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策略对重庆的启示

    时间:2023-07-18 08:45:0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其产量和规模跃居全国前列。文章通过分析南京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原因,对比重庆在该产业的薄弱环节,找出加快发展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路径,以期为南京、重庆两大城市共同发展,促进东、西地区共同进步,协调区域经济提供帮助。

    关键词:南京;电子信息产业;重庆

    南京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重庆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西南地区的工商重镇,一条长江把这两个城市连接起来。同时,历史文化色彩也跟这两个城市罩上了相同的颜色,它们都拥有悠久、特殊的历史背景,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以“六朝古都”著称,重庆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底蕴使两个城市有着相似之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两个城市在各方面却有了很大的差异。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潮中,南京鼎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南京已发展成一个现代大都市。而重庆则是大农村、大城市、大工业、大农业并存,二元化特征鲜明的城市,信息化程度低,电子信息产业力量薄弱。那么二者同为长江沿线历史文化名城,为何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如此之快而重庆此产业的发展却显得如此单薄呢?通过对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探讨,将给重庆提供很大的借鉴意义,以加快重庆信息化产业发展。

    一、 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几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猛烈的增长势头,从其所占该市GDP比重(2005年占42.6%)来看,它已成为拉动南京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产值仅次于石化产业,跃居南京五大支柱产业的第二位。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697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创南京历史新高。2005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突破千亿元,高达1 028亿元,增长了47.5%。预计到2010年电子息产业规模将达到1 800亿至2 000亿元,跃居五大产业规模之首。

    2005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生产总值突破千元大关,创历史新高;(2)产品生产形成优势布局。在产品生产上,南京形成了以电子通讯和信息类产品链为龙头的优势产品布局。其中,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以及以平板显示器为代表的显示器增长迅猛;(3)产品出口活跃。2005年,在全市年出口达5亿元以上的18家工业企业大户中,电子信息就有10家,累计出口59.60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8.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48.6个百分点。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成了南京市销售和出口的主要力量;(4)软件业贡献份额大。近几年,南京软件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贡献力度均位列第一,2005年仍是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5)龙头企业作用明显。2005年乐金飞利浦液晶显示(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公司的年产值都超过50亿元。

    二、 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途径

    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与政策的引导以及各种有效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1. 产业政策的引导。南京是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之一,交通便利,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较强。并且其人才资源雄厚,大企业、大院所、大集团密集。政府把握住这些优势条件,选准发展重心,着力开发电子信息产业,加大支持力度以加速信息产业发展。在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政府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如税收的优惠、房租优惠、设立个人股、设立专项发展扶持资金和创业风险基金等等,吸引了大量企业入园,形成产业集群趋势。

    2. 注重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培育。充足的人才资源和强有力的科技力量是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南京大力培养科研人才同时也不断吸引外来高科技人才,拥有科研机构500余所、高等院校40余家、近6万名相关专业人才,建有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543家,计算机及通信类国家开放实验室3个,这些使得南京软件研究和开发机构具有坚强的科研后盾。

    3. 重视骨干企业的培育。培育“骨干软件企业”是南京发展软件产业的一大策略。骨干企业能产生很强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其孵化服务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形成聚集效应。目前在熊猫集团、五十五所、LG—飞利浦和南京长江机器集团等骨干企业的支撑下,南京的软件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均占全省第一,并且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中,南京就有4家企业入围。

    4. 重视软件基地建设。长期以来南京都致力于软件园建设,如今建成的南京软件园和省市合建的江苏软件园,产业规模已非同一般,吸引了大批国内软件开发和集成电路研发机构入园,目前入驻企业已有近600家。在产业集群思想的引导下,南京软件基地初具规模:已形成由软件园区、大学科技园区、珠江路科技园区、南京IT产业园区等构成的软件孵化及产业化基地;形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管理系统软件、电信系统软件、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嵌入式软件、教育软件、系统软件等6大软件产品群。同时,南京珠江路软件产业基地、江宁IT产业园、溧水中山软件园区也在加快基础建设和招商工作,成为南京软件产业的新增长点。

