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我国农村养老习俗的变迁

    时间:2023-07-17 13:5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国农村养老习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农村养老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农村传统养老习俗也在逐渐改变,传统养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现阶段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全面启动,传统养老习俗已经受到极大冲击,社会养老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养老习俗;农村养老现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作者简介:张丽华(1978—),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双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俗、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45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05-02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78亿人,为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也已经达到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据“我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陈昱阳的报告,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城市老年人口比重为7.97%,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8.3%。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及保健条件的改善,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68岁提高到了73.5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北京和上海的平均预期寿命更是超过了 81 岁。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远高于城市,老年人口如此之多,标志着我国农村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加,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重视,农村传统养老习俗已经受到了冲击,农村养老现状也存在不少问题,研究农村养老习俗的变迁对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体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村传统养老习俗

    养老、尊老、敬老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之一。从古到今,我国农村养老习俗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为主,但是在各个历史阶段,这两种养老习俗各有侧重,以哪种养老习俗为主与社会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变化以及统治者的需要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初步形成了被国家和民众认可的养老习俗,并且还制定了规范性的礼法,可以说在当时中国的养老就已经比较规范,而养老习俗也被国民所接受。最为重要的是在当时就确立了尊老、孝悌的思想观念,统治者也制定了在当时能被国民接受的养老制度,养老是后代的责任,当然,对于一些没有后代或者有贡献的老人,也由社会机构来养老。奴隶时期的不同朝代还由当朝者设立了一些社会养老机构,以此来表达整个社会崇尚的尊老敬老观念,比如“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从封建社会开始,以“孝”为核心内容的儒家学说开始建立,使全社会有了共同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传统养老观念有了更加牢固的家庭基础和一定的社会基础,传统社会养老习俗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完善。自秦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养老习俗基本上已经趋于稳定,各朝代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老习俗。“养老、尊老、敬老”的观念已被接受,各朝代也都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养老制度和机构,不过当时的社会养老只是家庭养老的补充,不能覆盖整个社会,不过各朝代共同的核心目的都是要实现全社会的尊老敬老观念。

    中国古代社会养老习俗发展模式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小农经济社会中土地是每户家庭生产的重要因素,没有土地每个家庭的生活都难以为继,而土地在当时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虽然因年老不能从事农业生产,但土地的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子女,子女要想在父母的土地生产就必须以赡养父母为前提。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一直以家庭养老为主,当时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较低,统治阶级追求奢华享受,以剥削劳动人民为主,社会养老只是家庭养老的一种补充。

    二、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习俗并没有改变,这种养老习俗能延续千载,确实是因为家庭养老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与亲属同住的占 70. 9%,在主要生活来源上,除了有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的老人外,90% 以上的老人主要靠家庭成员供养。由此可见, 家庭养老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与习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功能的增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被打破,土地作为一种私有财产的重要性也逐渐减弱,这使家庭养老失去了经济和社会基础,家庭养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冲击。

    (一)家庭养老人力不足

    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家庭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家庭越来越小型化,1980年到2005年,农村平均家庭规模由5.54人减少到3.27人,有的家庭人口中老年人口甚至要多于年轻人口,这使得家庭养老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不足,家庭养老的功能不断弱化。

    (二)农村老年人缺乏照料

    目前我国 421 家庭格局突出,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老年人寿命延长带来的问题也就比较突出,因为年龄越大,就越需要照料,但是现在独生子女多,子女无法承担全部或部分老年人的照料服务。加之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往的小农经济彻底发生了改变,农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在只守着土地过日子,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也不在束缚年轻人,大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年轻人进入大城市寻找工作。而迫于市场经济下产生的竞争压力,年轻人的精力大多只能放在工作事业上,有小孩的还得花大量时间精力抚养教育子女,以至于很难抽时间照顾父母。这样就导致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甚至很多“隔代家庭”,老年人不但得自己得不到子女照顾,还要替子女抚养下一代,由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本身不好,有些地方出现了老年人在家中去世都不被发现的情况,也有老人因无人照顾而自杀的情况。

    (三)农村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

    由于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年青人外出务工,多数时间精力都花在了工作生活上,有孩子的年青夫妇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抚养小孩,所以农村老年人多数时间不能与子女见面,缺乏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老人在孤单时得不到子女的精神慰藉,享受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天伦之乐”,精神上的不愉快导致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四)农村社会道德伦理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也影响了农村社会道德伦理体系,一些年轻人变得很现实,只顾“向钱看”,摒弃了传统文化中孝道意识,致弱势老年父母于不顾,年轻人的养老意识了受到了一定影响,有些年轻人不愿意承担养老责任,使现代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也不仅仅就满足于“吃饱喝足”,老年人也在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家庭养老愈发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多方面因素在冲击传统的农村养老习俗。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养老习俗的影响

    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而农村老年人口又大量增加,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2009 年 6 月 24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委员会决定开始10% 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且全面启动。经过两年多的试点运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6月4日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3.26亿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8525万人,较2011年一季度的5003万人增加了3522万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农村居民为6.74亿人,按农村老年人口比重18.3%计算,农村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3亿人。也就是说,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还有3700多万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金,未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正在逐步减少。

    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全面启动,养老功能出现转移,即从家庭转向社会,社会养老功能将越来越重要,这必将影响传统的家庭养老习俗,最终实现农村养老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过渡,实现农村养老的制度化、社会化。

    参考文献:

    [1] 礼记[M ].长沙:岳麓书社,1997.

    [2] 蔡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王晓梅.我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4] 曹晓燕.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养老保障的构想[J].上海农村经济,2009,(07).

    [5] 穆光宗.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理论分析[J].社会科学,1999,(12) .

    [6] 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05).

    [7] 温州网.中国老年人口过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EB/OL].https://news.66wz.com/system/2011/05/19/10254305

    6.shtml.

    [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s:///page.do?pa=402880202405002801240882b84702d7&

    guid=e578e8be726c4689a32b91e8f7882a45&og=8a81

    f3f133d01e170133d36bed3c04d3.

    推荐访问:习俗 养老 变迁 农村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