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文化调研】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时间:2023-07-22 14:55: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委:根据中共XX县委批转的《XX县人大常委会20**年度工作要点》安排,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县人大常委会分管联系教科文卫工作的副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调研】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文化调研】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


    县委:

    根据中共XX县委批转的《XX县人大常委会20**年度工作要点》安排,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县人大常委会分管联系教科文卫工作的副主任为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通过听、看、查、访、议的方式,深入全县8乡镇XX县旅游局、县历史博物馆等部门和单位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情况

    (一)全县历史文化资源的总体情况XX县历史悠久,从大庄乡大河边村楼梯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距今约 8000年)人居洞穴遗址看,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自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马龙设置铜濑县,马龙正式纳入中央建制,是古代中央统治阶级在云南最早设置的县治之一。XX县历史博物馆现有国家二级馆藏文物3件、三级15件。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保护名录三项、市级十七项、县级二十二项;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50个。

    1、三国文化。马龙曾经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的古战场,留下了诸葛山、马草凹、四旗田、堆米山、带砖桥、关索岭等地名、传说。诸葛山中有诸葛箐、诸葛龙潭、白龙庙、烽火台、哨所、壕沟、诸葛亮看图石等景观、遗址。关索岭据说是诸葛亮南征时,七擒孟获最后一擒的古战场,是诸葛亮与孟获会盟处,因关公的小儿子关索在此驻兵得名。

    2、爨文化。据《新篡云南通志》等文献记载,马龙曾是爨文化的中心区域,阿田可 的《韪书》是马龙作为爨文化的中心区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重要标志,彝族火草褂服饰、火葬墓群、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马龙作为爨文化中心区域的依据。

    3、古代建筑文化。由于马龙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以路、桥、民居、寺庙为主的古代建筑文化。(1)古驿道。秦修五尺道,从宜宾至曲靖,西汉时从曲靖延伸至昆明,途经马龙响水河等20余个地方;明修建贵州至云南省的驿道,称 “通京大道”,基本沿着五尺道,在马龙境内长达60公里,其中以黄土坡、关索岭一带至今保存较为完好;此外,马龙还有至陆良、寻甸、三岔至白塔铺、红庙至九乡四条通临近州县的驿道。(2)古桥。有记载的马龙古桥有24座。最早的建于明代,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马鸣乡的风雨桥、马过河镇的虎度桥、王家庄镇小河村的三官桥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3)古民居。马龙古民居大多已损毁,只留下遗址,如大庄湾子村土司遗址、曲宗古城遗址;有的无法考证,如铜濑、同起县城、耶城等。现存古民居主要有县城老街、黄土坡、红桥等清代建筑群和大庄孙氏大院、月望高房子、吴官田湛区长四合院等民国建筑,其中黄土坡清代建筑群和月望高房子价值较高。(4)古寺庙。马龙有记载的寺庙有39处。全部毁于明、清或“破四旧”时期,现存寺庙都是近年来的建筑。如香炉寺、正觉寺等。

    4、古代丧葬文化。彝族是马龙境内历史最悠久的民族,火葬是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经考古发掘出的火葬墓群有大庄湾子村火葬墓群、月望寻达村火葬墓群、羊角山火葬墓群3个。汉族等民族主要为土葬习俗。土葬墓有“梁堆墓”,位于伯刻山下,为魏晋时代所葬,是在马龙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墓葬;建威将军墓位于旧县高堡村委会下南屯村东北的狮子山,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0年),刻工精细、造像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月望松溪坡水库边的妯娌墓,墓碑立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42年),兄弟妯娌四人合墓实为罕见,以“生前同屋,死后同坟”在当地传为佳话。

    5、古代军屯、民屯文化。由于民族区域和特殊区位,马龙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许多战争事迹,XX县名“麻笼”彝语就为驻兵之城,形成了独特的军屯、民屯文化。马龙现在仍然使用的100余个带田、营、屯、旗、所、驿、铺、关、哨、站、堡等的村名见证了这一历史文化。

    6、餐饮文化。由于马过河特有的区位、交通优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马过河风味”,烹调技艺传统独特,既不同于川味的浓烈,又有别于传统滇味的酸辣,麻、辣、鲜、嫩相宜,色、香、味俱全,远近闻名。

