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点四五传奇

    时间:2023-07-15 19:5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在美国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中,片尾那组镜头让观众记忆深刻,男主人公颓然坐在瓦砾旁,面对向自己驶来的德军坦克,用一支手枪向其射击,手枪自然伤不了坦克的皮毛,那辆坦克最终被盟军飞机炸毁,但许多人却对那支外表健硕的手枪产生了浓厚兴趣。如果留心,你会在各种战争片中发现,它们频频出现在美国军官手中或被他们佩戴在胯部和腰间,这种被美国大兵们亲昵地称为“点四五自动手枪”的武器,恐怕是本世纪最为著名的美国军用手枪,而它的正式名称,应该叫做M1911型11.43毫米(0.45英寸)自动手枪。近一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危机四伏的城市犯罪现场,我们都不难看到美国军警手中的,45口径M1911手枪。美国人对可称之为“百岁寿星”的这种老枪真是恋恋不舍,情有独钟!尽管现今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是9毫米M9手枪,但事实上,战斗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国精英特种部队还是采用了几乎和一个世纪前设计上一模一样的M1911手枪。

    传奇的诞生

    在柯尔特M1911投入使用前,美军装备的是9毫米(0.38英寸)转轮手枪,但是1898年在菲律宾进行的美西战争和后续的“平定战役”(pacification campaigns)中,9毫米口径转轮手枪遇到了一些严重问题,老朽的9毫米柯尔特长弹在作战中表现不佳,由于战场环境过于恶劣,许多古董级转轮手枪根本无法适应作战行动。菲律宾战事结束之后,美国军方开始认真考虑寻求一种合适的手枪以替换性能不如人意的9 毫米转轮手枪。

    1906年12月28日,战争部长发布一道特别命令,召集了四名军官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负责对各厂家提交的手枪进行评审。所有提交上来的手枪都采用11.43毫米口径,其中包括柯尔特(Colt)、卢格尔(Luger)、萨维奇(Savage)、诺伯(Knoble)、伯格曼(Bergmann)、威伯利·弗斯伯雷(Webley-Fosbery)以及怀特一莫雷尔(White-Merrill)等厂家的设计方案,此外柯尔特和史密斯&威森(Smith&Wesson)公司还提交了双动转轮手枪参加竞标。

    评审委员会制定的评估方案也并不复杂,就是要让武器在模拟的极尽苛刻的战场环境中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武器寿命、抗沙尘、耐腐蚀、射击精度等性能,以发现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907年,测试工作宣告结束,除柯尔特和萨维奇两家公司以外,其他厂家的竞标产品都被宣布出局。随后军方授权两支美军骑兵部队分别试用柯尔特和萨维奇公司的手枪,以对二者做出最后的取舍决定。最初的试用情况显示,两种手枪都没有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鉴于此,军械部决定进一步进行一系列试验和非正式测试,同时于1911年3月委派了一个新的评选委员会。

    经过一系列测试评估,评估委员会最终出具的报告开头这样写道:“对于提交测试的两种手枪,评选委员会认为柯尔特手枪较为优秀,因为其性能更为可靠、环境适应性好,且容易分解以更换损坏部件,此外其射击精度也更好……”这段文字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最后美军决定列装勃郎宁-柯尔特11.43毫米口径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手枪,并将其定名为0.45英寸(11.43毫米)M1911手枪。

    M1911手枪由颇具传奇色彩的枪械设计师约翰·勃郎宁(John M.Browning)先生设计,采用枪管短后坐工作原理,枪管摆动式开闭锁,弹匣供弹。枪弹击发后,在火药气体作用下,枪管和套筒一同后坐。由于枪管通过下方的铰链固定在套筒座上,因此后坐时铰链上端开始向后转动,越过死点,逐渐拉枪管尾端向下而开锁。此时枪管停止后坐,套筒则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压倒击锤等动作。此后,套筒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开始复进,推送下一发弹人膛,此时枪管向前运动,铰链向前回转,顶起枪管尾端,使枪管上方的两条闭锁突起卡八套筒内壁的闭锁槽内。此时铰链转过死点,使枪管和套筒可靠闭锁。M1911手枪另一个特色是采用了握把保险,在该枪套筒座后部有一突起,当手握握把,手掌虎口部位挤压该部分时,即解除保险,进入待发状态。

    浴火一战

    陆军决定列装M1911后,柯尔特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便开始生产该枪。随着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手枪的需求量很快超过了工厂的供应能力。柯尔特立即加速了M1911的生产,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却叫苦不迭——他们还承担着M1903式步枪的生产任务,无力扩大M1911的生产。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委托商业公司加入M1911的制造行列,最终雷明顿公司获得了制造协议。

