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6篇

    时间:2022-09-29 20:30:03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6篇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 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师训工作总结范文 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师训工作总结范文 ?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师训工作总结 面对基础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6篇,供大家参考。

    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6篇

    篇一: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师训工作总结范文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师训工作总结范文

     ?

      ?xxxx 学年度第一学期师训工作总结

      面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以学校为基地,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开展校本培训,探索新形式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 一、立足本校,着眼发展,确立具有自身发展特点的校本培训思路 ? 学校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形成办学特色,关键是要建立一支具有本校特质的教师队伍,形成学校教师培训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确立了具有自身发展特点的校本培训思路。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树立以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为指向的培训思想,开设以教师适应新课改,教好新课程为目的的培训课程,建构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开放式的培训模式。

     ? 1、坚持人本化培训,倡导个性化学习。

     ? 校本培训要体现课改精神,坚持个性化原则,坚持人本化培训。培训要关注教师的成长,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鼓励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和新课程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提高。

     ? 2、力求实际实效,开展层次化培训。

     ? 校本培训的特点是立足本校,要依据学校实际,开展教师培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根据教师年龄结构、任教时间、教育教学水平的不同,在培训中起动了“三项工程”。即:针对五年以下新教师的“壮苗”培训工程;针对五年以上教师的“成长”培训工程;针对各级骨干教师的“名师”发展工程。同时,我们实行动态管理,为每位教师建立了培训档案,实行分层次管理,分级培训。

     ? 3、观注发展,立足教育,开展综合化培训。

     ? 校本培训的内容设置,要根据改革的要求,立足于教师的发展,设置适合本校实际的综合化的培训内容。我校在校本课程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遵从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设置了主题式培训课程和岗位研修课程。例如:我们结合新课改,设置的主题培训课程有:“新课程新理念”“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

     ? 4、科学有效,坚持培训形式多样化。

     ? 校本培训是学校教育和发展的一个部分,培训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实行多样化的培训。培训中我们以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为主,辅之以专题辅导、研讨交流、专家指导、案例分析、外出考察、课题研究等形式,满足教师自我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

     ? 二、探索开放式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校本培训要以学校为基础,坚持自觉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1、自学反思,在岗位中学习提高。

     ? 校本培训要突出个性化,要根据需求自我学习,在实践中研究探索,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自学是解决教师自身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我们鼓励教师从问题出发,按照自身的实践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尤其要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探讨,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 反思是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在反思性培训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时时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断地思考发现,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例如:“在新课程思想指导下,你现在的教学设计和以前有哪些不同?你对自己的新旧变化有什么样的思考?”这些问题促使教师在反思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 2、发展教育研究,在教研实践中提高自己。

     ? 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鼓励教师进行大胆的教学尝试。在听课中,教师有质疑、有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另外,我们还把以往的“一人上课一人备,领导听课领导评”的做法,变成“一人上课学年备课,全校听课全校评”的新模式。这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每个上课教师的教案,都是经过学年组教师一次又一次的推敲、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一次又一次的试讲形成的。各学年组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尽可能地展示学年特色和新课改思想。

     ? 3、实施开放式培训,做到“三大”结合。

     ? 校本培训除了要立足教师自身,坚持本校实际,发挖本校资源外,还应采取开放式培训,做到“三个”结合。首先,样本培训要支持开放性,要不失时机地把握教育热点、难点,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始终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其次,样本培训要坚持自学与交流相结合的原则。自学研究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这是校本培训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是教师提高的最佳途径。辟如:我校在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案例分析和教学诊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 三、继续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 ? 本学期继续开展“三笔字”评比活动。对粉笔字(每周一板),钢笔字(每天一页)、毛笔字(每周一页)简笔画(每两周一页)、进行认真评比、奖励。

     ? 四、及时传达和学习上级文件,通知精神,按要求认真学习和辅导有关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参加相关活动,使学校和老师跟上时代步伐。

     ? 本学期,我校根据市教师进修学校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学习《21 世纪,谁来教综合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到及时检查,认真总结,使教师在教学中自觉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 实践证明,校本培训是适应当前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修养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

