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反腐”题材影视作品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探究

    时间:2023-07-11 11:4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当现代化进程带来了财富和权力的迅速重组后,产生的新的财富资源和权力资源便互相提出新的要求,而如果这些要求不能被合法满足,就必然出现贿赂和其它形式的腐败行为。

    近几年,“反腐”题材的影视热过了头,成为继“清官戏”、“公安戏”之后的又一股“反腐戏”之热。表现“反腐”,反映党和国家对贪污腐败所采取的强硬姿态,为某些群体敲敲警钟本无可厚非,但“反腐”影视“如果没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没有较高的政治洞察力与判断力,就难免会出现政治导向上的偏差甚至错误”。于是,有些“反腐”作品就在作者或编导的刻意追求中踏进了误区,给文艺舞台和人民群众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值得我们警惕与关注。

    一、“反腐”题材影视作品的误区及其不良影响

    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失衡。大量“反腐”戏的出现,不论为电视台,还是为编者或作者都赚到了大笔的钞票,但一味地去追求“卖点”和“票房价值”,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廉政建设不满和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期望,借社会大众心理来实现狭隘的经济利益,便成为“反腐”戏产生的一个前提误区。⑴在主题思想的处理上,与国家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相悖,宣传人治思想和意识,宣传“清官”、“青天”思想,忽视法制体制力量。在一些反腐作品中,如果在腐败力量与反腐败力量势均力敌、殊死斗争不分上下的关键时刻,作者或编者往往不是把决定胜负的筹码安排为法律与法制的力量,而是借助介入一个富有正义感、且地位高于腐败势力保护伞的一个更高领导,由他们施以援手来扭转乾坤或一锤定音。比如:在电视剧《大雪无痕》中,如果没有那位幕后的省委书记在最后拍板定夺,腐败分子早已逃之夭夭;《风雪乾坤》中的省委钟书记,《生死抉择》中的省委书记,这种解决腐败问题的方式,更多地体现出封建主义的人治思想,与我国现实社会中当前社会主义的法制精神背道而驰。⑵这些无论是记实还是虚构的影视作品,为了使故事情节的更加离奇,增强我党反腐败的斗志,显示我公安或检查机关技巧的高超,有些编者“大胆想象”,创作和拍出来的作品在一定意义上不但没有达到宣传“反腐”的目的,相反却为贪官做了反检查失败的经验总结,比如:《国家公诉》首次披露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堪称是一部警醒人世的“反腐”力作,相信也是一部对得起观众的专题片。但谁能保证,现实中是不是有腐败的人物从这些纪实片中找到反检查的办法和计谋。最离谱的是在《浮华的背后》中,女主人公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更是连做整容手术的瞒天过海之法都想了出来,这无疑为快要“出轨”的腐败人物们又开通了一条逃脱法网的高速公路。⑶与上面相反,有些编导在故事内容情节的处理上,却热衷与展示官场黑暗,醉心于描摹权术倾轧,留恋于展览权力斗争,并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玩味的创作心态,尤其是在“黑”字当头的系列影视文艺作品中,往往把白色腐败改为灰色腐败,而把灰色腐败夸张为黑色腐败。表现过于细致的为腐败手段,揣摩过于精细的是腐败心态,揭示过于细腻的则是社会阴暗面,一方面,这种艺术手段造成观众“唯腐是乐”的低级欣赏趣味,另一方面,则使观众形成“官场即黑”、“官场即腐”的错误判断,对现实生活的发展前途丧失信心,同时也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受到损害。⑷作为现实题材创作的“反腐”影视有些甚至出现与法律相抵触的内容。例如:在《忠诚》中,市委开会时,处长刘星存汇报说:“耿子敬抄家时……”“抄家”是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们有的编者或导演在拍戏过程和审查过程中没有严肃、认真地去处理。如果“抄家”是“搜查”之类的口误,那更是不应该,因为只有公安机关和检查机关才有这个权利,市纪委并不具备“搜查”的权力。

    2.反腐贪势力和腐贪势力的错位。⑴在有些作品中,真正的英雄人物,常常显得了无生气,虚假空洞,干瘪无味,而罪犯形象却往往生动活泼、豪气万千,血肉丰满,有些编导甚至把一些杀人魔王描绘成视死如归的铁血硬汉,有些则是把他们拍得太富有人性和人情味。比如:在《风雨乾坤》中的市委书记戚新国本是一个龌龊的腐败分子,但电视剧中展现给观众的却是一个忍辱负重,讲求信义的君子形象,尤其是那段在感情上、伦理道德上简直无可挑剔的初恋故事,更是让观众五体投地。而在《没有家园的灵魂》里,那一对爱得轰轰烈烈的贪污男女,则被描摹得如情圣一般。笔者认为,他们那种到最后依旧执迷不悟的爱是没有必要极力渲染的,况且出现这种使观众同情罪犯的怪现象,也不得不值得我们去深思。正是种种这样的“悖论”,才使得反腐影视的教育功能受到严重削弱。⑵贪污势力的强大和手段的高超往往成为反腐贪戏的中心,而“光明”总是在结尾一笔带过,因为邪恶势力终究逃脱不了正义的惩罚。当然,把邪恶势力写得越猖狂,越能显示出英雄的伟大,但过分夸张黑恶势力的“暴力”行为,负面影响也就更加突出。《决不放过你》中一号反面人物陈一龙,因为拉拢派出所所长不成,让一座经营淫乱活动的大浴场复业的企图未能得成,竟然在大白天持枪袭击当地派出所。后来,依仗陈一文的官场靠山,居然当上了专门侦破此案的刑警队长。在长达25集的电视剧当中,除了那位被车撞死的派出所所长和那位嫉恶如仇,但性格冲动的刑警魏涛,似乎看不出还有哪些是正邪两股势力的正面较量。⑶反贪腐结局的全面反击,并将腐败势力全部铲除,这本是好事,但在某些作品中,大量的反贪腐势力代表历经千难万险或受重伤甚至死亡,而贪污势力代表往往挺到最后被一颗正义子弹带走,死的“大义凛然”,死的“从容不迫”。

