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9篇

    时间:2022-10-18 15:35:49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9篇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贯彻实事求是精神体会文章-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9篇,供大家参考。

    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9篇

    篇一: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贯彻实事求是精神体会文章-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2013 年 12 月 26 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2015 年 6 月 12 日,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

      2016 年 6 月 28 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

     2018 年 7 月 3 日至 4 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一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

      一、 实事求是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实事求是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刘德毕生喜好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他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所得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者,必组织群儒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成册。所以,班固称赞他:“博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人颜师古注解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即根据实证,求索真知。

      刘德所好之“古”,乃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留下的古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研究发现,世界上几

     个影响久远的文明都在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成型,几乎建立了一个轴心,故把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代”。中国、印度、希伯来、希腊这些地缘隔绝的地区,在“轴心时代”都不约而同地在哲学、宗教、文学、史学和科学诸方面取得空前巨大的成就,涌现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震古烁今的伟大思想家。秦始皇焚书坑儒,诸子著作损毁湮缺。刘德倾力从民间收集遗籍,勘误校正,实事求是,力求复原典籍。

      刘德的实事求是,不仅赢得当世学者的尊敬,而且受到后世学者的推崇。千百年来,实事求是一直被后人尊崇为思考问题、探讨学问的最高准则。宋儒程朱学派追求“格物致知”“读书穷理”“读书求义”,秉承了实事求是的学风。王阳明冲破思想的束缚,提倡“致良知”,追求“知行合一”,深得实事求是的精髓。清代学者遵循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朴学”兴盛一时,在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 实事求是是 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中国传统思维中,“实事求是”主要表现为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并没有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更没有上升到对客观事物的实践把握的层次。毛泽东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实事求是给予全新的阐释,并赋予永久的活力。1941 年 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1941 年 12 月底,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既是党校的校训,也是全党的党训。1945 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从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正式确立。

      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

     下,我们党才果断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空前活跃繁荣。如今,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所有这些成就,充分展现了实事求是的强大威力。

      三、 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守与践行实事求是的价值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坚守实事求是的价值取向。实事求是包含着认知世界的价值理性,是我们准确认识客观世界的价值尺度。无论是国家、地方还是个人,只有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才能看清自身与外部世界,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保持清醒头脑。当前,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准确了解与把握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作为共产党人,要认清党情、国情与世情,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正视问题;既要敢于斗争,也要敢于纠错。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争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坚决摒弃好大喜功、好高骛远的片面追求政绩行为,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做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

      二是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包含着改造世界的工具理性,是我们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中国传统文化中固然含有科学理性成分,但科学理性并没有成为整个文化的主导方面,科学理性未被完全自觉地加以利用与锻造,故而历史上出现许多违背常识常理的事

     情。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当下,我们既要坚守实事求是的价值理性,更要践行实事求是的工具理性,使两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掌握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与领导方法,最基础的就是要弄清“实事”,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了解实情、掌握实情,在实践中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最关键的是在“求是”上下功夫,坚守“三严三实”准则,注重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兢兢业业勤政实干、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与此同时,要正视前进中的困难与问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三是弘扬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包含着自我创新的探索精神,是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在多次讲话和论述中反复强调“创新”,内容涵盖了科技、人才、文艺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在理论、制度、实践上如何创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情况不断发生、新事物不断出现,如果墨守成规、囿于旧的思维方式,就会与时代脱节,甚至会被淘汰。因此,必须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了解新的事物,掌握其运行规律。在创新实践中要破除迷信、

     反对盲从、敢于挑战权威,提倡尊重理性与逻辑,尊重科学实验,坚持思维的开放性与多元性,努力在各个领域开拓创新,不断推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福祉的新成果。当今时代,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焦点与关键,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着眼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着力推进科技创新,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

    篇二: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2、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和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

     1930 年 5 月, 毛泽东在《调查工作》

     (1961 年, 毛泽东将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 1964 年出《毛泽东著作选读》 时, 毛泽东将题目又改为《反对本本主义》)

