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3篇

    时间:2022-10-26 13:4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3篇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摘要]日语中的汉字与我们的汉语汉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字体系。 它是为表达日语而使用的文字。 它对日本语言、日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3篇

    篇一: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

    对日 本文化的影响

     [摘要] 日 语中的汉字与我们的汉语汉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字体系。

     它是为表达日 语而使用的文字。

     它对日 本语言、 日 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汉字是联系日 本文化的桥梁; 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 汉字具有无限的造词能力;汉字同日 语是血肉相连、 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 日 语汉字语言文化影响巨大

     一、 引 言

     从地缘上看, 中日 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从历史上看, 中日 两国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

     但是, 中国人和日 本人在思维方式、 价值观、 文化观、 哲学观等方面又大相径庭。

     这究竟源自 何处? 笔者认为, 它们与文字、 语言、 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字又是语言的载体。

     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 语言就是文化, 三者须臾不可分离。

     特别是中国的汉字自 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到日 本后很快生根、 发芽、 开花、 结果, 并形成了 独特的文化。

      汉字在日 语文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字词又是日 语词汇中的主流。

     在国外( 主要是日 本)

     对日 本汉字的探讨由来已久, 明治维新前后, 受欧美等国的影响, 创立了 现代日 语语言学。

     从这时起, 系统地、 科学地研究日 语文字词汇才真正开始。

     但是, 这百余年的日 语文字词汇研究, 主要局限于汉字及汉字词本身的研究上, 如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构造、 汉字词的使用、 汉字词的特点等方面。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

     在我国, 有关这方面的论著还不多见。

     由于语言文字既是传播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 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对于了 解日 本人、 日 本民族、 日 本人的思维方式、 文化习惯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有鉴于此, 笔者站在中国人的角度, 通过中日 语言文化的对比力求全面系统、 简明扼要地阐述汉字对日 语以及日 本文化的影响。

      二、 语言学习的难点汉字

     因世界各语言的特点不同, 学习和掌握它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据日 本学者石黑修的统计( 金田一春彦:

     1983), 意大利语 2 年、 德语 3 年、 英语 5 年、 日 语则要花费 8 年时间。

     日 语的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日 语学习时间之所以最长其主要原因是日 语文字表记中使用了 大量的汉字。

      众所周知, 英语字母为 26 个, 俄语也只有 33 个。

     日 语的平假名 、 片假名 、罗马字姑且不论, 光常用汉字就有 1945 个。

     诸桥辙次撰写的《大汉和词典》 收录汉字 50, 292 个( 包括异体字)。

     除此之外, 汉字的书写( 个别字达到 30 余划,鬱如:「」), 汉字的读音( 有的竟达十几种之多, 如:「 生」)

     也是学习语言的一大难关。

      综观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 无论是经济政治、 社会文化, 还是技术信息、 尖端科学无一不是以语言为媒介的。

     语言习得的时间越短, 花费的精力越少越有利于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 语中的汉字确实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

      三、 汉字废除论的提出及现状

     有鉴于此, 日 本近代开始的国语改革实质是文字改革, 而文字改革的核心是汉字改革。

     早在德川幕府时期, 日 本的新井白石等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欧美等国的文字数量要远远少于日 本。

     但真正点燃日 语改革论这一导火索的是, 被称为日本现代邮政制度之父的前岛密。

     明治维新的前两年他向幕府的最后一个将军德川庆喜建议,“应废除汉字”( 松井嘉和 1994:

     62)。

     自 1868 年的明治维新开始, 以福泽谕吉、 西周等为代表的文学志士痛感, 如不限制汉字, 使文字简单化, 日 本将永远落在欧美列强的后面。

     当时的文部大臣, 早年曾留学英国的森有礼甚至宣扬“汉字是恶魔”。

     被美誉为“宪政之神” 的尾崎行雄更加露骨地说, “汉字是世界最坏的文字”。

     1946 年 3 月 , 日 本读卖新闻发表了 “废除汉字” 的社论。

      可是, 日 本汉字的使用状况又是如何呢? 1981 年, 日 本以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的名 义公布了 容许使用的“当用汉字” 1, 850 字。

