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现代旅游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业态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3-07-10 17:3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现代旅游农业就是用旅游的思维来改革和经营农业产业,通过现代农业各要素与旅游业各要素的深度耦合及协调发展以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其内涵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农业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完美统一;现代农业要素与生态旅游要素的耦合协调。其业态主要包括:体现“生态旅游”的乡村旅游业态;融合“生态旅游”元素的现代农业生产业态;“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旅游农业新业态。现代旅游农业将带来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产业融合 生态旅游 旅游农业产品 旅游农业

    现代旅游业和农业的产业融合理念

    产业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其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融合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发生产业融合的产业,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产业关联性(Fai,Tunzelmann,2001)。产业融合的结果就是改变了原有产业内的竞合关系,使产业界限模糊化,甚至于重构产业边界(植草益,2001)。从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的视角来看,农业的产业融合主要表现在: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工业理念的融合。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景丽等,2008)。新型现代农业是农业与科技的融合,其发展动力来自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利用现代科技与装备改造传统农业与运用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农业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广阔、游客容量大、景点分布相对分散,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国内旅游业所面临的资源局限和空间局限的困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立地条件(王晓文、王焕生,2003)。有大量的学者将生态旅游中的农业旅游作为重点来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观光农业旅游。

    真正将“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进行融合,以产业融合的视角来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融合研究,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农业、旅游业的概念进行相互的延伸,形成现代旅游农业的基本概念,并研究新的旅游农业产业形态会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变化及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现代旅游农业产业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者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使得农业旅游快速发展。刘敔(2003)提出了现代农业旅游的概念,即将传统和现代的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文化、农村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其基本形式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利用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环境和资源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形成集科研、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品尝、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观光休闲活动,并以此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型模式(刘敔,2003)。农业旅游依托的农业资源是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是融观赏、参与体验、娱乐学习、购物、度假与一体的旅游活动(傅丽华,2007)。

    可见,农业旅游如果脱离了完全的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单纯的从事旅游活动,其有别于其他旅游活动的特色也将无法持续。事实上,这些区域应该用旅游业的思维来改革和经营农业产业,通过现代农业各要素与旅游业的各要素的深度耦合及协调发展以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现代旅游农业。使其既具备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功能,又能够提供因地制宜的蔬果等经济作物;既形成了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又优化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发展更具活力;既保持了农业地区的特色,又提升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即将农村建设的和城市一样。

    现代旅游农业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农业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完美统一;现代农业要素与生态旅游要素的耦合协调。

    现代旅游农业产业形态分析

    (一)体现“生态旅游”的乡村旅游业态

    现代旅游农业产业形态的关键节点在于农业与旅游的融合,而不论是现代农业,还是现代旅游业都更加重视“生态”的概念。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表征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罗清,2012)。因此,将“生态旅游”的概念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区,并不是將乡村完全变成旅游区,而是在保持农业生产区域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融合部分旅游设施,达到旅游设施和农事设施的整合统一。“生态旅游”的最高原则就是保留原生性,即充分利用和挖掘传统农业区域的特色和优势资源,整合“依山傍水”的旅游服务思维,创造性的开发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的旅游产品,构建生态旅游范式。不实施大规模的旅游基本建设,不去破坏该区域原生态的风貌,使其保持原有特色和优势。在融合旅游设施的同时,使该地区生活服务设施水平有本质的提升,使游客和本地居民共同体验到高水平的服务。

    (二)融合“生态旅游”元素的现代农业生产业态

    现代农业生产是将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拓展和提升,实行区域化布局、设施化种养、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特色化耕作、功能化配置、企业化管理、市场化影响。事实上现代农业生产及其产出过程本身就可以成为“生态旅游”中的重要环节。对生产和产出过程的观察及对特色农产品的现场品尝已经成为了现代旅游的重要体验,如对种花过程的体验和对花草产品的购买,对蔬果产品的种植体验和现场品尝购买都已经成为了较为成熟的案例。因此,融入“生态旅游”元素的现代农业生产就是要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经营组织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农业劳动报酬相对低下、农业投入产出效应低等问题。实施一定程度的家庭农场制,如土地规模经营,在农业生产中建立农场主和雇佣工人的关系,使农业生产逐步向工厂化发展,农业设施向现代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农产品的储存、加工、销售活动环节,并从方向上融入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思维,将“生态旅游”的概念整合到家庭农场的运作流程中,使其更具市场化特色。

    (三)“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旅游农业新业态

    “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是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其中耦合度是指两大产业间各种耦合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效应,协调度是指两大产业通过耦合协调发展,产生整合效应,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正面的驱动作用。因此,旅游和农业的融合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旅游融入农业或农业融入旅游的简单概念,而是两大产业相互耦合协调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现代旅游农业”的深层次问题。

