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网络实验班的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3-07-12 13:4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进行结合的模式一直是网络教学探索的热点之一。作者所在的学校投资了6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网络实验班,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进行了多年的实验工作。本文对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特点以及二者相结合教育实验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实验比较得到了“7:3”这样一个比较满意的结合点。

    关键词:网络教育;传统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0-0019-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将网络教育引入到传统教育中成为一种必须趋势。我校在这方面作了大胆试,建立了一个网络班,从初一开始采取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探索式教学。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后续结果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笔者作为这项课题的参与者,认为在传统教育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不可争的事实,但是,如何将这种技术与传统教育很好地结合,还有一个任重道远的研究过程。

    一、网络实验教学方案介绍

    几年前,我校就已经感觉到和传统教学手法相比,网络教育在广域性、及时性、丰富性、多样性、多元刺激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于是准备组建一个网络班,尝试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试图走出一条全新的现代教育的路子。

    1. 实验对象

    在当年新招的初中一年级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了网络班,人数为50人。同时挑选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崇尚现代教育方法的年轻教师为该班的任课教师,为了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挑选了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担任该班班主任,让她不拘一格进行相对独立的管理。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任课教师全部送到北京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的培训。

    2.实验目的

    探索出一条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上走出新路子,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灵活学习、轻松学习。

    3.实验阶段

    第一实验阶段为初中三年,让学生采取与众不同的教学模式,集中在网络班学习。第二实验阶段为高中三年,停止在网络班的集中学习,编入普通班,让这些学生在传统的学习中和其他学生进行能力的比较。第三实验阶段则为进入大学的后若干年,这个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比较不一样。高中阶段的比较主要是考分,而这个阶段则是看其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4.实验设备

    每个同学配一台电脑,学校租用DDN专线与互联网接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采用其电子实验教材和相应软件。在教室配备数字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网络教育的优势

    在第一实验阶段过程中,由于网络教育是比较新的模式,体现了它和传统教育相比较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知识面的丰富和扩展

    在网络班,由于拥有大量的教学素材,教师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在教学难点或者重点上,大量借用电子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接受知识变得容易;例如语文课,它是重在语言、文字、文化、文学及人文知识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时,借助大量的素材,旁征博引,让一节课的容量变得很大。初二有一节课,叫《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牵涉到的内容很多,如:马可·波罗的赞语、卢沟晓月之名胜、石拱桥的经典代表:赵州桥、作者茅以升和中国桥梁等。老师在讲这节课时,除了让学生从课文中感觉到中国石拱桥的美,还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关于赵州桥的记录片,同时告诉学生这是老师自己在网上下载的。然后,在讲到卢沟桥时,就让学生在网上查阅了。学生马上在搜索框中输入相应的关键字,迅速地找出来了很多的相关内容,有从建筑学角度评价的,有从历史角度评价的,有从“卢沟桥事变”来讲解的,真是应有尽有。老师将学生分成5组,每组从不同角度对卢沟桥进行分析和讲解,每组发言1分钟。而在这节课的结尾,老师由从现代的角度对桥作了新的扩展:北京的立交桥、澳门的跨海大桥、正在筹建中的世界第一桥:杭州湾大桥,以及素有新“桥都”之称的重庆。老师在讲解时,有多幅高清晰照片出现,在显示重庆的大桥时,让学生齐声说出桥的名字。下课后,有学生说“我感觉是周游了一次世界”;有同学说“我生在重庆,还不知道重庆有这么多的桥,我真为作为重庆人而自豪”;有同学说“其实我觉得茅以升先生写得还不够完善,现在桥的变化这么快,建设这么多,我想给他写个续集”。这句话被老师留意到了,给他布置了一个作文。他在网上查了一个晚上的资料,写出了《从中国石拱桥看今天大桥》,发表在《中学生报》上。现在的他已经是学校文学社的主力成员了,谈到心得体会,最深刻的一点就是“有了素材,写作文其实很容易”。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加深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心理学实践表明,人在接受信息时只用视觉能记忆25%,而同时兼用听觉和视觉感受器官能记忆65%,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参加活动能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而很多网络资源和电子素材根据人的这些心理特征进制作,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情境,以多渠道的信息传递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作为网络班的老师,都是年轻而富有精力,不但在网上找课件,还自己动手制作。而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不但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知识,而且轻松,印象深刻。由于老师上课多用投影,所以减少了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教学进度加快,于是内容便增加了。同时,这也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比传统课准备更多的教学内容。

    3.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广泛利用名校资源

    为了让这个网络班能够真正发挥网络优势,学校和北京101网校、北京四中网校签定合同,同步使用该校资源。偶尔有些课,老师会组织学生收看课堂视频录像,但大都数的时间是老师先观看同步录像,再结合本校学生情况上自己风格的课。但不管怎么说,相当于有名师在前引路,在不少关键问题上会少走弯路。“相当于学校在北京给咱们请了个指导老师”。年轻的数学老师如是说。在试题和练习题上,老师们选择的余地就大多了,找的多是最新题型,其他班的老师都前来借鉴。

