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地方普通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3-07-12 12:5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普通高校的学风建设面临巨大挑战。文章针对新形势下地方普通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学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作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对策分析

    国家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能否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可见,学风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学风建设的成效是衡量和评价一所高校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和学校未来发展的走向[1]。近年来,随着二本、三本高校的合并招生、高校扩招等高校招生改革系列措施的出台,地方普通高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地方普通高校怎样应对因生源质量下降所带来的学生群体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价值观等的新变化,怎样在严峻的形势下抓好学风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困扰地方高校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整体学术氛围不浓

    随着国内高校规模的扩大和二本、三本院校合并招生政策的不断推进,加之地方高校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各学校生源质量不容乐观。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作为孝感市唯一一所二本院校,多年来学校坚持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入开展“服务孝感行动计划”,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但从近几年学校本科生招生情况来看,本科生生源质量整体滑坡严重,招生最低分数线有了大幅度下降。生源质量的下降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及创造性都有较大局限性,高分学生带来的榜样效应严重不足,进而对高校的学风也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应用性强、职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如机械类、农学类、计算机类专业等)大多保留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学生普遍学习习惯欠佳,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易出现“倒挂现象”,即中职生会反过来影响普高生的学习,学习行为和学习动力有同质化的趋势。

    2.缺乏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在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比高中要小很多,不挂科已成为他们考试奋斗的目标,因此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高中阶段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内在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学习效率低下。一部分大学生受到大环境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学习目的则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没有“知识恐慌”的危机感,在学习上习惯避实就虚、急功近利,不是出于获取知识和增长本领的目的来对待学习。地方普通高校受限于地理因素等原因,学生“等、靠、望、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平时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之中,考试则伺机走捷径,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贻误了大好的学习时光,对于学校学风建设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3.学习投入不足,不注重培养专业基本素质

    有的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在大学就有了想歇歇的想法,在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并且缺乏统筹安排个人时间的能力,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学习计划执行力不足。有的学生上课纪律性不强,“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堂与手机为伴,发呆、空想、睡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从不主动参与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在没课的时候,部分学生选择与床铺共舞,在睡觉中不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或者沉迷网络游戏,从不利用课外时间对所学专业知识做深入研究,更不会去图书馆涉猎课外知识,以此来扩充知识面和提高认知。在大学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专业课程和基础知识,不注重专业能力的塑造,难以根据当前社会大环境和自身情况制订自身专业发展规划。

    4.学习策略不科学,学习习惯偏失

    大学课程所涉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相比高中课程大为扩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一般只是提纲挈领,侧重讲解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部分[2]。大学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着力培育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工作中发现,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不适应大学学习模式,面对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不能科学系统地规划大学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试靠突击”的现象蔚然成风,积极学习的内在情感难以转化为外在行动,这在大学新生中尤为普遍。事实上,在大学前期没有养成积极、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却寄希望于在大二、大三再去换一种“活法”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二、地方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對策和建议

    1.探索符合地方高校特点的招生宣传方式,增强招生宣传的实效性

    强化招生宣传工作,既是地方高校展示自我、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吸纳优质生源的有力抓手。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更要立足地方,不断加强与各县(市、区)普通高中的合作,通过建立优质生源基地确保本科招生的生源质量。在招生宣传上,地方高校还要组织好招生宣传队伍,将优秀专业教师真正吸纳到招生宣传工作之中,实施精准服务,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普通高等学校要想抢占优质生源阵地,在常规宣传模式的基础上还必须拓展新的宣传渠道,构建好现场、网站和微信三大载体,打破招生宣传的地域限制壁垒。利用高考填报志愿前的重要契机动员广大师生和校友全方位宣传学校的招生政策,重点介绍学校考研录取率、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力争做到重点信息全覆盖。

    2.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此,较为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自我教育,更是实施学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3]。通过常规的制度化管理只能解决学生到教室上课的浅层问题,但终归是治标不治本,难以破解学习实效性较差的本质问题。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在大学生进校的一开始就要引导他们科学定位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专业前景和社会需求状况,升华对“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的理解和认识,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重提升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教育引导学生逐步做到“三个自我”,即自我认知、自我规划和自我提升,从根本上唤起学生努力奋斗的意识,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3.以强化专业认知教育为关键点,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专业认知教育是引导学生投身专业学习的入门教育,做好专业认知教育需要围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专业素质等内容,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座谈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广泛专业教育和引导。通过深入系统的学科专业教育,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和就业前景,使其对所学专业充满信心,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自豪感、追求感,从而形成以专业认知教育提升专业学习热情、以专业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以学习兴趣促进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地方高校要把强化专业认知教育作为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并渗透到入学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业指导课教学等教育环节之中,唤醒大学生的专业认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挖掘学生潜心钻研的精神和提升专业素养的能力。

    4.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着力点,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教育是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事业,是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师德为要。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学风和校风。当前高校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坚持弘扬高尚师德,以榜样的精神感染人、鼓舞人,加强师德典型宣传引领,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要想学生群体在学风建设中养成高度的自觉体认,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定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感染教化学生,将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在学生心中。充分发掘师德典型、树立师德标兵、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分层次、多系列的宣传引领,形成强大正能量,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师生的生动实践。

    5.以提升学生学习策略为创新点,增强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实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阶段过渡,大学生学会学习对于增强学习效能,提高高校教學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要尽快适应大学教学模式,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最终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感和成就感。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学习策略灵活地运用到情境不同但本质类似的问题中去,依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能充分利用大学的各种学习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分析角度,从而会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因此,要全面认识和提升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优良校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地方普通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共同发力,更需要学校内部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环境育学风。全体师生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教育引导转认识、凝练特色促发展、培育典型树榜样,建立并完善优良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地方普通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 治.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78-180.

    [2]周 佳.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14(3):65-68.

    [3]廖 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系统建构与长效机制建设[J].教书育人,2013(18):15-16.

    推荐访问:学风 普通高校 对策 地方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