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教学策略”辨析

    时间:2023-07-11 17:40: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概念的辨析,以逻辑推理法总结出教学策略在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以及内涵,以期推进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系统 教学策略 辨析

    [作者简介]吕小峰(1970- ),男,河南洛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陕西 西安 710071)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16-02

    对“教学策略”这一概念的界定,到目前为止还是极不严格的,在术语的使用上较混乱,甚至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仿佛“教学策略”是一个全能的术语,可根据需要变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范畴。究其原因,很多教育研究者把一些特定的教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称之为“教学策略”,而不是在策略的特定范畴内认知、建构“教学策略”。这种基本概念的模糊、混乱和偏差,一方面会影响教育理论体系的科学化建构;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了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策略的认识和把握,导致教学理论通过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实践功效的降低。因此,我们必须先从策略的意义上对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术语进行一番辨析,再对“教学策略”这一概念做出合理、准确、清晰的界定。

    一、策略

    “策略”一词在《辞源》中未出现,但“策”“略”两字均有多种注释。“策”,其中有谋略之意。《礼·仲

    尼燕居》:“田猎戎事失其策。”注:“策,谋术也”。“略”,其中有谋略,法制之意。《荀子·王霸》:“乡方略,审劳佚,仅畜积。”《辞海》认为,“策略”是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或斗争方式,指一种计策谋略。”《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中认为:“策略指的是想达到预期效果的一整套行动。”《新英汉词典》中对“Strategy”的注解为:计策,计谋;策略。

    综合以上各种解释,我们可以确定:“策略”指的是心理活动,是人对特定环境的一种整体概括性思考,是在对特定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而成的,既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同时又具有一种类似艺术的、在其具体情境中显示直觉性特征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策略”的研究范畴

    对教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狭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从这两种教学观出发就会有与其相对应的两种教学策略观:一是视教学策略为教和学的策略,认为两者是一致的,在概念和使用时不加区别;二是视教学策略为教的策略,相对独立地研究教。

    首先,教和学,两者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教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偏重于教的人和指导者,而学则偏重于学的人和获得者,两者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所以教的策略与学的策略是不一致的,在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时必须加以区别。

    其次,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学就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来说,指的是教和学两方面相统一的活动。单独的教、单独的学或者只是教和学的简单相加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在对教学活动的研究过程中应该是将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的侧重出发进行研究。对于教学策略的研究来说,同样也应该这样,从教和学两方面出发进行研究。其中侧重于学的策略在现代教学理论里已经明确命名为“学习策略”,而侧重于教的策略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命名,为了区别于专门的“学习策略”和便于教育工作者的理解,教的策略可以侧重于命名为“教学策略”。而把“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合称为“教学的策略”。

    所以,可以认为教学策略就是从教的人和指导者的角度出发,相对独立地研究教。本文就是从教的角度探讨教学策略。

    三、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

    从20世纪中期开始,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研究受到国外教学理论界关注。以认知取向为特征的“新教学论”开始崛起,其代表人物加涅,首次将研究课程与教学的重点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转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他的“指导教学模式”理论中强调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的影响,强调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并提出以“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模式。而以美国的罗伯特·格拉塞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明:改善和提高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开始运用“教学策略”一词。总体来看,国外的教育研究者对教学策略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加涅认为,教学策略包括“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两方面;第二,埃金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目标所设计的指示性教学技术;第三,阿姆斯特朗认为,教学策略是系统地安排教师的活动,用以帮助学生达到某一单元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国内的教育研究者对教学策略同样有多种定义:李康认为,教学策略是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时俊卿认为,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主张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体现。皮连生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的的一切活动,包括事件的先后顺序安排、传递信息媒体的选择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燕国材认为,实现教学目标有两种教学策略:指导性教学策略和发现性教学策略。指导性教学策略是教师按教学要求预先指定教学秩序,学生在教师系统讲授和直接指导下学习;发现性教学策略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知识并获得概念。高慎英认为,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及其灵活运用。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表述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教学策略,对理解教学策略的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表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李康把教学策略看做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这就是把教学策略理解为教学设计的结果即教学方案,然而“方案”只体现出了教学策略静止的一面,而没有反映出教学策略随情境变化进行适时调整的特性;时俊卿明确地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想可以被认识但不具备直接操作性,如果教学策略是一种思想,就会否定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皮连生和高慎英的解释实质是把教学策略看成了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的总和,这就无法突出策略在应用方法、手段上的计谋性思考的特点;燕国材的表述只是从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两种具体的教学策略,并没有分析教学策略的实质内涵,给出明确的定义。

