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2024年关于某市内外贸易发展研究【优秀范文】

    时间:2024-02-14 11:00: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某市内外贸易发展研究【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关于某市内外贸易发展研究【优秀范文】

    关于某市内外贸易发展的研究

    贸易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快慢、市场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是连接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市场经济中处于最活跃的环节,可以说,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20年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以及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对内外贸易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促进内贸、外贸“两条腿”走路,切实用好“两种资源”、有效链接“两个市场”,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内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内外贸易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繁荣市场、保障民生、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内外贸易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内外贸易的发展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助推器。在发展内外贸易过程中,可以集结、整合各种生产要素,运用高新科技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大商贸体系,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效率。我国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9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
    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多年来,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二)内外贸易是城市繁荣发展的窗口。城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中心。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生产力与流通力的统一。即:竞争力=生产力×流通力。在生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流通力成为决定因素。作为内外贸易主要表现形式的商贸流通业越发达,城市就越繁荣,就越具有竞争力、生命力和辐射力。只有将商贸流通业提高到优先发展产业的高度,才能促进城市发展和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提升城市经济的综合能力。纵观全国各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内贸流通越发达、对外开放水平越高。

    (三)内外贸易引导消费的功能日益显现。随着批发零售业态的不断发展,经营理念的不断更新,经营方式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倾向。集购物、休闲、娱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市场、大型购物中心以及网上交易平台等现代化商业设施已经成为国际国内贸易的主要实现地、流行时尚的前沿传播地和高端服务业的策源地。我国最终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27.5万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66.2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51.1%提升到54.7%。2021年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2022年受疫情严重影响,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8%)。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明显。

    (四)内外贸易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功能更加突出。从微笑价值曲线理论(微笑曲线就是: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个顶端,分别是研发和销售,而处在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可以看出,整条商品供应链上制造业是最低端的,最具有赚钱效应的是产品营销和研发。因此,通过内外贸易发展商贸流通业,一方面采取技术创新与生产领域协同发展,在减少业务沟通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效率;
    另一方面凭借对消费需求的高度敏感及时向生产领域反馈市场信息,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开发自有产品品牌,从而使商品具有了更加强大的价格和品牌优势。

    二、我市内外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聚焦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着力促消费、稳外贸,扩大内需取得新进展、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能力持续提升。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市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对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8-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5.09亿元增加到104.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3.7%。2020年受疫情严重影响,社零总额出现负增长;
    2022年尽管受疫情影响较小,但由于镍都大厦、金龙商厦商贸企业的租户销售额被剥离出来,限上社零总额的统计数据发生变化,致使增幅缩水。从总体情况看,社零总额呈稳步增长态势。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除去疫情三年,从正常年份看,2018、2019年,我市批零住餐业占全市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2.74%、13.76%,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7%、3.55%。三是人均消费能力显著增强。从全省人均消费能力(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人口对比值)来看,2022年我市人均消费能力达到2.4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57万元)高0.83万元,处在全省第4位(前3位分别是兰州3.67万元、酒泉2.95万元、嘉峪关2.76万元,第5-14位分别是张掖2.16万元、白银1.3万元、武威1.14万元、平凉1.06万元、天水0.94万元、庆阳0.92万元、定西0.78万元、陇南0.75万元、甘南0.68万元、临夏0.52万元)。

