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乘光电兮轻取诺贝尔

    时间:2022-11-06 09:50:1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冯八飞,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后、洪堡大学语言与语言学系博导、德国语言研究院国际科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曾出版《沉浮莱茵河》《永远的白玫瑰》《大师的小样》等作品。

    1919年11月7日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让爱因斯坦一夜成名。

    发现狭义相对论之后第14年,爱因斯坦,终成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传奇。

    看官须知,第一家报道爱因斯坦传奇的报纸不在德国,也不在美国,而在奥地利。维也纳一家报纸1912年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时间危险 数学激动”介绍狭义相对论的钟缓效应,但影响不大。爱丁顿证明广义相对论后,欧洲报纸这才激动,而且激动到顶,一哄而上把新闻焦点对准爱因斯坦。

    作为这场物理大革命的发生地,英国报纸近水楼台先得月。伦敦《泰晤士报》1919年11月7日第12版第6栏的标题全与此有关:“科学革命”“宇宙新理论”“牛顿思想被推翻”,第6栏正中还有一个刺激的副标题:“空间是弯曲的”。第二天《泰晤士报》再接再厉,标题是:“科学革命”“爱因斯坦和牛顿”和“物理精英释疑”,其中一篇报道说“昨天众议员会议上相对论成生动话题,皇家学会会员、国会议员、约瑟夫·拉蒙爵士访问剑桥大学时则陷入问题的大海,例如牛顿是否已被推翻、剑桥是否已经‘完蛋’,等等”。另有报道说爱丁顿在剑桥介绍相对论,会场爆满,外面还有好几百人没挤进去。

    11月28日,爱因斯坦怀着“喜悦和感激之情”在《泰晤士报》撰文感谢英国同行:“两国本来活跃的学术可悲地断绝,现在我十分高兴借这样一个机会来表达我对英国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无上感激之情。为验证这个在你们的敌国完成并发表的理论,贵国著名科学家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贵国科学机构投入大量金钱,而这一切完全符合贵国科学研究伟大的光荣传统。虽然研究太阳引力场对光线的影响是纯粹客观的事儿,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向英国同行表达个人的感谢;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也许我难以在有生之年看到我的理论最重要的部分得到验证。”最后,爱因斯坦开了个未必可笑的玩笑:“贵国报纸对我的生活和为人的某些报道完全出自作者的奔放想象。为求读者一乐,我不妨介绍一下相对论的另外一种应用:今天我在德国被称为‘法国学者’,在英国则被称为‘瑞士犹太人’。如果我命中注定将被描写为惹人生厌的家伙,那么不妨颠倒一下:对德国人来说,我就变成了‘瑞士犹太人’;而对英国人来说我却变成了‘德国学者’。”《泰晤士报》配发的评论是:“爱因斯坦博士善意赞美英国科学的公正,实在过奖。”而对于这个玩笑,《泰晤士报》也以玩笑回应:“我们承认他有点诙谐。但我们也注意到,根据相对论,爱因斯坦博士是不会对自己作绝对描述的。”

    荷兰报纸则大量转载《泰晤士报》,并广邀著名物理学家评论。11月19日,洛伦兹在《新鹿特丹思潮报》向读者介绍广义相对论时说:“据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许多人抱怨看不懂相对论,我很不理解。看来爱因斯坦写的小册子《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受战争影响未能传到英国。”

    对于德国最伟大的科学儿子,德国对此事件显然反应比较迟钝,直到11月23日玻恩才在《法兰克福大众日报》上发表文章“空间、时间和万有引力”。11月30日弗罗因德里希在柏林《沃赛西日报》上说:“德国发生惊天动地的科学事件,却无人喝彩。”12月14日周刊《柏林画报》终于在封面登载爱因斯坦画像,解说词是:“世界历史新伟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的研究是对自然概念的彻底革命,他的研究洞察力足与哥白尼、开普勒和牛顿相提并论。”

    12月10日瑞士报纸《新苏黎世报》头条新闻说天文学家德兰德雷斯在12月8日的法兰西科学院会议叙述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用“能量吸引能量”来总结爱因斯坦的理论。其实1914年爱因斯坦就曾给这家报纸写过相对论文章。

    从新闻传播上讲,爱因斯坦真正成为世界风云人物,还在他赢得美国新闻界之后。《纽约时报》第一次报道爱因斯坦是1919年11月9日,从这一天开始,直到爱因斯坦去世,这家报纸每年都报道爱因斯坦,不仅报道相对论,更经常报道爱因斯坦的私生活。1919年11月9日《纽约时报》头版文章的标题是“11月7日赤色分子阴谋世界暴动”,“列宁密使企图发动整个欧洲起义”,而在下面的爱因斯坦专栏中却用6倍大的标题写着:“星光弯曲”、“科学家急切等待日全食观测结果”、“12智者之书”。正文“出版家接受相对论,爱因斯坦说全世界没人懂”,说英国皇家学会会议认为欧几里得几何已被打倒,而爱因斯坦把著作交给出版商时曾警告他们:全世界只有12个人懂相对论。但出版商们甘愿冒这个险。当年12月《纽约时报》记者到爱因斯坦家中采访,当面向他求证全世界懂相对论的人是否真的只有12个,记者记载:“博士温厚地大笑起来,但他仍坚持外行人理解他相当困难。”1919年11月11日《纽约时报》报道:“这是与众不同、令人震惊的消息,大家甚至开始担心乘法表的安全……两个皇家学会会长宣布‘光有重量,空间有限’似乎合理、可以想象。但根据定义恰恰并非如此,普通人的理解能力到此为止,或许更高一级的数学家也未必能理解。”11月16日的报道是:“这些先生可能是伟大的天文学家,但他们的逻辑很蹩脚。外行批评家已经反驳,如果科学家宣布空间有尽头,那他们也有义务告诉我们尽头之外是什么。”11月18日《纽约时报》劝慰那些报怨无法理解广义相对论的读者说:不要因为全世界只有12人懂得“这位一夜成名的爱因斯坦博士”而怪罪他。到11月25日,标题变成:“爱因斯坦奠定崭新物理学”和“奥利弗·洛奇爵士说,相对论将广为传播,数学面临崩溃”。11月26日的新闻标题是“无法理解爱因斯坦”,而11月29日社论标题更加耸人听闻:“学术界厄运已至”。12月7日《纽约时报》再次发表题为“向绝对进攻”的社论:“对时间和空间的侮骂之声四起,使某些天文学家陷入深渊,他们认为人类的思想基础悉数被毁,至少有时候他们这么认为”。

    推荐访问:诺贝尔 轻取 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