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剖破藩篱即大家

    时间:2023-07-13 12:2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前后, 中国美术界“奇事”连连:首先从四川冒出个陈子庄;后到江西黄秋园的遗作进京展出,轰动京华;接着是湖南王憨山的出山,人们惊呼其作品,是“一股大风来了”。王憨山主张二分写字,二分画画,六分读书。他久居田园,自诩“田园宰相”,饱吸天地之精气,体悟时代之脉动,推许况周颐论词的“重、拙、大”,全无旧文人的萎靡,无疑为美术界一股值得研究的“大风”。

    关键词:王憨山;田园宰相;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07-0182-02

    作者简介:刘坚(1968-),女,湖南湘乡人,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主要从事中国画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

    一位朴实憨厚、平和慈祥的老人。

    一位儒雅博学、内涵深厚的智者。

    一位饱经风霜、经历丰富的艺术家。

    王憨山,一位僻居乡野的当代画家,以其高岸峻拔的人格和鲜明突兀的画风,在中国现当代花鸟画领域开拓出崭新的天地,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憨山现象”。

    王憨山(1924—2000),湖南省双峰县龙田乡人。原名嘘云、一尘,又号轶尘、石父。早年就读于南京美专和杭州国立艺专,师从高希舜、潘天寿,主攻写意花鸟,五十年代初当过兵,复员后在县文化馆作美术干部。1980年退休,蛰居农村,朝涉青山, 暮宿瓦屋。先生痴情绘事,重染丹青,诗词书画,笔耕不辍,“晨起挥毫到日斜”。[1](P46-47)先生为人朴实憨厚、自然真率,与世无争,自诩“田园宰相”。

    中国文人画在经历了宋、元、明、清的辉煌之后, 其最富民族艺术精神的花鸟虫鱼一脉, 似乎早已在齐白石身上打上了终结号, 取材多成定格, 鲜有创新。正如林凡所说:“时下追文逐雅, 演绎成奇。画以金梅郑竹为雅, 题以抄诗掇句为雅, 人以峨冠高髻为雅, 文以洋词洋调为雅”,“至于个别新文人画家, 娇其形以为怪, 徒取其妍奇, 未得其拙正。”于是有人哀叹:“中国文人画已步入穷途末路”。而王憨山先生则说:“中国画溶诗、书、画、印为一体, 非文人不能及。文人画不工于形, 而重于神, 故以写意为主。动于情趣, 发于意旨, 达于神韵。这情、意、达的发挥, 又是由其人全部修养所决定的。“王憨山先生提出:“作画时墨要给足,色要给足,给足才有分量。构图讲究疏密有致,浓淡相宜,而大疏大密,大浓大淡,大虚大实,以至至奇至险,也不妨试试。”故王憨山的画没有无病呻吟和时髦的肌理,都是有感而发,感情真挚,清新动人。所画山花野草, 鱼虫鸡虾,构图险绝, 造型夸张, 用笔坚挺, 用墨凝重,造微入妙,极富装饰美感, 花鸟拟人传情, 意象生发不穷, 书法朴拙厚重, 题识韵味无穷,素有“白石再世”、“北崔(子范)南王(憨山)”之誉。[2](P2-3)

    王憨山先生作画多为花鸟,吞吐深沉,笔力千钧,既有质朴的泥土气息,又有粗犷的雄浑霸气。乡野习见的花鸟虫鱼,在其文质相兼的笔下,都被点化为极富意蕴的雅构。而其题款常常赋予画面一种浓郁的诗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被人称作“其诗如白石,字似金农,画则崇尚”周颐论词的“重、拙、大”的审美法度,磅礴大气,不阿流俗、独辟蹊径。[3]作品反巧为拙,却远胜于巧,全无旧文人的萎靡、柔媚、雕琢之态,喷发出一种不可压抑的力度和气势。画家林凡见到先生作品时曾说:“王憨山对白石老人是师心、师神, 自有创造”;“崔子范之反复着笔, 成浑厚华滋一格;……而憨山先生之迳情一挥, 成豪纵强劲之一格”。张仃先生则说先生画有“四气”:土气、文气、才气、大气, 并认为这“四气”, 就是中国画“至为宝贵的元气和真气 。

    深谙传统, 拥有生活, 是王憨山先生的两大优势。先生僻居湖南双峰数十年, 对农村生活体察入微, 山花野草、鱼虫鸡虾唾手可得,顺手拈来。檐下的麻雀,堂前的鸡雏,溪中的游鱼,天上的飞鹰,山间的牛羊,屋后的瓜棚豆架……先生极善于从这些普普通通的乡村生活中寻找题材,寻找乐趣。农村常见的公鸡斗架, 先生题上“胜乎?败乎?”立即就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画面中两只怒发冲冠的雄鸡,在进行疯狂的搏斗!那扭曲的身姿,血红的双眼,虎视眈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样子,使人喘不过气来。纸上斗的, 似乎已不是两只公鸡, 而是楚汉相争的刘项, 争霸世界的美苏……[4]先生画鹰,《沛乎塞苍冥》里,炯炯的凶眼、铁钩似的嘴,铺天盖地的双翅如电光石火,扶摇万里的逼人气势,扑面而来,让人的心灵不得不震撼。至于先生笔下的游虾,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一反白石先生着力表现的晶莹圆润,浅水嬉戏的悠然,而专注于虾的坚硬挺拔,翻山倒海的峥嵘。先生尤喜从正面画虾,浓墨重笔,恣意挥洒。笔下的虾子,个个如威武雄壮的铁甲斗士,张须舞钳,弹跳搏击,充满动感,充满力度。这些乡间习见的东西,在先生笔下都被点化成了极富意蕴的佳构,充满天真和朝气,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给人十分强烈的审美震撼。也正是这种乡村生活的环境,给了先生创作的灵感,他的作品也因之少了现代都市的喧嚣和世俗的污染,满纸透着鲜活生命的欢乐。