    (二)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市场主体加快培育。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市场供给多元发展,流通方式加速创新,在活跃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城市商业体系不断优化。初步构建起以商超、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专卖店、便利店、商品交易市场等业态共同发展的商业格局,市区营业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超17家,家具建材市场3家,农贸市场、便民市场、综合市场等商品交易市场26家永昌县建成县乡便民市场13家、大中小型商业设施8家。二是农村商业设施日益完善。现已形成以河西堡、朱王堡、新城子、双湾等4个镇为中心的乡镇商贸中心,全市11个乡镇驻地实现了集贸市场全覆盖,在高原蔬菜主产区建成8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三是市场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在加快培育小微商贸流通企业的同时,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截止2023年2月,全市共入库纳统限额以上企业(单位)109家,其中:永昌县34家,金川区75家。按行业分,批发企业23家(永昌县7家,金川区16家),零售企业45家(永昌县12家,金川区33家),住宿企业7家(永昌县2家,金川区5家),餐饮企业34家(永昌县13家,金川区21家)。按销售额和营业额分,过亿元的企业14家(批发企业8家、零售企业6家),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批发企业9家、零售企业4家),5000万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3家(批发业6家、零售业14家、餐饮业3家),10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2家(零售企业21家、住宿业2家、餐饮业9家),500万元以下200万元以上的企业25家(住宿业3家、餐饮业22家)。

    (三)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新兴业态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国家对农村地区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网上零售持续扩容,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截止2022年底,全市在全国性第三方大平台注册的网店约6260家,其中活跃网店约2386家(金川区1360家,永昌县1026家),发布产品约11.5万个。2022年全市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13.1亿元,同比增长11.02%;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3亿元,同比增长13.16%。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2个,覆盖率达到100%,村级电商服务点89个,覆盖率达到65%。依托新业态、电商直营、网红直播等模式,一批批工厂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不仅是商家在产品侧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四)外贸实力显著增强,大市地位不断夯实。我市全面落实中央、省上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推动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对外贸易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一是进出口总额在全省占据主导地位。多年来,我市进出口总量始终占全省第一,2018--2022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31.04亿元、141.5亿元、131.5亿元、188.2亿元、232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3.21%、37.25%、35.3%、38.3%、39.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1.6%、42.01%、36.98%、43.92%、44.43%。金昌作为全省外贸大市的地位持续巩固,2018年入围全国外贸百强市。二是外贸企业不断壮大。全市有海关进出口业绩的企业发展到25家,与全市有经贸往来的国家或地区达到53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8个。特别是金川集团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香港设立贸易公司,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八冶集团施工区域拓展到9个国家。外贸企业从事外经项目带动工程设备、生活物资等出口,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是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进出口品种发展到以镍、铜等有色金属进口为主,以微晶磷铜球、印花镍网、氯化聚乙烯、亚硫酸钠、硫酸、工程用设备材料等产品出口为辅的30多种。进口产品主要有铜矿砂及其精矿、镍矿砂及其精矿、镍锍、镍湿法冶炼中间品、电解精炼用的阳极铜、高密度聚乙烯等10多种,主要进口国家涉及蒙古、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出口产品主要有电铜、电镍、高密度金属、非合金镍粉及片状粉末、圆筒印花镍网、氯化聚乙烯、镍铜合金管、硫酸、微晶磷铜球、兰炭、工程材料、工程设备等20多种,主要出口国家涉及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等20多个国家。

    (五)开放平台加快建设,经贸交流日益深入。我市持续完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着力打造成向西开放的新高地。一是平台建设不断加强。金昌海关、金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检合并改革全面完成,金川集团公司进境铜精矿“目的地”检验获海关总署批复同意并实施,全面做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金昌片区前期工作,积极申报我市为“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地区”,大力推动金昌经开区加入黄河流域9省区自贸试验区联盟、申报全国加工贸易产业园和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区。二是外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新引进外资企业6家,实际使用外资2020年实现破零(150万美元),2021年达到2445万美元,外商再投资达到191万美元。三是外经活动深入开展。先后组织30多家企业参加了澳大利亚项目推荐洽谈会、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博览会、香港亚洲果蔬展、法国巴黎电子商务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20多个国内外展会,三届进博会共签约363.25亿元(第一届签约90.05亿元、第二届94.96亿元、第三届84.54亿元、第五届93.7亿元),是全省签订协议最多、签约金额最大的市州,促进了全市进口规模扩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规模小、占比低。从表一看出,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到110亿元,占全省社零总额的比重只有2.7%左右。我市的社零总额只有兰州市的1/15,酒泉市的1/3,张掖市是我市的2.3倍,武威市是我市的1.6倍,我市接近于临夏州。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高。从历年情况看,我市批零住餐行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大致保持在3%左右,与全国(12%左右)、全省(7%左右)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三)内贸企业培育发展不足。作为内贸主要行业的批发业,我市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只有25家,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内贸企业经营领域不够广,在国内贸易中,大量输出有色金属产品、煤炭、化工、农副产品,且输出产品多为初级产品,输出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四)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高。电商发展与我省陇南等周边地区及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尤其电商产业园区发展速度较慢、规模较小,区域发展带动力不强,竞争力较弱。跨境电商供应链不完善,销售产品多为饰品、手机壳等,未能结合全市产品及产业链结构。电商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适应电商发展的新型人才比较匮乏。

