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近二十年国内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综述

    时间:2022-11-23 12:25:0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对我国近二十年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进行综述,将已有研究归纳为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研究、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解读研究、美国电影中出现中国元素现象对中国受众的影响研究三个方面,提出当前研究内容涉及面不广,研究视角还有待拓宽;研究方法单一,主观分析多于实证研究;对受众的影响研究十分有限;实际应用领域较小,应用研究极为罕见。

    【关键词】近二十年  美国电影  中国元素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156-03

    从《木兰》到《功夫熊猫》,美国电影运用中国元素由来已久,从中国风的摆设到中国的传统服饰,从中国功夫到中国语言,包含中国文化的元素在美国电影中逐渐增加,取材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势。美国电影对中国元素的文化解读方式与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真谛之间的各种差异是学者们关注的主题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元素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上的趋势变化,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便于今后对电影文本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更加深入的解析,笔者对其中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165篇论文从发表时间、研究内容与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近二十年(1998—2018年)我国在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的研究情况的特点、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我国近二十年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在所整理出来的165篇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中,从发表的时间上看,1999年至2007年仅有6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针对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的研究高潮始于2008年,仅2008年就发表了18篇文章。而从研究主题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与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元素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电影里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研究(68篇,41.21%);电影里中国元素的解读研究(93篇,56.36%);电影里出现中国元素的现象对中国受众的影响研究(4篇,2.43%)。下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近二十年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一)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研究

    在165篇期刊论文中,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文章涉及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研究,其中15篇特别关注了华人女性形象。就发表时间而言,美国电影里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研究是在21世纪才开始受到众学者的关注。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美国电影所呈现的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的典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对影片中的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进行梳理和分析。大多都围绕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展开研究。多数研究者认为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电影所呈现的中国形象的变化主要是受到当时两国关系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东方主义”臆想的影响,比如张文星探讨不同时期华人形象的形成及历史演变,发现影片中华人形象复杂多变,随着两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转变而发生波动。也有不少学者通过分析某部美国影片中的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如朱波、张妮、胡冰分别对影片《2012》里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钟再强通过对《木乃伊3》里展示的中国形象进行分析,认为该影片里融合了众多的中国元素,却向世人展示了极其恶劣的中国形象。陈洁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有关理论解析影片《功夫熊猫》,认为好莱坞构建的主要中国形象有展现异域风情和歪曲丑化中国两类。

    在华人女性形象研究方面,学者们几乎都认为美国影片里的华人女性形象有明显的定型化特征。如罗艳丽对影片《喜福会》和《辣妈辣妹》中华裔老年妇女形象进行分析解读,认为她们在荧屏上代表了美国现实生活中失语与失散的一群华裔,这种形象不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中拥有平等对话的话语权。冯英杰通过比较迪士尼《木兰》和国产《花木兰》中木兰在性格、价值观及爱情结局等差异,探讨两版电影中所折射出来的中美女性文化差异。徐艳蕊发现20世纪初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常有贬低华人的内容,其背后的中国也是模糊、暗淡的。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影片中华人女性形象有了更多正面表现,她们所象征的中国也呈现出更积极的内涵。马青和刘莉都对华人女星在好莱坞电影中扮演角色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边缘化的妓女角色到封建女性,再到冷艳的功夫女郎,这些都是因为我国国力的增强和中美交流的加深改变了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

    (二)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解读研究

    在这165篇期刊论文中,过半的文章都是与中国元素的解读研究相关,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影片中出现的中国元素的本质解读研究。在中国元素解读研究的期刊论文中,有相当多的学者重点对影片中的中国元素进行解读分析,主要发表于2008年至2016年间,这类解读分析有助于影片受众对中国元素和影片的深层次理解。高慧通过分析近年的美国电影,认为好莱坞电影注入中国元素在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和文化冲击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蔡其伦和魏丽娟发现以往美国电影惯用的中国元素被注入了新的诠释、取材日益多样化、中国形象日益积极健康,认为这种变化与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相关。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功夫熊猫》系列影片,对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分析解读。