    篇二: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

    . . 1 … 烈 易 熏 熏 鲁 韶 磊谈 教 育 科 研、教 学 研 究、教 师 培 训一 体化 模 式 的 构 建周 文 胜( 河 北 省 张 家 口 市 第 一 中 学,河 北 张 家 口0 7 5 0 0 0 )摘要:教 育科 研 和 教 学 实践 在过 程 和 结 果 两 方 面 的 分 离,是 目 前 中 小 学 教 育科 研 中 出 现 的 一 个 不 可 忽 视的 问 题。为 解 决 这 一 问 题,我 们 创 造 性 地 提 出 了 大 科 研 思 想,构 建 了 富有特 色 的 一 体化科 研模 式,实现 了 以 教育科 研 的 理论 需求 为 中 心 的 教 育科 研、教 学 研 究、教 师 培 训 的 基础 整 合,以 教 学 研 究 的 实践 探 索 为 轴 心 的 教 育科 研、教 学研 究、教 师 培 训 的 过 程 整合,以 教 师 培 训 的 课 程 开 发为 重 心 的 教 育科 研、教 学 研 究、教 师 培 训 的 延伸 整 合,从 而 有 效 地 提 高 了 教 育科 研 的 效 益。关键 词:大 科 研;基础 整 合;过 程 整 合;延伸 整 合目 前,中小学 教 育 科研 和 教 学实 践在过 程和 结 果两 方 面 的 存 在 着分离。过 程 的 分离 表现 为,许多 以 中小学 教 师为主 体 的 教 育 科研,虽 然 着 眼 未 来,却脱离了 自身 的 教 育 教 学实 际;结 果 的 分 离 表现 为,教 育 科研 成 果 不 能有 效地 转化 为 教 师 的 教 育 教 学实 践。为 了解 决 这 一 问 题,我们确 立 了 以 大 科研 思想为 指导 的 运行 机 制。所谓 大 科研 思想,是指一 切 立 足于学 校 教 育教 学实 际,以 提 高 教 育 教 学 质 量为 目 的的 学 习 性 和探索性 实 践研 究活动。基于 这 一 认 识,我们开始 了 教 育科研、教 学 研 究、教 师培训 一体 化 构建 ( 以 下 简 称一体 化 模式 )。一、以 教 育科 研的 理论 需 求 为 中 心,实行 教 育科研、教 学 研究、教 师 培 训 的 基础整 合教 师作为 提高 教 学 质 量 的 主要 承担 者,必 须 树 立新 的 教 育 理 念。而 新 的 教 育 理 念来源于 现 代 教 育 理论,教 育 理论 转 化为 教 学实 践,又 需 要 以 教 师培训、教 学研 究、教 育 科研 为 中介。这 样,教 育 理论 便成为 科研、教 研、师 训 的 共 同 需 要。那 么,以 教 育 理论 为最 佳 结合点 构 建 一体 化 模式,就需 要 教 师 立 足于学 校 实 际,把 解 决 自身 教 学实 践中 出 现 的 问 题 作为 出 发点 和 基 本内容 开展 教 育 科研,把科研过 程 中 的 理论需 求作为 科作者 简 介:周 文 胜,河 北 省张 家 口 市 第 一 中学,中学高级 教 师。研、教研、师 训的 共 同 内容。具 体 思 路 为:1.以 课题 组 成 员 为主 体,以反 思性 分 析 为 主 要方 式,扎 实 研 究教 育 理 论在 教 育 科研 的 过 程中 学 习、运 用 教 育 理 论,是 教育 科研 的 重要任务。对 教 育 理论 的 学 习 应 以 课 题 组 成员 为主 体,以 反思 性 分 析 为主要 方式。所谓 反思 性 分析,是指 课 题 组成 员 在 深 入领 会 教 育 理 论 的核心 内容和 实 践 应 用 方 式 的前 提 下,对 所研 究 的 问 题 以 及 由此产生 的 结 果 进 行 审 视 和分析,进 而通 过专题研 究和 专题学 习 对 教 育 理论 作 深 人 的 思 考,领会其内在 体 系 和先进 的 内 涵,并提 出 新 的 操 作 性 实 施建 议。例 如,我校根据 教 育改 革 的发展 趋势,针 对学 校 自身实 际 开始了 《 计 算 机 辅 助 教 学 与C A I 课 件制 作 》这 一 课题 的研 究。在研 究 的 过 程中,课题 组 成 员始终 把 教 育 理 论学 习 作为 中 心任务,他们 采取集中 学 习 和 针 对 性研 讨的 方 法,先 后学 习 了《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论 》 《 教 学 软件的 选用 与 评 价 》《 计算 机 辅 助 教 学 论 》 《 建 构 主义 教育 论 》 等书 籍。他们 边研 究、边 制 作、边应 用、边 分析、边 学 习、边 改 进,把 教 育 理论 的 学 习 贯 穿 于 课件制 作和使用 的 全过 程。2.以 学 科 教 师 为 主 体,以 集 体研 讨 为 主要 方式,深 入学 习 教 育 理 论教 学 研 究作 为一 种 研 究 性 活动,是 教 育 科研 阶段性 成 果 的实 践 验证 活动、迁 移 性 实 践 手 段 和 教 育 科研成 果 应 用 途径 的 综合。这 样,教 学 研 究和 教 育 科研就翼 粤维码,取取 更 多 本 文相 关 信 息

