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日本大学在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中的角色及启示

    时间:2023-07-12 10:50: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日本政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不断健全与发展各种推进结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面对教育大众化以及少子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本的大学从机构配置、招生对象、课程内容、学习场所、教育使命等诸方面进行改革,以与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我国大学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培养能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并通过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协作,开放大学教育资源等方式,为区域发展提供服务,实现原有大学功能向民众和社会的开放和延伸。

    【关键词】日本大学;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9)12-0089-05

    【收稿日期】2019-10-18

    【作者简介】楚永娟(1982—),女,山东潍坊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日语教学。一、引言

    学习型社会(learning society),最早由美国教育思想家赫钦斯在1968年出版的《学习社会》一书中提出,提倡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自我实现。20世纪70年代起,学習型社会作为一个专门术语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其基本含义“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自由学习、自主学习”。[1]受国际终身教育潮流的影响,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国家,日语中将“终身学习型社会”称之为“生涯学習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中央审议会提交有关终身学习的咨询报告以来,日本政府相继提出了关于终身学习与教育的系列咨询报告、政策建议,积极推动终身学习教育理念付诸实践。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是同一概念的不同方面,总体来说,前者是从学习者主体而言,强调学习者权利与自我实现,后者则是从教育服务提供者角度而言,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需求,但都强调学习与教育的终身性、自由性、全民性、广泛性,追求个体发展与完善。学习型社会,也就是学习者能够终身持续学习的社会,需要教育三大阶段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融合,学校教育依然是教育的基础,只是学习型社会要求将学校教育扩展到整个生活领域,使人生各个时期的学习实现接续,各阶段教育具有连贯性、可持续性。本文将以高等教育中的四年制大学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日本大学在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中的角色及策略,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二、日本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日本政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不断健全与发展各种推进结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央审议会作为日本文部省的咨询机关,1982年提出《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标志着日本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政策框架的建立。[2]日本文部省作为主管教育的中央行政机关,于1988年将“社会教育局”改组为“终身学习局”,统筹与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并于1990年8月设立“终身学习审议会”,专门负责全国终身学习的指导性政策与报告的提出,积极致力于终生学习体系的推进。同时鼓励地方(都道府县) 政府也设置对应的“地区学习中心”“地区终身学习审议会”等。因为中央部厅改编,2001年1月,“终身学习审议会”与产业教育审议会、教育课程审议会等被中央教育审议会整合,改组为“终身学习分科会”,负责政策的审议、教育的振兴、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推进等。

    政策法规方面,中央审议会于1990年6月提出《终身学习振兴法案》,同年在国会上通过《终身学习振兴法》,推行终身学习成为日本政府的国策之一。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日本2006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第三条再次强调了“终身学习理念”,明确规定父母必须承担儿童教育的第一责任,第二阶段的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衔接桥梁,经历过学校教育后,许多“社会人”(踏入社会的成年人,本文翻译为社会成人)因为职业需要,或者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需要进行社会教育或者返回学校接受再教育。

    在日本中央与地方政府对终身教育和学习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同时为适应社会变革、社会教育及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大学需要开放资源,更加积极参与到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为成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本文中的大学主要指国立·公立、私立的大学,不含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大学院等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三、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角色作用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日本逐渐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程,约 60% 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含短大和专门学校),大学入学率超过50%。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截止到2019年5月,日本大学在校人数(含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为291.9万,其中本科生260.9万人,高等教育学校的入学率为82.6%,其中大学(本科生)的入学率为53.7%,均为历史最高。[3]预测到2040年高等教育学校的入学率达86%,其中大学的入学率为57.4%[4]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从原来有针对性的所谓“精英教育”进入“全民大学时代”,需要逐步开放,满足更多人群的学习需要。