    2.美国电影注入中国元素的启示研究。部分學者对影片中出现的中国元素进行解读并指出美国电影中出现中国元素的现象对我国影视业发展或者跨文化传播的启示意义。沈浮郡认为好莱坞对中国文化元素借用的形式主要为“点的拼贴”与“面的重塑”(以单个元素点的方式拼贴进中国元素,以西方人为主角、演绎西方人为主体的故事;以面为单位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整体重塑,讲述以中国人为主角的全中国化的故事),两种形式背后的文化策略值得中国电影人借鉴。苏宏元和李骐回顾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塑造中国形象的历史,主张在全球化时代应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好莱坞的“中国风”电影,吸收他们的有益经验,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实现强势的跨文化传播。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也成为这方面研究的焦点,大多以该系列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我国动画影视有所启示。如田杨认为《功夫熊猫》的巨大成功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只有努力开发出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且切实可行的文化创意,才能促进我们文化产业的创新与进步。刘利刚从符号学视角对《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中国元素”进行解析来获取好莱坞电影成功运用“中国元素”的内在编码机制,从而为中国电影人深掘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进行编码提供借鉴。刘晓敏认为《功夫熊猫》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原因在于影片全部采用了中国元素,指出我国动漫设计产业应该思考的问题和借鉴的方面。

    3.国家文化安全视角研究。有少量的研究通过对影片中出现的中国元素进行分析解读,进而批判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对受众民族认同和意识形态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张美云发现好莱坞作品中出现的中国元素符号并没有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对国家文化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张文星从文化传播角度剖析好莱坞电影常用的中国元素,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文化保护方面的法律政策,把电影产业提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

    (三)美国电影中出现中国元素现象对中国受众的影响研究

    在近二十年的论文中,仅有4篇与美国影片中出现中国元素对中国受众的影响研究相关。美国影片中大量中国元素的出现吸引了众多中国观众的眼球,增加了影片的票房。这类影片对中国广大受众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而学者们对这类影响有不同的看法。苏桂艳认为好莱坞影片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和传递会影响中国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观的形成,好莱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曲解与误导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好莱坞影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和演绎对我国当代的大学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杨银娟以广东珠三角大学生对影片《当幸福来敲门》的解读为研究个案,探讨了媒介全球化对我国青少年认同的影响,认为全球化媒介削弱了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但是,刘玲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有较为稳定的文化价值观,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精神,不会因为观看了很多好莱坞电影而变成美国人,反而会站在自身的文化立场上对好莱坞电影进行批判。闾振华和喻晴也认为美国电影文化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对我国大学生形成独立的个人价值观、培养个人危机意识及宣扬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对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现状的思考

    近二十年来,我国学者在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这一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进行剖析解读,透过这一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本质,更有部分学者开始寻求实证支持。但是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来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研究内容涉及面不广、研究视角较窄趋于固定等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内容涉及面不广,研究视角还有待拓宽

    多数研究的内容是静态的、单一的文本研究,而不是基于动态的、多模态的视野。电影并不是只有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电影还有其他的视听说模式,包括背景音乐以及观众的反应等,是一个立体的世界,是一个多模态的话语文本。应结合多个模态,更为全面立体地去了解,而不仅仅从人物的造型、台词、情节下功夫,也要多研究人物出场时的电影的配乐以及方言的运用。除了从外来文化入侵的角度出发去研究,也应反过来研究其中的全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研究内容可以涉及跨学科,结合心理学、语言学、电影文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内容,相信会大大地拓展研究的视野,带来更多的成果。

    (二)研究方法单一,主观分析多于实证研究

    目前的研究多数是结合电影中的相关情节案例进行文本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文化对立与歪曲造成的影响的相关阐述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通常运用个案研究、描述和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在文化上的差异与偏差,由于是主观分析多于实证研究,很少进行量化或定性,更不用说应用型研究了。这就是为什么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充盈,但有质量的相关研究还偏少,缺乏具有影响力的相关专著的原因。期望日后能有更多新的适合的研究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一研究领域。