    四、内外贸环境分析

    从全国看,国内贸易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近年来国家积极实施一系列“升级消费、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推动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在44亿元左右;
    对外贸易实现保稳提质目标,经受住了各种风险考验,2022年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2万亿元人民币,突破40万亿元大关;
    消费平台不断创新,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消费升级新高地、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成都、西安、郑州、武汉已入围国家中心城市,南京,沈阳,福州,济南等多个城市先后宣布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定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内外贸一体化有序推进,促消费、稳外贸等政策文件有效贯彻落实,江苏、浙江(含宁波)、福建(含厦门)、广东(含深圳)、北京、上海、重庆、湖南和新疆等9个地区作为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今年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接触型消费、服务消费回升比较明显,商品零售多数在改善;
    外贸进出口总值历史上是第二次超过6万亿元。

    从发达地区看,浙江省以入选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为契机,全面提升“浙江制造”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实施浙货行天下“百城千企万亿销售”工程,组织开展浙江外贸优品“六进”和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畅通市场要素循环,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江苏省在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提升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江苏省连云港市通过开展“苏新消费·惠购港城销售”竞赛季活动、引导支持企业积极参加“江苏优品·畅行全球”系列贸易促进活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批零住餐限上企业扩量提质、推进制造业企业“工贸分离”五项举措,激发内外贸稳定增长动能。重庆市统筹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六大行动”(“渝货精品”创标行动、“渝城名企”提质行动、“渝创平台”聚能行动、“渝贸通道”互联行动、“渝快服务”优化行动、“渝政机制”创新行动),对统筹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增强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创新性。山东、湖南、河南、广西、安徽、陕西等省份都相继出台实施促进内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省内看,消费扩容提质升级,近日省政府印发《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旨在全面促进消费恢复性增长,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措施》按照短期支持和中长期促进相兼顾的要求,提出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持续提升“甘味”品牌效应;
    提升城市消费能级;
    大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和深化东西协作消费帮扶等举措,切实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强化消费政策支撑,积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力争“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稳外贸多措并举,省上扩大冰鲜水产品、粮食进口,加大跨境电商企业外引内培力度,壮大市场主体规模,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省外境外展会,助力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以及全力以赴办好第29届兰洽会,策划办好2023全球浙商陇上行、跨国公司走进甘肃等16项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同时,全省自上至下多管齐下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天水、庆阳、陇南、武威等市出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积极对接外循环,着力畅通内循环,推动全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2022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584.2亿元,同比增长18.8%,规模创2014年以来新高。文旅消费稳步恢复,策划推出5大类61条“甘肃人游甘肃”乡村旅游乐享金秋精品线路,所辖A级旅游景区至今年5月开展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活动,兰新区提出2025年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进入“2023年首选旅游目的地”名单、投资近1亿元打造“夜丹霞”,这些将成为拉动全省文旅市场复苏的“引爆点”和“增长点”。产业爆款产品积蓄发展动能,中国(天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启运、并打造甘肃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区,定西马铃薯产业由“致富薯”向“振兴薯”跨越,静宁苹果惠及全国,麦积区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3160元,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