     1981 年, 日 本政府以内阁总理大臣铃木善幸的名 义正式颁布了“常用汉字” 1, 945 字, 外加人名 用字 284 字。据日 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 日 本报刊杂志使用的汉字为 3, 200 字。

     1990 年版日 本 JIS 汉字( 日 本工业标准)

     中共收入汉字 6, 355 字。

     日 本文字改革的结果是, 汉字没有减少反而大幅攀升。

     它从一个侧面告诫人们汉字对日 本语言、 日 本文化乃至日 本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 汉字对日 本文化的影响

     ( 一)

     汉字是联系日 本文化的桥梁

     众所周知, 汉字原本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为了 记述汉语而创造的文字, 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入日 本。

     由于汉字的输入, 日 本人第一次有了 自 己的文字。

     同汉字一起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了 日 本社会的文明程度、 极大地丰富了 日 本人的文化生活。

     据日 本国立国语研究所调查( 宫地裕:

     1996), 由汉字构成的汉语词汇已占日语总词汇量的半数以上。

     它遍布日 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例如:

      食物:

     豆腐 餅煎 饅頭 茶 菓子 納豆 牛乳

     植物:

     大豆 牡丹 林檎 菊 芭蕉 西瓜

     動駱駝物:

     獅子 鳥白 豹 象 蜜蜂

     風道具:

     屏 障子 尺八 門

     関玄

     臓人体:

     心 臓肝 腎臓 肺 脳

     抽象:

     自 由 民主 貧乏 正直 意外 哲学

     詞数:

     一 三 十 百 千 万 枚 本 匹 個

      日 语的外来语原本是用片假名 书写的。

     汉语词汇来自 中国应属外来语, 可是,至今仍然用汉字书写。

     这种情况在其它任何语言中是不可想象的。

     另 外, 日 本人还利用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创造了 平假名 、 片假名 及“和制汉字”。

     汉字可谓日 本文字的基础。

     回顾日 本两千年来的文明史, 所有的历史文献、 文学作品、 科技资料等, 无一不是用汉字或汉字与假名 共同记载的。

     可以说, 汉字构成了 日 本文化的核心, 汉字已深深浸透到每个日 本人的血液之中。

     语言文字是现在的人们与过去的人们乃至将来的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

     废除了 汉字就等于割断了 历史、 隔断了过去的日 本文化与今日 日 本文化的联系。

     况且, 语言文字又是与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血肉相连。

     它是千百年来历史积淀自 然形成的产物, 并不因政府部门的一道命令立即消失。

     日 本的文字改革史充分证明了 这一点。

      ( 二)

     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

      書辞 帳手

     从音节的种类看, 英语约 3, 000 个, 汉语是 411, 如果算上四声的声调约为1, 644 个。

     日 语的音节只有 103 个( 有人认为 117 个)。

     日 语音节数量少、 结构单一( 绝大多数为元音)

     造成了 大量的同音异义词。

     如:

     发「 コ ウ」的音有「項公、 校、、 口 、 高、 候、」( 汉语中的发音是各不相同的)

     等共计 64 个。

     「 ハカル」有「 謀る、 計る、 図 る、 測る、 諮る、量る…」 。「 カテイ 」 有「家庭、等十几个。

     如果没有了 汉字, 这些词语根本无法区别, 势必造成日 本语言的极大混乱。

      ( 三)

     汉字具有无限造词能力

     具备最起码语言知识的人都知道, 造词能力极强的汉字是日 语的一大优势。要求废除汉字的呼声最早起于明治初年, 但是, 这些人恰恰忘记了 , 正是由于汉字的造词功能才使得欧美的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引 进日 本社会。

     这一时期产生的汉字词涉及到日 本的政治、 经济、 教育、 法律、 天文、 地理、 科学、 艺术、 医学等方方面面。

     如:

     「 議長価製、造、 文化、 法学、 答弁、 被告人、 天体、 定期、 航海、 赤道、 太平洋、 洞徹縮習 慣備、 伸、 精巧、、 予…」 。

     这些词的绝大多数如今已成为日 语中的基本词汇, 有好多词又流入我们中国。

     日 本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工业是以汉字作媒介的。

     确切地说如果没有汉字就没有日 本的现代化。

      伴随新事物的不断涌现, 汉语词汇逐年增加。

     如:

     「 無 感地震」 「」 「級高等学校上生用品」 「」 「債 権不良」 「 阪総線武人身事故」 「時同多務務高等弁官事所」 「 統合失来日 本的年号无一不是用汉字来表示的, 如, 「 明治、 大正、 昭和、 平成」 等。

     试想, 如果取消了 汉字, 这些事物该如何表示呢?