    另一方面,日本社会近年来为少子化与高龄化问题所困扰。进入90年代后,日本18岁年龄人口减少,日本社会少子化现象愈来愈严重。据日本总务省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8月,日本总人口1.262 3亿人,15岁以下儿童为1 527万人,连续38年减少,占总人口的12.1%,65岁及以上老人达3 58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8.4%。[5]因为少子化现象严重,预计2040年18岁人口将减少为88万人,高等教育学校的入学者约为74万人,比2017年减少约23万人,其中大学入学者约51万人,比2017年减少约12万人。[6]包含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学校,入学人数都将缩减为现在的约80%。面对少子老龄化,日本大学为缓解招生压力,需要招收社会成人以及留学生来扩充生源。而退休后个人可支配时间的增多,企业对高人才的需求等,促使一部分社会人出于职业发展以及个人追求,需要再次回到学校接受继续教育,满足知识需求。

    大学承担着知识传承的教育功能、知识创造的研究功能、知识活用的服务功能,高等教育会促使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再者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会促使大学的办学模式与方法不断转型与创新。面对教育大众化以及少子老龄化,教育、工作、老年后生活将成为人们的三大主题,社会环境的转变迫使日本的大学从招生对象、课程内容、机构配置、学习场所、教育使命等诸方面进行改革,以与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受教育将与终身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

    四、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应对策略1.设置专门终身学习机构

    大学要改变原有的封闭式办学模式,首先需要进行机构调整,以提供组织保障与政策支持。进入90年代后,一批国立大学相继设置独立的“终身学习和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担负着大学开放与大学改革的使命,开展与终身学习有关的教育活动,并致力于区域问题解决与地方服务。日本大学之间也加强交流沟通,成立“国立大学终身学习中心研究协会”等全国性的协调研究机构,各协会组织适应多样化需求,也不断开拓活动领域,共同探讨终身学习课题。“国立大学终身学习中心研究协会”是目前较为有组织性的,开始由最先设置终身学习中心部门的东北大学、金泽大学、香川大学三所大学于1979年联合组建,到了90年代不断扩充,达到26所。

    但是日本的终身学习中心并非学校的发展中心,面临专职人员与资金短缺等问题,尤其是2004年学校法人化以后,国立大学的终身学习部门,常与高等教育开发部、产学官联合(地方合作)部等部门整合,鲜有作为独立部门存在。

    2.增加社会成人受教育机会

    面对少子老龄化,日本正规全日制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起,通过“社会人员特别选拔制度”“大学入学资格检定制度”等,将社会成人纳入招生范围。同时通过大学公开讲座制度、夜间部与昼夜开讲制度、函授教育制度、科目履修生等,将正规课程向成人学习者开放,增加社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推进对终身学习活动的支援,实施大学教育向社会的开放。为了满足许多社会学员因为终身学习需求而履修或者旁听的弹性需求,课程形态与学习方式也较为灵活多样,尽量消除时间与空间上的学习障碍。文部省规定,“从终身学习社会的实现和高等教育机构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与学位授予相适应的、系统的履修课程体系及学分累加计算制度”。[7]并且为了充实教育内容,多所大学形成联盟,实行一定范围内的学分互认与互换,学生在协议学校所修学分受到认可。

    比如,日本大学的公开讲座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大学外的一般社会成人为对象,内容注重人文素养类、语言类、育儿医疗类、福利类、艺术类等,旨在将大学的教育与科研成果向社会广泛开放,提高民众教养,同时也可以借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早在2011年,日本全国开设公开讲座的大学覆盖率已达94.3%,基本实现了普及。[8]近年来,成人为提升职业能力,或者自我提升而接受再教育的需求增多,大学自身承担公开讲座的经费与师资受限,大学开始积极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比如,作为大学开放与企业员工培训方式的新探索,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家面向学生举办创业教育或者实践应用讲座,企业可以冠名资助,或者学校利用教师资源、校园场地等为有需求的单位员工进行有偿培训,既利于各自发展,又能共同致力于区域终身学习体系。