    五、推进内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一)持续优化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推动实物消费提档升级,稳定住房、家装、家电等居民传统大宗消费,落实新购置且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支持商贸流通企业举办大型汽车展销活动。培育新型消费,引导实体企业加大与电商平台合作力度,推动直播带货、社交电商、即时销售等应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优惠服务同步等系列活动,增强基础消费支撑力。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文化体育、旅游等消费,完善支持家政、托育等服务消费的配套政策,培育信息消费。开拓乡村消费市场,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甘味.金品”农产品销售渠道,设立和扩大粤港澳等“甘味·金品”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向镇村延伸覆盖,畅通城乡联动销售渠道,助力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提档升级餐饮住宿水平,推进餐饮业特色化、品牌化、规范化、标准化,打造金昌羊肉等特色美食名片;
    融入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知名连锁品牌酒店入驻,打造一批餐饮示范店、餐饮特色街区和品牌酒店。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构建有利于商业零售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引导发展新零售和智慧商店,打造智能型商业街区,发展无接触式交易,高标准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完善部门协同监管体系,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环境。积极推进升规纳统,鼓励批发、零售、餐饮、住宿、配送、电商、供销等中小型商贸服务企业特色化发展,指导成长性好、潜力大的企业加快入规入库步伐。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规模,释放居民假日消费潜力。

    (二)提供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服务。打造商业聚集区。按照“主题鲜明、定位清晰、业态完整”的原则,升级盘旋路商圈,支持镍都大厦、金龙商场、尚领购物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和差异化发展,引进外地知名商超启动铭峰首座广场和天彩购物广场,将盘旋路周围打造成为核心商圈;
    升级改造天水路步行街,将其打造成为高品质商业步行街;
    启动紫金广场,充分发挥商业综合体作用;
    提升文化街和品广场商圈,将其打造成为夜经济商圈;
    打造龙首新区商圈,加快金万象广场商业综合体建设,繁荣国芳大市场,聚集金昌印象人气,将其打造成为新兴消费商圈。推动高品质消费供给。抓住激活乡村资源的要点及市场开发中的痛点、堵点和薄弱点,突出乡游、乡见、乡识、乡宿、乡味,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精品线路,专业化、组织化运营实施,带动乡村农业、手工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活跃乡村旅游市场,加强乡村旅游整体规划,提升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和服务质量。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发展红色游、工业游、研学游、乡村游,持续创造文旅消费新热点、新需求,不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三)培育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到2024年力争引入2-3个高端品牌,设立3-5个品牌旗舰店、体验店,增加中高端品牌供给,培育中高端消费品市场,满足居民中高端消费需求,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地消费。推动电子商务提质增效,鼓励有条件的商超、市场等加大与电商平台合作力度,发展集电子商务和城市配送为一体的同城购物模式;
    支持电商企业扩展线上销售渠道,促进“天鲜优选”等农特产品销售同城配送企业发展;
    壮大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功能,孵化培育一批骨干电子商务企业,配套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电商服务站点。培育电商品牌,打造具有金昌特色的高原蔬菜、羊肉、牛肉、胡萝卜、大麦茶、沙漠茶等“黄金带”“新优特”产品。持续增加消费供给,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推动传统批发市场“触网”升级,发展数字家庭、远程定制、体验分享、视频直播等消费新模式。拓展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医疗电子、智能汽车等智能化产品供给,扩大虚拟现实等前沿消费。增加旅游、康养、健体等领域的高水平供给。增加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数字文化产品,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需求。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节约集约的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