     中提出:

     “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 《毛泽东选集》 第 1 卷第 116 页)

      1937 年, 毛泽东在《实践论》 和《矛盾论》 中更加深刻地论述了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批评了 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 进一步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 理论上的论证。

      毛泽东最先是 1938 年 10 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 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求是” 这个概念。

     他说: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 《毛泽东选集》 第 3 卷第 522 页)

     1941 年 5 月 19 日,

     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的报告。

     “实事求是” 作为一个命题, 最早出现在班固写的《汉书 · 河间献王传》 中。

     “实事求是”词源

      实事求是这个词原本是中国的民族语言。

     它出于《汉书》 卷五十三, 汉书作者班固评论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 从民得善书, 必为好写, 与之留其真”。

     唐朝学者颜师古注释“实事求是”是“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 “留其真”是“留其正本”。

     意思是, 刘得读书喜欢搜寻较古的版本, 因为越古的版本由于后人辗转传抄出现讹误的可能性越小。

     本意是指严谨好学, 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治学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 省内外、 县内外、 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

     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945 年,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同时也在全党

     确立了 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用中国的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

     “党的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 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

     ”

     邓小平:《坚持党的路线, 改进工作方法》(1980 年 2 月 29 日)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我们党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但是在 1958 年以后, 却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这条思想路线, 使我们党的工作出现了 曲折。

     是邓小平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反复强调:

      “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 根本点” ;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凡实践证明错误的或不符合实际的东西, 就应当改变, 不应再坚持。

     文章最后指出, 躺在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 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 宰割、 裁减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 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5 月 11日, 《光明日报》 将此文作为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公开发表。

     当天, 新华社全文转发此文, 5 月 12 日, 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 和其他十多家报纸转载, 随后, 各报广泛转载。

     这场讨论逐步展开。

     胡耀邦是这场大讨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回答了 中国历史前进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 得到广大干部、 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拥护, 但遭到坚持“两个凡是”的人的反对。

     他们给这篇文章扣了 “砍旗”的政治帽子, 并利用掌握的权力, 采取各种方式加以压制, 从讨论一开始就出现了尖锐的争论。

      (2)

     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1978 年 12 月,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重要讲话。

     “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 是靠实事求是; 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同样靠实事求是。

     ”

     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 年 12 月13 日)

      邓小平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

     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 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 我们的思想路线问题, 重新恢复和发展了 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第 190 页)

      目 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只有解放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才能顺利进行, 我们党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 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 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 是个政治问题, 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第 143 ( 3)实现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1980 年 2 月,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谈了 思想路线问题。

     他指出:

     三中全会确立了 , 准确地说是重申了 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说把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恢复起来。

     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 给党和国家的形象带来很大的损害。( 《邓小平文选》 第 2卷第 278 页)

      2. 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意义

      邓小平 1987 年 10 月 13 日在一次谈话中说:

     粉碎“四人帮” 以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确定了 以发展生产力为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 改革才重新发动了。

     ( 《邓小平文选》 3 卷第 255 页)

      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 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

     就是要有目 的的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使理论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第三,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首先,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 这是确定的绝对的。

     但它又有不确定性、 相对性。

      2、

     科学阐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

     1)

     是因为十多年来, 林彪、 “四人帮”大搞禁区、 禁令, 制造迷信, 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 不准越雷池一步。

     否则, 就要追查, 就要扣帽子、 打棍子。

     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人就只好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了 。

      邓小平指出:

     不打破思想僵化, 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 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我们讲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使我们的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 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

      (邓小平)

      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一、 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

     这其中又包括对原先的认识中正确部分的坚持和对错误部分的纠正两种情况。

     二、 是在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新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

     解放思想, 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使主观符合客观,就是实事求是。

     (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第 364 页)

      (2)

     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 思想解放的三个关键

      袁伟时

     检验是否真正解放思想要做到以下四点:

