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服务外包: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战略构想

    时间:2023-07-18 10:2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我国作为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之一,如何借鉴印度、菲律宾等先期发展服务外包国家的经验,充分利用国际服务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到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制定、落实承接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更好地实现服务外包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国际服务业转移;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惠的引资政策,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在全球制造业转移浪潮中,以“制造外包”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成功地挤入“制造业国际链条”并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今,随着制造业部门创造利润和附加值速度的日渐趋缓,以服务外包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中国服务业如何理性务实地探讨和选择适合国情的服务外包模式和发展路径,吸引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挤入国际市场,在全球的服务贸易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这是值得所有关注中国未来的人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服务外包的国际经验

    一般来说,服务外包是指发达国家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将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的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转包给本企业以外的第三方服务提供者的一种管理模式或服务贸易方式。服务外包作为生产过程(国际生产链)的中间投入,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国际化水平、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是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主要形式,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从业务领域的发展看,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与商务流程外包(BPO)的迅速发展;从承接外包的境内外地域看,主要有境内服务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近年来,离岸服务外包已成为服务外包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所说的“服务外包”是指离岸服务外包。目前,美国、日本和西欧是最主要的服务外包发包方,其中,美国占2/3份额,日本和西欧占1/3份额;而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印度、菲律宾则是发展最为成熟的ITO和BPO业务承接方。

    (一)印度软件外包经验

    印度是目前承接软件服务外包最为成功的国家,其典型经验有:

    1、完备的政策体系

    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1986年印度政府制定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发展和软件培训政策》,明确了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为计算机软件出口企业发展提供资金、组织人员培训、简化投资和进口手续及对从事IT外销的企业给予特别的优惠政策。例如,对从事软件行业的企业所得税实行5年减免5年减半,再投资部分3年减免等优惠。上世纪90年代,印度又进一步推出“零赋税”政策,出口软件全部免税,生产的软件产品不增收流转税。同时,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印度加强了对软件产业的管理,积极调整知识产权的条例与政策,1994年出台了严格的《新版权法》,2000年通过了《信息技术法》和《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法》,并成立了专门机构以监督、强化知识产权的执行力度。此外,为了保证软件公司的规范运作,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还规定,凡拥有10名员工以上的软件公司必须达到ISO9001标准认证。

    2、合理的业务选择和准确的市场定位

    面对全球服务发包市场,印度以软件外包为切入点,选择了与印度有密切联系的美国作为承接软件外包对象,大力承接美国的离岸软件外包,改变了国内软件业供过于求的状况,形成了“研发促成软件外包、软件外包带动研发”的良性循环。

    3、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

    印度具有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通过开展“全民学软件”,培养了一大批被世界誉为“一高一低”型的“软件蓝领”,形成了数量多、素质高的高新科技产业人才队伍,为承接欧美国家服务外包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印度还依靠民办、私营机构以及软件企业实行人才的整体培训和整体转移,创新了富有特色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为印度培养了百万计的软件人才。

    4、重视软件研发的标准化建设

    印度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及认证除了采用国际通用的ISO质量认证体系外,还采用目前世界软件业公认的权威性认证体系——美国梅隆·卡耐基大学软件工程设计院研发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级认证体系,通过CMM体系等标准化建设,促进了印度软件开发的国际化,大幅度提高了印度软件服务外包的竞争力。

    5、重视长远规划,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科技园区

    1991年,印度在班加罗尔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其后又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8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软件技术园区。同时,通过科技园区在税收、土地出让价格和用地规模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培育了一批知名的服务外包企业,为服务外包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被誉为印度软件业创始人的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在全球47个国家开展IT服务、资产管理、全球咨询等外包业务,涉及政府、企业、银行、保险和媒体等多个领域,2005年,其服务外包销售值达到29.7亿美元,软件出口排名印度第一。

    (二)菲律宾业务流程外包经验

    菲律宾是重要的外包服务国家之一,其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业务起步较早。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A.T.Keamey对2006年业务流程外包最理想目的地的排名显示,菲律宾排在印度、中国和马来西亚之后。菲律宾外包业务得以迅速发展的典型经验有:

    1、实行服务外包鼓励政策

    菲律宾鼓励外商投资信息产业和商业外包服务业务。外商在经济特区开展业务,前4~8年为免税期,免税期后可继续享受优惠待遇,只交5%的营业税;公司可免税进口特殊材料和设备、免缴码头使用费、自由使用托运设备、雇用外籍职员等;贸工部负责外包服务市场监管,投资署负责市场研究、公司经营执照管理、审核外包公司的经营情况,并根据其业绩,向优秀企业颁发证书。

    2、合理的外包业务定位

    菲律宾在服务外包领域中专长于呼叫中心、电脑软件开发、动画制作、医学数据编译等。近年来,开始朝高端领域——法律、网页设计、软件开发、动画等方向发展。

    3、经营成本低廉

    菲律宾普通劳动力成本为平均每月234美元,低于亚洲大多数国家;技术人员月薪在400到800美元之间;白领雇员平均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1/4;此外,菲律宾拥有充足的设施及完备的办公区,租赁价格低廉,仅为美国、印度、香港等地的1/4。