      ( 四)

     汉字同日 语血肉相连

     我们知道, 中国的汉字是记述汉语的文字, 日 本的汉字是记述日 语的文字。其实, 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文字, 或者说, 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汉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 确切地说是表词文字。

     它具有“形· 音· 义” 三要素。

     一字一音一词是汉字的最大特点。

     用它来表示汉语, 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恰到好处。

     可是, 用它来表示性质( 这里主要指语法功能)

     完全不同于汉语的日 语时, 各种弊端随时显现出来。

     就如一个人穿着不合体的衣服, 走起路来总是不协调。

     千百年来, 为了 使汉字能有机地融于日 语之中, 日 本人做了 不懈的努力。

     如, 创造了 平假名 、 片假名 、振假名 、 送假名 、 罗马字, 用日 语的读法来读汉语的诗歌, 以及限制汉字的数量及写法等。

     如今日 语中的汉字已经完全日 本化了 , 它与日 语已经有机地融为一体。汉字的改革措施如果得当必定会促进语言的发展, 相反如果处理不好, 日 本语言将变得千疮百孔、 不伦不类, 甚至走向死胡同。

     汉字与日 语的关系宛如两手抓着热山芋扔还扔不得, 拿着还烫手。

     这种情况看来还要长期持续下去。

      五、 结语

     综上所述, 日 语中的汉字难读、 难写、 难认, 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

     为此,进行汉字的改革限制汉字的数量、 简化汉字的写法、 规范汉字的读音等无疑是必購紅効、 甲、、 江、 好、 恒、、 香…課仮過程、定、程、 下底…」実 権、 国会、、 融和、 物職 員 組教合業専 門 機関中小企」 「 (JR)金融災神大震発テロ事件」 「調症(精神分裂病) 」 。

     就连历連難国民

     然的、 正确的。

     但是, 废除日 语中的汉字又是万万行不通的。

     这是因为汉字对日本语言、 日 本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深远的。

     它主要体现在:

     1 汉字是联系日 本文化的桥梁; 2 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 3 汉字具有无限的造词能力; 4 汉字同日 语是血肉相连的。

      参考文献

     [1] 築島裕 語『 国学』〔M東〕京大学出版会 1964

     [2]漢藤堂明保『字の起源』〔 M徳間 書〕

     [3]園語明星学· 国部『 にっ ぽんご7

     [4]語小川芳男 他『 日 本教育事典』〔M

     [5]環樹小川他『 角川新字源』〔M〕 角川

     [6] 金田一春彦 語質『 日 本の特』〔M

     [7] 鈴順記木子『 表法』〔M〕 荒竹出版 1988

     [8] 宮地裕他『 講座日 本語と 日 本語教育』( 計 16 冊)〔M〕 . 明治書院 1989

     [9] 松井嘉和『 外国人から 見た日 本語』〔M〕 日 本教文社 1994

     [10] 林四郎他『 日 本の漢字・ 中国の漢字』〔M〕 三省堂 1995

     [11] 三省堂編修所『 難読漢字字典』〔M〕 三省堂 1995

     [12] 三省堂編修所『 日 本人名 辞典』〔M〕 三省堂 1996

     [13] 河野六郎『 文字論』〔M〕 . 三省堂 1997

     [14] 白川静『 漢字百話』〔M〕 . 中央公論新社 2000

     [15] 高島俊男 『 漢字と 日 本人』〔M〕 . 文芸春秋 2001

     店 1966

     字』〔M館 書〕 大修書店 1983

     〕 日 本放送漢書〕 むぎ店 1982

     房刊 1978

     協会 1983

    篇二: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三: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

