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自拟止咳清肺汤加减治疗咳嗽150例

    时间:2022-11-27 16:3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关键词:止咳清肺汤;咳嗽;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3-0041-02

    咳嗽既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症状,又是一个病名,可发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对病因的认识,古代名医徐灵胎曾有:“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难愈”。治疗上,古代医家亦有“百病唯咳难治”之说。笔者在临床医工作中,自拟“止咳清肺汤”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治咳嗽患者150例,皆为中医门诊患者,男70例,女80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7岁;病程最短3d,最长6个月;病程3d~2个月内100例,2个月以上6个月内50例。外感咳嗽51例,内伤咳嗽43例,外感兼内伤36例,其他30例。

    1.2诊断标准(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症;(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有偏低或偏高,中性粒细胞增高;(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啰音;(6)肺部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1.3排除标准排除其它疾病继发、并发的咳嗽,如心血管疾患引起,肺癌、肺部肿瘤,肺不张、尘肺等。

    2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止咳清肺汤治疗,方药组成:党参25g(气阴虚用太子参30g,偏热用条党参30g),白术15g(寒湿用苍术15g),茯苓20g,陈皮10g(肺热治疗,桑白皮15g,偏肝火用地骨皮15g)法半夏15g(痰热用浙贝母10g,肺阴虚肺燥用川贝母10g),桔梗15g,芦根30g,炙紫菀15g,炙冬花15g,炙百部10g,枳壳12g,炙枇杷叶15g,黄芩15g,杏仁10g,甘草7g。随证加减:①咳嗽伴恶寒重,头身痛、鼻塞流涕之风寒袭肺型,可酌加麻黄、荆芥、防风辛温解表药;②咳声粗,发热,咽痛等风热犯肺型,改用条党参、桑白皮、浙贝母,去陈皮,法半夏;咽痛明显加牛蒡子、荆芥、薄荷;头胀痛加桑叶、夏枯草、金银花;心烦少眠加栀子、车前子、连翘;③见干咳痰少粘滞难出,口鼻干燥等症,辨为风燥伤肺,加桑叶、麦冬、沙参,改法半夏为川贝母;痰中夹血丝或鼻衄加白茅根、生石膏;④见咳声粗,痰黄稠,苔黄腻等症,辨为痰热郁肺,陈皮改用桑白皮,法夏改浙贝母,如痰黄稠,有腥味,加入薏苡仁、金银花、鱼腥草;心烦失眠加炙远志;咽肿痛明显,加重楼、牛蒡子、荆芥,薄荷;⑤如咳而痰多白稠,晨起为甚,苔白腻等,辨为痰湿蕴肺,改白术为苍术;如腹胀闷,纳差加入炒扁豆、神曲;伴呕恶加砂仁、石菖蒲;伴眩晕、耳鸣加天麻、石菖薄;失眠多梦加莲米、炙远志、柏子仁;⑥咳嗽阵作、痰少,咳随情绪增减为肝火犯肺,改用条参、浙贝母,去法半夏,党参。如心烦少眠,加栀子、车前子、炙远志。伴眩晕,或有血压高者,加入夏枯草、薄荷;⑦久咳音哑,痰少或夹血丝,伴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为肺阴亏虚,加沙参、百合、麦冬;低热盗汗加乌梅、地骨皮⑧久咳伴乏力、痰稀、气短而喘,自汗等为肺气亏虚,去陈皮改用桑白皮,加黄芪、山药、麦冬、百合;咳则尿失禁加白果、海螵蛸;⑨咳嗽伴经期加川芎、当归;⑩久咳者酌情加入活血类丹参、桃仁、赤芍。每诊给药2~3剂,每日1剂,煎服3次,3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啰音消失;发热者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3.2治疗结果150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98例,好转5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8%。

    4病案举例

    肖某,男36岁,银行职员,咳嗽2月伴咳引胸痛半月,经门诊西医治疗1周,症状无明显好转,咳嗽反觉逐日加剧,今日来诊。症见干咳、呛咳,痰少色黄,粘滞难出,咽痛,夜间咳甚,眠差,纳减,大便2~3日1次,干结,尿黄少,但无发热,盗汗、咯血,消瘦等症。胸片显示:双肺纹里增粗,未见异常病灶;心电图正常;血常规正常。测T37.5℃,P:87次/min。R:21次/min,双肺左右呼吸动度一致,语颤均等,叩诊双肺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87次/min,律齐。查:咽部暗红,扁桃体不大;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

