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纪实美术宣传

    时间:2023-07-16 19:55: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苏联美术家在卫国战争中,为配合全苏抗战的需要,在短暂四年中,创作了大量的战时美术宣传作品,展示了苏联人民抗击德国侵略者的光辉形象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战争的史实,既是艺术品,又是最珍贵的历史文献,值得我们探析。

    [关键词]苏联,卫国战争,美术宣传,历史文献

    [中图分类号]E19J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0-0080-04

    美术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其特点是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感召力,通过直接面向群众、影响人心而及时地发挥社会作用。在苏联卫国战争(1941.6.22-1945.5.9)中,苏联美术家和全苏人民一样,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用画笔与德国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画家们在战争中穿上军装上前线,他们用自己的艺术才能所创作的宣传画从“政治动员”到“情感动员”,振奋起苏联全民战胜侵略者的勇气和力量。美术宣传是卫国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政治宣传的作用,为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1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打响,全体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与法西斯进行了十分艰难的斗争。战争第一天,苏联美术家们便行动起来,拿起画笔投入到卫国战争的战斗中。他们响应苏维埃政府号召奔赴战场,坚信“绘画绝不是为了装饰住宅,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战斗武器”。他们用自己的艺术作品,在前线做宣传鼓动工作。由于形势的需要,政治宣传画成为战争中最有效的战斗武器之一。战争第二天,莫斯科街头就出现了著名画家库克雷尼克塞的宣传画《无情地粉碎和歼灭敌人!》(1941年)(图1)。整幅画面描绘了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头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一位英勇的苏联红军战士用刺刀猛烈地还击他。这幅坚定人们必胜信心的画面,在全苏境内103个城市的报纸上转载。库克雷尼克塞和一些美术家,自然担起既是画家、又是战士的责任,与法西斯侵略者进行,笔战,并以顽强的斗争精神来揭露希特勒的反动本质,揭露侵略者的残暴与灭绝人性,一针见血地指出侵略者必然要走向灭亡的归途。因此,库克雷尼克塞反法西斯的政治宣传画,如炮弹一般打击敌人,擂响了卫国战争的战鼓,鼓舞了人心,增强了苏联军民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和勇气。

    战争初期,苏军连连失利,西部国土大片沦丧,6月28日德军又占领了明斯克,战争形势的紧迫,要求美术家有责任肩负起进一步宣传的任务,他们从丰富多彩的战争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挖掘创作题材,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宣传画作品,以满足全苏抗战的要求,从而铸造苏联民族魂,壮大苏军军威。“真正的艺术作品只偶然在艺术家的心灵中产生,那是从他所经历过的生活中得来的果实,正像母亲的怀胎一样”。大量的战时纪实宣传作品应时而生,及时揭露敌人的残暴、凶恶和虚弱,宣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以鼓舞人民的战斗意志。伊·莫·托依泽于1941年创作的宣传画《祖国一母亲在召唤!》(图2)富有巨大的感召力。当人们看到画面上一位年迈的母亲用尽全身力量一手拿着“军事誓言”,另一只手高高举起,代表祖国母亲招手呼唤着千千万万的儿女去保卫祖国。宣传画上的伟大母亲,神情严峻,目光坚定,庄重、严肃,充满激情,号召她的儿女拿起武器,打败侵略者。这幅战时作品被迅速印刷,传到千家万户,激励着千百万苏联青年火速从军,奔赴前线。战时美术宣传画在战争初期起到了号召鼓舞的作用,并对整个卫国战争宣传历程影响深远。

    德国的突然进攻,破坏了人民的和平生活,人民对这场突然袭击的战争感到震惊,但他们马上从战争的噩梦中醒来,做好准备与法西斯浴血奋战。美术家抓紧一切时间,继续创作大量宣传画。维·科列斯基在1942年创作的《红军战士,救救我们!》(图3),画面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自己年幼的孩子,面对法西斯带血的刺刀,向红军战士们发出呼救,形象感人至深。当时,它的印数多达数百万张,成为当时最快捷、最锐利的宣传武器。这幅宣传画被张贴在城市街头、农村小镇和交通工具上,张贴在前线的壕沟、坑道里,贴遍了前方和后方的每一个重要场所。作品因为主题突出、语言简练鲜明,在群众中有很强的感召力,而成为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宣传画艺术的一幅珍品,战后作者两度获得“苏联国家奖”。

