生在《汉字的优化与简化》中指出:“在汉字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既有一部分个体字符笔画减少,又有一部分个体字符笔画笔画增多。这是表意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汉字从古文字到隶楷演变阶段以简化为主。

    砖文,也叫砖铭,是指摹印、刻画、书写在砖上的文字。迄今所见的砖文起于战国晚期,发展到东汉,砖文的内容丰富、形制多样、使用地范围也更广泛。砖文同甲骨文、金文、碑文一样,都属于一手材料,砖文自身与生活更贴近,能更好地接近历史真实,具有重要的文字学价值。王镛、李淼在《中国古代砖文概说》中说:“砖文是与甲骨文、金文、玺印文字、刻石文字同等重要的古代铭刻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以胡海帆、汤燕主编的《中国古代砖刻铭文集》收录的东汉砖刻文字为主,该材料砖文的书写者多为中下层群众,代表着当时民间的流行书体,存在着大量的文字简化现象,值得讨论。

    一、简化的方式

    简化的方式主要包括笔画层面、部件层面和整字层面的简化。笔画层面又包括笔画的省简、替换和勾连;部件层面又包括部件的省简、替换和省简兼替换。

    (一)笔画层面

    1.笔画的省简

    (1)雷 《说文·雨部》:“靁,从雨,畾象回转形。”甲骨文、金文“雷”字均从“申”,盝驹尊始加“雨”由象形变为形声字。《说文》小篆作,隶书继承篆文,省作“雷”,砖刻文字省简“雨”的笔画,作。

    (2)具 《說文·部》:“具,从廾,从贝省。”甲骨文“具”本从“鼎”作,金文省作“贝”或“目”,篆文也省作“目”,砖刻文字或省简笔画作“日”,如、。

    另外,还有“物”省笔作、“文”省笔作、“章”省笔作等。

    2.笔画的替换

    (1)鬼 《说文解字注》:“从厶,鬼阴气贼害,故从厶。”甲骨文、金文字形从人构形,战国文字已经出现类似“厶”的写法,《说文》小篆作,砖刻文字改用横笔或点写作、替换“厶”实现简化。

    (2)阻 《说文·阜部》:“险也。从阜且声。”《说文》小篆作,砖刻文字省略“且”中两横笔,以一斜点替换写作,实现简化。

    另外,还有“曷”简作,“劉”简作。

    3.笔画的勾连

    (1)鱼 “鱼”甲骨文作,本属象形,战国文字将鱼尾讹写为“火”作,小篆保留这种写法,“火”写作“灬”,砖刻文字“灬”连写简化为一横,如。

    (2)六 《说文·六部》:“从入从八。”甲骨文作 ,古文字形承接甲骨文,战国文字或作,与隶楷文字已基本一致,砖刻文字将上面点画与下面左撇相连作一笔,写作 ,实现简化。

    另外,还有“城”两笔直画勾连变折笔作、“無”笔画勾连作等。

    (二)部件层面

    1.部件的省简

    部件的省简可以是一级部件的省简,也可以是二级或三级部件的省简。如:

    (1)君 《说文·口部》:“君,从尹。发号,故从口。”甲骨文作,亦从尹从口,小篆承袭之作,砖刻文字写法不变,省简“口”,作。

    (2)曹 《说文解字注》:“从㯥,在廷东也;从曰,治事者也。”甲骨文作、战国文字作、《说文》小篆作,可见从甲骨文到小篆,“曹”皆从“㯥”,“㯥”隶变作“”,砖刻文字保留隶变写法作,或省简上部“”的其中一个,简化写作。

    (3)鄭 《说文·邑部》:“鄭,从邑奠声。”金文到小篆字形基本相同,《说文》小篆作,砖刻文字或省部件丌作。

    2.部件的替换

    部件的替换指用其他部件或者笔画对原有部件进行替换简化。如:

    (1)宁 《说文·丂部》:“从丂寍声。”《说文·宀部》:“寍,从宀,心在皿上。”金文作,战国文字作,砖刻文字作,将“寧”中部的“心”替换改写作“艹”,反而更接近战国文字的字形,但战国文字仍能看出中间是“心”,砖刻文字替换以后看不出部件是“心”了。

