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非陶瓷专业的陶艺课程推广

    时间:2023-07-17 20:35: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有着悠久连续而辉煌的陶瓷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有责任传承并发展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在高校非陶瓷专业的课程中安排陶艺课程,有利于形成陶瓷文化的良性生态环境,具有长远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陶艺课程 陶瓷文化 文化生态

    陶艺课程在很多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都有开设。大部分学习者为陶瓷相关专业的学生,另一些是师范专业和雕塑专业的学生。此次陶艺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陶瓷专业的艺术理论专业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门难得的实际操作课程,极具吸引力。此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陶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三维空间思考能力,增进学生对于陶瓷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

    课程初始带领学生观看陶瓷课程的理论课件,然后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近距离观察和感受陶瓷的魅力,联系课上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判断不同陶瓷器物的制作手法和技术问题。整个课程为60学时,持续5周的时间,对于美术理论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达到基本了解陶艺制作方法的教学目的。

    一、非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

    1.感受泥性

    对于刚刚接触到泥的学生而言,了解泥料的性质是第一步。教会学生在揉泥中得到对于泥料的第一感受,感受泥料的韧性与可塑性。想让学生很快的感受到陶艺制作的乐趣,泥条盘筑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正如我们的原始先民在陶瓷的探索阶段所采用的方法。这里解释一下,任何一种成型方法都可以由简单到复杂,至于到底是简单还是复杂是由所制的造型来决定的。那为什么说泥条盘筑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呢?是因为泥条盘筑可以在没有其他专业工具的辅助下就可完成的方法,随意性较强,较容易掌握。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泥条盘筑的制作方法。泥条盘筑首先要擀制出粗细均匀的泥条,然后用泥条盘筑出所制造型的底部,再在底部向上盘筑。盘筑时不能一味求快,要注意泥条的承重能力。盘的过快会导致塌陷,此时应等待盘筑好的部分稍干,承重力加强后再接着向上盘筑。再次盘筑时应注意衔接处泥条的干湿程度。泥条的干湿程度要接近,否者会导致衔接处的开裂。泥条盘筑有很多的表现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泥条的方向、粗细、长短、虚实等来增加泥条盘筑的表现力。泥条盘筑时要用手指按压泥条来保证泥条之间的衔接,如果要保持泥条的原始状态,按压的力度就要控制好;如果想要达到表面光滑的效果,按压的力度就可以相应加大,然后再借助陶艺工具把泥条压平。

    此次课程第一个实际操作课题就是泥条盘筑。学生在得到课题的时候往往会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些规定,比如: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盘、碗,或者动物等,这样学生就会很快的找到方向。首先,老师应该做示范,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制作方法。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给出学生技法上的指导,在造型的设计上给出合理的启发。在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设计造型的问题。这时应该给学生一定收集并阅读资料的时间,在书籍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另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造型塑造过程中的塌陷问题,经过失败,学生们都能够总结出经验,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发生。一周的课程结束后,学生们都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2、泥板成型

    本次课程的第二个制作课题为泥板成型。泥板成型是把泥料擀制或拍制成片状,根据所要制作的造型将泥片镶接的成型方法。泥板成型的难度在于泥片的干湿程度的把握与泥片镶接处的处理。如何避免镶接处的开裂是制作的关键。在制作泥板时要注意泥板的薄厚要均匀。如果制作的造型为直线型,泥板就可以稍微干一些,这样可以保证造型的规整性。如果制作的造型为曲线型,泥板的湿度就要大些,这样才能够制作出变化的曲线。湿度较大的泥板的承重能力很差,此时为了得到想要的造型就需要辅助支撑物的帮助来保证造型的塑造。在基本了解了泥板成型的方法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创作题材,给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创作欲望。

