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11-28 19:50:0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教育迅速发展,现阶段采用的“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教学模式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教学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实现中西医的“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师资队伍的一体化教学水平,加强一体化师资培养。本文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师资培养为例,对中西医结合一体化师资培养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一体化;师资培养;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R2-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208-02

    “中西医并重”、“实行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方针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已经形成了我国最具特色的优势学科,在临床各科的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西医结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近年来高校中西医结合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博士、硕士研究生、七年制本硕连读、本科等各层次发展都很快。据调查显示,许多高校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1]。

    一、中西医结合专业师资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专业课教师必须较好地掌握中、西两套医学理论体系,并且有较丰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才可能将二者融会贯通,教学才能够生动活泼[2]。但这样的教师当前很缺乏,目前各高校从事中西医结合专业课教学的师资,主要依赖于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的教师,还有部分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的人员,他们难以真正胜任中西医结合“一体化”临床教学[3]。

    二、我校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师资培养方面的措施

    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一体化”临床教学师资是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针对这种现状,湖南中医药大学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师资培养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以“双师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师为培养目标。“双师型”教师应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应用技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师应具有教师和医师的双重身份,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较高的教学水平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师中西兼通,临床经验丰富,知识面广。

    2.加强教研室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临床教学水平。我院现有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教研室。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水平,我院2017年开始与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实行联合共建教研室,将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加入我院教学队伍,同时选派教研室临床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到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修培训,逐步提高我院教师的“一体化”临床教学水平。

    另外,加强教研室与教研室之间、教研室内部教师之间、教研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要求各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教研室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会。实行教研室教学督查制度,由教研室主任对教研室老师进行听课督查。由教研室和学生会共同承办中西医学知识大赛,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活泼的比赛形式结合起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促进中西医教学工作。

    3.注重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引进。学院根据学科人员结构、人才梯队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急需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特别是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保证学科可持续发展。

    4.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中西医结合学科是我校特色和优势学科,1981年创建,1986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1993年开办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教育,2003年中西医结合临床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获批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校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中西医结合学科并列全国第六位。2016年艾略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学科排行榜中我校中西医结合排全国第五。学科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正高职称40人,博士学历57人,研究生导师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

    定期召开学科建设会议。成立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学术委员会,邀请全国中西医结合资深专家担任学术委员,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及交流活动。定于每年9月下旬组织召开中西医结合“新月湖”高峰论坛,与全国同道共同探讨“双一流”下的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

    5.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中西医结合专业素质。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加强中西医结合“一体化”师资培训,使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能够胜任“一个临床”的教学工作。

    针对目前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临床课师资匮乏问题,邀请具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中、西医临床课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加强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以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课教师,为中、西医专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

    我校2016年6月举办了“全国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师资培训班”,参加此次培训的主要为全国开办了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高等学校、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课程教学管理的相关人员,通过专家授课、示范教学以及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使参训人员系统地学习中西医结合教学基本要求、临床教学基本技能(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和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等)、教学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更新参训人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将科学教学的思维和模式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教学。

    学校近年来开设了“西医学中医”课程班,聘请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对校内非中医类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中西医素养。除此之外,我院自2012年承办了全国“西学中”培训班,对全国非中医类临床医生进行中西医结合知识的培训,至今已有500余名学员结业。

    6.注重中青年人才的培养,使其成为中西医结合教育的生力军。我院实行青年教師导师制,由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资深教授指导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顺应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优化教学队伍的结构,我院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培养优秀的学术骨干;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会议,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及培训,不断更新自身医学知识,提高临床技能。目前我院有两位在职青年教师分别在美国、英国进修深造;学院实行青年教师听课制度,通过相互听课,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通过竞技比拼,相互交流学习,大大提高青年教师的说课水平。

    三、展望

    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复杂的工程,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常抓不懈。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继续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师资培养方式,使师资队伍建设更加完善,促进和保障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惠兰,周爱民,等.中西医结合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N].中国中医药报,2005-04-29.

    [2]彭玉.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师资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11:3.

    [3]彭美玉,聂达荣,等.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问题剖析与路径优化[J].基础医学教育,2014,(10):864-867.

    推荐访问:师资 中西医结合 培养模式 探索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