     阻碍思想解放的四种心态

      (3)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第一、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重在破, 破旧思想, 破落后于实际的或与实际不符的思想。)

     第二、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所要达到的目 标

     (重在立, 立新思想, 立与实际一致、 与客观规律一致的思想。)

     胡锦涛的讲话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为了 实事求是;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2.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在党的方针政策中的体现

     •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始终与时俱进, 始终经历着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从诞生之日起, 我们党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1945 年党的七大明确指出, “中国共产党,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1997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 第一次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 作出了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决策。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三、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 求真务实

     1.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江泽民把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概

     括为: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基本内涵

      “与时俱进”一词, 源于《周易》 的“与时偕行”、 “与时消息”。

      《周易》 讲:

     “君子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 “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时止则止, 时行则行, 动静不失其时, 其道光明”, “变通者, 趣时者也”, “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

     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要求人们“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做到“穷则变, 通则久”, “引重致远, 以利天下”。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

     的, 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 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 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十六大提出的“三个解放出来”)

     破除“满、 旧、 浮、 难”等思想倾向, 部分干部群众身上存在的 “固步自封、 小成即满”,

     “因循守旧、 不思进取”,

     “工作浮躁、 不抓落实”,

     “畏难发愁、 思想困惑”等思想障碍,

     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无止境, 实事求是要一贯, 它们结合在一起就是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本质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结合和统一。

     体现时代性

     第二、

     把握规律性, 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

     富于创造性, 就是要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 就是要坚持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 是关键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实践没有止境, 创新也没有止境。

      2、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

      (二)

     胡锦涛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胡锦涛同志于 2004 年 1 月 12 日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提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重要论断。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统筹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

      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在更大范围、 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等。

      “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 “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 "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不求真务实的十种表现

    篇三: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观的百年演进

      党的实事求是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理论整体,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实事求是,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重点是什么等基本问题。详细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实事求是观的丰富内容,尤其是深刻把握其理论重点的演进态势,对于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实事求是观的确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是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澤东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创造性转化,赋予其十分丰富的内涵,确立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观。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实事求是观的基本内容

      2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930 年 5 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首次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并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2]111-112 等重要命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我们党开始有目的地批判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1937 年 7 月,在《实践论》中,毛泽东从思想根源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错误思想之间的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296,而一切“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2]295。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801 也就是说,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然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科学分析,从中发现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由此揭示了实事求是的本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按规律办事。这标志着我们党实事求是观的确立。

      3 (2)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态度,是一种优良作风,是党性的表现 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3]835-836,并明确指出,“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3]801。这两段话表明,实事求是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要求人们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人,而是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并认为只有这样,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作风。而强调这种态度也是党性的表现,这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性和党性、科学性和阶级性的有机统一。

     (3)坚持实事求是,要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使自己的精神获得解放”[3]947。“所谓开动机器,就是说,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3]948,开动脑筋多想苦想。“要去掉我们党内浓厚的盲目性,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

      4 惯。”[3]948-949 毛泽东提出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包含有解放思想的内容,与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从思想根源上彻底清除从 1931年初到 1934 年底“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内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达到思想上的统一。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实事求是观的理论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党的实事求是观,是回答中国革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对中国革命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具有反映这个时代特征的特定理论重点。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毛泽东详细分析了两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其中,当时对党危害较大的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特点是,“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若干个别词句搬运到中国来当做教条,毫不研究这些词句是否合乎中国现时的实际情况”[3]988。毛泽东明确指出,主观主义的态度和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

      5 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3]800。“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3]800 与主观主义根本对立的另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它要求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运用它去认真研究和科学分析中国历史中和中国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找出其发展规律,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并在群众实践中进行检验,不断发展。这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也只有这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以其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什么的问题 中国的实际问题具体包括中国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现实问题又包括中国革命的政治、军事、组织、思想等种种问题。政治上需要回答,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的规律等问题;军事上需要回答,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党和军队的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条件下,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军政军民关系等问题;组织上需要回答,在小农意识和小资产阶级意识的汪洋大海中,如何建

