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让活动有度,让课堂有效

    时间:2022-10-30 20:50:4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进行活动教学时,必须把握生成,灵活应变,把动态的过程规矩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个有限空间内得到充分发挥时,活动教学就会更有效果。

    【关键词】活动教学 动态 预设 生成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0-02

    一、活动教学之动态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于活动之中。”这一点充分阐明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活动化教学倾向。目前,品德课教学活动性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活动教学在品德课堂上活跃着、精彩着。然而很多时候,品德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达不成教学目的。

    活动教学一“衣食的来源”: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请学生表演一个被扔掉了的馒头,馒头自述,说说内心的感受。然而,参加表演的学生一上台,张口就笑:“我是一个白馒头,哈哈哈……”其他学生也跟着哄堂大笑。

    活动教学二“我们一起做”: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请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右手,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好,同时提示大家可以和同桌合作。聪明的学生马上帮助同桌画右手,然后请同桌再帮助自己。可是有一学生怎么也不肯与同桌合作,打破了原本和谐的氛围,原因是这位学生本来就用左手写字画画,根本用不着与同桌合作。

    活动教学三“小马虎旅行记”:教师安排了这么一个环节:请小朋友找找自己身上的“小马虎”,并把它写在自己折的纸飞机上,让“小马虎”乘着纸飞机远离自己。大大小小的纸飞机飞上天又落下地,小朋友们捡起来再掷,玩得不亦乐乎。下课铃响了,还有几个小朋友怎么也不肯把心爱的小飞机“放飞”掉,就像呵护宠物一般把飞机带回了教室。

    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有太多偶然的、随机的因素,难以完全按照教学活动的预设去进行。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活动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活动教学的实效性?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们的教学行为应该往哪些方向努力?

    二、活动教学之规划

    我们在进行活动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把握生成,灵活应变,把动态的过程规矩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个有限空间内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活动教学必然会比预定的要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1.预设,让活动教学有备而来。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并不摒弃“预设”。没有预设就没有规范,没有预设就没有秩序,没有预设也就没有确定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情感取向,考虑到活动开展会产生的可能性结果,不同的操作方法会产生的不同教育效果,以及针对可能产生的状况所制定的策略等等。

    (1)根据学生实际预设生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班级中也不会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位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情感取向,同时也要尽可能全面地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的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教师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才能心中有底,应对自如。

    例如,上述提及的活动教学二,教师在设计“画右手”的活动时,应考虑到班级中有善用左手操作的学生。针对此特点,教师可把活动内容改成“画出最能干的一只手”,这样就可以尽可能避免发生上面提到的情形。

    (2)根据需要实际预设活动。

    现在有些品德课教学活动五花八门,各种形式轮番上阵,表面看似热闹,实质性的内容却不多,这使活动丧失了本来的意义。为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在明确活动目的和活动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这个活动的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要从活动的“质”上去衡量,从活动的“效”上去取舍,而不应该停留在诸如“这节课有没有活动”“开展了几次活动”这些浅层次问题上。

    上述活动教学三“放飞纸飞机,远离小马虎”的活动,设计者是想通过创设“放飞”这样一个充满童趣、富有诗意的情境,让学生形象地与“小马虎”告别,培养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的良好习惯。但是,教师或许忽略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一变数。孩子关注的焦点聚集在纸飞机本身,学生们对纸飞机爱不释手,品德课活动当然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效的活动才是品德课的生命所在。

    2.生成,让活动教学亮点丛生。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建立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会有敢想、敢问、敢说,才会有新问题、新矛盾的生成。教师要利用好生成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教学思路,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丰富体验、得到发展,活动教学才能获得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

