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学术论文撰写课程的“翻转”教学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3-07-09 14:5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基于学情调研,立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义,以学校网络教学课程平台为技术支撑,对《学术论文撰写》课程教学进行适度“翻转”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梯度作业、对接大学生科创实践项目等策略措施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论文写作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学术论文撰写;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2-0070-04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当下国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尝试制作简短的教学视频上传网络,供旷课学生课后学习,结果没有缺课的学生也利用这些视频温习功课,他们获得启发,尝试借助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流程的翻转,将之命名为“翻转课堂”: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其他教学课件自学知识点内容;课上,在老师指导下与同学互助研讨、释疑解惑,完成作业。2011年以来,借助麻省理工、耶鲁等名校全球视频公开课及非盈利性质网络在线教育机构可汗学院的推波助澜,影响日渐扩大[1]。“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2]作为培养本科拔尖人才的荣誉学院,江南大学至善学院的《学术论文撰写》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集中指导和强化训练,助力其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课程突出的实践性出发,考虑到授课对象虽来自不同专业,但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生,熟悉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研组尝试借鉴“翻转课堂”的核心要义,利用学校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由“教学”到“学教”,对课程教学做灵活、适度的“翻转”设计。

    1学情调研,问题聚焦

    翻转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流程翻转,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得”[2],有助于充分释放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过,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要真正实施课堂的翻转,技术环境的支持只是必要条件之一,教师基于学情的得当驾驭更为重要,运用不当,则势必造成“师生关系失位、知识难度越位、适用对象错位”[3]等弊病。因此,《学术论文撰写》课程教学“翻转”设计的第一步便是展开学情调研,以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所应达到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目标。调研数据显示结果如下。

    1) 对学术论文文体知识有所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写作基础存在明显差异。至善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近70%的学生在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已接触过学术论文,对相关文体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不过,与理工科专业学生相比,文科专业学生对学术论文文体特性体认尚不够深入全面,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课程作业偏向创作、设计,专业学习中较少接触学术论文,几乎没有任何撰写论文的经验。

    2) 研究方法掌握不足,专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文献资料的检索、整理与消化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工作,学生对此有初步了解。相对于图书馆纸质文献,学生更多倾向于从网络查找资料。但是,就网络文献资料检索的途径而言,48%的学生会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书生之家等大型专业数据库查阅专业文献,但仍有52%的学生习惯使用百度等普通搜索引擎,而知晓且利用过本专业主题更为精细的专门数据库的学生比例不足30%。其中,外文文献资料的检索查询尤为薄弱。

    3) 问题研究意识不强,创新思维不够活跃。

    强烈的问题探究意识及谋求创新的活跃思维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前提。作为各专业的佼佼者,80%的学生认同论文写作与专业课程学习之间存在较高相关度,表现出一定的科研意识,且认识到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对理性逻辑思维的较高要求。但是,关于选题途径,只有20%左右的同学选择依照兴趣选题,并认为“观点有创见”是决定一篇论文成败的关键。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的研究动机不够明显,创新思维尚不够活跃。

    2明确目标,确立内容

    教什么是《学术论文撰写》课程教学“翻转”设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确定合理的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目标,是确保学生“学”有所指、“学”有所得的前提。依据学情调研,针对学生对学术论文文体知识有所了解但掌握程度偏低的情况,学术论文的文体知识无疑是主体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研究方法掌握不足的实际,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常规科研方法也应列入教学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的知识传授目标;针对学生问题研究意识不强、创新思维不够活跃的现实,配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作业,以激发、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实践能力,这构成了课程教学的能力训练目标。教研组具体设计如下。

    2.1以学位论文写作指导为主轴,课程知识内容板块叠加《学术论文撰写》的课程内容以板块叠加的方式构成,包括文体知识概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学术道德与规范等4部分。板块一在明确学术论文文体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晰学术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构成人类科学体系;板块二立足宏观层面两大科学部类的属性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理解”与具有科学主义倾向的“实证”这两种一般科学研究方法,以此为前提,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深入体认调查法、实验法、实地研究、文献研究等文科研究的具体方法,把握相关使用原则;板块三针对学位论文写作做专题指导,分写作前的选题调研、写作中的正文各部分标准及写作后的答辩、投稿与发表三个环节讲授相关知识要点;板块四历数中国科协确定的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七宗罪,旨在强化学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意识,使其开展课题研究之初即形成严格的自我约束。课程教学中,为突出课程的实践功能性,以上4个板块内容并非简单拼合,而是以板块三学位论文“开题写作答辩投稿与发表”四阶段的写作指导为核心主轴,其余板块理论知识有序穿插契合,课时安排配比为2∶1∶4∶1,具体见表1。

    表1课程知识内容的板块结构文体特点各部分写作要求与格式规范答辨、投稿技巧开题写作答辩投稿与发表社科研究方法写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学术道德

    2.2以微课题文献综述写作为最终成果,作业任务层级递进课堂讨论、课题作业是实现《学术论文撰写》课程教学能力目标的重要手段。文献综述既是学术研究中选题调研的必要手段、必经途径,本身也是一种典型的学术论文,其“研究之研究”的性质对写作者的学术素养、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将本门课程作业任务设计为撰写微课题文献综述,正是期望借助这种带有“研究之研究”性质的论文写作训练来带动课程内容的高效学习。考虑到不同基础学生的接受实际,课题组在课堂练习设计中采用了层级递进的策略:第一阶段,确定微课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完成核心概念的提炼与界定;第二阶段,围绕微课题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论文,进行梳理评议,完成文献综述详细提纲;第三阶段,完成文献综述正文的撰写。三阶段作业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环环相扣,训练的内容要素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逐级递进,力求有效促进学生对于学论文文体知识及写作要求的深度体认,逐步把握相关技巧。