    现代旅游农业是一个新的产业形态,其产业价值链将会不同于以往的农业和旅游业。一些特色、优势的价值子系统将会在新的产业形态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这个新的产业形态中,企业的价值链系统和产业的价值链系统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涉及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分工协作。现代旅游农业产业形态是以产业内部的分工和协作为前提的。通过对区域及产业内农旅各部门的专業化分工,使农旅各部门发挥各自所长,提升工作效率,扩大价值的增值空间。同时,通过部门间的交流与协作,互相依存、相互制约,不断优化内部价值链,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获取协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以产业价值链为纽带的区域经济系统,现代旅游农业将带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以龙头企业及关键产品为主导,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一批配套企业的发展,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快速呈裂变式的发展,进而出现新的龙头企业,最终促进与旅游农业相关的各类企业的发展与聚集,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现代旅游农业这一产业形态是否成功,不在于某一个企业是否成功,而在于是否能够形成以旅游农业为纽带的产业价值体系。

    三是区位品牌。现代旅游农业所涉及的区域都有其浓厚的地域特色,在产业价值体系形成的同时,区域品牌效应将更多的显现出来。区域品牌效应不同于企业品牌,其不局限于某项产品和某个企业,能够更形象和直接的反应该地区产业系统的价值,将形成广泛和持续的品牌效应。这种品牌效应,将有利于区域内企业在国内国际的交流,也有利于区域内产品打开国内国际市场,形成较高的溢价。同时也会提升整个区域的品牌形象,开拓地区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现代旅游农业产业新形态的核心就在于产业内部门的分工协作、龙头企业的建立、关键产品的生产和产业价值链系统的构建。进而形成区域品牌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其初步形态可以探索实施“公司+家庭农场”的方式,探索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旅游的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的耦合协调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多赢局面。

    产业融合发展引起的社会、经济变化及问题分析

    (一)产业融合将驱动农业、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深度变化

    首先,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产品(特别是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信息不畅、沟通不利,产生了大量产品滞销的现状,伤农现象屡见不鲜,现代旅游农业的实施就是要使二者有机地融合,使城乡间的信息无障碍交流,使城市的旅游人员进入农村,不但能带来城市最需要的产品的信息,在采购新鲜农产品的同时,了解农产品是如何生产和加工出来的,并将各种农业信息带回城市。其次,由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出产品都将成为旅游农业的关键产品,农产品品质的开发和质量监控的提升将成为重中之重,只有高质量的农产品生产,才会产生高质量的农业旅游体验。最后,开发基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生态旅游产品,将观光学习、餐饮、休闲娱乐、农业采摘、农业种植功能集于一身,形成以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以达到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供给、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的目的。

    (二)产业融合将驱动区域及城市发展布局的深度变化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必然驱动区域及城市发展布局的深度变化。城市布局是指城市地域的结构和层次,城市内部各种功能用地比例。产业融合一般发生在城市与远郊的结合点,即通常意义上的城郊集合区域。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城郊结合区域已经成为了主城区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当特大型城市无法负荷城市的继续发展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内部土地的紧张,缓解交通拥堵,城市郊区化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过去的郊区化仅是将主城区的部分功能放在郊区,而郊区由于配套设施、交通状况等问题还无法较好的解决主城区的各种问题。因此,卫星城的概念应运而生,其建立在特大型城市的周围,拥有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现代旅游农业产业形态的形成将会丰富卫星城的形态,完善的产业体系将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城市产业化、田园化将会容纳大量的人口,使城市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延伸融合也将使区域职能向多样化发展,生产协作、就业机会、公共设施水平提升、独立性增强都将是现代卫星城的特征,最终在卫星城中工作与生活将达到平衡的状态。因此,现代旅游农业的发展将会与积极的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起来,深刻改变区域及城市发展布局。

    (三)产业融合将驱动区域社会及经济发展状态的深度变化

    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最终将带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生态旅游、有机农业、低碳生活都是现代社会、经济中的关键要素,将这些关键要素集中起来的旅游农业产业将在如下层面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旅游收入,处于城郊结合区域和卫星城地位的旅游农业发展区域将会引入大量的城市人口休憩、体验,牢牢掌握了农业原生态的旅游农业将会刺激区域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增加旅游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现代旅游农业的核心一直就是专业化和分工体系的存在,现代农业的各种元素及旅游业的各种元素在产业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农业和旅游业相关的各种产业在旅游农业的产业体系中发挥整合作用,形成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业和旅游业都是绿色经济,很多区域都不具备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而这些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达,在这些地区发展旅游农业将会发挥区域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社会文化的繁荣,通过旅游业的带动,将会为区域带来更多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解、祛除偏见,通过城市化的规划和改造,将会使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有本质的提升,当地居民将会通过旅游农业的发展提升素质,增长见识,最终形成整个区域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使区域成为城市绿肺。在现代旅游农业的发展进程中,时刻不离“生态”二字,重视对旅游、农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区域。

    推荐访问:业态 融合 农业产业 分析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