    画家列·费·戈洛瓦诺夫的宣传画《向法西斯复仇!》(1942)、《打到柏林去!》(1944)十分流行,表现了苏联人民的钢铁意志和宁死不屈的精神,美术家们的艺术作品,为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唤起人民战胜敌人,最终打到柏林去,赢得最后胜利,发挥了极大的鼓舞作用。老一辈画家科克列金在1942年创作作品《保卫祖国》,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许多画家都在用自己手中的有力武器——“画笔”来反击德国法西斯,宣传画成为无情揭露侵略者的最有力武器。纪实美术宣传画作为卫国战争时期最主要的直观再现,既是战争时期的历史记载,也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可以看出,“苏联的文学和艺术是苏联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入侵者的斗争中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一方面,美术家从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经历来直接阐释战争的现实,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一时期的美术宣传来鼓舞和激发苏联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

    另外,在卫国战争艰苦年代,苏联版画家利用插图创作,用来弘扬爱国主义主题。弗·法沃尔斯基为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1944)、叶·基布里克为果戈理的小说《塔拉斯·布尔巴》(1944-1945)、杰·什马里诺夫为阿·托尔斯泰的《彼得一世》(1940-1945)和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1941)、库克雷尼克赛为契诃夫的《套中人》(1941)等作的插图,深受群众欢迎。青年版画家奥列斯特·韦列伊斯基则开辟了为苏联当代文学作品插图的先河。在卫国战争中,他在前线与诗人亚·特瓦尔多夫斯基合作,为战士们供应源源不断精神食粮。诗人的长诗《瓦西里·焦尔金》写完一章,韦列伊斯基则及时配画,通过纪实美术这种生动的艺术形式——诗配画结合的宣传形式,及时将全苏人民高昂的抗战精神用艺术的审美方式和内容体现出来,让战火中的战士在直觉审视感受中受到启发和激励,鼓舞斗志,从而颇受战士们喜爱。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美术家们以作品为匕首,起到了艺术尖兵的作用。在保卫列宁格勒战役中,画家们按照前线指挥部提出的宣传任务去创作,出版《战斗的铅笔》小画册,用石版印刷政治宣传画,配合前方战斗。列宁格勒美协组织在画家弗·亚·谢罗夫带领下,组织美术家参加修筑城防工事,挖战壕等保卫城市的战斗。白天在敌机狂轰滥炸的时候,画家们就转入夜间继续工作,坚持将创作的宣

    传画送到军民手中,为保卫列宁格勒作出了特殊贡献。

    宣传画是直观的视觉艺术语言,它的艺术感召力强的原因在于画家们对战时状态的敏锐感受、深入思考和及时的传达。画家坚持在抗战一线创作,把握战争信息,突出战斗中苏联英雄的光辉形象。画家阿·费·帕霍莫夫的创作十分出色,他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完成一组石版画《封锁时期的列宁格勒》。帕霍莫夫在战前以画儿童生活画著称,在新的组画里,他又以熟悉的题材和亲身的经历描写孩子和妇女在被封锁的列宁格勒战胜严寒、饥饿和战祸的情景,这是他为这座英雄城市和人民谱写的一首颂歌。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城有40万儿童,他们中不少人失去双亲,成为孤儿。帕霍莫夫到儿童收容所去看望孩子们,并画下他们的生活情景。组画中的《1941-1942年冬,在列宁格勒儿童之家》,则是一幅有纪念意义的作品,瘦弱的孩子们围在炉火旁边,敌机的轰炸和枪炮声不能阻碍孩子们倾听女教师给他们讲述故事,那是一片凄凉而不屈的情景,战争画面展现出英雄城市里的顽强抵抗和列宁格勒人民与城市同存亡的英勇牺牲精神。组画中最优秀的画幅是《到涅瓦河取水》(1942),画面上表现在严冬,城市被封锁,自来水管道被砸毁,人们只好到冰冻的涅瓦河取水。“帕霍莫夫通过战时的寻常生活,反映出列宁格勒人经受的严峻考验。他的组画中从被围困开始,一直到胜利都有描写。组画以《1944年1月27日的礼花》(1944)为结束,可以说是一部列宁格勒人反抗法西斯的形象斗争史”。用美术宣传来直接表达思想武器,这些宣传画从视觉画面中得到的是一种战斗不息的胜利力量,正是这种特殊艺术形式的战斗武器,在全苏人民抗战中发挥着它独特的优势。

