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提高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竞争力的途径之一:软件外包

    时间:2023-07-18 08:35: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我国软件企业基本上是中小型企业,70%的软件企业规模在50人以下,上规模的只有少数。我国众多中小型软件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差和资金实力弱等问题。对于大多数中小型软件企业来说,在当今软件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目前不宜独立开发软件产品,而承接外包业务,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中国众多中小型软件企业如将软件外包业务做强、做大,必然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软件;软件外包;中小型软件企业;软件蓝领;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B

    对于中小型软件企业来说,它们都想研发自己的产品,拥有核心技术,创建品牌,占领软件产业链高端市场。但事实上,大多数中小型软件企业很难做到。中小型软件企业必须先走软件外包之路,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技术和管理经验,然后才能更好地开发自己的软件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否则欲速而不达。

    一、软件外包的概述

    (一)定义

    外包(Soft Out Seoureing)一词,最早是由K.Prahalad和Gary Hamel提出,然后Poss Perot发现了外包产业。

    软件外包服务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IT的一个发展方向。软件开发商注重核心技术研发,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软件价值链高端,而将非核心技术的软件价值链低端业务通过外包的形式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软件外包不仅使中小型软件企业得到了锻炼,而且由于外包商对外业务进行大批量专业化生产,从而降低了开发商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阶段

    从软件外包发展来看,它经过初级孕育、中期扩展和高级完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软件开发商仅将少量业务外包。外包商与软件开发商只是简单的项目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也是临时的、不连续的,如各种软件的语言本地化的翻译工作。

    第二阶段,软件开发商扩大了软件外包的服务种类。将软件的编码、测试等工作量大、低层非核心技术外包给劳动力便宜且有一定软件开发实力的外包商完成。外包商可以从开发商那里取得一定量的利润,但外包商不具有任何知识产权,还得替开发商保守商业秘密。外包商与开发商之间的合作关系还有一定的阶段性,缺乏充分信任和依存的特征。

    第三阶段,软件外包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软件开发商与外包商共同参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形成了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软件外包商也可以获得软件的部分知识产权,改变打工仔的身份。软件开发商、外包服务商和供货商之间利益一致,关系融洽。外包商外包服务对象相对稳定,长期为少数大型公司服务,从而又提高了外包软件的质量。通过长期合作,三者之间相互信任。

    (三)目前现状

    20多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软件企业的发展,把发展软件当作未来的支柱产业来抓。政府为了鼓励和扶持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和措施。目前,我国已经认定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11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6个,最近信息产业部又与商务部、科技部联合认定了首批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5个,即大连、上海、西安、深圳和成都。

    2004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328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5%,中国外包为6.33亿美元;2005年为400亿美元左右。赛迪顾问网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外包服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中国软件外包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达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3%,但只占世界外包市场的2.3%;2006年软件外包市场为1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据赛迪顾问预测,2010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70.28亿美元。

    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崛起,全球软件外包业务增长迅速。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软件开发商纷纷将非核心业务转移发包给海外一些发展中国家。软件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美国是软件业务主要发包商。接包方主要是印度、爱尔兰和俄罗斯等国。其中,印度主要垄断美国市场,爱尔兰垄断欧洲市场。我国软件外包60%是来自日本,约15%来自美国,10%来自欧洲。由于印度对欧美软件外包市场的垄断,我国与欧美文化、法律上的差异以及我们提不出来完整的解决方案,软件开发水平低、质量差等问题,因此,我国一时也无法大幅度进军欧美市场。而我国进入日本软件外包市场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两国是近邻,文化上又有较多的共同点,但日本外包到我国的基本上是比较低端的产业链业务,工作内容基本局限于软件测试和代码编写。

    二、软件外包的理由

    (一)中小型软件企业仍处在初级阶段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在美国创建了微软公司。而我国最早开发商品化软件的是求伯君,他于1988年5月开发WPS,比美国晚了13年。无论是在时间、技术上还是资金投入上,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都无法与美国软件企业相比。这些年来,我们开发过CCDOS、UCODS、红旗Linux、CCED、WPS、WPS2003、数据库、计算机开发语言,但这些软件产品都逐步淡出市场。面对失败,我们应深刻反思,中小型软件企业下一步路应该怎样走?社会的发展遵循着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再到高级阶段的规律,每个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目前中小型软件企业处在软件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我国要在世界软件市场有所作为,必须补上软件企业初级阶段这一课。在软件产业初级阶段,大多数中小型软件企业不是自己研发产品、创品牌,而是为人家大型软件公司打工,做一些低端附加值小的业务,如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等工作。等资金、技术方面都具有实力了,中小型软件企业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研发自己的产品,创建自己的品牌。

