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结核性脑膜炎的增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时间:2022-11-26 16:20:39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 目的 探讨增强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25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平扫发现异常40例,增强检查发现异常115例。CT平扫表现为基底池透光度降低、边界模糊、狭窄,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积水;增强后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脑实质结节灶均匀或环状强化。结论 增强CT扫描较CT平扫能更有效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证据。

    【关键词】 结核;脑膜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4-0565-02 中图分类号:R529.30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4.038

    结核性脑膜炎(cerebral tuberculosis,TBM,简称结脑)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外结核病,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脑膜型、脑实质型、脑膜脑实质型。由于结脑病理复杂,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1],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在抗结核药问世前,病死率几乎达100%。若能早期识别、早期诊治,病死率可降至10%以下[2]。颅脑CT及MRI作为结脑诊断的重要手段,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3]。本文回顾性分析125例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的结脑患者的CT资料,总结其CT表现,探讨增强CT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经临床证实的结脑病例125例,均先后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检查。男60例,女65例,年龄9~59岁,平均年龄38.8岁。临床表现:发热95例(最高体温达40.2℃),头痛110例,头昏55例,恶心、呕吐65例(其中20例为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30例,脑膜刺激征阳性65例。粟粒性肺结核75例,肺外结核35例。所有病例均做了脑脊液检查,结果均异常。

    2.诊断方法 参照Rashmi Kumar等的结脑诊断标准:脑脊液分枝杆菌培养或抗酸杆菌染色阳性;和/或CT扫描可见基底节区强化或结核瘤,抗结核治疗有效[4]。CT扫描采用GE prospeedⅡ 双排螺旋CT扫描机,矩阵512×512,电压120 kV,层厚层距平扫10 mm,增强5 mm,所有病例均先后行头颅平扫及增强检查,造影剂选用碘海醇100 ml静脉注射。

    结 果 本组125例患者,平扫(脑室扩张除外)阳性率为32.0%(40/125),增强检查阳性率为92.0%(115/125),平扫及增强无异常10例。CT主要表现如下:①脑膜病变90例,平扫阳性者25例,增强阳性者90例,平扫主要表现为基底池透明度降低,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缘模糊,或基底池两侧不对称(见封四图1~图2);CT增强后以上相应位置脑膜呈斑片状、结节状、簇状、串珠状及铸型明显强化(见封四图2~图3)。②脑实质结核瘤50例,单发10例,多发40例,病灶主要位于皮层下区,平扫发现病灶25例,为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伴或不伴周围水肿;增强后全瘤多呈环形强化,少数均匀强化。③脑实质粟粒性病变35例,平扫阳性者仅10例,均为等、低密度小结节伴周围水肿,增强扫描呈脑实质较弥漫分布的结节状强化灶。④脑脓肿样改变15例,呈片状低密度影或多发环状病灶伴周围明显水肿,增强后呈明显薄壁环状强化。⑤脑室扩张80例,脑血管改变25例,平扫无阳性发现,增强表现为基底池内动脉血管粗细不均,管壁毛糙。⑥脑梗死25例,脑水肿30例,脑实质点状钙化5例。

    讨 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非化脓性炎性病变,约占全身结核病的9%[5],主要源于肺、纵隔淋巴结结核、脊柱结核等,尤其是全身粟粒性肺结核并发结脑较其他结脑的比例高,本组粟粒性肺结核占60%

    作者简介:舒伟强(1976-),男,四川省武胜县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通信作者:赵 攀,副主任医师。(75/125)。Dastur研究表明,结核菌经血液循环侵入颅内,首先沉积在颅底软脑膜和室管膜上,通过免疫反应引起脑膜水肿、渗出,这些胶样渗出物主要积聚在脑基底池,可以包埋脑池、脑沟内的血管、神经,引起脑梗死、脱髓鞘和神经炎等,早期渗出物本身可以压迫导水管,堵塞脑池而引起脑积水,后期可因形成结核球或脑膜粘连、增生引起梗阻性脑积水[6,7]。