    苏联美术家运用各种造型艺术的手段,把战争环境生活中获得的视觉信息,通过形象思维进行加工,又经一系列的创作实践,把形象信息变成具有心理效应的美术品。人们在欣赏纪实美术作品中,由于作品传达了画家所精心设计的审美意象,从而在头脑中产生了心理效应,这就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卫国战争的美术宣传效果。战争纪实美术中再现的现实形象,为人们所喜爱、所理解,从而激发出人民的抗战热情,其原因是美术家和广大群众之间得到了心理上的沟通。战争宣传画是以造型艺术的形式进行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的特殊画种,对全苏战斗精神动员、鼓舞官兵士气、加强思想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宣传画作为宣传武器,需要对战争形势与社会问题有敏锐反应并及时传达出来。所以,卫国战争宣传画主要唱响的是全民抗战的主旋律,美术家借助易于理解的形式和新颖的手法,以新的深度和力度表现出来,使观众在美的感受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人们在战争纪实美术宣传作品中获得全身心的审美教育,这对提高精神素质,促进卫国战争胜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真实性和深刻性是卫国战争背景下宣传作品的特点,画家们善于以艺术的视角塑造苏联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崇高精神。画家格拉西莫夫在1943年创作的《游击队员的母亲》,作品真实表现了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画面主人公是苏联国土上一位普通农妇,她是游击队员的母亲,侵略者的严刑拷打都无法摧毁她的坚强意志。画家刻画游击队员的母亲面对侵略者,高昂着头,眼中流露出轻蔑和仇恨的目光。在这位母亲身后站着全体村民,村民们的形象虽然不像女主人公那么突出,但是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和挺胸抬头的姿态来看,他们都是不屈不挠的爱国者,是游击队员母亲的坚强后盾,在需要的时候,也会像这位游击队员的母亲一样,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画面的背景浓烟滚滚,说明激烈的战斗刚刚过去,显然全体村民为保卫自己的土地已经与法西斯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杀”。这种精神武器体现着战时画家民族艺术的崇高使命,是战时全苏精神活动的产物。美术家们在战争中创作的艺术品,还表现出作者对全苏人民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崇高敬意。画家亚·杰伊涅卡于1942年创作《保卫塞瓦斯托波尔》,这幅画描绘苏联海员为保卫祖国所表现出来的英勇牺牲场面。画面上苏联水兵严峻的脸色与沿河街的石头颜色浑然一体,将整个塞瓦斯托波尔大地、水兵构成一座侵略者无法战胜的钢铁堡垒,侵略者下场只有失败和灭亡。

    整个卫国战争中宣传画以其强烈的震撼力出现在前线和后方,战争中纪实美术和所有的文艺一样,即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三个方面。它们和艺术的真、善、美品质契合一致,在卫国战争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纪实美术的功能从赢得战争胜利的最高利益出发,客观上不容许过分强调潜移默化的审美作用。人们处在动荡的时期,生活改变着各方面的心理状态,也改变了艺术心态,战争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为动员全苏人民投入战争而创作的宣传画,一般不强调艺术空灵和含蓄的美,旨在急切提高全苏人民思想认识进行宣传教育,宣传画自然要求直截了当,一目了然。所以,这些政治宣传画主题突出,意义鲜明。但是,卫国战争政治宣传画,毫无例外地蕴含着审美因素,掌握着特定情况下人们特殊的战争审美心理。

    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有着强烈的战争影响,作品直接反映出当时战斗场面和人们的战时生活。荣誉、祖国、责任,已构成苏联战时美术氛围和民族传统精神主题。苏联美术家在宣传画创作上,展示了这场战争的政治性、严肃性和民族性,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经受了洗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战争中不少美术家上了前线,有的牺牲在战场,有的则作为部队的宣传员在前线体验战争生活”。他们是艺术战士,这些卫国战争中的优秀宣传画都是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美术家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其强化和突出的视觉艺术语言,直观再现了全苏人民的抗战形象,为夺取战争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纪实美术宣传活动已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卫国战争时期宣传画虽然在苏联美术史上是短暂的,然而却是很重要的。伟大卫国战争严峻地考验了每一个艺术家,激发了画家们爱国主义的创作激情。他们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重点突出,贯穿着苏联人民挺起民族脊梁,克服一切困难,打击德国法西斯的场景。史实的美术作品体现出画家致力于弘扬人民的战斗精神,激励人们的必胜信心,描绘出苏联各民族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赞颂并鼓舞苏联人民昂扬壮阔的爱国情怀。同时,艺术家们的纪实宣传作品,也为后人展示了生动而悲壮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历史画卷。这是卫国战争予以苏联画家们的创作灵感与责任、勇气和智慧的结晶。

    作者简介

    李一帅,女,天津市人,浙江大学俄语学系俄语专业本科生,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倪金荣

    推荐访问:卫国 苏联 纪实 美术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