    (四)构建内外联通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实现县域有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重点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以高原蔬菜主产区为基础,提档升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提升产地初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促进流通节点有效衔接,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积极引导城市生产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向农村延伸营销网络,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商品服务,推动更新换代。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城乡市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智慧型标准化菜市场。围绕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实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工程,配套完善冷链物流、信息服务、电子结算等设施功能,打造农产品区域产地集散中心。构建通道物流体系。依托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物流资源共享模式,打造快件物流资源共享服务应用示范基地。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重点企业合作,依托阿帕网络货运总部,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区域现代信息化物流中心。加强与圆通、顺丰等物流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快递+”助农电商创业示范基地。完善已建成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配套功能,提升农产品物流承载能力。打通向西开放通道,逐步将金昌铁路现代物流中心打造成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集散地;
    抢抓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机遇,积极谋划推进金昌至乌力吉(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公路、金昌—阿拉善右旗—苏红图—乌力吉铁路等项目,建设区域煤炭物流中心。

    (五)鼓励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支持以内销为主的商品市场、生产企业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及专业服务商、境外商协会对接、抱团参加线上线下国际展会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转型步伐。支持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扩大适用范围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等领域。支持金川集团公司稳定开展铜精矿、镍矿砂等资源型产品进口和硫磺进口,保障金川集团公司陆运进境铜精矿“目的地”检验正常开展。做好申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昌片区相关工作。组织外经贸企业参加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等国内重点外向型展会,宣传推荐我市特色优势,加强经贸洽谈合作,签订进口采购协议,稳住全市进口“基本盘”,促进全市进出口总值增长。全力稳住中小微外贸企业,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更好地帮助企业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更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外贸企业发展后劲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壮大外贸经营主体。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农产品、有色金属等产业优势,培育外贸出口优势特色产业群,突出开拓中亚、西亚等地区国际市场,重点发展需求量巨大的水果蔬菜、建材以及其它日用品出口贸易,用好东盟自贸区的优惠政策,重点培育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洋葱、工程设备、机电等出口市场。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参与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建立境外原料基地,通过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支持宇恒镍网、恒信高分子公司等民营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更新技术装备、研发新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力争2025年底全市有海关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30家。鼓励指导金昌源达农副果品有限公司、甘肃瓮福化工公司等代工出口企业,不断开拓市场,直接和国外客商洽谈合作,将通过代理公司出口转为自行直接报关出口,扩大我市出口总量,促进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外经贸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输出业务,带动成套设备、原材料、品牌和服务出口。搭建对接交流平台,引导和鼓励流通型出口龙头企业与本地制造业企业开展深度对接,提高采购本地出口产品比重。

    (七)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大力引进境内外知名跨境电商企业、交易平台等经营主体,培育引导传统企业“触电”转型。积极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拓市场、抓订单、稳份额。全力培育一批资质良好、服务专业高效、风控能力较强、贸易规模较大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强化开放型经济发展导向,以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搭建对外开放平台,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进金昌国家级经开区管理创新。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聚,通过稳链、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链提档升级,推进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八)挖掘未开展外贸业务企业出口潜力。推进企业开展备案登记,商务部门每年联合发改、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未开展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所有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电商企业、专业市场重点企业、商户开展外贸业务意向排摸。对有意向开展外贸业务的企业,点对点、分批次鼓励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对已开展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但近三年无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开展全面排摸和梳理,了解企业未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对有进出口潜力或通过省外代理出口的企业理出清单,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和措施,引导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实现外贸业务回归。

    (九)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开放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每年从“双一流”院校和发达地区引进懂外语、熟悉开放型经济政策、具有外贸工作技能的外经贸人才,切实解决外经贸人才急缺的问题。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每年选送一批年轻干部到大型外向型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联席协调机制,帮助外贸企业共同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为企业及时解决进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外贸调研、宣传和培训,指导企业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增强进出口信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中办理,简化通关手续,疏通外贸通关堵点,推行提前申报等措施,加快出口退税速度,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发挥商事法律服务优势,及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法律咨询,定期发布经贸摩擦预警信息。加强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等方面能力,积极支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融入国际伙伴网络,形成贸易投资促进新优势。探索建立适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追溯体系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强化部门失信联合惩戒,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通关、退税、外汇等管理方式,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创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推荐访问:关于某市内外贸易发展研究 某市 贸易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