      6 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在党内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等问题;思想上则需要回答如何实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1945 年 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過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在这些问题上党内存在的认识分歧和思想斗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以上两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中的“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党在幼年时期对这两个理论重点的认识比较肤浅、比较贫乏。为解决这些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虽然曾经有过曲折和失败,但最终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并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探索的结晶、留给我们的最大精神财富,就是党的实事求是观及其思想路线。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观的理论探索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此时,我们党在坚持实事求是观方面,既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也出现了一些理论失误。

      7 1.取得的理论成果 从坚持实事求是观的角度看,这一时期,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候,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着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设想的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一种自然而又必然的选择。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我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 年 4 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讨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篇文章时,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出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4]。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又说:“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5]742 之后召开的中共八大,对当时面临的国内

      8 形势和任务做出了正确判断,提出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新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1956 年 9 月,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6]396。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5]767,其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其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

      9 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5]770。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述以及毛泽东的讲话,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和矛盾运动规律,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3)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一时期,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党的建设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经济建设方面,明确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建设就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1956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人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努力加以纠正。2 月 8 日,在国务院第二十次全体会议上,周恩来指出:“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7]190“各部门订计划,不管是十二年远景计划,还是今明两年的年度计划,都要实事求是。”[7]191 讲话对纠正急躁冒进倾向起到了重要作用。之后,中共八大制定了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初步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在经济管理

      10 方面,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且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苏联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

     2.出现的理论失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的建设事业取得很大成就,但也遭遇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严重挫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背离党的实事求是观是主要原因之一。

     (1)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教条化 在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对这一历史课题并没有完全弄清楚,曾经把一些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和做法,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一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认识和做法,当作“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加以反对;特

      11 别是在所有制问题上过于求纯、急于过渡;这实际上是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设想和观点加以误解和教条化。因此,尽管一再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但始终缺乏对现实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违背了客观规律。

     (2)社会主义建设脱离实际 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状况认识不足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这种头脑发热的现象,不仅领导人有,在党员干部中也较为普遍,是当时那个发展阶段急于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群体心理特征。邓小平后来总结这一段历史时说:“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8]139-140 (3)思想方法上主观主义作风盛行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逐渐不正常,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等现象滋长起来,削弱以至破坏了党内

      12 民主和人民民主。严重的“左”倾错误不仅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反而在当时的环境下,不断被放大,以致全社会范围内主观主义盛行,各种错误观点大行其道。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人民日报》发表多篇文章,大批所谓“条件论”“悲观论”和“粮食增产有限论”,鼓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宣称“只要我们需要,想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在虚报浮夸的气氛下,居然还产生了“粮食多了怎么办”的忧虑,报刊还为此展开了“热烈讨论”[6]484-485。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实事求是观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澄清一些理论上的是非对错,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等,不仅呼唤恢复党的实事求是...

    篇四: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事求是

     摘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理论结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和哲学基础。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造。赋予实事求是以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引入到对实事求是概念的理解中来。坚持了实事求是命题的客观真理性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我们党在新时期进一步突出了实事求是命题中的创新精神和要求。从而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认识。实事求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的基石。

     关键词:实事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创造性地提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成果,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丰富经验的贯穿于这三大理论成果产生和发展始终的,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实事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上就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事求是不仅彰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鲜明的独特的理论主体性。而且构成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思想结晶

     “实事求是”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结合革命实践的新鲜经验,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这一理论范畴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成果。而且也是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积极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于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在于它的结合中国特点的应用。毛泽东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的,找观点、找方法的。”我们之所以要马克思主义这根“矢”。就是为了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之“的”,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内在统一,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什么是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呢?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善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已经融入了中国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结构和表达也具有了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总之,实事求是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和主体性的理论品格。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再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