    2.3增设外文文献检索及英语论文写作指导专题针对学生较少查阅外文文献资料的情况,课题组特地单独设置了3课时的英语论文写作指导教学专题,由有丰富英语论文写作经验的海归博士教师担纲讲授与辅导。专题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论文的文献检索、写作策略、论文格式及评价体系,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掌握SCI、SSCI、A&HCI等世界三大论文资料库及ICPSR、UNESCO等综合社科文献资源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文文献检索方法,以便有效查找所学专业的英文文献数据库。以此为基础,授课教师详细介绍写作流程、CMS、MLA及APA三种论文格式,并以Science Education、Intem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两种期刊的审稿标准为例,说明英语论文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英文文献的认知,推动其专业学习的深广度。

    3任务驱动,实施检验

    怎么教是实施《学术论文撰写》课程教学“翻转”设计的关键。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示范者”、“促进者”,是“支架”提供者[4]。就《学术论文撰写》这门实践性突出的课程而言,流程“翻转”的教学设计,非但没有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作用,而且对教师教学实施中搭设“支架”[5]、创设师生、生生合作探究的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之后,教研组以能力训练为轴心,采用课外作业任务驱动、课内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板块教学环节相扣,既有分解又有整合,落实课程教学知识传授及能力训练目标。同时,为激励学生深度投入课程学习,教研组建立了兼顾个体与小组团队学习成效的过程测评考核机制,学生最终成绩为课堂讨论表现及三阶段作业成绩的总和。每轮首次授课,教师就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及考核做详细导航,明确学习要求,并布置全程三阶段作业;此后每次课前,教师向课程平台上传PPT课件,发布单元知识点提要、练习题,供学生自学;课上,学生围绕单元知识点内容展开小组研讨,完成练习题,汇报作业任务的阶段进展,互评自测;课后,修改完善阶段作业任务,形成文献综述最终成果,上传至课程平台,接受教师综合评测。“翻转”教学设计实施的侧重点如下。

    3.1强化逻辑思维训练,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

    逻辑思维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用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关键,课程三阶段作业设计以此为切入口。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通常以清晰界定论题核心概念术语为基石,这也是学术论文撰写选题立论的关键环节。第一阶段作业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参与,规定时间内集中查阅相关资料,独立完成对所关注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初次提交的作业成果在讨论课上接受老师与同学的评议,并进行反复修改。第二、三阶段作业任务为微课题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比较评析相关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提纲到成文循序渐进,完成文献综述的写作。该阶段作业成果汇报交流以批评性评议为主,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同学间对照论文各部分写作要求互相挑毛病、找不足,从内容的逻辑严密到语言表达的精确,再到格式的规范,反复修改完善。从学生课后完成的调研反馈看,认真完成三阶段任务的学生均能深入体认学术论文的文体知识及其写作技巧,由学生对立论、摘要及论证分析几部分的格外重视,可以看出其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水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梯级课程作业实施成效明显。

    3.2搭建学科交叉平台,促进跨专业合作探究跨学科研究是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术论文撰写》的授课对象来自不同文科院系,学生的学科专业背景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语言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多门学科。学科虽多,但都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其学科理论具有相互融通性,文科学术研究中各学科间观点、方法的相互借鉴应用乃是一种常态。于是,在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教研组着意搭建学科交叉的实践平台,努力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与作业实践中进行跨专业合作探究。讲授学术论文文体知识与研究方法知识时,教师十分注意配置不同学科的佐证案例,随堂讨论练习题也尽量兼顾不同专业的内容,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任务实践环节,除第一阶段作业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外,二、三阶段课程作业任务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课程初期布置作业任务时就要求学生组建4人课题研究小组。由于每轮授课同一专业的学生通常只有1~2名,小组成员需要跨专业组合、分工合作,在确保每位成员合理工作量的前提下,完成本组最终作业成果。不仅小组内部进行跨专业合作探究,各小组之间还需交叉搭配,互动点评另一小组的作业情况,以进一步拓宽专业视域。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及作业任务进程中相互切磋,交流各自所学的专业理论与方法,深切体会科研团队合作的优势。

    3.3对接大学生科创实践项目,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摇篮”的定位,至善学院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国家级、省级为主),精心打造了自由主题沙龙、院级模拟学术论坛、校级本科创新论坛三级科研创新平台,逐级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学术论文撰写》课程“翻转”教学设计的实施力求与此培养目标无缝对接,作业任务选题向各类学生科创实践训练项目倾斜,将课内外学术论文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课程教学的有效延伸。每轮授课的作业任务过程中,总有相当比例学生的组队、选题会与“大创”项目课题相重合,这些学生在课题调研报告、论文写作方面得到教师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些双重属性的研究成果不仅能高质量完成课程作业任务的考核,而且在各类大学生科创实践项目评比中屡获佳绩,其中部分成果还形成多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

    被当今学界普遍认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创新教育的教学设计的关键”[6]。《学术论文撰写》课程教学的“翻转”设计有利于理想学习环境的创设,从几轮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2):46-51.

    [2] 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3] 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4] 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10-16.

    [5] 张国荣.“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37-39.

    [6] 李宝峰.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2005,(8):16-17.

    Flipped classroom:instructional design of Thesis Composition course

    —For example of Jiangnan University Honor School′s liberal majors

    GAO Xia

    (College of Humanities,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 21412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based on the online course platform, the teaching group adopts some measur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model of flipped classroom, to build high-effective classroom which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academic paper writing.

    Key words thesis composition course; instructional design; flipped classroom;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innovative practice

    推荐访问:学术论文 翻转 教学设计 撰写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