    (1)放下姿态,创造生成。

    先介绍一个案例——“介绍我自己”,当时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完成活动。

    活动在刚开始时效果不错,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当花传到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时,事情起了转折。他一直在结结巴巴地说着“我……我……”同学们哄堂大笑。突然,这个孩子哭了起来,大喊着“我要找妈妈”,紧接着,其他学生也嚷着要找妈妈。课堂一下子变得乱糟糟起来。我立刻把那个内向的孩子搂在怀里,边抚摸他的背边轻轻地对他说:“妈妈来了。”孩子停止了哭声,教室里也安静了下来。“同学们,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在这里,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有任何委屈、难过,一定要来找妈妈,好吗?”“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勇敢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能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现在我们继续击鼓传花,如果其他小朋友有困难,我们就鼓励他,帮助他,好吗?”活动继续进行着,但是整堂课再也没有出现过乱糟糟的情况,每个孩子的眼里都充满着自信和快乐。

    这节课虽然没有预设到变数,但是通过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教师就利用好了这个变数,使之成为完成教学活动的一个铺垫,这就是一个生成,活动也达到了比原来更好的效果。

    (2)抓住契机,捕捉生成。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最初预设的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方案,根据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教学思路。

    例如这个活动案例“你真棒”。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安排了互赠“闪光卡”活动,即把同学的优点或特长写在卡片上,在课堂上送给对方。结果出现了没有收到卡片的同学。这时教师应紧紧抓住“送闪光卡”活动中生成的资源——“没有收到卡片的学生产生的害羞、无奈、难过情绪”,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诸如“为他找闪光点”或“夸夸小组成员的优点”这样的活动,使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树立自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3)纠错为宝,成就生成。

    教师为了达成“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的教学目标,在课中安排了两项活动:一是折一折(给单组学生十双筷子,一只只递增上去折,直至折不断为止。);二是挤一挤(给双组学生一张8K大小的白纸,想办法让4位组员同时挤在白纸上。)当教师宣布完活动规则后,有一位学生却举起了手。

    学生1:把这些新筷子折断,我……我觉得……是不是太可惜了?

    学生2:老师,我也觉得把白纸弄脏,怪可惜的。

    ……

    精心准备的活动材料却被学生“指责”!但是折断新筷子、踩脏白纸的确是一种浪费。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个意外事件呢?一是肯定学生的观点,表扬这两位学生具有节约的美德;二是让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这些材料完成课堂活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这个活动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勤俭节约的美德,又达成了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可谓一举多得。活动教学中的这个失误也变得美丽而有意义了。

    活动教学中的错误,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于学生,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将会获得许多新启迪、新智慧。

    三、活动教学之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有学者提出,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来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呢?面对动态的活动教学课堂,面对活动教学中的偶发事件,通过不断地反思,我们活动教学的课堂定会春意盎然,我们的教育智慧也会随之不断增长。

    1.反思成功点,举一反三。

    活动教学中生成资源的妥善处理、灵活运用,是智慧的火花,稍纵即逝。所谓“教学有法”,教师应及时反思获得成功的原因,以及将此方法成功迁移,以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上述案例中平等和谐课堂氛围的建立,师生查错、纠错意识的培养等方法,就可以迁移到其他活动教学中,提升活动教学的实效性。

    2.反思失败处,引以为戒。

    活动教学中许多突发事件往往令人措手不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也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就十分需要课后的反思与改进。

    案例“我很棒”,教材中安排了让学生动手写自己优点的活动。学生在写自己的优点时耽误了很多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果。之后经过反复思考,在另一个班进行这个活动时,我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把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多地列在优点卡中,让学生用笔把属于自己优点后面的小花涂上颜色,并在小组里交流。通过涂、评、展示等活动,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优点。

    反思,可以让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思,让我们联系学生的实际,我们能够选择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纳入课程的内容。通过反思,活动教学的效果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提升。

    四、活动教学之小结

    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征,它给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活动教学带来的动态性,却让我们谨记,要把动态的过程规矩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把动态的变数变成教学进行的有效条件。教师通过准确洞察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预设活动的开展,敏捷捕捉生成的资源,大胆地调整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提升活动教学的实效性。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得到充分发挥时,活动教学必然精彩。

    参考文献:

    沈大安.《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推荐访问:有度 课堂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