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借用“目录”的慧眼,照亮初中历史知识复习

    时间:2022-11-28 09:40:2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初中历史知识时间跨度大,从远古洪荒到今夕今朝,内容非常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安徽历史……人教版课本的编纂按主题兼顾时间整合,而历史知识本身有极强的时间性、体系性,如何实现主题与历史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尤为重要。否则,会让学生学习历史毫无规律可言,当然也引发不了学生对探索历史知识规律的欲望,进而可以说,不能调动学生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的潜能。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限制,上来就和他说历史规律,他会感到枯燥。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欣喜地发现,巧妙利用历史课本“目录”,能够完成主题、历史体系、学生认知的有机整合。

    我分三步做:

    第一步,学生刚学过新知,认真讲解课本目录主题,实现新知的快速复习。

    下面以八年级历史上册为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原因、时间、经过、结果、性质、影响)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经过、结果、性质、影响,列强侵华罪行之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洋枪队镇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 收复新疆(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时间、经过、结果、性质、影响)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时间、经过、结果、性质、影响)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原因、代表人物、阶级派别、时间、经过、结果、性质、影响)

    第7课 戊戌变法(原因、代表人物、阶级派别、时间、经过、结果、性质、影响)

    第8课 辛亥革命(原因、代表人物、阶级派别、时间、经过、结果、性质、影响)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原因、代表人物、阶级派别、时间、经过、结果、性质、影响)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经过、领导阶级、初步结果、性质、影响,中共成立历史条件、时间、标志、影响)

    第11课 北伐战争(背景、黄埔军校的建立、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事件)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原因、时间、经过、性质、重要会议、结果、意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南京大屠杀)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原因、影响)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重庆谈判、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历程、原因)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铁路、水路、有线电报、电影、照相机、报纸、出版社、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魏源与《海国图志》、严复与《天演论》)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近代教育变迁、近代文学音乐成就)

    历史教师上课都会具体讲解每课知识点,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第二步,教师从历史体系本身出发,构建相关历史学习内容的历史知识体系。

    如何构建清晰明了历史知识体系,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一步是具体知识,第二步需要整体梳理。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1870年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简而言之,八年级上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从1840年到1949年这期间的历史,是一部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六个主题: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三步,仔细梳理目录上所有事件时间,去对应历史体系,最终构建成从主题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网络,让学生一目了然,效果达成。

    梳理目录的方法:(1)事件罗列法。梳理目录的方法: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近代化探索经历了四步: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洋务运动;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2)人物贯穿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他”分别是谁?“他”主张禁烟并公开在虎门销烟——林则徐;“他”领导太平军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洪秀全;“他”收复祖国的新疆——左宗棠;“他”与日舰相撞不惜以身殉国——邓世昌;“他”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等。历史人物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主要原因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3)阶级分析法。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百日维新,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了新文化运动,结果证明这些道路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反帝反封的道路赢得了新中国的成立。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落实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去落实,对教材中的考点内容既要理解更要准确记忆;通过迁移去落实,借助图片资料、文献资料去深化,通过不断变换学习材料,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能提高效率;通过训练去落实,围绕着考点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答,从而检验学习效果;通过目录联系去落实,即通过目录联系帮助学生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考点内容予以纵横联系,使学生理清了头绪,减少了相互混淆,加深了理解记忆。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县第三中学)

    推荐访问:慧眼 借用 照亮 复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