    4、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

    目前菲律宾拥有2900万技术人才,IT及电脑科学专业人员7万名,每年还新增加3.8万大学毕业生。与其他国家相比,菲律宾采用美国教育模式,技术人员精通英语,熟悉国际水平的专业知识及用户服务标准,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容易与外包国沟通、达成合作。

    5,地理位置优越

    菲律宾地处亚洲中心,是东西方商业交流的十字路口,也是进入东盟市场的重要关口,有利

    于外包企业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开展物流运输业务。

    二、中国的服务外包及政策导向

    (一)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受国际产业转移规律以及我国地理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开放的早期阶段主要是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服务外包则是近些年才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参与外包时间不长,但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业内机构和企业的通力合作,服务外包日趋活跃,已取得初步成绩,主要表现如下:

    1、服务外包业务量不断上升

    近年来,我国凭借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业务量不断增加。2005年,中国外包规模总体上达到45.48亿美元,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18亿美元,四类软件(系统、支撑、应用和其他)总共出口6.5亿美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显示,2006年中国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市场容量为13.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8.4%,未来5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将达到37.9%。而据Gartner预测,到2009年,中国外包市场业务量将达到79.46亿美元。数据表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已有初步发展,且具有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巨大潜力。

    2、外包服务商地域分布趋向合理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一线城市服务外包运营成本不断上升,服务外包产业开始加速向南京、天津、武汉、长沙、西安、成都等二线城市转移,在华跨国公司以及国内规模较大的离岸外包服务商纷纷开始在南京、天津、武汉、长沙、西安、成都等二线城市设置分公司或开发中心,缓和了离岸外包服务商过于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所造成的成本及人才压力,服务外包向二线城市转移趋势日趋明显,区域市场结构日趋合理。

    3、国内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逐步上升

    近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备承接较大规模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能力又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比如东软、华信、软通动力、海辉、浙大网新、中讯等等;同时,一些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开始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如华为、联想等已涉足服务外包领域,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建构其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竞争力逐步上升。

    4、跨国公司是中国服务外包中高端市场的重要力量

    凯普勒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有跨国公司40万家左右。这些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了一批主营或兼营服务的外包企业或研发中心,是目前国内外包服务最重要的力量。作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的主体,它们既是最大的潜在服务外包市场又是颇具实力的外包服务提供商。从目前服务外包发展的情况看,国内技术水平高、合同金额大、合作期限长、合作关系稳定的中高端服务外包业务,基本上是发生在外资服务业中,尤其是大型的跨国公司之间。

    虽然我国参与国际服务外包已取得初步成绩,然而现实发展水平无论与我国参与国际制造业产品内分工深度比较,还是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比较成功的印度等国比较,都存在相对不足和落后问题。这种局面,对改善我国服务业市场结构、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推动服务创新、提升中国在全球服务产业分工中的地位都十分不利。因此,认真分析形势、借鉴印度、菲律宾等国的经验教训,采取有力措施,主动应对,是提升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政府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

    1、以离岸外包为主导的国际服务业转移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采取国际直接投资特别是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进行,这主要是跨国公司出于方便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在每个业务环节都直接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容易分散企业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服务产品在生产与消费上的分离性越来越强,从而使服务具备了跨越地理空间的可交易性,为研发、采购、分销以及人事、财务、融资等服务环节的国际化提供了可能;而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趋成熟和国际惯例的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逐渐放弃垂直FDI模式,转向采取离岸服务外包这一形式。目前,离岸服务外包已涉及软件、电讯、金融服务、管理咨询、芯片、生物信息等多个行业。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显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已从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外包为主,服务业外包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引擎,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2005年服务业外包总值将增至5850亿美元,2007年将进一步增至1.2万亿美元,到2010年将有20万亿美元的规模。从本质上说,跨国公司的这种产业转移做法是出于增强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因为它可以充分利用公司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却导致了以离岸外包为内容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方式的兴起,同时,这种服务离岸外包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中国服务外包政策的出台

    面对服务外包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认识到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开始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我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

    (1)服务外包发展战略构想的确定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2007年国务院发布加快发展服务业7号文件,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国内服务外包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这是继“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我国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导向之后,进一步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具体化、系统化的重大举措。

    (2)商务部启动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

    为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服务外包发展的战略构思,商务部等决定实施“千百十”工程。外包“千百十”工程的具体内容就是在“十一五”期间,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并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配合这一工程,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推出了基地城市人才培训计划,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以大力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具体包括:安排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大学生增加服务外包专项知识和技能,鼓励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各类人才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导向毕业生,以及服务外包企业新任职员工;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和相关服务;对符合条件且取得行业国际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其国际认证的维护和升级。同时,大力开展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选定一批具有服务外包发展基础和增长潜力的中心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在宏观政策、规划设计、

    招商引资及综合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由商务部牵头,建立中国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网站,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服务外包业务。

