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对《说文解字》部首中“品”字形汉字的探讨

    时间:2023-07-07 19:35: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说文解字》(文中以下简称《说文》)这本书是东汉许慎的代表作,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书,堪称是文字学的奠基之作。《说文》对于从事文字学研究的人来说,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说文》总共有五百四十个部首,整本书按照这些部首去编排。因此,在读这本书之前,弄懂这些部首又是基础和前提。在五百四十部首之中,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字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诸如“品、羴、晶、焱、毳、蟲”等此类由三个相同的字叠形而构造的新字,对于此种类型的字,笔者把它们命名为“品”字形汉字。本文将运用文字学的相关知识,对五百四十部首中所有的“品”字形汉字进行分类探讨,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此类汉字的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说文》部首;“品”字形汉字;分类

    作者简介:刘俊俊,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文字学方面的研究。学号F12201039。

    [中图分类号]: 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2

    一、引言

    笔者在摘要中提到,把诸如“品、羴、晶、焱、毳、蟲”等此类汉字命名为“品”字形汉字是有理据的。因为笔者探讨的范围仅限于《说文》五百四十部首,对除此之外的此类汉字未曾涉及。在五百四十部首中,此类三角形的叠形汉字的第一个字就是“品”字,而且这个字一直沿用至今。同时,“品”字又是比较简单的,用它作此种类型的代表字,不仅形象,又让人容易理解。所以,笔者把此类汉字命名为“品”字形汉字。

    在《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中,笔者统计了一下“品”字形汉字的个数共有十五个,按照它们在《说文》部首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别是:品、羴、雥、晶、毳、麤、焱、惢、灥、鱻、蟲、垚、劦、厽、孨。对于此类汉字,以往也有人讨论过,但大都是从现代汉字的层面去考虑。现在笔者试图运用文字学理论,系统地对此类汉字作深入分析,以求追本溯源,弄清楚它们的造字理据、结构、意义以及发展演变等诸多问题。

    二、分类

    上文引言中列举的《说文》部首的十五个“品”字形汉字,从它们的构形部件的类别来看,笔者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一)与动物有关的“品”字形汉字

    羴,《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羊臭也,从三羊。”何为“羊臭”,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是这样注释的:“臭者,气之通于鼻者也,羊多則气羴,故从三羊。”由此看出这个字的本义大约是形容羊的腥膻气味,是个名词。这个字早在甲骨文、金文里就曾出现过。我们可以从甲骨文、金文字形中看出它的内在理据。它的甲骨文字形为 ,根据六书理论来看,它符合象形兼会意的原则,形状像三个羊头之形,而意义则跟羊有关。这是古代常用的造字方法,即以一个动物的部分突出特征来代替它的整体,例如在 这个字里,就用羊的角来代替羊本身,而不用刻画出整个羊的样子,这样书写起来就更方便。它的金文字形为 ,像是两个羊头,从甲骨文的三个羊头简化成两个羊头,这是因为早期汉字的书写比较随意,形式不固定,随意增减文字部件的现象很普遍。

    雥,《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群鸟也,从三隹。”《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群鸟也,许善心神雀颂,嘉贶雥集,从三隹。”段玉裁的意思是许慎喜欢并赞美鸟雀,故赐了一个嘉名给鸟雀,即从三隹的“雥”字,意为许多鸟雀聚集在一起,是个名词。甲骨文字形写作 ,像三个鸟聚集在一起之形。

    毳,《说文》小篆写作 ,金文字形写作 。许慎曰:“兽细毛也,从三毛。”《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毳毛,毛细缛者,从三毛。毛细则丛密,故从三毛,众意也。”段玉裁的意思是“毳”指细毛,毛密且多,是名词。

    麤,《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行超远也,从三鹿。”《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鹿善惊跃,故从三鹿,引申之为鲁莽之称,俗作麁,今人概用粗,粗行而麤废矣,从三鹿,三鹿齐跳,行超远之意。”从许慎的说法以及段玉裁的注释中,明显可以看出麤是粗的古字,是形容词,意为跳得远。甲骨文字形作 ,像两个鹿奔跑的样子。

    鱻,《说文》小篆写作 ,金文字形作 ,像三鱼之形。许慎曰:“新鱼精也,从三鱼,不变鱼。新鱼精也。”徐锴注曰:“三,众也,众而不变,是鱻也。”在这里,徐锴认为“三”是指多的意思,是泛指而不是确指,鱼多即为鱻。许慎认为“鱻”这个字是鱼精的意思,至于“不变鱼”是指“鱻”不能写作“鱼”?还是指其他的意思,尚不可知,不过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有这样一段话:“鱻,谓以新鱼为肴也,引申为凡物新者之称。凡鲜明,鲜新字皆当作鱻。自汉人始以鲜代鱻,今则鲜行而鱻废矣。不变鱼也,此释从三鱼之意,谓不变其生新也。他部如驫麤猋等皆谓其生者,鱻則谓其死者。死而生新自若,故曰不变。”从这段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出,段玉裁认为“不变鱼”是指鱼死后还和活的、新鲜的一样,没有发生变化。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妥,鱼死后怎么还会是新鲜的呢?古代没有冷藏保鲜技术,不像我们今天有冰箱可以将食物保存几天。即便是今天有如此先进的技术,在冰箱里冷藏的东西,几天之后也不如当时新鲜了,更何况是古代。因此,笔者认为许慎所谓的“不变鱼”应该指的是“鱻”不能写作“鱼”。因为我们知道“鱻”字是“鲜”的古字,上文中段玉裁也是这么认为的。另外,在古代,至少是在许慎之前的时代,“鱻”是用作名词的,而现在的“鲜”早已演变为表新鲜、鲜美之意的形容词了,词性和词义都发生了变化。

