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思考

    时间:2022-10-30 20:40:42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对于我们发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奋斗纲领,目的就是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科学发展观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本。胡锦涛同志说过:“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论述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也是每一个思政工作者必须牢记的价值取向。

    一、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的这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和最重要的资源。邓小平说:“一个是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因此“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两个根本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心,而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使命的教师则起着关键作用。

    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教育一味强调的是智育,重视对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重视不够,没有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其结果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直不甚理想,出现很多亟待解决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国内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来看,长期以来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采取的是“注入式”或者“填鸭式”教育方式,一味强调的是教师的绝对权威,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是不够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是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种被动、僵硬的教育方式给学生身体上和心理上造成一种消极体验,导致他们在课上呈现沉睡或者盲目的状态,极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这样的大氛围中,我们思政工作者往往流于形式。像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行多媒体教学方式,与普通教学相比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大信息量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我们在多媒体课件设计时,往往忽略了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这是一个失误。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我们是通过上机考试打分来完成的,这种方式根本无法考察学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形式主义的教育模式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导致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疲软。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受其影响政治思想、文化等在全球范围内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几乎波及到世界各个角落,这些剧烈地冲击着大学生思想观念,改变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骑在自行车上笑”、“喜儿应嫁黄世仁”等等这些思想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青年大学生对人生价值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寻,也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形象。价值观的多元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适应新形势的缺点更明显暴露出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简单化,光有政治教育,缺乏思想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和内心缺少足够的关注。当代大学生日益呈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有自觉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而“空对空”的理论宣传忽视学生个性,压制了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他们希望通过平等讨论、自身实践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实效性彻到实处,使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政治意识和政治技能等方面均能获得收获。

    二、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设计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学怎么开展呢?说到底就是要把对学生的关爱放到思政工作的首位。创办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双主动模式。

    我们要摒弃以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老师单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的双主动教学模式,以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所谓“教-学”的双主动模式就是教师和学生都是思政课教育的主体。

    就教师来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知识资源的提供者。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围绕着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来进行教学设计。思政课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终生受益,但是我们的学生却认为是浪费时间、增加负担,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所讲的内容距离学生远,与社会现实脱节,使他们所学不足以致用。现时代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政治素质、政治技能、思想觉悟、品德修养、智慧等方面都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必须满足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价值追求。第一,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有对马列主义的独特理解,灵活地将当今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思想等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使枯燥的理论生活化,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困扰。第二要深入研究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社会地位与以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绝大多数乐观向上,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尤其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意识比较高。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缺乏、人生观不明确、价值观不成熟,政治鉴别力不强等原因,很容易陷入功利主义的漩涡之中。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当今学生的精神世界及个性,把当今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二者有机统一在教学体系当中。第三深入研究教法,实施多样教学方式。针对目前大学生对于思政课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简单理解的现状,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通过探究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独立的主动发现和群体协同的团队学习,以实现在思政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比较多的是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这三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的欲望,对于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有一定的改善。在高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探究新的教学法以适应时代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开展多元互动式体验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主动去感知、主动去发现、主动构建和主动感悟,从而实现学生从听众到课堂参与者的转变。以角色体验为例,思政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很紧密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编排一些教学小品像“扶与不扶”或者节能减排设计大赛之类,学生通过角色亲身体验,不仅使理论上升到实践,而且获得内心真实感受,进而了解社会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教学的知行合一。第四,改革传统思政课考核方式。传统考核形式大概分为闭卷和开卷两种,考核内容以考查知识点为主,重理论轻能力,重记忆轻应用。学生平时学习可以不认真,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就可以轻松过关。这样的考核束缚了学生的个性,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为了提高思政课教育的时效性,高校教师本着知行合一和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大胆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传统的期末考试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

    就大学生来说,第一在思想上要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彻底转变。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解决其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些困惑和模糊认识,而且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大学生不能以短期功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它。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思政课堂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学习思政课是为了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的转变,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学生要有问题意识。思政课教学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如果学生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没有问题,学习就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主动思考和探索。所以问题意识不仅有益于学生自身认知的发展,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动参与者,而且也有益于大学生批判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其实思政课与社会现实联系是很紧密的,大学生应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关心国家大事,在课堂上中敢于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大学生培养问题意识还要有质疑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缺乏刨根问底的质疑精神。学生只有敢于怀疑权威,怀疑老师、怀疑课本才能经常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怀疑一旦产生,学生必然会为使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而积极努力去搜集资料、调查取证,在质疑当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释放,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最大限度实现学生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亚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状况、对策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15).

    [2] 何新春.论实效性是思想政治工作题中应有之义[J].求实,2005(05).

    [3] 徐向国.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3).

    [4] 王丽丽.“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

    [5] 李静.以人为本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6] 王伟.“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S1).

    [7] 靳志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以人为本要求[J].理论探索,2005(06).

    作者简介:姚顺玉(1980- ),女,现为河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推荐访问:以人为本 实效性 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