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从美国大学农业推广制度看我国农村高教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3-07-14 17:35: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 创办农村社区学院既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又符合农村教育发展要求。本文借鉴总结美国大学农业推广制度的经验,对我国创办农村社区学院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美国大学农业推广制度 高等教育体系 农村 社区学院

    近些年,随着高教大众化、民主化呼声的高涨,我国的高等教育以日益增长的城市经济为依托,在城市的发展已渐成气候,由此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元结构。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二元结构”特征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这种一元结构的高等教育地区分布已经造成了我国不完善且畸形的农村教育结构。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教、成人教育及自学考试等形式已不能满足农村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而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几乎是一片空白,农村教育问题尤其是高层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教育,在科技……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安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因此,高等教育必然也有必要引向农村社会领域,从而建立适应农村发展的高教体系。这是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功能和科教兴农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美国大学农业推广制度

    研究并逐步确立中国的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制度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美国大学农业推广制度的确立,得益于美国伊利诺州J·B.特纳(Jonathan Bardwin Tumer)的贡献。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教育很落后,仅有2%的人能完成12年教育。特纳积极投身于在每个州建立一所为劳动人民子女提供更高教育的大学的立法工作。他提出了三个目标:其一,创立大学并以最低费用为劳动人民子女提供教育援助。其二,改进课程设置,增加为劳动者阶层利益服务的实践指导和职业教育。其三,向大学赠予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以资助这种特殊大学的创立。这一思想在当时影响极为广泛,类似的立法仍不断出现。1862年通过的《莫雷尔法案》(Morill Act)的核心内容,是以土地赠予为基础创立大学,并强调必须为农民提供教育,特别是迅速提高农民和农村贫穷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1874年,美国又通过《海奇法》(Hatch Act)法案,该法案规定每年向每所“土地赠予大学”提供1.5万美元经费,用以建立农业实验站。189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第二个《莫雷尔法案》,从而使得联邦对土地赠予学院的年度拨款制度化了。

    在这些赠予大学中,教授们不仅教授农业科学,而且开始研究实际的农业问题。1890年,大学中已开设了畜牧学、兽医学、农业经济学、园艺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学等学科课程。“土地赠予法案”为普通人接受更高教育创造了条件,为农业推广服务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奇法案》使美国农业真正走向科学,比如:推动大学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各种实验基地、实验室、实验田迅速发展,良种、农药、土壤改良、种植和饲养方法、排灌系统、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农业科学技术和应用成果大量涌现,并推动农牧业科学和与其相关的学科相继诞生和蓬勃发展。此外,在二十世纪初,《史密斯—来沃法》(Smith-Lever Act)使得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制度开始进入县一级农业推广机构。该法案明确规定“推广体系”必须以大学为基础,是“土地赠予大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在每一个县建立农业推广办公室,从而形成了以大学为基础,覆盖全美国每一个县的农业合作推广服务体系,使推广制度变为现实。

    美国大学在莫雷尔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撑下,利用自己的技术知识优势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服务,推动了当地农业教育和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现实性

    在我国发展农村社区学院,其主要应该分布在县级行政范围内的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地区,即县域地区。县级以上的地市一般均分布有高等院校,例如师专、学院或综合性大学,省会城市则更是高校云集。因此在省市社会文化和生活区域内,基本不存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问题,而县一级范围内,高教机构则少得可怜,至多分布着县级电大、师专学校等,并且县与县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因此农村地区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服务于本地方发展的高等教育。在县级范围内的农村地区,高教机构的布局结构问题是目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及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求的诸多制约因素之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令农村教育反思:如何完善农村地区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的实用型人才?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存在的“二元结构”将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而这种结构要持续地发展,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二元结构”与之相适应。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分布是一元结构,如上文所述,它是以城市经济为依托,高教机构主要分布于各大中城市,而极少为农村、农民和农业培养人才,严重不适应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农村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符合“三农”实际需要的高等院校,以此来平衡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农村社区学院——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最佳模式

    美国社区学院的主要特点是面向社区,服务社区,突出它的服务职能,从而为当地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我国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应该具有如下特性:1.目的性,农村高等教育体系是依据“科教兴农”的要求,适应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2.适应性,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立足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致力于使学习者具有适应农村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良好的文化基础和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实用技能,为农村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3.分散性,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具有分散性、网络化的特征。在美国,方圆30平方英里的地区都分布有社区学院。4.灵活性,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办学形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征,实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全日制教育与半工半读相结合,以半工半读为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以实践课程为主;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生产劳动为主;全面发展与一技之长相结合,以一技之长为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以职后培训为主;通识教育与学以致用相结合,以学以致用为主等。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应以“科教兴农”方针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理念为指导,以重点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地市高等院校为龙头,以县区农村社区学院为主体,形成辐射乡镇的分散性网状结构,由县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多种教育统筹结合,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能够为农民兄弟提供多种、多次学习机会和满足他们多方面、多层次学习需求。在这个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撑和部分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统筹下的农科教等部门应共同实施,协同合作。

    1.农村社区学院可利用现有教育机构的资源,对现有普通高校的学科结构、教学单位进行调整和分流,把部分承担基础教学的部门逐渐分离出来,与社区联合办学,成为面向农村服务的二级学院或附属学院,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社区学院。

    2.利用社区内成人高校、中等专业学校的现有资源,挖掘其人力物力和设施资源的潜力,扩建或联办成社区学院,使其切实面向所在农村培养人才。要采取灵活的招生形式,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文化水平,可适当放宽对社区内学生的招生标准,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入学。

    3.根据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的需要,创办新的农村社区学院,要考虑农村的地区差异,例如经济状况、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等。

    4.农村社区学院在办学模式和内容上可以灵活多样。在师资方面,实行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兼职教师可由社区内外的诸如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企业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才组成。在教学组织方面,强调实际应用,侧重培养熟悉工艺设备、懂操作、会维护的工程技术人才与农村商贸、经济人才。在教学模式上,实行个别化、个性化教育,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总之,伴随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走向深入,已经把发展农村地区高等教育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农村地区要发展,没有高等教育这一块不行;高等教育要发展,要提高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以及服务和贡献的力度;未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没有农村地区高等教育这一块也不行。鉴于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以及我国农村的现状,我们认为创办中国特色的农村社区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寻找新的增长点的正确选择,也是改变农村相对落后面貌的一项可行而且有益的举措。

    参考文献:

    [1]滕纯.中国农村教育的战略选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申培杆.社区学院是农村教育的最佳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0,(7).

    [3]刘尧.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想[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4]王焕轶.我国创办农村社区发展学院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5).

    [5]王巨光.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新探——关于建立乡村社区学院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3,(1).

    推荐访问:看我 高教 构建 美国大学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