    3.模具成型

    模具成型是我们的第三个实践课题。模具成型是先制作出所要造型的模种,再用石膏进行翻制,最后利用模具印坯或注浆的成型方法。翻制模具时画定模线非常关键,模线应选择模种的最外缘,确定中间没有卡模的部位,这关系到最终模具能否顺利开启,内部的坯是否完好无损。印坯之前要准备好同种泥料的泥浆,然后拍好大小合适的泥片,把泥片放到模具里,用手指依次均匀按压,这样是为了使泥与模具完全贴合,边缘处盘上一圈泥条使边缘稍微突起,为的是确保合模时两边的泥完全粘合不留缝隙。最后在边缘涂上泥浆,合模具。模具成型除了印坯的方法还有注浆。注浆成型的瓷器尺寸统一,造型规整,非常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因此被广泛的使用在日用瓷的生产中。为了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注浆成型在现实中的应用,本次课程组织学生来到日用瓷厂进行参观。来到工厂学生们看到了从炼泥到出泥,再到搅拌泥浆、注浆、开模、修坯、干燥、补水、施釉、烧成等的全过程,大型的生产设备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对陶瓷的生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与思维。事实证明:把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使学生了解现实生产生活中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紧贴社会的发展步伐,在学习中得到思考,在思考中得到进步。

    经过五周的教学可以看出,即使是非陶瓷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于陶瓷的兴趣与热情也是非常高,这给了研究陶瓷课程推广的教师很大的动力,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陶艺课程的推广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泥条盘筑和泥板成型的方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成型方法。可以在今后的非专业学生中进行推广,这样更加有利于陶艺制作的传播与普及,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容易见到学习成果。

    二、非陶瓷专业学生的陶艺课程推广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毋庸置疑,通过五周的陶艺制作,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制作中为了实现自己设计的造型,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在遇到问题后想办法解决的过程正是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这不仅仅在陶艺课程中得到体现,这种能力更能带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热爱生活、感受制作过程所带来的乐趣。我们不能说一个课程对于学生的人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至少通过此次的学习打开了学生生活中的另一扇门,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亲自动手制作所带来的快乐。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对于各个行业都可以说是极其珍贵又稀缺的能力。科技和文化、乃至社会的进步都要靠那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推动。陶艺教育能够在玩泥巴的趣味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种好方法。人类对于泥土有着固有的亲近感,学生们在课程中都表现出了对于陶艺制作的极大兴趣,在制作中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尽力的思考、设计,在制作出独特满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陶艺的学习唤起了学生儿时玩泥巴的记忆,激起了他们创作的冲动,加深了他们对于泥性的理解与感受。在玩泥中体现天性,寻找自己的个性表达,创造力在陶艺制作中潜在的得到了锻炼。

    3.传播陶瓷文化

    中国是人类最早制陶的国家,有着悠久的陶瓷文化。古代先民们曾经创造了无数的历史奇迹,有着辉煌的制瓷历史。对于陶瓷文化的传承,陶艺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非陶艺专业的课程中开设陶艺课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助于陶瓷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在广大非专业的学生中推广陶艺,可以在未来数年中形成良好的陶艺文化生态,让更多人了解陶艺、喜欢陶艺,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的素养,无疑对于陶瓷文化的发展大有裨益。在学习中提高学生对于陶瓷的理解与欣赏水平,也就培养了潜在的陶瓷制品消费人群,这对于未来的陶艺发展将是最大的支持。

    当今日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于陶器的喜爱已经到达了精神的层面,这种崇拜曾经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并传播到日本,而现今在我们中国却已经几近消失。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而且必须有所作为!不能再让我们中华的优秀文化只是停留在少数人的孤芳自赏之中。

    对于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我们不应只是骄傲。回望历史,反思现今,才是有文化责任感的人们该做的。陶艺课程的普及是我所尽的绵薄之力,是作为陶艺人的一种努力。

    参考文献

    [1]肖颜琴《从陶瓷艺术产业谈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圈的构建》.刊名:《中国陶瓷》.2012年,第07期。

    责任编辑:文键

    推荐访问:陶艺 陶瓷 课程 推广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