     二、实事求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不断开拓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在实践上有着历史的联系,而且在思想上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们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着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主题而阐发的科学的理论,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实事求是思想的产物。一句话,实事求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一方面,正是立足于实事求是这一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开拓自己发展的新境界;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内涵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理论提升。

     如果说毛泽东依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领悟和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对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做出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赋予实事求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崭新内涵,使实事求是体现了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那么,邓小平则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中,把解放思想引入到对实事求是概念的理解中来,赋予实事求是以能动性的理论特质,体现了实事求是客观真理性和主体能动性统一,从而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进一步深刻揭示创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命题中的重要地位,做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新概括。在此基础上,我们党不仅深化了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论认识,而且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飞跃。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与旧哲学的重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开放的学说,是随着时代发展、实践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学说,断然拒绝一切把它当做一成不变的理论教条的僵这要求人们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科学地认识和总结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所提供的新经验、新材料、新观点,用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这种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方面要求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另一方面也要求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部分。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因此,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时代发展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要不断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这些问题并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就会把理论、思想和社会推向前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实践上不断进行新探索,不断总结新经验,做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篇五: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演变及其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胜利走过了85年的曲折历程。实事求是,是贯穿于党的历史的一条红线、一条生命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首先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如果没有这条思想路线,可以肯定地说,我党决不会有今天。“‘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立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建国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虽然中间曾有过一段曲折,走过了一段弯路,但仍无损于这条思想路线的光辉。特别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使这一思想路线又添新光彩。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提出到现在先后经过三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这一思想路线虽然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是随着时间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内容上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事求是”的 思想,并把它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之所以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由我们党所面临的实际状况决定的。

     众所周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要找到一条不同于俄国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尽管早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毛泽东就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系统阐述了这一正确的思想,但是,由于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不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一正确的思想并不为全党所接受。所以,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内先后出现了多次“左”右倾错误。尽管这些错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国的特殊国情,不能够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马列主义采取了机械的、教条的态度,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因此,这就需要和要求我们党能够事实求是地研究和分析我国的国情,排除教条主义的干扰,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就成为必然。正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建国以后,也正是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正是后来违背了这一思想路线,导致了大跃进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最终酿成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

     应当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思想路线问题还没有自觉地提出来。自觉地探寻思想路线,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12月,党的古田会议提出要反对主观主义的唯心观念。认为对政治形势的唯心分析和对于工作的唯心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加以纠正的方法,第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第二是“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

     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 。这两条方法的提出,是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思想的先声。

     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针对本本主义者照搬苏联、一切“拿本本来”的作法,他鲜明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观点,指出马列主义的“本本”一定要学,“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思想的提出,初步形成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为进一步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从1936年至1937年,毛泽东连续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哲学著作,系统地论证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全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奠定了哲学基础。在“两论”之后,党的思想路线开始清晰起来。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在《共产党人》创刊号上发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第一次以最完备的形式提了出来。随后,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并作了科学解释,党的思想路线至此形成。延安整风就是用这条思想路线统一了全党的思想。

     建国初期(也就是头八年),毛泽东仍一再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代表作。这一时期,“我们的发展是健康的,政策是恰当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在这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和中共“八大”会议上,毛泽东强调指出要克服和防止主观主义,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这是毛泽东首次明确地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纳入了党的思想路线,对于保证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贯彻增加了监督检验功能。这是建国后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党的八大在党的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八大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但是,建国后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使我们党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主观主义的作风也随之滋长起来。加之国内外特殊的环境,使我们党自觉不自觉地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不正确的估计。1957年4月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严重的挫折。当时,毛泽东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上发生了严重的错误,忽视或淡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陷入了片面夸大人的意志、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边缘,因而在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犯了一系列“左”的错误:一是经济建设上的急躁冒进,二是经济体制变革上的急于求成,三是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致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大跃进运动,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致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后来又发展到反右扩大化,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1960年底至1961年初,在经历了大跃进运动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现的挫折后,毛泽东又重新提出要进行调查研究,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八届九中全会上,他甚至提出建议:1961年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当时,毛泽东和党中央重提调查研究,在党内印发《调查工作》,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条例,使党的思想路线有些端正和恢复,对于克服经济困难,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当时由于全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没有搞清楚,而且继续使用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解决社会主义问题,党内的民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越来越严重,没有能够,也不可能从根本