     有 了 教 育 理论 学 习 方 面 的 共 同 需 要。但是,教 学 研 究中 的 理论 学 习 与 教 育 科研 不同,它应 该 以 集体研 讨为主要 方式,即 通 过 教 师 研 习 后 的 认 识 展 示 及 彼 此 间 的分析、评 析,澄清 教 师 的 错 误 认 识,使 教 师准确 把 握教 育 理论 的 核心 内 涵。这 种 集体研 讨 式 学 习 需每 月 举行。如我 校语 文 教 研 组 围 绕 《 转 化 教 学 论 及 其 实 践 》课 题 的 理论需 求,在 教 研 活动 中 着重 研 讨了 语 文学 习规 律及 其 对 教 学 的 意 义,从 而 帮 助 教 师 树 立 了 围 绕学习 规 律、遵循 教 学 规 律改 进 教 学 过 程 的 观 念。3.以 全 体 教师 为 主 体,以 专 题 讲授 为 主 要 方 式,广 泛 学 习 教 育 理 论教 育 科研 以 课 题 形 式运 作,各个 课 题所依据 的 教育 理论 也各不相 同,但 具 有 内在 同 一性,这 就 使不 同的 课 题 间 所依 托 的 教 育 理论 可 以 相 互借 鉴。因此我们整合 这 些 教 育 理论,作为 教 师培训 的 重要 内容。培训以 全体 教 师为主 体,其 主要 方式是专题讲授,一 般 每学期 进 行两 次。所谓专题讲授,就是邀请专 家 按规 定的 时 间和 整 体 的 安 排 讲授 相 关 教 育 理论,使 教 师 系 统理解 教 育 理论 的 内 涵。如我 校 的 课 题 《 学 习 策略 在高中数 学学 困 生中 的 实 验研 究 》 的 理论依据是 学 习的 基本理论,课 题《 转 化 教 学 论 及 其 实 践 》 和 《 历 史 教 育和 谐论 》 都需 要主 体 教 育 理论,为此学 习 理论、主 体教 育 理论 也成为 教 育 理论 系 统 培训 的 重要 内容。二、以 教 学研究的 实 践 探索为 轴 心,实现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 师 培 训 的 过程整 合教 学 研 究 是 以 解 决 教 学 实 践 中 的 具 体 问 题 为 内容,以 提高 教 育 质 量为 目 的的 研 究活动,对 提高 教 学质 量和 教 师素 质 有 着 极其 重要 的 作用。因此,在一体化模 式 的 构 建 过 程 中,应 以 教 学 研 究 的 实 践 探 索 为凭借,融合 教 育 科研、教 师培训,进 而实 现 了 以 实 践 探索 为核心 的 教 育 科研、教 学 研 究、教 师培训 的 一体 化。1.以 课 题 研 究的 基本 运 作 过程 为 依 托,不 断 形成 阶 段 性 成 果,为 教学 研 究 提 供前 提教 育 科研 以 学 校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实 际 问 题 为 研 究对象。结 合 课 题研 究 的 基 本过 程,针 对学 校 教 学 中 的 类似 问 题或 同 一 问 题 的 不同变 式,进 行相应 的 更大 范 围的 拓展 性 实 践验证 和 迁 移 性 实 践验证,也 就 成为 教 学研 究 的 主要任务。一体 化模 式 的 构 建正 是从 这 一 认 识互黑 黯 } 烈 勇 蘸燕出发,把 课 题研 究 的 运 作 过 程作为主线,把科研 成 果作为 教 育 科研、教 学 研 究 的 连结 点,将 教 育 科研 和 教学 研 究紧密 地结 合 在一起。如我 校 的 课 题 《 多 媒 体在英语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 的 研 究 过 程 就 出 现 了积 件 组合平 台 的 开发、P o w e 印 。

