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凝固型酸乳均质工序改进

    时间:2022-11-05 09:50: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凝固型酸乳是乳制品中的精品,但其生产工艺精细,产品很容易出现凝块嫩软易碎、口感粗糙、黏糊不爽口、乳清析出过多等问题,限制了其市场发展。在不改变产品配方和其他生产工序的条件下,改变凝固型酸乳生产工艺中的均质工序,即在灌装工序前再加1道均质工序,采用与第1次均质工序不同的均质压力和均质温度,可以很好地改善产品组织状态和口感,大幅降低产品次品率。

    关键词:凝固型酸乳;均质;改进;组织状态;口感

    中图分类号: TS252.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312-02

    凝固型酸乳是先灌装、后发酵的酸乳,其发酵过程在产品的零售包装容器中进行,从而使成品发酵成凝固状态,并保留原有的发酵风味,相当于精制的“小锅饭”。凝固型酸乳具有浓郁的天然发酵香气,细腻滑爽,质地稠厚,浓厚爽口,是良好天然的钙来源,100 g凝固型酸乳含钙120 mg左右,同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胆碱等,是酸乳中的精品,更是乳制品中的精品,很受消费者欢迎和业内人士推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1-2]。生产凝固型酸乳的传统工艺流程是:原料乳验收→净乳→冷藏→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接入发酵菌种→灌装→发酵→冷却→冷藏,其中均质工序对凝固型酸乳的组织状态和口感起到关键作用,在同样的配方和工艺下,均质工序不同或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凝固型酸乳产品质量差异很大[3-4]。生产工艺流程中均质工序只有1次均质,是在杀菌工序之前进行,但在实际生产中这种均质方法很难满足生产要求,存在很大缺陷,原因包括:(1)杀菌工序中加热时,占乳清蛋白大部分的白蛋白和球蛋白对热不稳定,变性凝结,少量酪蛋白水解,可溶性的钙、磷结合成不溶性的磷酸钙沉淀,变性的球蛋白上浮,促使并同脂肪球混合凝结,形成奶皮,这些都导致酸乳组织状态和口感不好,产品凝块不结实、不光滑,口感不细腻,黏稠不爽口,食用后容器壁上黏连很多,尤其是对于含乳80%的凝固型风味发酵乳,这些问题更明显[5-6];(2)乳糖和酪蛋白发生麦拉德反应,产生褐色物质,乳糖焦糖化反应也产生褐色物质,导致酸乳色泽棕色化,影响感官指标[7];(3)后面工序中添加的发酵剂或菌种有微小的团块或颗粒,会发生少量沉淀,如果采用继代式菌种,结块现象更明显,产品口感粗糙、有砂状感;(4)变性的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结合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形成水包油的乳浊液,导致乳清析出多。由于以上问题,凝固型酸乳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凝固性差、凝块不结实、口感不细腻、不光滑、不爽口、粗糙有砂状感、乳清析出过多等,导致凝固型酸乳生产困难,生产成本高,很多企业放弃生产或少生产凝固型酸乳,更愿意生产工艺相对易控制的搅拌型酸乳,限制了凝固型酸乳市场发展。本研究对凝固型酸乳均质工艺进行了改进,以期为提高凝固型酸乳产品合格率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凝固型酸乳均质工艺改进的理论依据

    酸乳是一种水包油型乳浊液,均质是通过均质机的机械挤压作用把原料乳中粗大的脂肪球、酪蛋白等颗粒打碎成更细小颗粒,使颗粒直径减小到1 μm以下,同时破碎的脂肪球与酪蛋白颗粒结合形成脂肪-蛋白混合物,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乳浊液体系,提高酸乳稳定性、黏稠度、凝固性,使酸乳质地细腻,口感良好,防止脂肪上浮,减少和防止乳清分离[8-9]。同时,均质影响光的反射和脂肪球的分散,均质处理后的原料外观更白、更浓。虽然在理论上能达到上述效果,但实际生产中不太理想。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均质原理及作用,本研究在原工艺中接入发酵菌种工序之后再增加1道均质工序,即工艺流程改为:原料乳验收→净乳→冷藏→标准化→一次均质→杀菌→冷却→接入发酵菌种→二次均质→灌装→发酵→冷却→冷藏。采取2次均质法,就能解决原工艺存在的上述4个问题。

    1.2 均质压力设定与试验分析

    原工艺中均质工序所采用的压力一般为20~25 MPa,常用两级均质的第1级、第2级的均质压力分别为15~20、4~5 MPa,料液温度为60~65 ℃时均质效果最好。均质后脂肪球大小取决于均质压力,压力越高,脂肪球越小。均质压力太低,微粒脂肪球会减少,这样就会减少脂肪蛋白质复合物,从而导致产品黏稠度下降。均质压力过高会破坏脂肪球膜,液化脂肪释出,阻碍脂肪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10]。