    一战中M1911初露锋芒,给美军士兵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1918年10月8日,美军第82师328步兵团一支17人的小分队在向敌人迂回途中遇到了正在吃早餐的一名德国军官和几名德军士兵,看到美国人突然到来,德国人以为自己受到了包围,被迫投降。但就在此时,小分队突然遭到敌人密集机枪火力的射击,9人当场阵亡,小分队只剩下8人。幸存的阿尔文·约克下士接管了小分队指挥权,他让其他士兵看押战俘,自己迅速找到敌人机枪阵地,随即用自己的恩菲尔德步枪开始射击,约克来自田纳西州山区,素来擅长射击,他一枪一个连续干掉了5名德国机枪手,但几个德国人却悄悄包抄过来,他们知道约克的步枪只能装5发枪弹,等到约克打光了枪弹,他们就立即发起冲击。但是约克当时随身还携带着一支11.43毫米M1911自动手枪,他立即拔枪射击,连续干掉了多名德国人,挡住了敌人的攻势。战斗中他自己消灭了25名德国人,俘虏了132名战俘,这一切,都要感谢那支可靠的大威力M1911。

    1918年11月,一战烽火正式熄灭。此时在法国的美国步兵中,超过60%的人都配有M1911。战斗证明,M1911是一种优秀的军用手枪,它在堑壕战中有着非常不错的阻止能力。战争结束后,大量的M1911被装在美国远征军的杂物包里带回了家,但是美军尚有相当数量的库存,能够满足战后缩编的美国军队的需要。

    一战后M1911手枪继续作为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标准制式手枪,这一时期美国没有开发任何其他手枪。根据在战争中发现的问题,美国于20年代初列M1911的扳机、击锤、握把等进行了一些更改,改进后的手枪握把背部呈弧形,表面有刻纹,采用了较短的击锤头和新型瞄准具,扳机也进行了更改,适合手指较短或者手形较小的人使用。改进后的新手枪于1926年6月被命名为M1911A1。

    重披征袍

    二战的爆发让美军再次大量装备自动

    手枪,柯尔特公司加速了M1911A1的生产,同时订单也源源不断地交给其他公司,伊萨卡枪械公司、雷明顿-兰德公司、联合开关公司以及辛格尔公司等都生产了数量不等的M1911A1。此外,美军还对库存的大量M1911手枪进行维修和改造,配发部队使用,以解决手枪装备缺口问题。一战时期的原品M1911表面最初仅采用了发蓝处理工艺,配有工艺精湛的胡桃木握把护板。在维修过程中,许多M1911重新采用了表面钝化及亚光的磷化处理工艺,胡桃木握把护板也被换成了和M1911A1一样更为耐用的塑料件。此外针对一些磨损严重的零部件还进行了更换。如今在收藏品市场上,一支原封不动的原品M1911的价格远比改造过的手枪高昂,也更能获得收藏家的青睐。

    战火硝烟证明了M1911手枪的优越性能,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它是有史以来制造过的最为优秀的军用手枪之一。虽然有人批评该枪过于沉重、外观丑陋且准确性差,但它却非常可靠,而且拥有强大的制止能力。手枪永远都是近距武器,在这样的条件下,M1911堪称理想武器。

    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发生的一次事件中,我们可以深刻领味11.43毫米M1911A1自动手枪的效能。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海军陆战队第一师部附近,当时一个挥舞军刀的日军军官和两名步兵突然冲到了师部附近,径直奔向阿齐·范德格里夫特少将,当时他没有配带任何武器。就在这关键时刻,处事不惊的老兵谢菲尔德·班塔中尉放下手边正在打印的战地报告,从枪套里拔出他的M1911A1将为首的军官当场击毙。

    M19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天空中经历了更神奇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美军驻印度的第10航空队上。这支陆军航空队负责协助防御从印度到中国的补给线,并破坏日军从仰光、缅甸到印度北部的补给网,它的重型轰炸机部队——第7轰炸大队由数量不多的B-24组成。1943年3月31日,第7轰炸大队第9中队被派遣去破坏缅甸中部城市彬文那附近的一座铁路桥,其中一架B-24由劳伊德·简森中尉驾驶,副驾驶是欧文·伯格特少尉。机队在抵达目标前遭到日军战斗机拦截,这架B-24的氧气瓶被打碎,机身后部燃起大火。机上人员不得不跳伞逃生,但日军飞行员立刻开始扫射这些跳伞逃生的人员,并打伤了伯格特的手臂。那架打伤伯格特的“零”式战斗机飞近伯格特,也许是想看看他打死的人是什么样子吧。伯格特装死,于是“零”式飞机就从伯格特的脚下飞过并继续向其他降落伞扫射,此时伯格特掏出他的M1911手枪对着刚从他脚下经过并打开了驾驶舱盖的“零”式战斗机打了4枪。这架“零”式战斗机马上停止射击并开始旋转坠落。