    蟲,《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有足谓之蟲,无足谓之豸,从三虫。”《说文解字注》中是这样注释的:“蟲者,蠕动之总名。豸者,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伺杀形也。本谓有足之蟲。因凡蟲无足者其行但见长脊豸豸然,故得假借豸名,今人俗语云蟲豸。从三虫,人三为众,虫三为蟲,蟲犹众也。”由此可知,古人将虫子分成有足和无足两种,而“蟲”字在古代是虫子的总称。因此,“蟲”应是“虫”的本字,是名词,后来逐渐简化成“虫”,“蟲”字则废弃不用了。

    (二)与人有关的“品”字形汉字

    品,《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给出的解释为:“众庶也,从三口。”《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人三为众,故从三口,会意。”古代通常用“三”来泛指多数,因此“三”谓之众。我们观察“品”字的小篆字形像是三个口,这也是古代常用的造字方法,以部分代替整体,即以人身体的某个器官代替人本身。许慎和段玉裁认为“品”是人多的意思,这跟我们今天的“品”字的品尝、鉴赏之意不一样。甲骨文字形写作 ,金文字形写作 ,这跟后来的小篆形体位置有些不同。这是因为早期汉字的书写比较随意,形式不统一,位置不固定。“品”这个字,依照许慎和段玉裁的观点看是名词,今天它的形体依然保留着,可是意思跟词性都已经发生变化了。

    惢,《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 “心疑也,从三心。”《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惢 , 心疑也。魏都賦曰‘神惢形茹’。从三心,今俗谓疑为多心,会意。今花蘂字當作此。蘂橤皆俗字也。”许慎的说法很有意思,“惢”字由三个心组成,表示人多心,多心就容易疑心。它和今天花蕊的“蕊”字很相似,依段玉裁的说法“蕊”应是“惢”的俗字,笔者认为当从段玉裁之说,因为花蕊就是由很多个花芯组成的,二者有共通之处。

    劦,《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同力也,从三力。《山海經》曰‘惟号之山,其风若劦’。”《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同力也。同力者,和也。和,调也,从三力,会意。许意盖谓其风如并力而起也。”许慎和段玉裁的观点都表示“劦”字为同心协力之意。金文字形作 ,甲骨文字形作 ,金文和甲骨文字形相似,都像三人共同划船的样子,谓之齐心协力。现在的字典认为它古同“协”,为合力、同力之意。

    孨,《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谨也,从三子。凡孨之属皆从孨,读若翦。”《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谨也。大戴礼曰‘博学而孱守之,正谓谨也’,引申之义为弱小。史記曰‘吾王孱王也’。韦昭曰‘仁谨皃’,与许合。孟康曰‘冀州人谓懦弱为孱’,此引申之义。其字则多假孱为孨,从三子,会意。”由许慎和段玉裁的说法可知,“孨”本义为谨慎,是形容词,在古代多与“孱”通假,后来又引申为孱弱、懦弱之意。

    (三)与自然有关的“品”字形汉字

    晶,《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精光也,从三日。”《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精光也,凡言物之盛,皆三其文,日可三者,所谓累日也,从三日。”许慎和段玉裁都认为“晶”是日光的意思,是名词。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清代学者徐灏在其《说文解字注笺》中提到:“晶即星之象形文。”由此可见,“晶”字应是指星星,而不是日光。这跟我们今天的“晶”字取光亮、闪亮之意不一样,而且词性也不同。

    焱,《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火华也,从三火。”甲骨文字形作 ,像燃烧的火焰之形。《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火 也。古书焱与猋二字多互讹。”许慎和段玉裁都认为这个字跟火及火燃烧时的形貌有关,是名词。现在的字典认为它是个名词,意为光华、光焰、火焰、太阳的光和热、火炽热的样子等。这些解释是很合理的,是符合这个字本身的造字理据的。三火即为明亮,可以引申为光华、光焰;三火又意为炎热、炽热,又可以引申为太阳的光和热、火炽热的样子。

    灥,《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三泉也。”《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三泉也,凡积三为一者,皆谓其多也。”三泉,极言水多之意。“灥”字是个名词,现在的字典认为它古同“泉”字,大概是“泉”的本字,后来简化成“泉”字了。

    垚,《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土高也,从三土。”《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土高皃,从三土,会意。”由此可知,“垚”字是指高地或是土高的样子,是名词。现在的字典认为它古同“尧”字。

    厽,《说文》小篆写作 ,许慎曰:“累坺土为墙壁,象形。”《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累坺土为墙壁。累者,今之累字,象形,像坺土积叠之形。”依据许慎和段玉裁的说法,这个字像土堆叠的形状,是个名词。《说文》中也收了“垒”这个字,小篆写作 ,许慎曰:“累积也,从厽从土。”从这个解释来看,许慎是把“垒”字划归为会意字。而“厽”是象形字,这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否是一对古今字?这些问题还没有确切的证据给予说明。

    三、结句

    总之,这些“品”字形汉字的衰落是必然的,因为它们现在已经不符合经济、便利的书写要求了。但是作为古文字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员,对它们的研究还是有必要的。今天,了解这些“品”字形汉字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古代文献,从而更加深入地开展对古文字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2010.2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

    [3]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

    [4]马慧. 说文解字注笺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2008.12

    推荐访问:汉字 部首 字形 说文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