     in t操 作平 台 的 运 用 等 阶段性 成 果。这 些成 果 的 迁 移 运 用,就 成为 教 学 研 究 的 重要 内容。2.以实 践探 索 为重 点,辅 以 案例 分 析,扎 实 开展 教学 研 究,实 现 科研 成 果 向教学 实 践 的转 化依据 大 科研 思想,教 学 研 究则 是 对 教 育 科研 阶段性 成 果 的 实 践验证、迁 移 性 实 践 和 教 育 科研 成 果 的 应用 过 程。具 体运 作则应 以 对 教 育 科研 成 果 的 规范性、连续性 和 系 统性验证 为基 本 思 路,以 计 划决策、组织实行、检查 分析、总 结研 讨为基 本过 程予 以 实 施。同时,实 施过 程 中 的 总 结研 讨又 以 案 例分析为主要形 式。这 样,规范性 和 连续性 的 实 践检验 和阶段 性 的 案 例分析 共 同成为 教 学 研 究 的 主要 内容。所谓 案 例大 多 以 课题 实 验 课 为主要形 式,辅 以 学 生 个 案 分析。如我 校在课 题《 转 化 教 学 论 及 其 实 践 》中 的 重要任务 是 探 索 相应 的 阅 读 教 学模 式 和 写 作 教 学模 式。当阶段 性 成 果 出现后,课 题 组成 员便 以《 祝福 》 《 荷塘 月色 》等 实 验课 作为 案 例,供 教 研 组成 员 依据 相关 理论进 行分析 研讨。之 后,教 研 组组 长制订 推 广 计 划,并 以 实 验、观摩、研 讨为主要形 式安 排 系 列 教 研 活动,将 阶段 性 成果 内 化为相关 教 师 的 自 觉 行为。3.以 科研 成 果 的 验 证 过程 为 凭 借,以系 统 性分析 为 主 要 方 式,为 科研 的 发展和 教 研 的 实 践 奠 定 基 础在一体 化模 式 的 运 作 过 程 中,以 结 合 教 研 和 科研过 程 的 理论 反思为 内容 的 教 师培训,是一体 化模 式 的重要组成 部 分,它和 教 育 科研、教 学 研 究同 步运 作。具 体运 作则与 教 学 研 究 中 的 案 例分析交 叉 进 行,以 教育 科研 成 果 的 出 现过 程和 教 学 研 究 的 实 践验证过 程为思考对 象,随时 将过 程 中遇 到 的 最 困 惑、最迫切 需 要解 决 的 问 题 予 以 归 纳,形成问 题体 系,在专 家 的 帮 助下对 科研 行为和 教 研 的 实 践 行为 进 行 审 视 和分析,并运 用 现 代 教 育 理论寻找 问 题 的 症 结,提 出改 革性 操 作建议。这 种培训符合 校本科研 和 校本 教 研 的 自身发展需 要,对于 解 决 本校 的 教 学实 际 问 题 和 提高 教 师 运 用教 育 理论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有着重要 的 现 实 意 义。舀福~最夏 墓赢 票 { 鬓

