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对通州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3-07-08 16:3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2010年,通州区生产总值为344.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0283.5元,同比增长15.7%,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其中,工业持续快速增长,是推动通州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到了2011年,通州区工业发展形势更加喜人,工业经济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工业经济增长迅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3∶48.6∶47.1变化为2011年的4.2∶48.8∶4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5.4亿元,增长16.6%。2011年通州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为57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为630.5亿元。工业成为经济强劲增长点。工业内部结构朝着“都市化”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与工业有关的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中现代制造业所占比重保持稳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

    其次,管理体制逐步完善,集聚发展态势初显。在原有的五个市级以上园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园区、张家湾工业开发区、西集工业开发区和永乐店工业开发区)整合为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和两个市级开发区(通州经济开发区、永乐经济开发区),园区特色渐趋明显。

    与此同时,高新企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通州共有经重新认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8家。通过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大科技投入,完成成果转化项目8项,完成科技计划项目202项,高新技术研发投入13.1亿元,累计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57.99亿元;申请专利数4760件,获得专利授权数2350件。

    最后,规模企业作用突显,总部经济促进融合。通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558家增加至2010年的870家,增长55.9%。积极吸引土地占用少、品牌效应强、财税贡献大、低碳环保的总部型企业,先后吸引了一批区域性企业总部入驻园区,对区域经济形成强大的支撑和带动效应,有力促进了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尽管近年来通州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对国内外严重的经济形势,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

    在这些问题中,最为明显的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兴区任重道远。全市工业中所占比例依然较小,在北京市十个远郊区县中排名第四。

    此外,通州的产业比较优势偏弱,竞争优势有待开发。工业缺乏有突出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缺少能够整合行业资源、能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部分工业园区没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功能定位上区分模糊,缺乏统一的协调、指导,造成了产业布局的分散化,缺乏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发展空间制约明显,用地效益参差不齐。由于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开发进度缓慢,可利用的成熟工业用地面积有限。此外,园区管理各自为政导致项目引进比较分散,产业集聚水平不高,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对工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十二五”期间,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把通州新城的基础功能定位为“疏解首都城市基本功能、承载世界城市新增功能的首都城市副中心”的发展目标,抓住北京市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机遇,坚持“高端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以工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构建都市型、服务型、高技术型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工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带动通州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通州打造成北京高端制造业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全面支撑通州新城建设。

    推荐访问:通州 思考 经济转型 工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