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穴位按摩配合穴位注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疗效观察

    时间:2022-11-25 15:30:11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zoޛ)j馞}对照组,对照组29例给予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归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具有胃痛、腹胀、纳少、嗳气、消瘦乏力等主要症候,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多发病,故引起国内外医学界高度关注。我们近年应用穴位按摩配合穴位注射改善慢性CAG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0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住院治疗的CAG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年龄在40~70岁;符合CAG诊断标准及中医胃脘痛(胃癌前病变)[1]辩证标准者;知情同意,志愿受试。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有严重的心、肝、肺、肾损害者;对穴位注射、针灸治疗不能消除恐惧心理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9例CA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5岁,平均(51.81±7.08)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8.24±5.98)年,证型:脾胃气虚者8例,脾胃湿热者19例,胃络瘀血者3例,病情:CAG重度者6例,中度者15例,轻度者9例。对照组29例,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40~63岁,平均(51.14±6.45)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7.41±5.21)年,证型:脾胃气虚者10例,脾胃湿热者17例,胃络瘀血者2例,病情:CAG重度者5例,中度者14例,轻度者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脾胃气虚证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湿热证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淤血证采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内关、足三里、中脘穴位按摩。穴位注射方法:患者仰卧,暴露近侧膝关节,嘱患者屈 曲,取定一侧穴位足三里,使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67)10mg,用碘伏(山东利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卫消字2004第0721号,有效碘含量4.5~5.5g/L)消毒后以75%酒精脱碘,迅速进针后行小幅度提插,使其有针感时固定针头,并确认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10mg,迅速拔针,并以干棉签按压片刻后实行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方法:取同侧内关、足三里及中脘,以拇指指腹采用点按与按揉的方式,力度以患者感到酸、 胀、 麻、 困为准,每穴按摩5min。穴位注射与按摩1次/d,两侧穴位交替进行,连续治疗10d,间隔20d,重复上述治疗,3个月为1疗程。于1疗程前后观察疗效。

    1.2.2观察指标

    1.2.2.1临床症状观察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标准(以下简称《共识意见》)修订,对患者疗程前、后记录并做统计学处理。观察主症:胃脘痛、腹胀痞满,次症:纳差、暖气、嘈杂、泛酸、乏力、灼热、口干苦、便结或便溏或腹泻,共计10项。患者否认有该症状记0分;偶尔发生,记1分;常发生,记2分;主动说出,记3分。总结主、次症得分和合并后总分。疗效指数:n=(治疗前计分-治疗后计分)÷治疗前计分×100%表示。

    1.2.2.2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共识意见》疗效评定标准制定。临床控制:症状基本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少,n>80%;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n>60%;有效:症状均有好转,临床症状积分减少,n>3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临床症状积分<3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胃痛、腹胀痞满、纳差、嗳气、嘈杂、乏力、口干苦、大便不调治疗后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痛、腹胀痞满、纳差、嗳气、大便不调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脘疼痛、腹胀痞满、嗳气、大便不调症状计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西医对CAG尚无可靠治疗方法逆转萎缩病变,因此改善患者症状尤为重要。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疗效高于对照组,且胃脘疼痛、腹胀痞满、嗳气、大便不调症状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分析原因如下。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针刺足三里对人体有多种调节作用,可提高白细胞总数,调节胃肠蠕动和多种消化酶分泌,且对胃的是双相的。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善治心腹胃痛。中脘穴是胃之募穴,长于治胃腑病症。按摩于以上穴位可实现对胃肠功能的良性调节作用,一方面促进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 消食导滞、理气消胀,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功能,鼓舞人体正气,另一方面可加速胃肠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促进胃黏膜充血、水肿消散,有利于损伤的修复,起到理气和胃、解痉止痛的作用,进而调节身体的生理病理状况,形成良性,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4]。穴位注射充分发挥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作用。应用甲氧氯普胺的促进胃肠运动功能,加强胃排空,降低胃内压,针的刺激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和神经扩散,加之药物在足三里穴滞留时间较长,可增强和延续治疗作用[5],并使药物沿经络循行,疏通经气,发挥神经-体液系统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使胃肠机能得到恢复。穴位按摩配合穴位注射延长了穴位刺激的时间,增强了刺激的强度,二者结合促进了作用的发挥。

    综上所述,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纯用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组织表现,且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辅助治疗CAG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疾病部分)[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31.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0,51(8):749-753.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1):55-62.

    [4]王军红.推拿治疗慢性胃炎56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的功效, 2009, 25(8): 25.

    [5]栾响玲,李君.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16例[J].山东医药,2006,46( 14):70.

    编辑/金昊天

    推荐访问:穴位 疗效 注射 症状 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