     . . . 1 】

     烈 熊薰 鲁 韶 暴三、以 教 师 培 训 的 课 程 开 发 为 重 心,实现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 师 培 训 的 延 伸 整 合教 师培训 是 建 设高 素 质 教 师 的 关 键途径。依据 大科研 思想,我们 将 教 师培训和 教 育 科研、教 学 研 究 结合 在一起 作 一体 化考 虑。其 具 体 思 路是:针 对学 校科研和 教 研 的实 际 需 要,在 系 统 学 习 教 育 理论 的 同时,实现科研 成 果 向 教 师培训 课 程 的 转 化,并 以 此为 依 托,加 快 科 研 成 果在 教 学研 究 中推 广 运用 的 进程,同 时 依据 教 研运 用 中 的 具 体 问 题进 行 校本科研 的 延伸 研 究,从 而实现培训、科研、教 研 的延伸 性 融合。1.加 快 科研 成 果 向培 训 课 程 的转 化进程,为 科研 成 果 的推 广 运 用 打 好 基 础经 过一体 化 模式 前两个环 节 的 运 作,教 育 科研 的阶段 性 成 果 经 过 教 学 研 究的 系 统 实 践验证 和 教 师培训中 的 理论校 正,累 积为最终成 果。这 一 成 果 包含着对教 育 教 学实 际 的 规 律 性 认 识,因而对学 校 的 教 学 工 作和 教 师 的 教 学实 际 有 极 强 的 指导意 义。为此,在一体化模 式 的 构 建 中,科研 成 果 向 教 师培训 课 程 转 化 是一项重要任务。目 前我 校 正 在 开发编 写的 师训 教材 主要有:《 学 习 策略 在高中数学 学 困 生中 的 实 验研 究 》 的科研 成 果《 数 学学 习 方 法 论 选 讲 》,《 转 化 教 学 论 及其 实 践 》 的 科研 成 果《 知 能 转 化 论 》,《 历 史 教 育和谐论 》 的 科研 成 果《 学科 教 学和谐 论 》。2.从校 本 课 程 培 训 出 发,加 快科研成 果 的推广运 用,为 课 题 的 深 入 研 究提供 条 件科研 成 果 的 真 正 价 值在 于被有 效地 应用到 教 学实践中,去 获得 提 高教 学 质 量 的 效 果。教 师培训使 教 师对 科研 成 果 的 基 本内 涵 有 了 全 面 的 理解,这 为 科研 成果 的 推 广运 用 打 好 了基础。但是,科研 成 果 需 要通 过教 师 在 教 学中 反 复 实 践 予 以 内 化。为此,科研 成 果 的推 广运 用 同样成为 教 学 研 究 的 基 本内容,具 体运 作则在 对 科研 成 果 的 应用条 件进 行 科 学分析 的 前提 下,以相关 教 师为主 体,在 学 校 的 统一 组织下,按 照“计 划 一实施 一 评 价 一 调 节”的 程 序 有组织 地循 环 运 作,通 过日 常 教 学和 教 研 活动,以 备 课、讲 课、说 课、评 课、研 讨为主要形 式,并 辅 以 相关 的 管理制 度和 激励 机 制,使 教 师 迅速 吸纳 科研 成 果,并在 实 践中 及时 运 用。3.针对教 研 实 践 问题,改进 科研 成 果,实 施教育 科研 的滚动 研 究任 何 教 育 科研都是在一 定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的。由于教 育 现 象 的 复 杂 性,当 科研 成 果 运 用于 教 学 实 践 时 会遇 到 许 多 新 问 题。这 些 新 问题 有 的 是 教 育 科研所研 究问 题 的不 同 表现 类 型,或 同 一 类 型 的不 同 表现形式,这 在 教 学 研 究 的 过 程 中 可 以 解 决;而有 的 则 是在原 有成 果 的基础 上 延 伸 出的 新 问 题,这 需 要 教 育 科 研 的延伸研 究 去解 决,于 是 新 一轮 的 教 育 科研 又开始 了,如我校 的 课题 《 计算 机 辅 助 教 学 与C A I 课件 制 作 》现已 发展 为 《 信 息技术与各学 科 教 学整合 研 究 》,在 《 转化 教 学 论 及 其 实 践 》 已 有成 果 的 基础 上,开始 了 《 转化 教 学 论 及 其 实 践 的 深化 研 究 》。此时,一体 化模 式的 运 作又 回 到 了 起 始位 置。当然,这 不 是 简 单 的 回 环往 复,而 是一体 化模 式内在构 成 要素 运 作的 螺旋式上升,它 标 志着 一体 化模 式 系 统构 建 的 完成。以 上 对 教 育 科研、教 学、教 师培训 一体 化 的 构 建与 探 索,是 大 科研 思想 的 初步 尝 试。在 教 育改 革 的 进程 中,我们 将 继 续 完 善 大 科研 思想 指导 下的 校本科研模式,为 全 面 提 高教 育 教 学 质 量 闯 出 一 条 全 新 之 路。【 参考 文 献 ]〔1 1 吕 强 龙.冲突 与 整 合 一 中 国 数字 出版 产业 链研 究[ D ].复 旦大学,2 0 1 3.曰 王 超 品.当代 中 国民 族 认同与 国 家认同整合 的 制 度机 制研 究 I D ].云 南 大学,2 0 1 5.翼76扫描 二 维 码,获取 更多 本 文 相 关信 息

    篇三: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

    教研版)

     第 1 期( 总第 78 期)

