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云教育平台下的校际协同创新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

    时间:2023-07-12 11:5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文章从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实问题出发,秉持校际协同创新的理念,利用云服务技术跨时空跨区域快速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的巨大优势,共建共享云教育平台,开展云教育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应用,促进中高职教育实现无缝衔接,形成中高职教育衔接在云教育平台下的合作育人、合作教学、共同发展的校际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关键词:云教育平台;校际协同创新;中高职衔接

    作者简介:吴志清(1967-),女,江西丰城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机械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数控车床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CAD/CAM/CAE;史豪慧(1968-),男,浙江象山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五年一贯’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编号:1201431361),主持人:吴志清;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高职衔接协同创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1201534021),主持人:史豪慧。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6-0087-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当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特别强调要扎实部署、谋划和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带动教育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一、国外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

    通过对国外信息研究分析,發达国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主要有三种成熟的模式:第一是通过分层教学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英国模式,主要是把中职和高职课程统一制定成各个教学单元,分成6个层次,前面三个内容比较浅的为中职的三个层次,后三个内容相对比较难的作为高职阶段要学习的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深度逐步加深,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相互衔接。第二是通过学历专修达标来衔接的德国模式,中高职阶段的课程是采用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模式和螺旋式上升的学制体系来进行衔接。第三是通过一体化课程衔接的美国模式,统一制定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和与之配套的中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中职与高职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呈现良好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保障这两个层次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非常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上,大力建设信息技术、大数据等设施,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更方便快捷地进行中高职教育衔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二、国内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

    我国教育界对于高职教育的类型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以致于我国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长期处于两个不同的教育层次,处于独立教学育人的状态,学校各自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完成教育任务,很少考虑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近几年出现的中高职衔接也只是体现在招生上,有“3+X”的对口招生模式、“3+2”分段贯通联合办学模式和“五年一贯”培养模式[1]。这些衔接模式下的中高职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人才培养目标缺少有机衔接

    我国的中职教育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理论、重技能实操,高职教育要求理论与实操并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创新能力。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很难达到高职教育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体系设置相互脱节

    中高职院校依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导致中高职课程与教学内容出现脱节、断层及重复现象。中职教育在文化基础课的课时安排上是比较少的,而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是以普通高中为参照,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在专业理论的深层次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困难,在实操课程方面,中职学生又觉得重复学习,出现高职不如中职的现象[2]。所以中高职教育在课程结构体系上缺少系统化与连续性,不能有效衔接。

    (三)职业资格等级考核与中高职教育不对称

    中高职教育与国家的职业资格和等级考核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与国家的职业资格和等级考核进行对接,更没有对应的阶梯递进式的衔接[3]。9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职业教育信息化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在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教学上,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合作交流等方面还做得不够,以至于中高职教育没有做到真正地无缝衔接,普遍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4]。近年来,各种基于云服务技术的教学形式在我国教育领域被广泛推广,它突破了传统校园的围墙,极大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那么中高职教育衔接是不是也可以通过云服务技术来实现校际协同创新呢?

    三、研究理论依据

    (一)协同创新理论

    “协同”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希腊语,其初始之意是“共同发挥作用”。协同是在普遍规律支配下的有序的、自组织的集体行为科学,不仅体现在自然科学的应用上,也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协同创新是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要素有机配合,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单独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

    中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是应用技能创新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是应用型本科的后备军,是推进校际协同创新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结合中高职衔接教育发展实际,校际协同选择合理的合作交流的路径或平台、制定科学的整体性人才培养目标与策略,开发中高职协同创新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和职业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本科和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云教育

    云教育就是把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存储在云端,数据绝对安全可靠,具有防止数据丢失和病毒入侵等风险。云教育平台的建设是云教育的体现,云教育平台的用户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等,不同用户群体都可以以云教育平台为核心,建立完整的信息交换渠道,形成一个完整的交流沟通和学习的生态系统。云教育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地点、老师的限制,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享受云端的教育资源,可轻松实现终身学习。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高职院校可以共建云教育平台,以云教育为纽带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平台中高职院校的交流沟通变得非常快捷便利,平台对教育资源起到有效汇集利用的作用,并能及时地更新、与时俱进。通过运用云教育来实现中高职教育无缝衔接、共同育人、优质资源共享,拓展教学空间,促进教育公平,跨越教育时空。