    7、红色文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XX县境,留下了“十个鸡蛋的故事”、“红军树”、“红军烈士墓”、“红军水壶”、“苏维埃新中国万岁”标语等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和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1949年由“马龙民军”整编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马龙游击大队”为全国解放进行了艰苦斗争,现今在马龙大庄乡还保留游击队整编场所、遗址。新中国成立后的剿匪、征粮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在XX县城南五烈士墓建有纪念碑,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历史名人美文。马龙自古“户习诗书,人多俊秀”。除了爨人爨崇道及后代阿田可 外,据旧县志载,从明代永乐到清代光绪的400多年时间里,马龙州参加科举考试,共得举人20名、进士4名。对于文明进程远远晚于内地的马龙,实在难能可贵。清代著名诗人、曲靖知府宋湘在《马龙州志赋》中盛赞马龙:“科甲人文,较他州尤盛。”涌现出了阮元声、阮近贤同朝为官的“父子铨枢”,李盛唐、李敬跻父子一门两进士,陈汉、陈瑞麟、陈瑞凤一门三父子同为举人的佳话,有“文字赫赫冠天下”的杜诠、查奉璋,有孝子李敬跻、林宜春的动人故事等等。有与马龙结下不解渊源的诸葛亮、杨慎(杨状元)、徐霞客、张棅、宋湘等名人故事;还有岑瀑山人杜惟馨、富而好施的杨必达、文武双全的查明弼、大头百姓角光显、清代五将军、节孝邱氏、文虎功勋李春运、战斗英雄、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史光柱等等。这些古今名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游记、书、画等,这些都是马龙人民的宝贵财富。

    9、马龙历史上的八大自然景观。马龙历史上的八景是伯刻翠屏(俗名黑泥大山)、东阿古木(即城东大树林山,现为林业局办公区)、九曲文河(县城东、西河)、龙湫夜月(大龙井村旁龙潭)、香炉倚空(旧县香炉山)、层岩瀑布(位于纳章镇政府南约一公里的迤泽河上)、龙阳仙洞(位于王家庄土官寨村)、绿莎野塘(位于东光工业园区)。

    10、名木古树。马龙名木古树资源人为破坏严重,据县林业局2005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调查,全县共普查出100年以上树龄古树141株。其中,生长在月望乡奎冲村民委会古城村后的川梨、大庄乡石河村民委员会小安南村中的柞木、旧县镇龙海村民委员会龙海村小学的紫薇树龄近500年。生长在纳章镇竹园村小学的两株罗汉松是XX市仅有的三株古罗汉松中的两株。最为出名的是生长在通泉镇小寨村民委员会陆家庄村的红军树(滇朴),树龄近200年,树高15米,胸围130厘米,冠幅东西29米,南北31米。1936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贺龙曾拴马于此树而得名。

    (二)全县民族文化资源的总体情况。目前,全县有总人口20万余人,居住着24种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是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1、彝族民俗文化。彝族是马龙的土著民族,现有7800余人,居住在马龙30余个村、组,除了古彝文、火葬外,彝族人民还创造了火把节、火草褂、泡缸酒、花灯团场、摔跤等民风、民俗。

    2、苗族民俗文化。苗族在马龙历史悠久,现有4200余人,居住在马龙月望深沟、王家庄高枧槽等40余个村庄。创造了婚姻习俗、芦笙舞、采花山、迎宾牛角酒、手工织染(腊染)等民风、民俗。

    3、回族民俗文化。回族自元、明朝进入马龙并定居,现有3200余人,分布定居于瓦仓、永发、照和、梭罗湾等村落。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民风、民俗。

    4、汉族民俗文化。汉族是马龙的主体民族,多数是明王朝以后的移民,创造了民间花灯、山歌小调等民风、民俗。

    (三)全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情况。马龙全境四面环山,山峦起伏,多山谷河槽,丘陵、平坝、河流纵横交错,许多地方至今生态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52.4%,形成了众多景色奇异的自然风光。除历史上的八景外,还有野花沟、万亩草山、马过河风光、天生桥、中塘林场、龙洞等自然生态景观。

    二、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1998年以来,XX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推进了马龙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特别是2006年以来,引进了多个省、市、县重点建设旅游项目,规划总投资170余亿元,马龙旅游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2.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665万元。

    一)三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情况。该项目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之一。按照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有曲靖特点、云南特色、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效益的旅游产业聚集区,成为带动曲靖旅游跨越式发展的示范性和标杆性旅游产业聚集区。总规划面积预计4000亩,预计投资120亿元。目前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建设指挥部;县政府与安厦集团拟定了《三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框架协议》;完成项目区域地形测量外业、地质灾害评估及矿产压覆测评、用地的“两上山”方案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征地拆迁前期摸底调查、用地农转征成本概算等工作;邀请中介机构进行环评、水保、林勘工作;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公司、企业进行规划设计;将安厦“大国子午”大型综合项目作为配套服务体系来建设,温泉spa、温泉酒店预计今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五星级酒店及景观瀑布已启动建设。

    (二)金阳运动休闲中心开发建设情况。金阳运动休闲中心是由XX县金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的一个集休闲、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高端旅游项目。位于杨官田村委会,项目总投资9.55亿元,于20095月开工建设,租用荒山疏林地3000余亩,征用荒山 507亩。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相应配套设施正在完善,累计完成投资33204万元。