    四、“教学策略”的辨析

    (一)“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的辨析

    以时俊卿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教学策略属于一种教学观念,介于教学原则与方法之间。然而,观念是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整体认识,是一种纯思维的无法直接操作的东西。教学观念包括教学思想、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等教育理论。策略是支配个体具体行为的行动方针或方式,对个体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教学策略的制定或选择是处于教学观念的制约之下,体现着教学观念的,它不仅和教学观念一样具有支配教学行为的功能,而且它还具有可操作性的本质属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观念是抽象的、上位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策略则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局部性的,它是教学观念的具体化,是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因此,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的辨析

    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非森指出:“教学设计”被用于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它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整体方案,它包括了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只是这个整体方案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取代教学设计的全部。例如,加涅就把教学设计分为鉴别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鉴别起始行为特征、建立课文标准、提出教学策略、创设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与执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等几大部分;史密斯和瑞甘也将教学策略视为教学设计过程的环节之一;在国内也有学者把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具体内容。可见,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向的整体性实施方案,而教学策略主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辨析

    所谓“模式”,指的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做的标准形式”,是理论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实践操作方式的系统,具有稳定性,一经确定就很少更改。而“策略”属于“战略”范畴,其中隐含了允许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的变通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式。教学模式一般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四个部分,具有直观性、假设性、完整性和稳定性。教学策略则具有指导功能和比较灵活的调控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进行补充、调整、变动,它还包括对教学模式进行选择,甚至修订具体教学目标,使之更符合当时的情境,趋向于总体目标的达成。而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关系又不完全是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一般来说,教学策略决定着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不仅补充、完善了既有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促使了新教学模式的形成。由于已有的教学模式常常会束缚教学策略的选择、制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常常就是要打破既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创造性地预设教学行为。因此,可以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策略的静态反映,教学策略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辨析

    教学方法一词通常有三种含义:第一,实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切手段、途径;第二,是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采取的具体活动措施;第三,是指讲授、实验、练习、演示、讨论等具体的方法。现在大多教学论著中讲的教学方法,指的是第三种含义,文章中所指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这种狭义的教学方法。“策略”一词包含有“方法”“步骤”的意思,但又有区别。“策略”比“方法”的含义更宽广,层次也更高,含有对方法实施意图的明确意识。教学策略在支配教学方法选择的同时决定了教学方法组合策略,还包括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安排、程序设计以及媒体选择等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策略服务的,在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包含和体现着教学策略的意图。教学策略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实现。总的来说,教学策略属于全面的“战略”范畴,教学方法属于具体的“战术”范畴,教学策略包括了一个或多个预设的系列化的教学方法系统,对教学方法具有选择、组织和控制的作用,是决策教学方法的活动。

    五、结论

    (一)教学策略在教学系统中的位置

    通过对以上几组教学概念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明确教学策略在教学系统中的位置应为(如下图):

    (二)教学策略的内涵

    教学策略是教学实施中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的一个动态过程,是通过概括性思考对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的预先谋划。作为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完成教学目标而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并随情境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

    教学策略的建构与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绩效。对待教学策略的优劣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积极性一面,又有不足之处。与教学活动相适应、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所以,教学策略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教学策略的建构与运用只有是否适应教学需求、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提高教学质量的差别,而这也就是判断教学策略是否适应教学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胡捷利.关于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阐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23-25.

    [2]张天包.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9.

    [3]钟启泉.《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9-261.

    [4]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12.

    [5](美)埃金.课堂教学策略[M].王维成,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

    [6]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31(2):75-78.

    [7]时俊卿.教学策略——当今教学改革的新热点[J].教育·管理·社会,1995(1):34-39.

    [8]高慎英.论教学策略的实质、生成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7):40-43.

    [9]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辨析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