     上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随后,加之林彪、康生、江青一伙的故意干扰和破坏,使刚刚恢复的正确路线又遭到了更大的干扰和破坏,犯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主观唯心主义盛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肆意践踏,给党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其间,我们党实现了拨乱反正,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邓小平针对当时“两个凡是”违背实事求是、形而上学的口号,明确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也由毛泽东时代的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们知道,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左”的错误,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形成了新的教条主义,延缓了拨乱反正的进程。所以,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问题又成为全党的首要任务。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在会上,邓小平再次阐述了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问题,他运用大量事实,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批判了“四人帮”歪曲篡改毛泽东思想,引用毛泽东的片言只语来骗人,吓唬人的罪行。此后,他开始着手在军队、教育等领域进行拨乱反正的工作,从实践上否定了“两个凡是”。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一科学论断,击中了“两个凡是”的要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从而恢复和丰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清理了一大批文革中遗留的冤、假、错案,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口号,实现了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拨乱反正,真正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新恢复了党正确的思想路线,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而,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重新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在实事求是路线的指导下,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拨乱反正,科学地阐述了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在此基础上,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二”大,高度赞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功绩,肯定了全党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方面的努力,并第一次把这条思想路线完整地写入了新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为全党长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三、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展和变化的第三个阶段,是党的十六大以后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基本完成了前两步战略目标,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这就不仅需要对旧的体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更需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继承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它

     作为学习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用以指导当前的工作和实践。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我们坚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而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同时,江泽民还进一步阐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我们的认识要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化不断提高。全党同志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 此外,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刻,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

    篇六: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二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1三、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 什么是思想路线?思想路线, 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 途径、 原则和方法。方向、 途径、 原则和方法。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有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与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思想路线之分。2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1929年6月 , 毛泽东在分析红四军党内 存在的种分析红四军党内 存在的种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3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 第一次使用了 “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1938年, 在六届六中全会上, 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 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4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5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 确立。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6

     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7批评“两个凡是” , 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78年12月 , 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特别强调作会议上, 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8

     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一个党,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一切从本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9本出发, 思想僵化, 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

     ”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 实际,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 0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1

     2004年1月 , 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这样, 求神真真务实被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 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 进一步深化了 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 2样

     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是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联系实际1 3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章程》

     1、 一切从实际出发今天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 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 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并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想问题,半事情, 作决策, 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这个实际。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4

     理论联系 实际, 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 又重视实践对导实践, 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尊重实际与尊重群众具有内 在统一性。2、 理论联系实际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5

     3、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 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 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 容。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 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时间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 的。是实事求是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6

     实事求是内 在地包含着解放包含着解放思想、 与想与3、 实事求是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7时俱进、 求真务实等内 容。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我3、 实事求是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8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 ,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4、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 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产生矛盾的时候, 就不能以原有理论中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以新的内 容, 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 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就不能以原有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9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20

     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〇二〇年的奋斗目标,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1

    篇七: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安整风看我党的实事求是原则从延安整风看我党的实事求是原则

     从延安整风看我党的实事求是原则

      ——延安教学体会

      延安教学的行程虽然只有四天, 但在这几天中, 我从中感觉到延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 而且是代表了一种精神:

     延安精神, 它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它是伴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而逐渐形成, 最终成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伴随着我党我军的成长壮大。