    3.重视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终身教育的推进需要职业教育的良好基础,职业教育旨在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踏入社会后,能够自我独立、自我实现,实现终身发展。日本自20世纪20年代起,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大学都开始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从大学3年级的6月份起(4月份开学),相关部门开始就毕业生个人出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进行就业活动指导。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日本少子化高龄化问题加重,另一方面,失去学习、工作、婚姻意欲的“啃老族”人数增多,就业后立即离职的离职人员也较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原先已有的就业指导已经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急需在学校通过职业教育引导年轻人的就业认识与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顺利踏入社会的有效衔接。许多大学开始重视此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比如就职部开始更名为职业生涯辅导中心或者职业生涯教育中心,并配置专门的指导人员。就业活动的指导也不仅仅集中于毕业前,而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设置职业设计入门、职业和出路等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与意愿。日本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体制改革等方面,从注重对学生就业活动的指导,转向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理念与素养。

    各大学不仅开设了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独立课程,还加强与校外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产学合作,将职业体验作为学校职业教育的一部分,给予相应学分,促进学生的职业体验与学校教育相融合。比如邀请企业人员走进课堂教授学生职业知识、负责创业计划的制作、担任创业大赛评委与讲座嘉宾等。另外,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推进学生体验式就业,以及作为社会志愿者,体验志愿服务,缩小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日本终身学习审议会在1992年的《应对今后社会发展的终身学习策略》报告(答审)中指出:“参加志愿者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可以作为入学考试、政府机关以及企业录用人才时的参考。”

    4.提高服务社会水平

    日本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不断通过发布政策报告来强化大学与服务社会的关系,推進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2002年颁布《知识经济工作报告》(知的財産ワーキンググループ報告書),明确指出大学应承担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强调大学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大学一方面通过“社会人员特别选拔制度”,市民公开讲座等形式,将大学的人才培育教育功能向社会开放,吸收社会成人进入大学受教育;另一方面,推动产业·大学·政府协同合作的产学官协作,学校作为区域社会的重要智力基地,既通过学生实习、志愿活动推进学生的教育支援,又可以教师和学生为中介承担政府、企业等的课题委托,进行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与献策,为企业与区域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政策支援等,也有助于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育人目标的实现,实现人才培养、研究活动、区域发展的融合与互动。大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应用型课题研究,以及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既为企业、社会提供教育和技术服务,也为自己提供了踏入社会的机会,提高了践行知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大学开放从单向服务到双向互惠共赢的转变”。[10]

    另外,日本大学还通过向社会居民开放学校信息资源与硬件设施的方式等,与地方自治体合作,参与城市建设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将民间的“自治民育”社会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相生相辅。民众的社会教育需要适当的学习场所、必要的教师资源及学习资料信息等,虽然有专门社会教育机构有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妇女教育设施、青少年教育设施等支持,但是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成员的受教育需求,还要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将原有大学功能向民众和社会进行开放与延伸。比如,日本大学图书馆在实现资源共享、社会化服务、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方面,较为先进,为校内外用户提供了极大方便。

    五、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启示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学习型社会的建立,除了推进专门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等的建设,还要发挥大学的作用,将学校教育改革与终身教育发展联系起来。在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只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环节之一,应该同教育系统的其他部分建立联系,向成人提供重新学习的机会。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如何正确协调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如何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开发与开放,尚在探索阶段。日本大学在终身学习型教育体系的构建中的发展经验与面临困境,作为他山之石,可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提供借鉴与启示。

    1.优化课程配置

    终身学习理念在本科教育阶段的体现,可以从优化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着手。课程设置上,既要实现同一门学科不同学习阶段的连贯性与发展性,还可以尝试跨学科融合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个人能持续发展服务;课程类别上,重视实践性、职业教育类课程,实现学校课堂教育与社会职业教育的灵活衔接。高等教育现在需要培养受教育者具有持续学习的态度与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可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灵活运用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的培养,从知识教育的狭隘性转向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方法、兴趣和欲望,奠定终身学习的能力。优化课程设置,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最终让学员在自我驱动学习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与习惯,最终从学历社会迈向学力社会。