    四、中高职教育衔接新思路

    根据教育部鼓励发展两年制高职的精神,在遵循“五年一贯”的中高职学制模式下,中高职院校协同运用云服务技术与数字媒体技术,共建共享中高职的云教育平台。依托云教育平台,中高职院校共同制定中高职整体性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构建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通过“主导-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共同设计课程教学,共建共享云教育平台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让云技术与中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校际协同创建中高职衔接的云教育平台

    中高职院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同创新开发与共建“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挖掘潜力、开拓思维”核心理念的云教育平台,平台参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分层次进行建设,分层次落实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各层次课程教学单元根据各个层次的技能考核等级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平台上各层次资源的建设包括空中课程、教学素材库、教学案例库、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同步课堂、名师工作室、资源推送、网络作业和在线答疑等模块,给中高职学生营造一个方便自主学习环境。同时,平台上提供数字图书馆、智慧校园、微课、幕课等各种学习形式可方便地用于日常教学和学习中,极大地拓展教学空间,能真正实现中高职教育无缝地衔接。

    (二)校际协同制定整体性人才培养目标

    以中高职衔接云教育平台为依托,遵循“五年一贯”的中高职学制模式,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考核制度,参照相关的职业岗位资格标准,校际共同制定中高职衔接整体性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要依据职业资格等级中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逐步递进,与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中职教学内容按中级及以下标准确定,高职教学内容按中级以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消除中高职在专业理论及技能实践中的脱节、断层、重复和倒挂现象。中高职整体性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可通过云教育平台校际之间不断地进行沟通交流,修订完善,与时俱进。

    (三)校际协同构建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

    以中高职衔接云教育平台为依托,校际协同按照相关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根据上述分層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不同等级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标准,系统科学地构建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通过调研共同制定中高职“五年一贯”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实施校际一体化教学计划,分层递进、分层教学,避免教学内容简单重复。为方便中高职课程的对接与衔接,课程尽量采用综合化、模块化、一体化,多元化等多种形式。

    (四)校际协同应用云教育平台

    校际协同通过云教育平台的应用来有效地推动中高职教育教学实现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创建职业教育新干线。将云服务技术有效地运用于各学科各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采用适合职业教育的新型“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模式,教师也可通过云教育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教学效果能及时地得到学生的反馈意见,从而及时地变换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校际之间通过云教育平台可以建构一种虚拟的教学环境,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吸收。通过云教育平台,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时空地区限制快速灵活地获取信息,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极大地方便了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云教育平台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在云教育平台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新型学习方式。

    中高职院校共同应用云教育服务平台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和管理过程、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数字媒体教学设计、修订考核评价内容等,而且能很好地加强校际协同发展、教师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作用,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

    从校际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以云服务技术跨时空跨区域快速共享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共建共享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云教育平台,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跨越式发展,拓展云教育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理论体系和内涵,发挥云教育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纽带与整合功能,形成成熟的信息化环境下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中高职教育无缝衔接。

    总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是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相关部门进行系统科学地研究,需要具有完善、配套的云教育平台建设与实施措施,还需要校际之间经过长期不断地磨合、探讨、改进与完善的过程。校际协同建立健全云教育平台,通过云教育平台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真正实现中高职“五年一贯”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对接、教学模式对接、教学资源对接,形成中高职教育衔接在云教育下的合作育人、合作教学、合作发展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范敏,芦京昌.中高职衔接的模式、问题及创新——以杭州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8):78-80.

    [2]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J].职教论坛,2012(15):23-25.

    [3]席东梅.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0):63-65.

    [4]张樱.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37.

    [5]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37-39.

    责任编辑 秦红梅

    推荐访问:衔接 协同 创新 高职教育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