    后来伯格特被缅甸人抓住并被转送给日本人。在战俘营中,他慢慢回忆起当时半空中的情境。他起先不相信能够在摇摇晃晃的空中击落敌机,但许多记忆碎片逐渐堆砌起来,使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确打下了那架“零”式战斗机。

    伯格特在战俘营中生活了两年多,二战后回到军中服役,以上校身份退役,住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尽管没有其他证据证明他确实用手枪在半空中击落了日军飞机,但就像有人买一辈子彩票都中不了大奖,而另一些人却只买一次却中头奖一样,当一个运气好到极点的飞行员与另一个运气坏到极点的飞行员碰在一起时,的确有可能出现奇迹。人人都要一支点四五

    在一战期间,许多欧洲国家陆军都是将手枪主要作为军官的地位标志配发的。而美国陆军则把手枪本身视为一种非常有用的武器,因此美军的手枪的配发数量比同期欧洲其他国家要大得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多数美国步兵都可以装备手枪。美军主要将手枪配发给士官、军官、集体操作武器成员、飞行员、坦克兵以及一些其他人员。对于普通步兵,他们的基本武器是步枪或自动步枪,从理论上讲,他们并不需要手枪。事实上,许多步兵并不这样认为。二战战场上,对许多人而言,搞到并佩戴一支M1911A1并不稀奇。虽然条令禁止普通士兵佩戴手枪,但是战时条令也变得“温和”了许多。在战时的前线,那些并未配发手枪的士兵拥有一支手枪通常不会碰到任何麻烦,有的士兵说,“如果我陷入一场同敌人的混战,那么M1911A1至少还能够让我活着去面对所谓条令的惩戒”。

    许多M1911A1都落到士兵手中,但实际上手枪是万般无奈下才动用的孤注一掷的武器。事实上这些佩戴在晤部或肩部的外表健硕的M1911A1手枪给了战士们需要的安全感。美军原本计划用M1卡宾枪逐步取代手枪,但实际上从来没有能够做到。士兵们更愿意同时配带M1911A1自动手枪和M1卡宾枪。在二战期间,M1911A1广受官兵喜爱,1942年美国海军陆战队规定,一个海军陆战师装备798支手枪,而到1945年,这一数字竟然增加到了1707支!整个二战期间,M1911A1手枪的总采购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878742支。

    美国海军陆战队约翰·乔治上校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天黑以后,M1911A1总是能让我感到舒服,我总把它抓在手里。在小小的散兵坑里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你用步枪来对付来自附近敌军的偷袭,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手枪……一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贬低手枪的价值,那些配发了手枪的军官们则试图不让士兵们拥有手枪。与此同时,那些实际参战的士兵们却一直在乞求、借用甚或是盗窃手枪用于自卫,直到今天莫不如此。你不可能把每个士兵的口袋翻个底朝天,如果你真这么做,上了膛的手枪会和出老千的骰子一起从口袋里滚出来,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它们都是用来在运气不好的时候放手一搏的。”

    后记

    有趣的是,用一支刚刚配发的崭新的M1911射击目标的精度可能并不理想,因为其内部活动部件配合并不精密。但是在沙土泥泞的战场上,这一特点却恰恰增强了该枪的实用性,即便是沙尘等异物进入手枪内部,其机件仍然能够正常使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M1911是真正的战地武器。

    考虑到军用武器和民用武器的具体要求并不相同,柯尔特公司于1933年面向民用市场推出了国民竞赛型(National Match)11.43毫米手枪,该枪减小了零部件配合公差,使用特别选定的枪管和光学可调后瞄准镜。这种枪推出后在民用市场上受到普遍欢迎,但是在二战期间该枪停止了生产。直到1957年柯尔特公司才重新恢复生产该枪,并将其重新命名为柯尔特金杯(Gold Cup)国民竞赛型。

    鉴于M1911A1重量较大,柯尔特公司战后还在该枪基础上改进推出了柯尔特指挥官型自动手枪。该枪采用复合材料套筒,枪管缩短了1.9厘米,重量也减少到0.75千克(M1911重量为1.10千克),这种手枪在商用市场上比较成功,对于那些喜爱重量轻、威力大的手枪的用户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二战以后,M1911A1继续作为政府库存武器,今天在有限的范围内仍然是配发武器。有趣的是,美国政府在1945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向厂商订购过M1911自动手枪,今天仍在使用的大部分M1911/M1911A1自动手枪都是经过了数次改装。

    在近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普遍反映目前装备的9毫米伯莱塔M92F制式军用手枪制止能力不足,有人甚至建议恢复装备M1911A1军用手枪,这虽然只是一种态度的反映,但也说明当年11.43毫米M1911自动手枪在美军心目中的形象仍然十分高大,这种二战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美国军用手枪,在士兵们眼中青春永驻。

    推荐访问: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