    5. 注重交流与合作。南京电子信息制造商注重产品技术在国内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调破除地方保护,降低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外资及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南京引进了统宝光电、瀚宇彩欣、新华日液晶、LG飞利浦、LG电子、中华映管等一批国际一流的LCD、PDP重量级项目,使其成为规模全国领先的平板显示器生产基地。

    6. 强调特色。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一定全国最大,但一定要最特——这是南京发展其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思路。他们在自主核心技术研发、软件产业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上力求有所建树,发展自主品牌。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电力、电信、教育、企业信息化等软件产品为龙头的一批特色软件产品群。

    三、 重庆市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薄弱环节

    1. 地理环境上的差距。由于历史原因,重庆地处我国西南部,它不像南京那样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带,也没有邻近金融中心上海和政治中心北京,某种程度上使得其高科技水平与南京存在一定的差距。

    2. 高科技人才匮乏。重庆高科技人才与南京比较也存在着差距:其高校和相关专业人才的数量比南京少,从事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所、重点实验室也没有南京多,同时还有个更严重的现象,重庆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光电子等科技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存在“东南飞”现象,无疑加大了重庆科技人才匮乏的缺口。

    3. 技术层次偏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生产的是末端产品(整机组装),其中端产品(核心零部件)小,尤其缺乏前端产品(专利设计与自主开发),并且成果转化率、产业转化率也偏低。

    4. 行业龙头企业及自有品牌少。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中龙头企业较少(知名的有四联集团、朝华集团、东软金算盘和博恩科技),并且在高科技上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电子信息产品的自主品牌少。

    5. 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小,规模小。2005年重庆占全国GDP比重为1.62%,而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GDP的41.74%,可见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国比重不到0.5%。

    四、 启示

    重庆可以通过后发优势,向南京市“取经”,从较高起点着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扩大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 强化思想观念。电子信息产业污染小、效益高、盈利潜力大,同时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重视该产业的发展可以降低重庆环境污染指数,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传统工业,加快重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因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该产业巨大的经济价值,加大支持力度。

    2. 聚集人才。聚集人才的途径大致分两种:一是本地培育;二是从外界吸引。首先依托教育资源培训各类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并注意留住人才,防止人才“东南飞”,同时要大量吸引外来高科技人才,内外兼修,打造一支高素质、多领域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3. 充分利用人力成本低廉优势。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而重庆同等程度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低于我国东南部城市。据调查,重庆IT行业平均年薪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9%,软件人力资源成本低于东部发达地区30%~40%。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相对较低的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4. 以软件业为发展的核心。南京软件业的发展强有力的证明了软件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地位的关键,它是电子信息产业创收的核心力量。故重庆也应重点发展软件业,加强对软件业人、财、物力和技术、政策支持,加强软件学院、软件评测中心建设,为软件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5. 培植骨干企业。应通过引资嫁接等方式,培育更多骨干企业,扶持大型企业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逐渐形成庞大的产业体系,最终实现产业集群化。

    6. 打造产业集群。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加强招商引资,加大对外技术引进与合作,推出重大对外合资合作、嫁接改造项目,广泛引进具有带动性的电子龙头企业,构建完善的配套协作体系和产业链。另一方面,通过在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上的倾斜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为实现产业集群铺路,以保持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7. 提高创新能力。在引进和吸收的同时要坚持独立性原则,开发特色产品,发展自有品牌,减少和避免与其他城市撞车或重复建设问题。

    8. 打造特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重庆市在光电子、微电子、通信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光电子、微电子、软件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切入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数字重庆”。

    参考文献:

    1.王毅,王良元.南京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江苏通信技术,2005,(6):21-22.

    2.2005年南京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析.江苏省统计局市县统计资料,http://www.jssb.gov.cn/tjfx/sx

    fxzl/index.htm.

    3.吕宁丰.电子信息业领跑南京五大产业.南京日报,2004-08-31.

    作者简介:周庆行,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教授、硕士及博士后导师;聂增梅,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2005级产业经济专业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7-04-08。

    推荐访问:南京 重庆 启示 策略 信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