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贵州山区生态复合型桑园建设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3-07-14 17:1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 针对贵州山区地形现状,分析贵州山区生态复合型桑园建设优势及制约因素,通过试验探索,提出山区生态复合型桑园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复合型生态桑园;建设;优势;制约因素;建议;贵州山区

    中图分类号 S8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39-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rrain of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the advantages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of compound ecological mulberry field construction of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were analyzed,base on experiment,the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of mountain ecological compound mulberry field were explored and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mpound ecological mulberry field;construction;advantages;restricting factors;suggestions;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地势具明显三级阶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遍布全境;岩溶地貌发育、分布广泛;地貌分带性明显[1]。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桑树具有发达根系,垂直根系最深可达9 m,因而具有较强的固土能力[2-3]。另外,桑树生长周期短,易成林,不仅可绿化环境、固沙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从而产生良好生态效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生态复合型蚕桑高效循环模式是指以蚕桑生产为主,辅以园区间作、蚕室套养,树下散养家禽等增效综合措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建立桑禽互补、种养并举,以提高当地农民的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生态复合型蚕桑高效立体循环模式。针对贵州山区地形现状,分析贵州山区生态复合型桑园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并提出山区生态复合型桑园建设建议,可为山区生态复合型蚕桑高效循环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贵州山区生态复合型桑园建设试验

    1.1 山区桑树种植与管理

    1.1.1 选址及品种选择。因桑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栽植定型后不易更改,选址应选择土壤质地良好、雨量充沛能灌溉、气温适宜、无污染和自然灾害处,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品种。本项目供试品种为购自四川绵阳的山桑和白桑25个品种。

    1.1.2 整地栽植。经过分析贵阳地区历年气候特点和所选品种习性,认为栽植桑苗宜在春季,此时桑苗生理活动不活跃,水、肥需求量少,耐性强,易成活。在贵阳花溪区选择交通较为方便、砂质壤土、土层较深、无污染的零星山地、坡地约0.13 hm2作为试验地,能排能灌,整地时保留表土,深耕以保证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清除树根杂草,使土层松散,桑根易伸展,栽植规格为行距1.2 m、株距0.6 m。采用沟深宽50 cm进行沟栽,表底土回用于覆土。

    1.1.3 水肥管理。肥料是桑树的粮食,为获得桑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桑树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在试验地结合深耕施足有机基肥,在第1次疏芽后,为促进幼树生长,追施尿素90 kg/hm2,在5月、8月底分2次穴施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用叶前15 d,在叶背和嫩梢上喷施0.5%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

    1.1.4 整形修枝。合理的整形修枝可减少花果,促进营养生长,调整通风透光环境,促进新梢生长,减少病虫害,从而增加产叶量和叶质。贵阳山区种植试验时采取了伐条、疏芽、摘心、剪梢和整枝手段。当新芽长至15 cm左右时,疏去部分新芽,使新梢分布均匀,通风透光,水分氧分集中利于新梢生长。桑树落叶后或早春发芽前,再把桑树枝条梢端剪去,养分集中利于发芽。及时去除桑树上虫害枝、细弱枝、下垂枝等,以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发生。

    1.1.5 病虫害防治。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因各种病虫的危害而降低桑叶产量和质量,这是桑叶生产中的一项重要自然危害,因此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提高桑叶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了解不同病菌和害虫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创造不利于病虫危害利于桑树生长的环境。在桑园建设试验过程中曾一度出现桑白粉病,该病典型症状是病叶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霉斑,后期病斑颜色由黄变褐连成一片,最后出现小黑点。对此采取及时灌水,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每隔15 d喷雾1次,连喷2次,最终控制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发展。自然情况下,病虫害的发生分布与外界环境条件有一定关系,具有区域性,因此对于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应进行综合治理,主要方法有植物检疫、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另外,还应选栽抗性强的品种,通过及时除草、清园,减少病虫源,合理间作蔬菜及豆类植物,合理利用某些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病原或害虫的群体繁殖。科学适当施用化学合成药剂,也是防治病虫害较为便捷且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试验结果表明:桑园病虫害因产品为叶而不同于一般作物病虫防治,为得到高品质桑叶要求全年统筹考虑,每年至少进行3次系统性病虫害防治工作。