    在先生作品中,《鸳鸯谱》的画面则如影视中特写,除几笔写就的雌雄两只鸳鸯外,只有一根水平线,简得不能再简。下面与水平面平行排列的题画诗,题写整齐,很有形式感,是画家刻意所为的一种构成,工整中现出机巧。[5]全诗“浩荡烟波一镜开,水光山影共徘徊。而今不怕风波险,曾从风波险处来。”是画家深刻的生活体验,既是抒情,又是言志,耐人寻味。还有一幅《相知只有中天月》, 画上一只青蛙伏在水中, 与其相邻的只有水中的月亮。王憨山题道:“相知只有中天月, 伴我唱歌到天明。”这是画家的自况、自叹, 更是自傲。鸡、麻雀、青蛙是王憨山常画的题材, 往往数十上百帧画里, 画法各异, 形象、姿态亦各不相同。乡野习见, 另涵新机, 异于前人, 又高于前人。这得益于他的生活, 得益于他的“二分写字, 二分画画, 六分读书”。

    在中国画传统受到时代与外来冲击, 不少人哀叹中国文人画已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王憨山的花鸟画,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艺术样式, 推出了一种更加雄浑、更加富有张力的绘画语言, 从传统中走出了一条现代形态的中国画新路,同时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王憨山剖破藩篱的艺术创新具体表现为:

    1.对传统笔墨语言的突破

    笔墨是宋元以来中国画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画一个基本的语言,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语言。所有杰出的画家,都必须在笔墨上做出自己的努力。王憨山先生的笔墨,把中国传统文人绘画所追求的那种趣味性笔墨过渡到了一种视觉的笔墨。他不再追求简单的墨分五彩,不再追求简单的墨色层次,而强调的是墨色的视觉性,也就是强调视觉的张力。这是现代艺术所追求的重要特征,甚至是整个现代大美术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视觉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王憨山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画笔墨改革的开拓者,他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传统的笔墨语言。

    2.对传统绘画图式的更新

    中国写意画讲究基本的图式要求,比如虚实、疏密、起落、隐显等等,除了非常娴熟的程式化图式之外,王憨山在他的绘画中探索的是一种我们今天称之为构成的图式。所谓构成的图式,第一,它不模仿自然,王憨山的绘画不是按照简单的那种虚实关系进行绘画,不单纯是从写生中来,而是描绘主观意趣,所以王憨山的绘画,表面上是虚实关系,实际上是黑白关系。虚实关系和黑白关系的区别在于,虚实关系是种传统的关系,黑白关系是种构成关系。先生的绘画,很多是种构成关系、黑白关系,他留下的空白,不仅仅是虚,而是一种颜色,一种黑白关系。这种构成的图式也是中国画的一个大的发展。

    3.对传统绘画审美境界的拓展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大多属于那种不得志的、破落的文人画的,这种文人画画出来特别强调高雅、冷清,强调没有一点人间的那种所谓的污浊之气,而把书卷气看得很高。王憨山长期生活在农村,虽然他读了很多书,但他的日常生活,他的生活经历,是个农民的生活,且他本人的天性憨厚、朴实、大气,他把他那种农民的憨厚,他天性里那种汉唐雄风式的大气,赋予了中国的花鸟画很大气的一种精神,这也是他喜欢画大画的一个原因。在这点上,他受到了他的老师潘天寿先生的影响,但实际上潘天寿先生的那种大,是种内在的大,王憨山的这种大,更强调那种视觉性,所以他的笔墨都显得很粗犷。相对来讲,潘天寿的笔墨还没有王憨山粗犷。

    笔墨的开拓,图式的更新(由原来的虚实关系变成构成关系),以及把汉唐的雄浑、大气容纳到中国画、花鸟画、文人画之中。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王憨山对当代中国画,甚至对李可染、潘天寿那一代艺术家的发展。王憨山先生把自己的实感真情,熔铸在自己的丹青水墨之中。其充满着湖湘文化的山野之气、文秀之气、原野之气的600余件精品和存世千余幅的画作、画稿,无不展示他卓越的书画才能。

    先生用其尽情挥洒、痛快淋漓的笔墨,本色的展现自然,展现自我,抒发了对生活充满了爱的老艺术家的情怀,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王憨山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画“最后的辉煌”。

    [参考文献]

    [1]罗世平. 王憨山艺术研究.论文卷[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

    [2]李蒲星. 田园宰相 艺术之光[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

    [3]朱剑宇. “田园宰相” 王憨山[J].美苑,2007,(3).

    [4]申学军. 不随流辈耻媚俗 一枝一叶扫凡胎 [J].中国书画报“国画百年”专栏,2002.

    [5]邹梦璋. 憨山笔走惊雷骋豪[Z] .2007.

    [责任编辑:杨荣华]

    推荐访问: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