    (二)中小型软件企业竞争力弱

    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对该国或地区资源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反映及调整能力。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从H—O(Heckseher—Ohlin)的要素禀赋理论到现代的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都从不同侧面论述了一个产品、企业和地区如何增强其竞争力。软件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它的竞争力就是是否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劳动密集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将非核心技术的业务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国家。我国除用友、金蝶做应用软件,瑞星、金山杀毒软件有一些国内外市场外,软件的高端产品、中端产品,我国虽然也有,但没有商品,完全被人家垄断,没有我们自己的市场。由于我国在软件上竞争力不强,中小型软件企业在软件高端上无力与人家竞争,唯一选择是先做低端业务。

    (三)生存权是中小型软件企业的首要问题

    作为一个中小型软件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获取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生存,更不能开发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谋求更大的发展。在这里生存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生存权才是中小型软件企业最大的权利。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政府只能引导企业,不能代替企业经营,企业的重大决策要靠企业自己去决定。中小型软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市场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于实力不雄厚,一时难以开发产品、创品牌的企业,选择软件产业链的低端软件外包,这无疑是企业生存权的最好的体现。有人认为,给人家做外包就是替人家打工,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纯是为他人作嫁衣,所以看不起软件外包。印度软件做得很大,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也只不过给美国做外包,只不过他们外包的档次要高一些。北京文思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04年的营业额达1亿美元。公司成立当初,就是给IBM公司做0S/2中文版的测试工作。10年前的创业之初,他们考虑最多的只是如何使公司生存下去,而对“软件外包”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然而到1997年,公司已有一支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团队,建立了严密的工作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承接较大的外包项目。随着公司对外包的正确认识,公司对自己进行了正确定位,现在是专做外包的专业公司。与他们合作的公司有微软、SUN、Oracle、惠普、爱普生、西门子等公司。

    (四)外包是中小型软件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大多数中小型软件企业,人数少、技术不强,缺少必要的资金,没有知名产品,更缺少市场。现在国家也无力注入大量资金扶持这些企业开发产品。如果这样做,其经营风险必定由国家承担。而通过承接软件外包业务,可以发展和壮大这些企业,也可以锻炼和培养一支队伍,使他们逐步通晓国际软件业务的规则和质量规范。同时可以使他们积累一定的资金与经验,这样既对国家做贡献,也可以使企业以后有开发自己产品的能力。要向印度学习,通过软件外包业务,将中国的中小型软件企业做大做强,从小到大地发展,达到世界同类一流水平。软件外包做到一定的规模、实力,其本身就是给中小型软件企业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抢占软件外包市场的战略

    (一)创建国家外包品牌

    一些人认为,只有开发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可以进行品牌战略,而现在我国基本上没有知名的软件产品,所以谈不上品牌战略。其实不然,在英国一提到软件外包,英国商人自然会想到印度,这表明国家也是品牌象征。就像在国外一提到武术,必然会想到中国人一样。当中小型软件企业没有能力去独树一帜时,国家就有责任和义务为企业走出国门,树立国家品牌形象,使客商首先认识你这个国家,然后才是企业与产品。国家对行业的品牌的建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国家品牌一旦建立,可以有效弥补企业知名度不足。在自身实力和技术不足情况下,企业可以凭借国家这个大品牌承接软件外包业务。国家与国家之间,除了政治关系外,更重要的是经济利益的关系。所以国家有能力在国与国合作之中,宣传国家软件外包的品牌。经过国家与广大软件企业的不断努力,一定会树立软件外包国家品牌。到时候,我国的软件企业一定会在软件外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虽不能与印度平起平坐,至少与印度差距不大。

    (二)组成联合舰队

    我国目前拥有软件企业8700多家,从业人数60多万人。从业人数1000人的企业有25家,销售额超过l亿元的有223家,超过lO亿元的有19家。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软件企业特点是“小而散”,基本上是中小型软件企业。而印度Tata、Info-sys和Wipro三家软件公司已超过了我国百强企业总和。以Infosys为例,目前的市值已达80亿美元,员TE达2.56万人之多。2005年,Infosys收入高达14亿美元;2006达17.5亿美元,增幅为25%。软件外包对于发包方来说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选择,一旦因选错外包商而导致工程失败或延期,对开发商来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软件开发商高度重视外包商的资质。软件开发商为了避免发包风险,宁愿高价将软件外包业务发包给有规模、有实力和有经验的大型软件企业,而不愿意将软件发包给没有名气的中小型软件企业。因为大型软件企业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可以高质量、规范化地进行软件开发,最终能按时、按质完成开发任务。即使外包开发失败,大型软件企业也有能力赔偿开发商的经济损失。为了在国际外包市场上争取到一些大的订单,我们要以区域为重点,鼓励和支持中小型软件企业通过兼并、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形成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力量,能承担国际、国内软件外包业务的联合舰队,以适应软件外包市场竞争的要求。