    保持第1次的均质压力和均质温度不变,来设计第2次的均质压力和均质温度,考虑到接入发酵菌种后料温不能高于45 ℃,否则就会影响乳酸发酵菌种的活力和菌株比例,因此二次均质的料温就确定为45 ℃。但该温度下均质会影响均质效果,就通过调整两级均质压力来提高二次均质效果。因此只需对第2次均质的两级均质压力做合理选择。在二级均质中,在第1级均质之前测定总压为P1,第2级均质之前测定总压为P2。一般情况下,当P2/P1为0.2时,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 一级均质的作用是使料液颗粒变小,使料液颗粒微细化,但变小的颗粒易黏连在一起,二级均质的主要作用是使这些黏连在一起的细小颗粒分散,使料液均匀化[10]。第2次均质时,大颗粒并不多,主要是杀菌后细小颗粒粘连在一起,形成奶皮以及产生其他沉淀,所以第2次均质时一、二级均质压力的选择不同于一般情况,经过多次筛选,选出如下10组均质压力进行二次均质试验(表1)。由10位专业人员对试制品分别进行口感、组织状态、粒度、乳清析出、色泽等感官品评,然后算出10个品评的平均值,从而选出最佳组合。按照具体的感官指标强弱程度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表明产品的感官品质越好,分数越低则表明产品的感官品质越差。

    由表1可见,在第1次均质参数不变、第2次均质温度为45 ℃的情况下,第2次均质在第8组压力处理下效果最好,因此二次均质的参数就可以确定为45 ℃、一级压力 15 MPa、二级压力8 MPa,P2/P1为0.53,与第1次均质压力参数比不同。笔者长期的生产实践也证实这个压力比效果最佳。

    2 结果与分析

    在凝固型酸乳生产中增加1道均质工序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原料乳浊液中的颗粒细微化,解决原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将上述工艺改进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效果很好。但二次均质工序在杀菌之后、灌装之前,有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本研究就在二次均质的均质机上设计安装1个简单的清洗循环装置,该装置在生产前和生产后对二次均质机进行单独循环清洗,从而规避二次污染问题。对原工艺和改进后工艺生产的产品进行感官、粒度、酵母、霉菌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2.1 感官品评结果

    由20位专业人员分别对2种工艺生产的凝固型酸乳进行感官评定,按照具体的感官指标的强弱程度进行打分,每项指标的评分区间为1~5分,分数越高表明产品的感官品质越好。由表2可以看出,改进工艺后的产品口感细腻滑爽,凝块结实不易破碎,勺子挖起的横切面像陶瓷一样光滑、细白,乳清析出很少,容器壁几乎无黏连,品质明显优于原工艺产品。

    2.2 粒度直径检测结果

    用光学显微镜测定2种工艺生产的酸乳待测样品粒度直径。随机抽取2种工艺生产的样品各10份,每份称取50 g,用100 mL蒸馏水稀释,用玻璃棒搅匀后制作玻片1个,用光学显微镜在1 000倍或其他适当倍率下,用目镜的测微尺、螺旋测微尺等工具在视野内对脂肪球直接测定,每个玻片记录100个颗粒直径,计算其平均值。

    由表3可以看出,经过二次均质的产品颗粒粒度直径为0.9~1.1 μm,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值是0.97 μm。没有经过二次均质的产品,颗粒粒度直径为1.2~1.7 μm,分布不均匀,平均值是1.44 μm。说明经过二次均质达到了理想效果。

    由于光学显微镜检测法较繁琐,相对误差较大,如果采用沉降粒度仪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颗粒粒度直径及其分布情况[11]。

    2.3 酵母、霉菌检测结果

    把2种工艺生产的酸乳待测样品保存在同一冷库中(2~4 ℃),酸乳待测样品的保质期是7 d,在保质期内每天按GB 4789.1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方法测定霉菌、酵母数量。由表4可以看出,在保质期内,原工艺和改进后工艺生产的产品酵母数和霉菌数都在正常范围内(酵母数量≤100 CFU/g,霉菌数 量≤30 CFU/g),2种工艺下同一天检测样品的细菌数量基本相当,说明二次均质没有造成二次污染。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凝固型酸乳生产中,在不改变产品配方和其他工艺的条件下,改变均质工艺,能很好地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合格率。经过多次检测,工艺改进后的产品在保质期第7天即最后1 d,口感、组织状态、色泽、粒度仍比原工艺产品具有明显优势,酵母、霉菌数量十分相近。本研究中改进均质工序,只须增加1台均质机,费用不高,占地面积也不大,其他工序全部按原来参数进行,流水线延时不长。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绿白乳制品厂凝固型酸乳生产线在2009年就使用了上述改进后的工艺流程,效果很理想,工艺流程顺畅、成熟。

    参考文献:

    [1]余 飞,陈云霞. 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制作工艺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2013,21(1):71-75.

    [2]王桂桢,蔡花真,田 辉,等. 乳品加工技术[M].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107-154.

    [3]黄 强,俞 琳,赵广生,等. 发酵条件对凝固型酸奶质地影响的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6):441-446.

    [4]陆志春. 凝固型酸乳的加工及质量控制[J]. 中国乳业,2010(1):39-41.

    [5]李丽华,王红叶,贾军燕,等. 凝固型酸奶的制备和质量评价[J]. 中国乳品工业,2010,38(12):49-51.

    [6]朱俊平,王玉良,刘江海,等. 乳及乳制品质量检验[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131-148.

    [7]吴祖兴,申晓琳,岳燕霞,等. 乳制品加工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6-70.

    [8]马汉军,秦 文,邓放明,等. 食品工艺学试验技术[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89-110.

    [9]苏东海,苏东民,罗红霞,等. 乳制品加工技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24-149.

    [10]张志胜,李灿鹏,毛学英,等. 乳与乳制品工艺学[M].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4:98-132.

    [11]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乳品检验员[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6-58.

    推荐访问:酸乳 工序 凝固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