    (三)太阳山谷大型综合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情况。太阳山谷由曲靖立得房地产公司进行开发,项目规划占地17平方公里,预计投资21亿元,于20085月动工建设,累计投资2亿多元,完成征地6000余亩、林地征用和部分场地平整及路基工程,今年计划进行一期温泉片区的开发。

    (四)旧县特色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情况。由马龙旧县镇特色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寿公司)负责开发建设。项目预计投资6亿元,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主要体现滇东北及黄土坡古民居建筑风格。项目于201212月动工建设,已完成土地平整,样板房的建设已动工。

    (五)马过河片区旅游开发建设情况。项目由云南丹彤集团负责开发,总投资15亿元,初步规划范围20余平方公里。县政府已同丹彤集团签订了开发合作协议,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六)饮食文化发展情况。近年来,马龙餐饮业发展快速,主要以“马过河风味”为主,特别是2009年以来,连续承办珠江源美食文化节主会场和分会场,使“马过河风味”声名远播,形成了黑山羊、深沟鸡、药膳、野生菌、人工菌等特色美食。“马过河风味”成为了马龙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成功注册了“马过河风味”商标,获得“黑山羊美食之乡”、“药膳美食之乡”等荣誉。

    (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情况。一是加强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近年来,彝族火草褂、火把节、泡缸酒、花灯团场、摔跤等文化习俗得以较好地保护和传承。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马鸣咨卡彝族文化活动场所,并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彝族摔跤运动会,每次参与观光的群众达2万多人,在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举办彝族火把节,附近及邻县近3000多群众参与狂欢。2005年彝族花灯团场被批准为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咨卡彝族火草褂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咨卡村李桂兰老人被省级批准为火草褂手工艺传承人。二是加强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近年来,苗族芦笙舞、采花山、牛角酒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尤其是手工织染被苗家妇女世代传承。苗族手工织染服饰多姿多彩,是苗族千百年来迁徙的历史缩影,是“一部活的民族史记”!苗族芦笙舞独具一格,月望深沟村轿子山的苗族韩尚云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艺人。三是加强回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回族聚居的瓦仓、永发、照和、梳罗湾新建了清真寺,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回族文化。

    (八)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大力推进“一乡一园”特色农业建设,引进了马龙双友牧业有限公司、龙腾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嘉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取得显著成效。

    (九)民族民间文艺发展情况。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目前,全县已发展69支业余文艺表演队,队员近千人,有100多名基层文艺骨干活跃在乡村,10余名“民间艺人”脱颖而出,其中有1人被命名为省级民族民间音乐艺人、2人被市、县命名为民族民间音乐艺人。

    (十)公园、广场建设情况。2005年以来,先后建成文河广场、商业文化广场、历史文化广场、迎宾广场和水景公园、沈家山森林公园、大树林森林公园,大大改善了县城人居环境,如今已成为广大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三、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XX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马龙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差、资金困难等原因影响,马龙的旅游产业还处于初级开发建设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存在较大差距。思想认识问题是马龙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当前,马龙干部群众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的思想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马龙旅游资源总体情况,尤其是对马龙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了解较少。二是对旅游产业发展信心不足、重视关心不够。三是对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认识不够,还停留在就旅游谈旅游的初级阶段,没有注重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健身、康体以及吃、住、购物方面的巨大消费需求及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四是对马龙旅游资源宣传推介不够。

    (二)旅游资源点多面广,较为分散,开发利用价值不大。马龙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马鸣、旧县、马过河、王家庄、通泉五个乡镇,其他乡镇主要以历史、民族文化资源为主,点多而分散,单个景点开发利用成本较高、价值不大,难以形成规模集群和产业链条。

    (三)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较差,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消亡、破坏、损毁严重。由于历史的、区位的、人为的原因,马龙旅游资源消亡、破坏、损毁严重。一是民族文化同化、灭失、消亡现象突出。马龙地处西南边陲,融入中原文明较晚,三国文化、爨文化等古代历史文化文献记载较少,大多难以考证。二是人为破坏、损毁严重。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破四旧”等原因,马龙许多古景点、古寺庙、古牌坊、古遗址等被毁灭或破坏。如原马龙州四门楼、乐熙门、“父子铨枢”牌坊、“义象冢”、“忠勇义象之坊”;马龙古八景也遭到严重破坏:“伯刻翠屏”、“龙阳仙洞”、“龙湫夜月” 如今林木稀疏、泉水枯竭,不见古时景观,“东阿古木”、“九曲文河”已无踪影,“绿莎野塘”几近干涸,大部分湖面被呈钢铁厂和农户耕地占用,层岩瀑布被电站改观,唯一保存较好的“香炉倚空”中的香炉古寺也被破坏;绝大多数名木古树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濒临死亡等等。