    (三)寻求各界人士的支持

    我国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了,但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上是外商到我国寻找市场,我国还未真正走出去,还没有在许多国家建立一些经济发展组织。中小型软件企业对国外环境还是十分陌生的,让它直接面对国外客户,去竞争一个项目,可以说基本上不具备这个能力。如在国家住外使馆中设立经济参赞,让参赞了解国外软件市场发展动态,及时向国内软件企业反馈国际市场上的软件外包信息,积极帮助国内参与竞标活动。在竞标过程中,参赞要充分利用与国外熟悉的人际关系宣传国内中小型软件企业,提高国内企业中标率。国内众多中小型软件企业要加强团结,借助于经济参赞、国外华人和对华友好人士的支持,活跃在世界软件外包市场上,争取获得更多的软件外包的机会。

    (四)与印度软件公司合作

    国内无论是实业界还是理论界人士,发展中国的软件外包,都喜欢拿印度做比较。其基本理由是印度总体科学水平、经济规模等都不如我国,所以我们只要努力就可以赶上甚至超过印度。2005年中国的软件出口是35.9亿美元,而印度则234亿美元。二者差十倍之多,怎样才能赶上?发展软件业,主要是人力资源,印度也是人力资源大国,在语言上,还比我们占优势,与欧美人士沟通起来比我国要强。所以未来我们不太可能击败印度软件企业,只有与他们缩小一些差距,所以今后最好不要讲赶超印度。印度是我国的近邻,在软件外包方面要与印度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经验。可以与印度组成合作组,共同去接一些大的外包。对于中小型软件企业,更适宜做印度公司的外包业务。

    (五)重视国内软件外包市场

    有些人一提到软件外包,就认为是承包国外软件业务。软件外包不能等同于软件出口。软件出口包含两要素,一是国产软件出口到国外;二是承揽国外的软件业务。而软件外包,没有国内国外之分。软件外包既可以承揽国外业务,也可以承担国外软件公司在国内业务的发包或由国内业主直接的发包。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正在宣传和引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国内软件外包业务巨大。印度大的软件公司正注视我国国内软件市场,现已在中国开设公司,承揽我国国内软件业务。我国早已加入了WTO,对

    于软件企业,也没有严格的国内与国外之分,凡来华的软件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从现在起我们既要开拓国外软件外包市场,又要注重国内软件业务。与国外软件公司相比,我们没有技术上的优势。在国内软件市场上,要充分运用政府对我们的扶持,结合对国内文化的理解,积极争取国内的软件业务。要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利用好2004年5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精神,即“凡国内能够生产供应的,要采购使用国产软件”。国内软件业务是我们的长项,特别是应用软件,而外国业务则是短项。因此,绝不能一味开拓国外市场,而忽视了国内市场。

    (六)培养软件蓝领人才

    软件企业属于没有物流的特殊行业。它不需要像制造业那样购买大量的生产原辅材料,只需要训练有素的编程大军。中小型软件企业能否发展与壮大,关键是是否有一支数量足够训练有素的软件蓝领队伍。我国不缺少从事高新技术的研发人才,而是没有足够量的能将研发成果做成产品的工程化人才。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就是缺少软件编程和测试人员。200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达280万人,2005年达338万人,到2008年将超400万人。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人才也成倍增长。国内每年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毕业生高达58万人以上。本科层次以上人员31万,占近54%。中国软件市场对软件人才需求高达100万人之多,但我们每年的毕业生不足60万人。按理来说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有些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意味着失业。社会上,一方面中小型软件企业招不到他们所要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就充分说明了,我国大学培养出来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与社会需求有差距。我国的大学过分重视了文凭的作用,而轻视职业教育。虽然是名牌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他们在学校里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践训练,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他们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的背景。学生到企业后还不能立刻被使用,还需要企业为之培训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所以说,大学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去培养人才,而用人单位也缺乏与大学的有效配合,使本是关系密切的两家单位相分离。在培训软件蓝领上,国家已花了很大的财力,如在本科院校设立软件学院、招收软件工程硕士等。笔者认为,培养软件蓝领人才要在国家正确的宏观政策引导下,本科大学、职业学院、经过国家认证的培训机构和企业组成一个培训互动链条。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内容要做到基本统一。要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亲自参与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的机会。印度在培养软件人才方面做得比较好,印度很多优秀的软件人才来自社会培训机构。对于社会培训机构,国家要对其资质进行评估,对其师资要给予认定,以提高培训机构的办学门槛。对于从事软件外包人员,国家应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合格者颁发软件外包职业资格证书。软件外包公司不得雇用没有软件外包资格证书人员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推荐访问:软件 外包 企业竞争力 途径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