    本组病例CT影像表现显示,结脑病灶主要在基底池(见封四图1,图2),可同时伴或不伴脑膜、脑实质粟粒结节、结核瘤、结核性脑脓肿等病变,根据其脑膜、脑实质等部位病理改变及CT影像特点分析如下:①脑膜改变:结核菌浸入血管,早期以渗出、浸润为主,CT平扫多无异常,但CT增强示鞍上池、侧裂池等处出现散在小结节,有异常强化(见封四图2R侧)。随着病变进展,颅底渗出物将增厚、粘连、机化,出现较多的肉芽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灶。CT平扫表现为鞍上池、侧裂池等处狭窄、闭塞,呈等或高密度(见封四图2L侧),CT增强检查以上相应位置脑膜呈结节状、簇状、串珠状及铸型明显强化(见封四图2R侧)。②脑血管改变:由于炎症的渗出和增殖,可产生基底池动脉内膜炎或全动脉炎,CT平扫常无阳性表现,CT增强可见病变血管局部狭窄、血管粗细不均、管壁毛糙呈锯齿状等。③脑实质改变:结核菌血行播散脑膜,沿小血管周围浸入脑实质而产生结核结节,大于0.5 cm的结节称为结核瘤。CT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等、低、稍高或混杂密度结节状影,等密度且不伴水肿的结节平扫常为阴性表现;CT增强检查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环状强化,少数不强化,环状强化者环的形状均匀整齐,少数情况下可呈串珠样,后者是脑结核瘤区别于其他疾病的一个特征性改变[8]。

    结脑的CT表现与病变程度、发病时间有相关性,特别是早期的小儿结脑,CT表现几乎与正常无异,症状相似于小儿病毒性脑炎,需结合临床严密观察病程进展及配合实验室检查[9]。本组有10例平扫及增强都无阳性发现,但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检查都支持结脑的诊断,并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消失,脑脊液检查恢复正常,说明其病变轻微。本组有15例在第1次CT检查无阳性改变,第2、3次检查才发现病变,且病变逐次明显,坚持口服及椎管注射抗痨药后症状逐步减轻,病灶逐渐吸收、消散。这表明结脑病变需到一定病程其病理改变才能在CT上表现出来,这与国外报道的“影像表现只与病变程度相关”有一些差距[10]。本组病例还发现,CT表现还与检查方法直接相关,CT增强检查比CT平扫显示病变时间更早、数量更多、特征性更强,本组病例中,平扫仅发现40例异常,增强扫描发现115例异常,因此,CT增强较平扫有明显优势。而增强CT中,适当延长延迟扫描时间,对脑实质及脑膜结节显示更清楚,本组病例中延迟扫描3~5分钟者较延迟时间短的病例强化得更充分,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更清晰,这与结核结节缺乏血供缓慢强化特点相吻合。

    结核性脑膜炎增强CT表现较有特征性,且比CT平扫检查能更早、更多地发现病变,临床上怀疑结脑者,尤其是粟粒性肺结核伴神经系统症状者,需尽早行头颅CT增强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当CT平扫检查无明显病变时,表示其病变轻微或处于病变的早期,但不能完全排除结脑的诊断,也要及时加做增强CT检查。总之,增强CT是一种相对廉价、可靠的检查手段,能很好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1]吴晓牧,刘丽娟,许志强,等. 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新方法:检测浓缩脑脊液中CFP10和ESAT10[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4):347350.

    [2]范洪伟,王海云,王焕玲.等. 结核性脑膜炎100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4851.

    [3]金 春,孙亚萍,朱 敏.结核性脑膜炎125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4):313315.

    [4]Kumar R, Singh SN, Kohli N. A diagnostic rule for tuberculous meningitis[J].Arch Dis Child,1999,81(3):221224.

    [5]吴曙晖,胡发云,宋 伟,等.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诊断分析[J].华西医学,2008,23(2):256257.

    [6]王孔林,吴静丽,席 伟. 结核性脑膜炎的CT、MRI检查对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3):356357.

    [7]Dastur DK,Manqhani DK,Udani PM.Pathoqeneue mechanisms inNeum tuberculosis[J].Radiolciln NorthAm,2008,33(4):733752.

    [8]Bhargava S,Tandon PN.Intracranial tuberculomas,a CT study[J].Br J Radio, 1980,53(634):935945.

    [9]邓小龙,林忠东,陈小芳,等. 温州市夏秋季69例病毒性脑膜炎病原学特点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5):2829.

    [10]Stefan DC,Kruis AL,Schaaf Hs,et al. Tuberculosis in the resolution of chronic granulomatous infec-oncology patients[J].Ann Trop paediatr,2008,28:111116.

    推荐访问:脑膜炎 诊断 增强 表现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