    3.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相悖。好的影视作品,不就是为了给人们信心和方向吗?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对好的赞扬,对坏的批判吗?俗语说:经是好的,都让和尚给念歪了。电视剧《忠诚》中有一幕:小金县长了解了耿子敬的腐败材料,不可谓不实、不详,想向新来的市委书记汇报,但在她与当办公室主任的妈商量的时候,她妈一口回绝。小金的评价是:妈,你很有政治经验!没过多久,市委调查耿的问题正缺少关键性的材料,小金觉得应该汇报了,她妈细细分析后,让她只汇报其中一个人的,不要涉及他人,因为另一个人是劳模,“中国的典型是不会轻易推翻的!”这的确“有政治经验”的话又让小金佩服无比。最后一次,小金决定汇报时,小金打了自己的小算盘,希望她妈“能否先给市委垫个底,若这个班子垮了,让我继任!”她妈说了,“你已经是正处级的县委常委,班子垮了自然由你接。”之后,小金五体投地,“妈,你的政治经验实在太丰富了!”这就是所谓的“讲政治”吗?与封建社会时期的权谋和“厚黑学”区别何在?!如果只是一味这样曲解,我们的“反腐”只会失败,只会误事误国!

    二、“反腐”题材影视作品产生误区的原因分析及改进策略

    “反腐”作品踏进误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作家或编者没有真正意识到当前腐败现象,对腐败现象的来龙去脉,形态结构没有准确的认识,弱化了反贪斗争的深刻性,同时也抹杀了“反腐”斗争的时代性,忽视了“反腐败”题材的影视作品受欢迎本身这一不正常现象,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廉政建设的不满和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期望,乘国家宣传反腐败的列车,来实现狭隘的经济利益,于是,反腐败题材在褪去自身积极价值的同时也使其真实性大打折扣了。

    搞好正确反腐的宣传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加大影视文化宣传的审查力度。影视的审检播出,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出精品的重要环节,是最后的出口。

    1.要建立严格的审查播出制度。现在的反腐影视片,不仅“大哥大”、“大姐大”式的人物频频亮相,就连刚出道的小弟小妹们也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这使得在宣传反腐败的同时又不太自然的出现了腐败现象。于是反腐败影视中的“近亲繁殖”便理所当然地上演,“成为无道德意识的家庭主义者”。

    2.要提高作家、编者、导演、演员群体的政治思想觉悟,真正领会“反腐”的内涵。在保持与时代同步,把握卖点时机推出的同时,深刻把握社会心理和时代精神流变的脉络。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反贪”影视创作领域,真正的宣传国家反腐败的决心,而不只靠在影视结尾用贪污势力的破灭来表面化的敷衍了事。更应该有责任在注意通俗性的同时提升反腐败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3.笔者认为在反腐败影视作品中,应“保护”反腐败英雄,不要过多出现“英雄气短”、“正不压邪”的描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大量的反腐败影视作品中,反腐势力的代表,不仅是“反腐败英雄”的代名词,同时也是“反腐烈士”的代名词,无形中给现实生活中的“反腐”势力和将要成为“反腐”一分子的人加重了思想压力。试想,如果每天打开电视机,看到的都是些令人钦佩的“反腐”烈士,还有几人愿意公开的去谈“反腐”,更别说站出来举报或指责贪污势力了。

    4.反腐败题材影视走入误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编者,作者或导演在创作或编演过程出现的失误,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党和政府在反腐行动中无意识的一些“过激”做法。众所周知,在赖昌星的处理过程中,由于某检察院没有一人受贿,国家做了记“集体一等功”的做法。没人受贿,的确值得自豪,但这些本就是他们应该做到的,而且是不打折扣、理所当然要做到的。因此,在现实社会中,一方面,不要大力过激宣扬廉政,另一方面,则要对于那些作为贪污势力的“黑暗中的人”则要大力惩处,“完全没有必要给予这样的人以辩护的机会”,同时在恢复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基础上,希望加大对行贿者的打击力度。

    5.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在发扬真正的民主,拥有真正的监督,做到真正司法独立的基础上,让源于现实的影视作品能够获得创作反腐败作品的大量生活题材。

    反贪腐不是一个单一、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一个涉及国家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就像列宁说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所以,把“反腐”的大任只降于反腐影视的肩上,不但缺乏理论基础,也缺乏现实基础。但是,作为最重要的宣传媒体,“反腐”影视应该担负起正确引导的方向性作用。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在剧本创作和问题处理上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实际行动上克服浮躁追风心理和急功近利心态,在有新角度,独创性的基础上遵循国家的大政方针,绝不能让消极腐败,歪风邪气占统治地位,应该“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洞察”潜隐于生活表象后的真谛和底蕴,并以到位的概括和再现给观众带来警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2]胡智锋、张国涛著:《现实题材电视剧三题》,《中国电视》,2003。

    [3]阿诺德丁.海登海默著:《政治腐败:比较分析选读》,美国.纽约.霍特.林哈特和温斯顿公司,1970。

    叶忠华、杜慧春:景德镇高专中文系。

    推荐访问:反腐 探究 影视作品 题材 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