     要理解延安

     精神, 就必须认识到当时我们党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

     一、

     客观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我党成立后的二十年中, 在创造辉煌的同时, 相继犯过一次右倾和三次激进的左倾严重错误, 特别是当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统治全党的时候, 我国的革命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935 年 1 月的遵义会议, 只是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在当时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无法也不可能对思想政治路线进行深入的检讨, 因此, 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思想始终存在。

     而在土地革命时期,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 我们党内补充了大量的新生力量。

     在他们当中, 绝大部分是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 因此他们在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 也带来了各种非无产阶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这些思想与党内原有的教条主义思想很快结合, 到 1941 年的时候, 这些思想问题已经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主观主义, 其中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二是宗派主义; 三是党八股。这三种表现都狭隘而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中主观主义是党内一切错误思想的基础, 也是教条主义者的痼疾, 它将马列主义的经典和前苏联的斗争经验奉为”金科玉律”,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忽视中国革命的实际, 结果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事业。

     可以说, 毛泽东同志做出延安整风的决定, 本身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方

     针。

     为能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 更有效地进行抗日战争的指导工作, 同时也是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 就必须马上带领全党对适合中国革命的理论方针进行探讨。

     整风中确立了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 核心问题就是解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中心任务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二、 领会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我们党内, 最早将一切从实际出发、 开展调查研究, 作为研究问题根本途径的理论提高到思想路线高度来认识的是毛泽东同志。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基本点。

     毛泽东早年就十分重视实际调查的重要性。

     1927 年 1 月 4 日到 2 月 5 日他深入湖南的湘潭、 湘乡 、 衡山、 醴陵、 长沙五县, 对当地的农民运动进行了三十余天的实地考察, 写出了 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给予污蔑农民运动的言论以迎头痛击, 得出农民运动”好得很”的结论。

     毛泽东同志在 1941 年 3、 4 月份的《 〈农村调查〉 的序言和跋》 中指出,作为一名领导者, 如果不能够做到“了解下情”, 而是一味地“不求甚解”, 指导工作时是“异常危险的现象”, 而要做到这些, “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由于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而人们认识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简单听取汇报或是短时间内对事物的认识都会是片面甚至错误的。

     1941 年 8 月 1 日中央还专门下发《关于调查的决定》, 要求党员干部深入社会, 通过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状况、 革命特点和规律, 切实将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反复地宣扬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方针的重要性。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以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等经典著作中, 他教育全党要从实际出发, 深入研究中国的现状, 掌握其规律, 将马列主义理论活学活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当中来, 坚决同那些穿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假马克思主义决裂, 创造出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思想, 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三、 抓好军队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坚持实事求是

      从延安整风之后, 实事求是原则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原则, 并且在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代中国党的建设过程中, 实事求是原则依然被贯彻执行, 并且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党政治理论工作的重点,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重点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的主观主义、 宗派主义和党八股逐渐形成。

     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我们实际工作生活当中, 有些单位的党组织活动流于形式, 同志之间明哲保身互不得罪, 互相吹捧, 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到处都是, 这种风气由上层传染到下层, 最终造成的局面是费力不少, 收获极小。

     宗派主义现象严重, 相好的互相照顾, 对立的互相制肘; 明里和和气气, 暗里互相倾轧, 勾心斗角等。

     这些现象都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一再强调改正的。

     在整党过程中, 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1 页

      下一页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篇八: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秀范文:从延安整风看我党的实事求是原则——延安教学体会

      《优秀范文:从延安整风看我党的实事求是原则——延安教学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从延安整风看我党的实事求是原则 ——延安教学体会 延安教学的行程虽然只有四天,但在这几天中,我从中感觉到延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且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延安精神,它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原则,它是伴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伴随着我党我军的成长壮大。要理解延安精神,就必须认识到当时我们党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

      一、客观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我党成立后的二十年中,在创造辉煌的同时,相继犯过一次右倾和三次激进的左倾严重错误,特别是当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统治全党的时候,我国的革命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935 年 1 月的遵义会议,只是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当时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无法也不可能对思想政治路线进行深入的检讨,因此,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思想始终存在。