    (四)开发建设资金缺乏,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由于资金缺乏,许多景点没有规划开发,已经开发的项目一波三折,进展缓慢,没有形成有效景观、特色。

    (五)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滞后。现已开发的土特产只有野生菌、人工菌、荞系列保健品、苹果、地方酒、藠头等少量品种,基本属于初级产品,档次较低、附加值不高。

    (六)基础设施滞后。近年来,马龙交通等基础设施有了巨大改观,但道路等级较低、养护力度不够。而马龙景区、景点大多处于边远山区、沟谷之中,交通等基础设施还比较差,给开发利用带来很大困难。

    四、加快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的信心。旅游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不仅与建筑、文化、餐饮、娱乐、消费等产业相互依存,而且与工业、农业等产业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人群大幅增长,人们的旅游观念也逐渐改变,单纯依靠名山大川、门票收入的旅游业逐渐向吃、住、行、游、购、娱或休闲、健身、康体等宽领域、多层次转变。因而,马龙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抓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着力把马龙旅游产业打造成高、中、低档相互衔接,远近旅客相得益彰,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的大众化休闲、娱乐产业,打造成让广大游客高高兴兴来、开开心心玩、放心大胆吃、大包小包带、留恋往返的“生态花园”。

    二)加强领导,突出重点,以旅游大项目为重要抓手,促进马龙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县委、政府应加大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领导力度,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领导协调小组、一套班子人马制度,加大财力、物力、人力保障和督促检查力度;积极协调解决遗留问题;对进展缓慢的项目要实行目标倒逼、限期开发;对资金紧缺的企业要通过转让重组等方式加大融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尽快打造马龙旅游产业的“拳头产品”;要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建设,避免把旅游项目变成“圈地运动”或纯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将马龙一些比较优秀的、分散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吸纳到三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中来,统筹规划,统一布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个集马龙历史、民族民间文化为一体的历史民族文化名城。要充分发挥马龙区位、交通、土地、生态优势,吸引更多资金实力雄厚、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到马龙投资旅游项目。

    (三)认真做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重点、分阶段开发旅游资源。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马龙旅游资源现状,认真做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对目前没有条件开发的旅游景观、景点、遗址要加大保护力度,防止群众侵占破坏,待条件成熟再开发。对有条件开发的项目,要积极立项申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开发建设。

    四)大力发展地方历史民族文化特色产业。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三国历史文化、爨文化、马过河风味是马龙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魅力。一是要加大三国历史文化、爨文化的研究挖掘力度。要邀请国内有关权威专家、学者参与马龙古代历史民族文化的研究挖掘工作;要本着“先入为主”的思想,尽快规划建设爨文化项目或板块。二是要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县财政要预算专项资金,用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加强火草褂、苗族织染手工艺、芦笙舞的保护;加大民族民间文艺创作、表演活动的帮扶力度,逐步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创作一批能登大雅之堂的民间特色文艺节目,为马龙旅游产业注入灵魂;把彝族摔跤节、火把节等民族节日作为XX县的重大节日活动来组织,营造马龙深厚、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三是要大力发展以“马过河风味”为核心的地方特色餐饮文化产业。认真做好餐饮企业规划布局,逐步形成相对集中的餐饮一条街或饮食文化城;加大特色农家乐的建设扶持力度,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把“美食文化节”发展成为马龙经常性的节日庆典,每年组织开展“野生菌美食节”、“黑山羊美食节”、“深沟鸡美食节”、“药膳美食节”、“农家乐美食节”等经常性庆典活动,把远近、中外游客的胃口、目光吸引到马龙来。

    (五)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生产一系列安全、放心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吸引游客到种植基地采摘新鲜蔬菜、体验农家生活,把观光农业打造成马龙旅游产业的亮点、特色。

    (六)加大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一是要加大马龙彝族火草褂、苗族手工织品等特色服饰以及苗族芦笙等乐器、手工艺品的开发力度。二是加大野生菌、人工菌、荞系列保健品、苹果、地方酒、藠头、雪花牛肉等土特产的开发力度,提高档次和附加值。三是依托马龙云翔玻璃等工业企业生产一批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延伸工业产业链条。

    (七)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马龙最大的旅游资源。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绿满马龙”义务植树行动,严厉打击偷砍盗伐、毁林开荒等破坏森林、生态资源的行为,增强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使马龙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八)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将旅游规划和宣传促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好全县旅游项目规划,通过各种方式加大马龙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马龙旅游业的知名度。

    (九)加强旅游工作队伍建设。2013年,龙泉新区、金阳旅游运动中心部分项目将建成投入运营,马龙旅游二次创业已初显成效。随着系列重大旅游项目先后落入马龙并推进建设,现有的旅游工作队伍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工作队伍建设,逐步培养导游队伍,改善旅游办公条件,以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

    推荐访问:民族文化 全县 资源开发 【文化调研】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