    (三)对受众的影响研究十分有限

    多数学者都认为美国影片对中国元素的文化解读方式与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真谛存在众多差异与偏误,但是对这种差异与偏误对广大受众的影响研究很少,尤其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目前关于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对我国受众的影响的文章仅有4篇,研究对象也仅限于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学生,有一定的区域和年龄的限制。通过使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量化的方式了解对受众的影响,是很值得期待的一个研究领域。社会上不同年龄性别、不同教育背景的观众对这些文化有着不同的认知,因此应扩大调查对象的范围,同时应特别关注未成年人的认知,注意他们是否受到了影片塑造的美式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文化认知上的偏差。如果条件允许,调查的受众对象可以不局限于我国的国民,也可以扩展到在中国的留学生或者在我国居住的其他国家的人等,从更多元化的受众中获取第一手的受众影响研究材料,分析对比电影中的文化形象与他们现实感受的中国文化的差异,也是一个新的研究内容。

    (四)实际应用领域较小,应用研究极为罕见

    在实际应用方面,仅有刘晓敏对如何将《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应用到我国动漫设计产业中进行了思考和建议。大多数研究者在分析的时候并没有把成果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应用领域。虽然有部分高校英语教师会把电影的片段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文化差异和偏误。尽管我国新修订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从小学到大学都强调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但是把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这一课题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应用在未成年的认知教育方面还极为罕见。应用研究虽然困难,但是研究的空間广阔,很有价值。

    当前关于美国电影中出现中国元素的相关研究涉及面广,包罗万象,研究前景广阔。尽管目前相关研究还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多数研究还停留在相关文本案例的分析,但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这类强势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并有少数学者开始寻求实证数据的支持。因此,在空前的文化大融合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蕴含的文化认知以及这种认知对受众(特别是未成年)的影响,把研究成果实际应用到如何培养我国青少年的文化认知,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将有利于我们重视本土文化的塑造和发扬,吸收他者文化中积极的文化价值,促进未来的跨文化交际更为公正平等。

    【参考文献】

    [1]蔡其伦,魏丽娟.当前美国主流电影的中国元素研究[J].电影文学,2011(11)

    [2]陈洁.从《功夫熊猫》看中国形象的构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冯英杰.从迪斯尼《木兰》与国产《花木兰》看中美女性文化差异[J].电影文学,2010(2)

    [4]高慧.解读美国电影文化中的中国元素[J].电影文学,2013(9)

    [5]刘莉.华人女星的好莱坞荧屏形象分析[J].电影评介,2015(17)

    [6]刘利刚.《功夫熊猫2》:“中国元素”构筑的“神话”意义解读[J].电影文学,2011(24)

    [7]刘玲.民族院校大学生对美国电影文化认识的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

    [8]刘晓敏.《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的引用对我国动漫设计产业的启示[J].电影文学,2008(18)

    [9]罗艳丽.失语与失散——华裔老年妇女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解读[J].电影文学,2009(3)

    [10]闾振华,喻晴.美国电影文化及其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3(6)

    [11]马青.华人女星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影响分析[J].电影文学,2014(17)

    [12]沈浮郡.点的拼贴与面的重塑——好莱坞借用中国元素的策略研究[J].电影文学,2012(17)

    [13]苏桂艳.从《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电影对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观的浸淫与誤导[J].电影文学,2008(18)

    [14]苏宏元,李骐.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解析好莱坞的“中国风”[J].电影文学,2009(12)

    [15]田杨.从《功夫熊猫》看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之旅[J].电影文学,2014(5)

    [16]钟再强.耐人寻味的中国元素——析《木乃伊3》中的中国形象[J].电影文学,2008(22)

    [17]徐艳蕊.20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与中国形象[J].当代电影,2013(5)

    [18]杨银娟.图式的竞争:珠三角大学生对好莱坞电影的解读及对本国文化的认同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3(11)

    [19]张美云.好莱坞电影“泊来”中国元素与国家文化安全[J].电影文学,2010(11)

    [20]张文星.从文化传播角度剖析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J].电影文学,2012(9)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近二十年美国电影的中国元素蕴含的文化认知问题研究”(KY2015LX365)

    【作者简介】梁菊宝(1980— ),女,广西桂平人,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蓝丹娥(1980— ),女,壮族,广西南丹人,江苏省无锡惠山金桥实验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编 苏 洋)

    推荐访问:中国 综述 美国电影 近二十年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