      2010 年 2 月 25 日 出版 《 滨 湖 教 育 ( 教 研 版 )》 编 委 会

     名 誉 主 任

     华 博 雅

      程

      红

     顾

      问

      陈 锡 生

     主

      任

      钱

      江

     委

      员

      华 文 达

      金 春 兰

      吴 洵 如

      强 洪 权

      糜 荣 华

      王 兴 耕

     袁 明 霞

      徐 仲 武

      黄 一 敏

      吴 伟 昌

     主

      编

     钱

      江

     副

     主

     编

     华 文 达

      金 春 兰

      吴 洵 如

      强 洪 权

      糜 荣 华

      徐 仲 武

     黄 一 敏

      吴 伟 昌 ( 常 务 )

     编辑部主任

     吴 伟 昌

      主

      管

     无 锡 市 滨 湖 区 教 育 局

     主

      办

     无 锡 市 滨 湖 区 教 育 研 究 发 展 中 心

     编

      辑

     《 滨 湖 教 育 ( 教 研 版 )》 编 辑 部

     本 期 责 编

     顾 晓 东

     地

      址

     无 锡 市 湖 滨 路 651 号 锦 绣 大 厦 8 楼

     邮

      编

     21 4071

     电

      话

     ( 051 0)

     851 26802

      ( 051 0)

     851 1 4422 投 稿 邮 箱

      bhj y804@1 63. com 发 布 网 址

     无 锡 市 滨 湖 区 教 育 局 教 育 政 务 网

     ( ht tp: //www. bhj y. net/arti cl e/bhj yj yb/i ndex. php)

     滨 湖 教 师 研 修 网 “ 滨 湖 教 育 协 作 组 ”

     ( htt p: //www. bhj s yxw. cn/tres earch/wgi ndex. j s p?ci d=00047&wgi d=WG_632562)

      本

     期

      目

      录

     ※

     教育科研 4 创新师训工作制度, 促进教师幸福成长——省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性现代师训制度的实证与探索研究》 结题鉴定综述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课题组

     ● 中期成果展示 6 共同体验

     共勉发展

     共享快乐——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立项课题《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有效教学研究》 中期研究情况介绍

     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课题组 ● 科研沙龙 10 用一本好书抬升教科研品质——记雪浪中心小学“教师最需要什么” 读书沙龙 主持人:

     钱小芳 ※

     德育天地 12 优化“隐性教育” 是改进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

     诸伟忠 15 让班级精神文化之花在活动中绽放

     顾鸣娟 17 引导儿童过讲究礼仪规范的生活

     曹洁伟 ● 德育叙事 18 自治教育从后进生抓起

     朱

     影 19 爱是一条双行道

     曹仙娣 21 谁伤害了谁——由一起师生冲突引 发的教育思考

     吴

     森 ※

     教学研究 ● 教学· 感悟 22 老师, 请你俯下身去——谈“为学习 设计教学”

      朱韶红

     邹春贤 28 有效追问 精彩生成

      张云梅 31 读写结合,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江玲玲 33“青春期” 揭秘三部曲——从《悄悄发生的变化》 教学谈起

     张

     燕 36 在仿写中让学生习得“写具体” 的方法

     杨卉婷 37 对有效数学活动的一点思考

     鞠金海 40“情” 动于“读”, “读” 显出“情”

      鲍黎星 43 在小学计算机双语课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张维娜 45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设计

     陈中华 50“趣” 字当头, 透出“新” 意

     潘

     丹 52 走进生活, 走近数学

     周华新 54 浅谈双语教学之我见

     叶

     敏 56 捕捉“意外”

      收获生成

     姚国平 59 浅谈化学课堂中生成点剖析和感悟

     吴军胜 63 让学生的习作“新” 起来

     王

     娴 ● 案例· 反思 65 MM 教育方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案例

      周德明 68 将趣味数学融入英语课堂

     陈筱华

     70 在动手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许晓青 ※

     学前教育 72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徐

     洁 75 激发阅读兴趣

     促进语言发展

     杨晓燕 76 传承民族文化

     启迪美好心灵

     吴小瑛 78 在拓展活动中提高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杨红云 ● 教学例话 81 新水龙头“受青睐” 之后……

     赵林芳 82“丑小鸭” 不再被冷落

     吴爱华 84 给儿童创造自我教育的机会

     吴映红 84 转变, 源于一声问候

     孙

     栋 ※

     获奖征文 85 无锡市滨湖区第八届教育教学研究征文竞赛获奖名单

     教育 科 研

     创新师训工作制度, 促进教师幸福成长 ——省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性现代师训制度的实证与探索研究》 结题鉴定综述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课题组 《区域性现代师训制度的实证与探索研究》 是由原滨湖区教育局陈锡生局长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