    1.2 桑园间作蔬菜技术尝试

    秋冬季树下边桑叶采摘后桑园通风透光,此段时间桑园处于闲置时段,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温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产生更多经济效益,分别在桑树的不同生长期分区套种了适销对路的蔬菜,不仅增加了桑园收入,还可促进桑园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1.2.1 桑—大蒜—小青菜模式。在桑树种下后的当年9月中旬,以收获青蒜、蒜苔为目的,在部分桑树大行间种植大蒜,施复合肥600 kg/hm2、粪肥15 t/hm2或饼肥450 kg/hm2作基肥,越冬前重施1次氮肥,加强中耕除草,确保间作物对养分的需要,第2年4月中旬即采收,当年收获蒜薹逾3 t/hm2;夏伐后种小青菜,同样加强肥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用80%敌敌畏1 0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和蚜虫,7月采收青菜逾4.5 t/hm2。

    1.2.2 桑—菠菜—大白菜模式。根据山区种植菠菜冬闲的茬口实际,分别于10月中旬与3月播种2次菠菜,10月中旬播种的菠菜,用种量45 kg/hm2,播前施足基肥,长至4~5片叶时,结合灌水追施速效肥料,11月采收上市后,再套种大白菜,用简易塑料薄膜进行保护地栽培,次年4月可采收上市。3月播种的菠菜为保证发芽率,种子用20 ℃水浸种1 d后湿播,2片真叶后分别追施尿素、磷肥、钾肥各750 kg/hm2,试验当年越冬菠菜产量18 t/hm2,春菠菜产量15 t/hm2。

    1.2.3 桑—姜模式。生姜为阴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有散射光和土壤肥沃的疏松环境,选择健康、有1~2个壮芽的姜块,播前用药剂浸种,将种姜摊开晾晒1 d后,再用1∶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 min,捞出后催芽,5月上旬在桑树行间分级条播,行距35 cm、株距30 cm、沟深10 cm,每2行桑树间套种1行生姜;结合桑树生长施用尿素、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播前1 h浇底水,使土壤湿润,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覆土5 cm;结合桑树春伐追肥1次,桑园施尿素30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在距植株基部15 cm处开沟施入,覆土灌水,立秋前后当生姜地下根茎膨大时,结合桑树追施秋肥尿素30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当年10月中旬收获生姜22.5 t/hm2。

    综上,贵州山区桑园套种蔬菜,不仅可提高收益,而且还可提高桑园产量,但桑园间作蔬菜时应注意品种、播种时间,同时兼顾蔬菜和桑树的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才能相得益彰,菜丰桑茂。

    1.3 桑园林下养鸡试验

    桑园林下养鸡是在桑园内散养鸡,可充分利用桑园资源,不仅可提高经济效益,而且通过鸡的啄食、践踏可抑制桑园内杂草生长,鸡粪回园入土增加肥料来源,还可减轻虫害。

    在桑园放养鸡时,选在靠近房子的桑园建鸡舍,鸡舍用石绵瓦围成不低于1.5 m的矮房,一面开门供鸡出入,顶部稻草覆盖,周围加上防护栏,防止黄鼠狼等侵入或鸡跑丢。在3月、4月放养普通肉鸡苗,以公鸡为主,以蚕沙为主食,精饲料为辅食养,随时注意加强小鸡的防病防疫工作,定期驱虫;同时还注意鸡舍的清洁消毒工作,隔10 d换1次垫料,清除鸡粪,保持干燥,常用高锰酸钾消毒;待小鸡稍大些后就将它们散养于桑园内,放养前喂葡萄糖水可增强其免疫力,放养中饮水器中备足干净水供鸡饮用;饲养过程给桑园喷药时一定要让鸡远离,试验桑园1年放养2批鸡,共计100余只[4]。

    2 贵州山区建设生态复合型桑园的优势

    2.1 气候适宜

    贵州地处亚热带,春季早暖、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4~18 ℃之间。温度变化幅度小,最热7月平均气温24~28 ℃,最冷月平均气温5~8 ℃,年变化幅度不超过20 ℃。从桑树和蚕的生理角度来看,贵州的气候特征对蚕桑业的发展极为有利。

    另外,贵州还属降雨量较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达850~1 300 mm,降水多集中在4—11月,这种降雨特征对桑树的生长十分有利。贵州还具有阴雨多、日照少、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贵州的年平均昼夜温差为7~9 ℃[5],这种天气条件下桑树在白天光合作用同化的营养物质多,晚上温度较低,桑树的呼吸作用弱,分解消耗的有机物就相对较少,从而使桑树可以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利于自身的生长发育。