    中国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席于霞(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江苏泰州225300)摘要:中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它的文字的产生、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国汉字文化的影响。关键词:汉字汉字文化日本文化影响衩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汉字的演变汉字是我国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关于它的产生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例如仓颉创字说。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汉字起源于图形,经长期的演变才形成。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正体现了汉字起源于图形这一点,甲骨文是刻在兽骨或龟骨上的文字,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尽管它难以辨认、难以书写。历史的脚步总要前进,商周时期,出现了比甲骨文更先进的文字—金文。金文是指刻写在铜鼎或铜钟上的文字.主要用于记载战争、盟约、条例、典礼、赏赐、任命等政治事件,早期的金文则多刻有人名、谥号、氏族、器物名。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长期的割据、混战和秩序的不稳定。文字也缺乏统一管理,各诸侯国的文字有很大的分歧.这不但妨碍了秦统一全国后王朝政令的推行.而且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丞相李斯等就向秦始皇提出了“ 书同文” 的建议.秦始皇接受了这一建议。秦始皇除了用小篆作为统一全国文字的字体外.还用到了更方便书写、更简单的书体一隶书。隶书上承篆书之规脉,下开楷行之基础.在我国文字和书法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无论从实用性或艺术性方面看,它的出现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是我国汉字演变史中的一次重大变革。西汉中期至东汉,隶书渐臻完美,尤其在东汉,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一些较为明智的政策。整个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随之昌盛.树碑立传之风大兴,涌现出了大量技艺精湛、风格鲜明的优秀碑刻,从而使隶书发展成为正规而义富于艺术性且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书体。魏晋以后的书法。主要是草书、行书、楷书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时期,这几种书法字体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在使用、练习。现在的汉字已经非常简练了,字体基本不能再简化了。二、汉宇传入日本中国的汉字自传人日本约有两千年的历史。公元一世纪前后。中国的铜镜、印章、货币等传人日本,其上的文字即是最初入日的汉字。在日本京都函石浜遗迹出土的来自中国新莽时期( 公元前45年一公元后23年) 铸字币上的“ 货泉” 二字便是较早的例证。汉字传日最著名的实证是:日本天明四年( 公元1784年) ,筑前国( 今福冈县) 志贺岛农民甚兵卫挖水沟时掘得一方蛇纽金印。上铸汉文日“ 汉委奴国王” ( “ 委” 为“ 倭” 的通假字) ,与《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的“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相合。这些材料证明.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末、公元后一世纪的东汉初,随着载字实物( 铜币、金印等) 的流入.汉字已传至日本。<三国志倭人传》中也曾提到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向魏明帝上表致谢。当时倭人没有文字,倭使赴魏带着归化汉人作为译员,因而可知表文是用汉文字写的。由此可以推测,把汉字传到日本群岛的人,是汉族归化人。这说明日本人使用汉字作为中日两国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流工具.是很早的.同时也表明汉族归化人在传播汉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日本文字形成之前,汉字一直是日本使用的主要记录文字。甚至日本最早的国史如《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也是用汉字写成的。但是,这只是汉字传人日本后所起记录文字作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汉字的传人.也为日本人创造现在的日文字母提供了客观条件。三、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悠久的民族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时期则相当晚。长期以来.日本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他们称汉字为“ 真名” 。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 假名” 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比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 万叶假名” 。“ 万叶假名” 是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 空海) 完成的。他们两人都曾长期留居唐朝时期的中国。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 片假名” .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 平假名” 。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废止。日本人不仅喜欢读汉诗.还喜欢写汉字。然而,由于日本战后一直采取排斥汉字的国语政策,日本现代年轻人对汉字越来越疏远。尽管如此,汉字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还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日本设有专门的“ 汉字能力检定协会” ,每年这个协会都要通过民众投票,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汉字。2006年选出的汉字是“ 命” 。这主要是因为2006年皇室41年来首次诞生男婴,还因为社会上的自杀事件、儿童虐待致死事件频频发生。选择“ 命” 字意在提醒人们重视生命。据“ 汉字能力检定协会” 公布.仅2005年就有240万人接受汉字检定考试。通过了汉字检定,不仅对考大学有利,对考高中等也有一定好处。在日本,将汉字能力当作录取依据的大学和高中越来越多。49万方数据