    为了丰富学生的资源库,学校购买了大量的资源库,有K12、国之源、数字图书馆、三维素材库等共3T的内容。现在,老师手中能查的内容,学生也能查到,甚至还能找到更独特的教参和教案。

    4.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中国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将学生捆得太死,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而我校网络班的组建,便带有这个实验色彩,希望培养出新一代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个道路是任重而道远的,而且很难在短期看到效应。但是,网络教育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方面确实有独到的优势。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知识的获取渠道上受书本的限制,在地域空间上受学校的限制,在接受知识方式上完全由他的任课老师左右,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考核成绩的形式上相对单一。在网络班,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写一节知识的研究性报告,很多优秀的报告常常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在科技论文大赛中获奖。在这个班,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新,也很尖锐,很多问题老师回答不了,于是组织大家一起去查找答案,答案找到了,大家都进步了。有些问题是根本查不到的,于是学生便到论坛中去向全国网友征求答案。一个学生因一个“纳米”方面的问题而不解,老师也不能作答,于是到清华大学的论坛“水木清华”上去求教,居然得到了一位专家级老师的回复。这件事令大家感悟很深。

    三、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网络教育必须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对其充满憧憬。但是,在中国当前教育大环境下,还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教育。

    从1993年的“汩罗素质教育” 开绐,中国教育界便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到现在10多年过去了,也经历了几起几落。但是,升学压力依然存在,应试教育占据主要市场。我校的学生也要升学。家长同意将孩子送往网络班,但是,要求该班成绩不能低于其他班。因此,无论网络教育怎样具有优越性,教学任务必须完成,期终要参加全年级的考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少课堂不敢过分地扩展,还得遵循教学大纲。

    另外,也有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交友聊天,影响了学习。在网络班实验过程中,有不少学生成绩严重下滑,家长强烈要求转入传统班。而在传统班的严格管理和近乎于“呆板”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学生的成绩却迅速提升。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依然有所保留,黑板粉笔照样使用,题海战术也要使用,但是可以借助网络考试,练习的题却总是能找到最新最有代表性的。

    在我校网络班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教育对不同的学科起的效果不同。通过近三年的考试,我们发现文科类的学科更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学生在这些学科上的优势明显高于传统班,而且在平时表现出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理科就要弱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不得不经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不过讲课的地点在机房,而不是教室。理科的学习中,主要在以下方面借助网络教育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学难点。

    二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让学生全方位接受感官刺激,加深记忆。

    三是借助“虚拟实验室”,可以弥补实际实验中某些无法观察的现象。如分子、原子类的实验,电学实验中的电场和磁场等。

    四是有比较丰富的具有创新性、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事半功倍。

    杨振宁说:中国有最好的基础教育,美国有最好的高等教育。这说明我国现在的传统教育有着它的优点,绝不能因网络这一新事物的出现而盲目否定它。传统教育大多采取的一种类似于“强迫式接收”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思想来接收知识,因而基本功扎实,但是,缺乏的是创造力。而网络教育在创新性上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忽略了具体知识细节上落实。我校在第一学期的期终考试中,发现网络班和成绩为全年级最差时,开始意识到一味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兴趣学习,基本知识没有到位,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在第二学期起,该班的策略作了调整:将网络教学功能偏向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如英语课上,用“开心背单词”软件和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记单词。单词记不了,一切读写方面的技能就失去基础。同时,也限制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泡在网上,该动笔的时候绝不含糊。当然,第二学期结束时,该班成绩大幅度上升。第三学期,老师们在开始搜寻一个度:一节课中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比例各占多大时,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个最大的提高。经过一学期的摸索,在多次考试和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测试下,得出一个比较模糊的曲线图(见图1)。

    在该图中,越靠近B点表示网络教育占的比重越大;越靠近A点表示应试教育占的比重越大。我们发现,在课堂的比重中,传统教育占得越多,则应试能力越强,但综合创新能力越弱;网络教育占的比重越大,则综合创新能力越强,但应度能力越弱。而在两条曲线的交点C处,占的比例为7∶3。也就是说,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比例大致为7∶3时,会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结合点。

    而从图1还可以看到另一个现象:传统教育投入过多时,学生在应试能力方面的增长曲线趋于平缓,所以说,过度的传统教育效果微弱;而随着网络教育方面投入的增多,其综合创造新能力依然保持比较大的增长斜率。

    四、结束语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其产生的效果还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比较好地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展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我校将这个实验期设置得相当长,而近年内学生的成绩只能是阶段性的实验结果。我们还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探索这种结合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沈颖. 学校管理文化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71):87-89.

    [2]祝智庭.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J]. 中国电化教育,2003,(9).

    [3]柯速约. 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与异化[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71).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实验班 探索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