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超越教材:赢得“教”与“学”的精彩

    时间:2022-10-30 18:40:3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超越教材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层次,亦是“用教材教”的最大亮点。反思十年来新课程实施的情况,我们发现不少人并未把握“超越教材”这个命题的真谛。有人认为,“超越教材只属于教师”,似乎没有学生的份。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并未把握问题的精髓。强调“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一定要借助教材这个工具,引领学生自主地学。超越教材的真谛更在于:它既意味着教师卓有成效地二次开发教材,创造性地导学;同时也意味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善于利用自身的经验、智慧和灵性,直接参与对教材的开发,从而彰显生命的价值,演绎“学”的精彩。

    超越教材是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那么,如何实现这种超越呢?

    一、注重生命体资源与文本资源的互补

    教师是生命体资源的载体。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艺术,既尊重、欣赏、彰显学生的经验,又融入自己的生命叙事,使课堂流光溢彩。

    【案例片段】(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师:冰雪是我们的伙伴,同学们都满怀激情地拥抱了白雪,还非常牵挂雪花的命运。老师想知道,雪花的命运会怎样?它会变成什么?请大家说说。

    生1:雪会变成冰。

    师:会在什么情况下变成冰?

    生1:白天雪融化后,晚上会变成冰。

    生2:我知道雪是空中的水蒸气在气温下降时变成的,当温度升高后,雪就变成了水。

    师:说得好!

    生3:雪会变成冰,落在树上的雪会变成冰挂。

    师:你看见过吗?

    生3:看见过。冰挂实在太美了!我很喜欢看。

    师:你真会欣赏。

    生4:雪会变成晶莹剔透的窗花。

    师:你家的窗户朝北吧?

    生4:老师,您怎么会知道?

    师:老师是猜的。因为冬天的北风很凶。

    生5:雪花会变成春天。

    师:有这么变的吗?

    生5:雪化了,冬天过去了,春天不就来了。

    师:很有想象力!你的发言激活了我的思想。我也说一句:雪花会变成馒头。

    (生哄堂大笑)

    生6(用逗乐的语调):老师,您是肚子饿了吧。

    (笑声更响)

    师:这是第二节课,老师的肚子还饱饱的。同学们不相信吧,雪花真的与粮食有关。

    众生(情绪激昂):有什么关系?我们想听听!

    师:老师的童年是在江北农村度过的。家乡的冬天多雪。大雪过后,大人们总把院坝、地沟里的雪铲起来运到庄稼地里。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爷爷笑呵呵地对我说:“地里雪花堆得厚,明年枕着馒头睡。”爷爷的话总能应验。头年雪大,第二年就能丰收。因为雪不仅能使麦地保持水分,还能冻死地里的害虫。这是我童年经历过的事,记得特别牢。

    ⋯⋯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注重生命体资源与文本资源的互补,教学就能获得超出教材的溢出效应。

    二、“二度开发”和重组教材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能驾驭教材、超越教材,除了要与教材“同构”外,还须与教材“异构”。所谓“异构”,是指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对其进行“二度开发”和重组,从而孕育出最优的教学设计。

    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应基于儿童的经验和儿童成长的需要,从有利于儿童品德建构和社会性发展着眼,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换、重构、拓展和创新。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民俗风情差异大。教材呈现的内容,并非都切合每一个具体场域、每一个班级儿童的经验。据此,教师要酌情而定,对教材中不太契合儿童经验的内容进行更换和重组。例如《不说话的“朋友”》(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一课,教材选用了一个真实故事:淮阴市的小云在马路上行走,不慎掉进没有井盖的窨井中身亡。显然,破坏公用设施、任意掀开井盖是造成这个幼小生命死亡的直接原因。故事典型,确能激发人的情感,令人警醒。然而,农村小孩对窨井是陌生的,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建构不了这方面的意义。教师在二次加工、重组教材时,毅然将这个案例删去,代之以发生在当地的一个真实案例:孩子英秀在灌溉水渠旁玩耍,不小心滑入渠中,被水渠中的水冲走了十几米,头部被石头垒起的渠壁严重撞伤,成了终身残疾。酿成这起重大儿童伤残事故的原因,同样与对公用设施的保护不力、没有设置警示标语有关。教师选用的案例,具有强大的穿透力,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反思,从而增强了保护、宣传公用设施的意识。显然,教师“二度开发”和重组教材是本次教学能够点燃学生情感,提升学生认识的关键所在。

    三、拓展教材的创意

    开发新的课程内容,是教师职业生活追求创新的应然。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

    如何开发新的课程内容呢?笔者以为,应着眼于儿童德性建构和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注意在教材既定内容的基础上有机延伸和拓展。例如“春姐姐的脚步”(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以下简称“春天”)这个单元共四课,即《春天在哪里》《春天的种植》《我和春天一起玩》和《我心中的春天》。教材的创意是以春天为主线,引领儿童去欣赏美丽的春色,感知春天的物候、气象等有关知识,感受春天的美好;在“种瓜种豆”的小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整个单元旨在激发儿童对春天、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现在,清明节已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我们在处理教材和教学时,深感“春天”这个单元,除了保存教材原有创意外,还应增加清明节的有关内容,以便对学生进行民族节日文化的熏染和陶冶。基于这种思考,我们在这个单元框架的基础上开发了第五课《清明去扫墓》。本课以活动为主线,其结构分为四个部分:①烈士的精神永存(配有主题图片:一群少先队员在烈士陵园祭扫);②实践活动:动手做花棒,写祭奠话语;③怀念逝去的亲人:呈现的是儿童真实的生活事件——小学生孙杰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把太奶奶的遗像镜框取下来擦去灰尘,把太奶奶生前最爱吃的莲米粥放到悬挂遗像的桌案上。清明节这一天,又随同爸爸妈妈到万寿陵园,站在太奶奶的牌位前深深地鞠躬,献上花束,低声诉说:“您抚育了爷爷,又关心、照顾爸爸妈妈,还特别疼我,我永远忘不了您的恩情。”④美文欣赏:《清明节的思念》。开发本课是“春天”这个单元的应有之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增添了课程的生命蕴含,为课程铺下了文化的底色。总之,开发这一课,是对“春天”单元原有创意的延伸、拓展、超越和创新。

    (作者单位:宜都市教学研究室宜都市杨守敬小学

    湖北宜昌443300)

    责任编辑:徐向阳

    推荐访问:赢得 超越 教材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