    (2)盡 《说文·皿部》:“盡,器中空也,从皿㶳声。”甲骨文、金文字形还像在器皿之上以手持物之形,战国文字作,出现类似“火”的部件,小篆变为从皿“㶳”声,砖刻文字将“㶳”声中火用一横替换,写作,实现简化。

    除了使部件记号化,还通过简单部件替换复杂部件,如“種”以声符“中”替换“重”,作。

    另有“臨”简化写作、“關”简化写作、“赞”简化作等。

    3.部件的省简兼替换

    部件的省简兼替换指省简部件同时替换其他部件。如:葬

    《说文·茻部》:“葬,从死在茻中。”甲骨文“葬”字形不一,作、或,战国文字出现从死从茻,篆文继承战国文字,砖刻文字省简茻,改为从死从土,作。

    (三)整字层面

    整字层面的简化跟笔画或者部件层面的简化有联系也有区别,整字层面的简化并非对笔画和部件的全部抛弃,而是在文字整体结构框架下,对部分笔画或部件有所保留,但又超出笔画与部件层面。从砖文整字层面的简化看来,建国以来实行的简化字在东汉砖刻文字中已经可以看到。

    1.會 《说文·會部》:“會,合也。从曾省。”“會”甲骨文作,属于象形,从甲骨文到小篆基本保持了象形的整体结构。砖刻文字作,保留了“亼”部,而下面笔画简化。

    2.東 “东”甲骨文作,金文以及战国文字基本保持了甲骨文的字形结构,本象以绳索束橐两端之形,《说文》误以为“从日在木中”,砖刻文字简化作,与今天通行简化字一致。

    3.書 “書”金文作,上象以手执笔,下为“者”表读音,一直到小篆字形基本保持不变,隶变之后稍有改变,砖刻文字中对整字结构进行改变,简化写作。

    同样情况“湯”简化作。

    值得注意的是,东汉砖刻文字的简化方式并不单一,同一个字也会同时出现多种简化方式,而且笔画、部件、整字之间的简化也并非完全对立,例如上文中“皇”既可以看作是笔画的简省,也可以看做是部件的替换,这是允许存在的,因为笔画、部件、整字三者也同样存在交叉关系。

    二、简化的原因

    (一)社会需要是其根本原因。汉字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社会的需要决定了汉字的发展方向。东汉砖刻文字主要属于墓砖文字,书写内容主要是记名、记年、标记数目、记事和随笔等实用性文字,加之字砖书写面积较小,出于快写的需要便追求书写的简化。

    (二)书写者、书写工具与书写载体的不同。砖刻文字的书写者多是下层平民与工匠,属于民间书法,笔画粗率,结字往往不循法度,因此笔画、结构安排随意,追求简约,造成了文字的简化或讹误。其次,砖刻文字的书写工具多为细木棒之类的硬物,书写在湿砖坯或者烧制好的砖面,尽管在此时期,官方正体仍以隶书为主,砖刻文字中也多见隶书笔法,但书写工具不同于柔软的毛笔,自然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隶书的“蚕头燕尾”,因此在砖文中多见平直而缺乏隶意的笔画,化“蚕头燕尾”为平直本身就是对笔画的简写,也更方便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勾连。

    (三)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书体的发展。东汉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艺术思想活跃,追求个性、寻求个体生活价值成为当时社会的整体氛围,书法慢慢从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转变,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等书体酝酿发展,民间书写者是推动书法酝酿发展的积极因子,书写体自然也体现了简化的特点。

    在砖刻文字简化的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汉字的繁化的情况,但数量不多。主要表现为笔画的增加或便直笔为曲笔。如“土”加点作 、“南”加横作、“工”變直笔为曲笔作 、“五”变直笔为曲笔作等。

    三、小结

    东汉砖刻文字中存在大量的简化现象和少量的繁化现象,尤其是东汉砖刻文字中出现的一些简化字体与今天实行的简化字形体完全相同,真实地反映了东汉社会的书写情况。东汉砖刻文字中书体多样,无论是对书法学还是文字学都有重要意义,为各个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胡海帆、汤 燕2008《中国古代砖刻铭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许 慎2013《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

    段玉裁1981《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 镛、李 淼1992《中国古代砖文》,北京:知识出版社。

    王 宁1991《汉字的优化与简化》,《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通信地址:050024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推荐访问:东汉 简化 现象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