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素质教育视野下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3-07-12 13:40: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切实改革教学评估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三位一体”模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策略,切实推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新要求 现状 策略

    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着力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选择,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然而,转型期人们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视野下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旨在加深人们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深化理解,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切实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新要求

    现代素质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方向,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构想。现代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本领和能力,并以此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基于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而做出了重要规划。以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教育内容,以古代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教育核心,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教育,推动高校教育资源的和谐发展,具体重要的价值功能。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德性培养功能

    以德育为首是新时期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既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1.以学生为本,以德为先,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加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指导道德实践,进而带动其他方面素质的提升,努力实现全面發展。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百花齐放。尤其是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儒家学说注重自身修养,是德育的重要典范。它以“仁”为核心,其倡导的“温良恭俭让”“诚信礼义孝”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谦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尚孝的良好品质,树立科学的荣辱观和道德观。

    2.以教师为辅,以德执教,促进教师的德育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师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师在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德育建设,以德执教。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努力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二是指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努力挖掘强化学生德育建设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国学中探求优秀的教学态度和精神意识,也不得不视为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智慧启迪功能

    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注重智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展智育是核心。发展智育主要指: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力,开发智慧潜能;二是在国学经典中寻求良好的学习方法;三是教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基于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认可而践行的过程。其中国学经典中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今人要以经典为教材,诵读讲传,探寻着古人成功的足迹,寻求真理。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单一的培养,更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对话式(谈话式)教育”。这给现代高校素质教育以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方法中去吸取现代素质教育所必需的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方法。

    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当前发展的现状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进高校的成功探索

    1.部分高校强化教学范式改革,努力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分高校强化推进教学范式改革,以学生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不同兴趣,推动教育教学多元化,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于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材施教,大大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学意识的培养。

    2.部分高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生特色实践活动已深入校园。例如,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等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国学文化的教育,值得借鉴。

    3.部分高校依托校地共建,利用校地资源,建立了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部分高校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各异、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书本里走出来,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高校与地方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优势互补,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发展,推动校地共建。

    (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被边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在对外开放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过程中,西方思想逐步渗透到国人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强调实用主义,注重自由奔放,追求直接效益的西方文化内质逐渐占据了国人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宗教文化、流行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兴起,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了优势而受到排挤。同时,受西方教育产业化和商业化模式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发展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跟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被冷落。

    2.“形式主义”严重。自1999年国家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以来,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直被纳入大中小学教授的重要内容。然而,切实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并且周期较长,再加上教育行政化、官僚利益化,以及教育选拔和评估制度的不合理,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急功近利,敷衍行事,空喊口号,不愿意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下大力气。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了“形象工程”,徒有虚名。

    3.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国学文化素养,而且要有良好的业务技能。部分教师仍沉浸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思想陈腐,视野狭小,学习能力差,甚至懒于学习,对于传统文化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识记,没有深入地学习研究,更没有系统的理论结构。课堂上更多是带领学生通读一二遍,简单地解释,就让学生熟记,没有深入地阐释,没有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也是一知半解,不敢多问,生怕被惩罚,只能得过且过。

    4.教育发展的结构不合理。受传统应试教育“投入-产出”量化管理方法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结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和内容上。在教育投入上,教育资金的运用大多服务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宽生源求“发展”。这种建立在以金钱为基础的链式发展观,只图硬实力而忽略软实力,使得教师的综合素养普遍比较差,学校的教研水平不高,不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内容上,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大多只是“纸上谈兵”而懒于从社会实践获得真知,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政策引导,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

    对于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和国家早就有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一是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二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阐述,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三是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以上政策规划正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政治引导。可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自吹自擂,而是在转型期着力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选择,也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辛劳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丰富繁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巩固民族文化之根,继承民族血脉的使命。我们必须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努力学习其文化内涵,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深入民心。

    (二)转变教育方式,合理调整教育结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践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创造性思维等主体属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友朋关系,增进交流和互动。二是统筹兼顾。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区域教育发展,统筹校际间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共享教育资源。同时加强政策扶植,鼓励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借鉴,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统筹教育课程,注重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尊重学生个性,培养特长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协调发展,“五育”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要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革教育引领,弱化行政职权在教育中的支配作用,适当放权,协调传统教育利益群体的关系,提高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三)切实改革教育教学评估制度

    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力践行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注重学生技术素养的同时,强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变革带动教育发展,促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变革传统的仅以考试的考研率和考试通过率为依据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估标准。新视野下的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政策鼓励和引导,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估制度,变革教育机构官员和教师的绩效评价标准,大力宣传和强化教育培训,深化素质教育视野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要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大量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新人才,促进教师领域的新陈代谢,不断注入新思想、新活力,以新促老,以老辅新,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强化师德建设工作,实施教师定期培训制。建立教育教学的激励机制,扩大教师间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提高业务技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五)建立“三位一体”模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加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仅仅利用学校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机制,积极利用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共同推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需要时常保持与教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以及学校生活状况,并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建立学生的教育档案,实现家校合作。社会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社会是一个丰富的学习平台,让学生适当地投身到社会的磨炼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例如,图书馆、美术馆、历史纪念馆、历史文化名城等进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我们应加强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扎实推进,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切实促进教育发展,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公报[R].2011.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3]李英华.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47-253.

    [4]金義华.论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J].理论前沿,2005(4):37-39.

    推荐访问:文化教育 素质教育 视野 传统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