    中医诊断:内伤咳嗽,肺阴亏虚。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治则:益气养阴,清肺化痰,止咳利咽。采用自拟止咳清肺汤加减治疗,处方:太子参2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6g,浙贝母10g,炙紫菀15g,炙远志10g,炙百部10g,杏仁10g,车前子10g,桔梗15g,枳壳10g,芦根20g,黄芩15g,薄荷10g,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天3次,嘱清淡饮食;3天后复诊,诉咳嗽、咽痛明显好转,纳增、眠好、二便调,咯痰清,微有咳引胸痛,余无不适。查:咽无发红,双肺呼吸音稍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前方去浙贝母、车前子、杏仁、薄荷,加入法半夏、山药、白芍、炒扁豆、大枣,3剂,续煎服;3天后随诊,咳引胸痛、咽痛等症消失,全身无不适,咽部色泽正常,叩诊双肺清音清晰,治愈。

    5讨论

    咳嗽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中医古代有关咳嗽病名有“久咳”、“干咳”、“暴咳”、“顿咳”、“五更咳”等病名;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感六浮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邪气干肺,肺气失于清肃,肺气上逆,肺脏为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保护性病理反射。《医学心悟》:“肺体属金、臂如钟然、非叩不鸣……”。《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有“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清代医家费伯雄提出:“心、肺、脾、肾四经各有咳嗽之症,不过假途于肺耳”。说明了咳嗽病因病机的复杂性。

    西医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急慢性咽喉炎、肺脓肿、支气管哮喘以及上气道综合症,鼻后滴漏综合症,食管返流性咳嗽,喉源性咳嗽等皆可归入中医“咳嗽”证论治。咳嗽感受器不仅存在于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统部位,食管、副鼻窦、外耳道、胸膜、心包等部位亦有咳嗽感受器的分布,上述部位的病变可能产生咳嗽症状。

    中医在治疗上,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注重脏腑间相互联系,结合患者年龄,病程、季节等,辨病辨证结合,以理论结合临床,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润恶燥,治宜清润”;“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肺与大肠相表里,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大肠依肺气肃降滋润而发挥传导作用;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为水之上源,通利小便则肺火清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木火刑金,金乘肝木”;“金水相生,久咳及肾”;“久咳必瘀,久病入络”等。以此为治疗指导依据,从而自拟“止咳清肺汤”。方中参、苓、术、草四君汤为益气健脾基础方,健脾渗湿,除生痰之源;二陈汤,祛痰止咳治标,为止咳化痰基础方。炙紫菀、冬花、百部、枇杷叶,清肺润肺,止咳镇咳,具有较强止咳、祛痰、镇咳作用,治咳嗽无论寒热、虚实、新久皆可用之。医家王志英认为紫菀、冬花、百部为止咳“三灵”[3]。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能使大便通利而清出肺经之热,从而保持肺正常肃降功能;且有明显镇咳、祛痰、平喘之功。枇杷叶:清热化痰、止咳,和胃降逆;芦根:清热除烦,清胃热,止呕,载药上行,通利三焦水道,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利小便,引热从小便排出。桔梗:味苦、辛,性平,疏风解表,宣通肺气,祛痰、排脓、利咽、止咳,为升提肺气之药,又是肺经引经药。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化痰散痞、止咳;与陈皮相配,增强宣通肺气之功。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名医别录》曰:“疗痰热、胃中热。”故有清肺泻火,清胃热,利尿之功。其中,方中党参,据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镇静,催眠;白术具有增强免疫,抗应激,抗氧化,抗肿瘤作用;茯苓对金球菌、大肠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紫菀化痰降气,清肺泄热,通调水道,对多种咳嗽有效;前人认为其“泄上炎之火,散结滞之气”;具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之功,故无论内伤、外感咳嗽皆可用之。现代研究认为,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起到祛痰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百部润肺止咳,温而不燥,对新久咳嗽皆有效;研究认为,可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中枢反射,对金球菌、肺炎球菌,人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有抗炎,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作用。研究认为冬花对支气管痉挛有解挛、镇咳作用。现代认为枇杷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芩有抗免疫反应(主要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解热、镇静,止血,抗氧自由基损伤功效;对百日咳、金球菌、肺炎球菌、病毒有抑制作用。枳壳具有抗炎,镇静、利尿,抗变态反应等作用。陈皮具有祛痰、平喘、抗炎、抗氧化及抗肿瘤、镇咳作用。纵观全方配伍,既有外宣散肺郁;上宣发肺气,滋阴润肺;中理气宽胸,通调气道,健运脾胃,除生痰之源;下通利二便,导肺热从下而解,保持肺气清肃之性;从而使肺气内外宣通,清润肃降,上下畅利、顺达,保持正常宣发肃降之功能,从而起到宣肺、润肺、祛痰、止咳、镇咳等作用。从药组现代研究看,既有对咳嗽中枢有镇咳作用,能缓解支气管收缩,解除支气管痉挛,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促进支气管分泌物排出;改善肺组织血液循环等作用。故对临床各型“咳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高于英.治疗咳嗽的点滴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2(3):15

    [2]高峰,高玉娟.李孔定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J].四川中医,2010,28(7):27

    [3]叶发期.不明原因慢性咳嗽中医临床研究进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9):29

    推荐访问:止咳 咳嗽 治疗 清肺 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