     复合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探微夏诗斌( 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江苏盐城224051)摘要:本文对复合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的内容、含艾、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策略进行一定的探讨.以引起图书馆人的共同关注。关键词:复合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馆藏建设1.引言在一个机构框架下,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复合状态.这种新模式就是时下国内出现的复合图书馆。它既是传统图书馆的自然延伸.又是图书馆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也是图书馆未来长期存在的主体形态.它运用传统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馆内服务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服务。无论是哪种形态的图书馆,馆藏总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和保障.馆藏质量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I羽书馆的服务质培。不断加强网书馆的馆藏建设.提升馆藏建设水平是图书馆发展的长期课题。复合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新阶段.它对馆藏建设提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着一千多个简体汉字。四、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打比喻说:日本文化是豆浆.中国文化就是使它凝成豆腐的卤水。英国史学家阿诺德· 约瑟夫· 汤因比说.日本文明是中国文明的“ 交流文明” 、“ 卫星文明” 。这些论说生动表述了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依存关系。而这种依存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汉字的传人、汉字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的。日本从未纳入中国版图或成为中国藩属.只做过中国的朝贡国和册封国.政治上始终独立于中国之外,接受汉字及汉字文化( 汉文、儒学、华化佛教、中国式律令等)是日本人出于本身需求的自主行为,因而其文字也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创造性,故在西学东渐、掀起文字拼音化大潮的近代.日本虽然出现过“ 汉字废止论” 一类呼声,政府也实施“ 汉字制限” 政策。缩小汉字使用量.然而汉字始终在日本保持着因应变局的活力。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外国文化。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日本就不断从中国取经。公元285年,<千字文>、《论语>等文化典籍输入日本。此后.日本还通过多种渠道输入儒学.请专家讲授中国文化。这种风气至隋唐达到了高潮。公元600年,日本首次派遣隋使到中国.实地考察研究中国文化。接着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进行了“ 推古朝改革” .初步确立了中华式的社会体制。公元645年.日本又推出全面引进和效仿唐朝文物典章制度的“ 大化革新” .同时19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有的遣唐使为了深入研修中国典籍,留在中国学习三五年不等.人们习惯上称他们是“ 留学生” 。中国的留学生一词即由此产生,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到了奈良时期,日本加大了引进中国文化的力度,中国的文学、艺术、绘画、建筑、医学、科技、生活习俗等都涌进了日本。中国式的佛教文化也在IEI本植根。鉴真和尚的东渡成为日本佛教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到公元9世纪左右,日本基本上具备了中国文化的雏形.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日本的50万方数据民族文化。比较突出的表现是:( 1) 在汉字的基础上,日本创造出假名。经过长期的变迁,逐步形成了日本语言文字。( 2) 中国的儒学典籍在日本广为流传,_并成为学校的教科书文本,成为官僚、十子的精神食粮。孔子成为H 本的圣人,儒学变成了日本的官学。( 3) 日本的佛学经典基本由中国传人,中国佛教有什么流派,日本佛教就有什么流派。中国在宋代以后,儒、释、道杂陈,新儒学勃兴,日本也将这种思想变化引进到了日本佛学。日本一些高僧还结合本国的实际。创造了神佛同体的日本佛教新模式。可见.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过程中很注意创新。( 4) 日本的社会制度大多从唐朝引进。官制、兵制、田制、学制、税收、法律等基本是唐朝的翻版。至于礼仪、服饰、节令节口、日常习俗、伦理道德,日本也从中国吸收了很多营养。再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加以改进。总之,日本古代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再加以创造而形成日本新的民族文化.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进人了文明时代。汉字的发明毫无疑义起了重大促进作用。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并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我们乃至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汉字对周边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史上.除日本外。朝鲜、越南以及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曾使用汉字来记录他们的民族语言或利用汉字来创造他们的文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认识到伟大的汉字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微知著.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且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参考文献:[1 J 王晓秋.中Et文化交流史话.商务印书馆,1996.[ 2] 李平.中国文化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 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 汉字 研究报告 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