     而在土地革命时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党内补

      充了大量的新生力量。在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因此他们在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思想汇报专题也带来了各种非无产阶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些思想与党内原有的教条主义思想很快结合,到 1941 年的时候,这些思想问题已经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主观主义,其中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二是宗派主义;三是党八股。这三种表现都狭隘而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主观主义是党内一切错误思想的基础,也是教条主义者的痼疾,它将马列主义的经典和前苏联的斗争经验奉为"金科玉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忽视中国革命的实际,结果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事业。

      可以说,毛泽东同志做出延安整风的决定,本身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方针。为能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更有效地进行抗日战争的指导工作,同时也是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就必须马上带领全党对适合中国革命的理论方针进行探讨。整风中确立了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核心问题就是解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心任务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二、领会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我们党内,最早将一切从实际出发、开展调查研究,作为研究问题根本途径的理论提高到思想路线高度来认识的是

      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基本点。

     毛泽东早年就十分重视实际调查的重要性。1927 年 1 月 4 日到 2 月 5 日他深入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对当地的农****动进行了三十余天的实地考察,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给予污蔑农****动的言论以迎头痛击,得出农****动"好得很"的结论。

      毛泽东同志在 1941 年 3、4 月份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作为一名领导者,如果不能够做到“了解下情”,而是一味地“不求甚解”,指导工作时是“异常危险的现象”,而要做到这些,“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由于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人们认识事物需要一个过程,简单听取汇报或是短时间内对事物的认识都会是片面甚至错误的。1941年8月1日中央还专门下发《关于调查的决定》,要求党员干部深入社会,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状况、革命特点和规律,切实将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反复地宣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方针的重要性。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以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经典著作中,他教育全党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中国的现状,掌握其规律,将马列主义理论活学活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当中来,坚决同那些穿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假马克思主义决裂,范文

      TOP100 创造出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三、抓好军队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坚持实事求是 从延安整风之后,实事求是原则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原则,并且在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代中国党的建设过程中,实事求是原则依然被贯彻执行,并且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党政治理论工作的重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重点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逐渐形成。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我们实际工作生活当中,有些单位的党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同志之间明哲保身互不得罪,互相吹捧,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到处都是,这种风气由上层传染到下层,最终造成的局面是费力不少,收获极小。宗派主义现象严重,相好的互相照顾,对立的互相制肘;明里和和气气,暗里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等。这些现象都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一再强调改正的。在整党过程中,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篇九: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党的最根本的作风,也是党风中的第一个重要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

     一是,它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任何 实践都将是盲目的实践。

     二是,它要求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以及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也只有这佯,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最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把这两层含义统一起来埋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作风。这实质上是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什么是实事求是呢?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759 页)这就是说,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从中摸清事物所固有的规律,使我们主观认识和客观规律相一致,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就会造成主客观相脱离,就要在实践中碰壁,给革命和建设造成损害。因此,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的作风也就成为党的优良作风。

      我觉得我们大学生最易犯的一个思想认识错误就是容易自满、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在有时候有一种古代文人的清高,好高骛远,没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反省自己、认识自己。当然包括我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而且我也看到我们有很多同学都犯有这样的类似错误。另外,在生活中及学习科研中,很多人也没有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做,有的人篡改实验数据以求满足优秀的实验结果,有的为了结果符合自己的意愿,删掉负面数据只留正的数据等等。这样都死违背了 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是搞科研的研究生,在科研学术上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搞虚假之风。正确的思想认识能指引我、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反之,则只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甚至还会扭曲对待人生的态度。如果我们能正确定位自己,时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那么我们将距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再遥远。

      我认为“实事求是”对我们大学生来讲主要就是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刻苦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切忌好高骛远、骄傲自满。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改进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用事实来说话,做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

      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自己,脚踏实地的来促进自己,实事求是的从自身出发来生活学习。

    推荐访问: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形成了 实事求是 我们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