    三、加快服务外包发展的战略取向

    (一)服务外包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由很多,但从根本上讲,要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从造就“世界工厂”向造就“世界办公室”转变,发展服务外包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战略选择。服务外包作为劳动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在推动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强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加速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外源产业资本的协同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产业发展效应。

    1、有利于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提升产业结构

    世界银行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当年22个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平均比重为71%,48个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比重为61%,34个低收入国家为43%。相比而言,我国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9.9%,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球其他地区的水平。而且,我国服务业仍以生活消费服务业为主体,200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中生活消费服务业约占65%,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不到40%。因此,在国际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中以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服务为主的服务外包机会,有效承接并藉此弥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缺口,有利于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水平,带动我国以信息技术、业务流程为支撑的服务业的发展,使中国的服务业发展融人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提升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从而在短期内“跨越式”地实现服务业升级换代。而服务业升级换代将加速消除我国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短板”现象,促进制造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外包的迅速发展,意味着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的余地与机会增加了。

    2、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0世纪90年代,我国抓住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取得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但这种加工贸易模式同时也带来了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和生态成本逐渐增大等一系列问题。而通过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尤其是承接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系统应用管理和维护、售后服务、研发、营销、物流、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外包领域,有助于延长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使现有的外资企业落地生根,带动加工贸易由加工制造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而且以离岸外包作为吸收外资的新方式,有利于打开吸引外资的新局面,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这对改善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改善与主要贸易国的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减轻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消耗与环境破坏的压力找到了新的出路。

    3、有利于提升外商投资的协同水平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引进外资数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02年至2005年4年间,中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为140.11亿美元、131.36亿美元、122.28亿美元和116.79亿美元,占全部外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6.57%、24.55%、20.17%和19.36%,无论是总量还是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1%的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49%的水平。从服务业的开放度看,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为62%,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这意味着在服务业领域,中国引进外资的结构态势与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的偏差比较明显。因此,加快我国离岸服务外包发展,使之在总量与结构方面与已有的制造业外资形成协同关系,既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和提高我国制造业外资利用水平,又有助于真正发挥外资的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

    4、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劳动力就业效应

    外包服务的发展需要大批高技能的本专科人才。美国福里特研究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到2005年底,美国转移到国外的服务业工作岗位达83万个,预计到2015年,美国潜在的服务外包将会为承接服务的国家创造高达340万个就业岗位。相关统计资料也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每年有近500万大学毕业生,已成为世界上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单就计算机软件专业而言,2003年,我国高校培养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约14万人。这些低成本的专业人才成为我国承接服务业转移的一大优势。因此,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有助于提高我国劳动力队伍中智力密集型劳动力的比例,对缓解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取向

    全面小康社会及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发达的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必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服务外包的重要性,抓住机遇,以提高服务外包的数量和质量为导向,优化市场环境,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重大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从战略高度发展服务业外包

    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要把握机遇,从战略上重视服务外包的发展。充分认识到发展服务外包对我国利用外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及就业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研究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创造条件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二是要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印度已经走在了前面。我国发展服务外包虽然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还远远落后于印度。三是从战略上统一规划,在全国范围内通篇布局,统一制定行业政策,防止产业的盲目发展。由于我国缺乏产业总体规划,也没有统一的发展软件外包和BPO业务的相关政策,各地政府制定各自的优惠政策、采用不同的鼓励机制,容易引起相互的竞争和资源的浪费。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有利于服务外包发展的产业环境

    与“制造外包”相比,“服务外包”对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环境的要求更高。因此,政府要积极探索,创造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高地,从市场准人、海关监管、外汇管理、财税激励政策、配套资金引导、融资扶持、专业认证、人才培训、行业管理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降低服务外包的交易成本;同时,要尽快建立与国际制度接轨的法律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法,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的体制,构建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与相关执法部门间的信息化工作平台,严格依法行事,坚决打击破坏市场信用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建立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企业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良好的市场环境。

    3、积极构筑服务外包关联产业的链接通道,提升中国在全球服务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服务外包作为新兴产业不是孤立发展的,它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依托,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加快服务外包发展,需要畅通产业支撑渠道,搭建联动发展平台,形成高效有力的产业链接。一是向上游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延伸,着力开展研发活动和核心业务;二是向下游信息与管理密集环节延伸,大力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活动;三是推动制造业外资“落地生根”,争取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实现从“制造外包”到“服务外包”的战略升级。

    4、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育机制

    尽管中国的软件人才较多,但真正符合外包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依然缺乏,尤其是既懂行业专业知识、又懂软件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因此,我国在发挥劳动力丰裕优势的同时,应注重通过市场,引导各类大学和职业院校,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英语水平高、文化交流能力和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以高等院校为平台,推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外包承接企业三方资源的有效整合,组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外包服务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全面推进服务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育大量熟练运用英语的服务业专业人才,逐步解决服务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借鉴印度、菲律宾等国政府的做法,积极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分派专门人员到国外培训;加强同国外服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服务业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服务业现代化等多种模式,切实改进我国外包服务新型人才结构,为我国拓展服务业市场提供高素质的后备军。

    推荐访问:构想 外包 战略 经验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