    课程设置的优化,不仅体现在学校课堂的教学环节,还体现在学校间、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协作上。学校既可以推荐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到企事业单位实习,活跃在第二课堂,学校也可以将优秀企事业人才邀请到学校,进行讲座等,将学历教育与技能类培训的社会非学历教育相辅相成。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11]大学间可以联合开设某门课程,互认学习成果,通过推进学分银行的建设,促进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协作。大学还以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开放大学等合作,承认学校学习以外的等级考试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非正式学习的成果,探索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连贯性与一体化。企业在用人标准上,也要做出适当调整,不能唯学历用人,多方共同参与到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对各种学习成果进行适当评定,有助于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学历教育需要与非学历教育的有效衔接,使受教育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型的学力教育,促进个人成果在整个社会的通用,为开展终身学习提供助推力与多样化服务。

    2.共享大学资源

    大学不仅要通过育人与研究进行间接社会贡献,还需要适应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和企业、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克服与社会隔绝的封闭状态,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优化育人功能和环境,进行直接社会贡献。

    首先,大学可以利用育人服务优势,面向社会开放正规课程,共享教育资源。近年来,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自动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教学向智能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也势在必行。“在教育信息2.0时代,‘互联网+终身教育’是信息技术与全民教育或终身学习深度耦合的一种全新思维和理念”。[12]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化时代便捷的网络条件,开展慕课(MOOC)等在线教育,跨界融合、开放共享。远程网络教育具有极大方便性,只要能够接收信号便可进行通信教育,受教育者可以不受时空与身份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移动设备等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促使教育向以人为本的本位回归。学校可以建设并开放智能化网络资源,建立多终端的学习平台,通过远程教育给学员提供浸润式在线学习体验,满足不同对象的多样化需求,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的高效性、平等性与多样化。

    服务社会的方式可以根据学校与地域特点有所不同。比如研究型大学,可以利用教师所长,通过委托研究和合作研究的开展,作为智库为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与服务。地方型大学可着眼于地区发展,关注地区需求,利用大学资源优势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研究服务,与地方政府、社区、企业等主体间进行双向互动,拓展育人功能,培养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学校不仅提供人力资源,还可以提供图书馆、体育馆等教育设施,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原有大学功能向民众和社会的开放和延伸。

    大学通过开放自身资源,成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与共享点,不仅可以为不同学习需求的人提供更多终身学习的机会,大学也可以更好地为地域发展服务,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共同营造个人可以持续进行教育、获得充分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大学的社会开放与服务,要有利于促进教学与科研活动,而不是妨碍自身发展,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相互开放又彼此融合,才能保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未来将是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与教育将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将大学资源纳入社会整体教育资源,突出资源的开放性,不仅是日本高校的特色,也是全球性教育改革的趋势。我们既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又要立于本土实际,体现我国特色。终身学习本是个人行为,但为了更好地推广,既需要行政层面的体制推进,又需要推荐学校的教育改革,以及多种社会教育方式的共同推动,最终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李国强.现代终身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

    [2]刘风红,纪军.当代日本终身学习的发展与启示[J].成人教育,2004(1):78—80.

    [3]文部科学省.令和元年度学校基本調査について(報道発表)[DB/OL].[2019年8月8日].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12]倪玉琴,陆松岩,周忠浩.教育信息化2.0时代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变革[J].成人教育,2019(1):32.

    The Role and Enlightenment of Japa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CHU Yong-j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ociet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constantly perfects and develops all kinds of promotion structures and perfects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face of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aging of minority children, Japanese universities have been reformed from the aspects of institutional allocation, eollment object, curriculum content, learning place, educational miss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nect with soci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lifelong learning for the whole people. Chinese universities can train talents who can learn for life and develop sustainably by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and by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as well as opening up univers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y can provide service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original university function to the people.

    【Key words】Japanese university; lifelong learning; learning society

    (编辑/赵晓东)

    推荐访问:日本 学习型 启示 构建 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