    2.2 可栽桑的土地资源丰富

    贵州是一个土地丰富的大省,并且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富含钙、磷和有机质,利于桑树生长,为发展桑蚕业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另外,贵州山区有很多适宜栽桑的旱地、坡地、边地等还没有开发利用。这些土地种植一般的作物不容易生长或者是收入没有保障,但是桑树根深蒂固,生长繁茂,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严,利用这些土地来栽桑,可以长期受益。

    3 贵州山区建设高效生态复合型桑园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生态复合型桑园建设是技术性强、投入较大、产业链较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想建设高效生态复合型桑园,需要深厚的物力、财力、人力和科学技术作后盾。而贵州作为西部不发达的省区之一,规模化桑蚕业发展缺乏资金,农村养蚕设施落后,从而制约生态复合型桑园在贵州的建设。

    3.2 科技投入相对不足

    该行业科技人员不仅在数量上相对不足,在素质上也没能达到要求,真正能起到骨干作用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要在农户中普及生态复合型桑园存在一定困难。

    3.3 劳动力缺乏

    桑蚕业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生态复合型桑园更是需要大批劳动力支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向非农产业,目前从事蚕桑业的农民多是一些妇孺老幼,建设生态复合型桑蚕产业劳动力明显缺乏。

    4 贵州山区发展高效生态复合型桑园的建议

    4.1 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促进桑蚕业科技进步

    贵州的蚕桑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之所以没能发展成支柱产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应尽快建立健全技术培训体制,培训一支蚕桑产业的骨干精英;采取选派部分相关技术人员到外省甚至国外去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理念;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创新人才,可加快科技队伍建设。

    4.2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复合型桑园离不开科学技术,只有真正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保证生态复合型桑园建设的顺利开展。另外,养蚕具有专业生产、技术要求高等特性,为了让农户真正掌握该项技术,更多地应该深入农户送技术,开设技术讲座等。

    4.3 推进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益

    目前农村种桑养蚕多是作为副业,桑树种植分散、不成规模、管理不便,同时浪费了宝贵的耕地资源,降低了桑蚕的产出率,农民收入不高,导致积极性不强。针对这种现象,在建设生态复合型桑园时应该调整桑园布局,大力推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走出一条高产、稳产的新路子[6]。

    4.4 合理套种套养,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桑园套种是一种立体种植模式,它不仅仅是在桑园中种植其他作物,而是利用桑树的生理周期套种一些适合在桑地里生长的作物,比如青菜、大蒜、生姜等,可有效提高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还可增加土地资源的产出率。桑园套养是在桑园内套养鸡等家禽,不但鸡的品质好,而且还能减少桑园害虫、杂草和提高土壤肥力[7]。

    4.5 采用先进管理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

    选择良种壮苗,合理密植;据桑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土壤性质、当地气候条件等适时适量施肥,并遵循无机肥与有机肥结合、速效与迟效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原则;加强桑树的防病治病工作。

    5 结语

    生态复合型高效循环模式的桑园不仅可以给农民创收,还可以多方位地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具有肥桑、肥田、利民、环保等优点。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深入,在贵州山区建设生态复合型桑园循环模式是国家东丝西桑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蚕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 参考文献

    [1] 聂洪峰,舒友发,李景华,等.贵州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4.

    [2] 贺秀斌,谢宗强,南宏伟,等.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与蚕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J].科技导报,2007,25(23):59-63.

    [3] 任荣荣.论桑树的多种功能与发展潜力:兼论桑树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树[J].林业经济,2007(4):77-80.

    [4] 顾光银.生态复合型蚕桑高效模式的应用与推广[J].中国蚕业,2008(4):87-90.

    [5] 周顺珍.以生态系统观点分析贵州发展蚕桑产业的潜力[J].蚕桑茶叶通讯,2008(5):5-7.

    [6] 倪同时.推进规模经营,提高蚕桑效益[J].江苏蚕业,1995(1):15-16.

    [7] 俞玉梅,钱贤明,李民.积极开展桑园综合开发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J].蚕桑通报,2009,11(4):62-63.

    推荐访问:桑园 贵州 现状及 山区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