     B-b/2006/02/041)。

     2006 年, 课题组对以往区域师训工作进行了全面审视和系统反思, 提出并向省规划办申报了 《区域性现代师训制度的实证与探索研究》 这一课题。

     2006 年 12 月 30 日,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达课题立项通知书。

     经过近 4 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已基本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2009 年 12 月 28 日, 课题组邀请了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彭钢所长为组长的省、 市教科研专家组来滨湖区对本课题进行结题鉴定, 课题组全体成员、 全区各校分管校长和教科室主任参加了会议。

     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 北塘区、 南长区、 新区的教科室主任作为特邀嘉宾也出席会议。

     滨湖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课题组副组长金春兰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本课题在历时 5 年的研究中, 始终着眼教师成长, 审视师训制度问题, 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在研究中, 课题组坚持理论先行, 充分学习借鉴, 把握师训制度研究的重点。

     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该课题研究, 在全区范围内架构起一个成员结构合理、 作风高效务实的课题研究组织网络。针对本课题的研究特性和课题组成员的特点, 课题组注意建章立制, 规范地推动研究进程。课题组还聘请了省市专家作为研究顾问, 力求提高研究水平。

     课题组以调查实证作为研究的起点, 在专家的指导下钻研、 设计师训专题问卷——《滨湖区教师培训调查问卷》, 调查研究采用全样本调查的方式进行, 力求通过规范、 科学的调查研究, 准确把握滨湖区域师资培训基本情况, 从中透析、 反思制度层面的问题, 以开展针对性研究。

     全体课题组人员将理论学习所得, 创造性地付诸实践, 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各个层面的师训工作, 不断探索、 寻求师训工作在制度层面上的新突破。

     课题组面向全区征集师训案例, 要求各基层学校提供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生动、 鲜活、 有特色的师训案例, 并开展进一步的分析和经验总结提炼。

     本课题于 2009 年起进入结题准备阶段, 课题组着手编印出版课题丛书, 丰富理论内涵,提炼研究成果。

     该套丛书共有三本, 分别是《现代区域师训制度之理论研究》、《现代区域师训制度之案例研究》 和《现代区域师训制度之实证研究》, 三本书从整体上架构了本课题研究的三维框架。

     丛书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共计约 60 万字, 入编的大部分是课题组成员的相关研究成果, 包括各类具有理性思考的论文、 调查研究实证报告以及相关学校老师的师训工作案例。

     滨湖区教育局副局长、 课题组副组长吴洵如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 5 年的研究中, 课题组主要围绕区域性现代师训制度的应用性理论和实践性操作开展了 具体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加强了区域性现代师训制度的应用性理论研究, 确立区域性现代师训工作的基本理念与观点。

     区域性教师培训工作的核心理念是让培训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真实需求。

     区域性教师培训的基本观点:

     让培训触动教师思想, 让理念化为教学行为, 让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课题组探索、 建构区域性现代师训制度建设的相关原则, 如建构层次性、 关联性原则, 完善教师培训的各种配套制度, 使之形成网络; 建构实践性、 有效性原则, 贯彻执行教师培训的各项制度, 使之落实到位; 建构全面性、 长效性原则, 完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的工作机制,使之良性运作。

     课题组加强了区域性现代师训制度建设的实践性操作研究。

     首先, 探索与创新教师培训运行机制。

     加强区级师训机构资源的整合, 转变区域师训内容、 体系模式, 创新区域师训评估激励机制。

     其次, 创新基于区本的培训制度体系。

     主要包括校际联合教研制度、 区本骨干研训制度、 区本网络研修制度等的创新。

     其次, 探索基于校本的师训制度。

     主要是落实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制度、 读书活动制度、 沙龙研讨制度。

     与会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充分对话, 各位专家分别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刻到位、恰如其分的点评, 给与会人员以极大的启发。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组 5 年来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以及收获的丰硕成果, 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研究过程务实, 研究成效显著,认为课题组能够不断创新区域性现代师训制度, 开展富有成效的教师培训活动, 提升了 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感, 加快了滨湖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王铁军教授认为, 这个课题比较大气, 既有远见, 又有近见, 课题研究围绕中心命题做得扎实、 实在, 体现了 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和实用性、 科学性和规范性、 创新性和新颖性、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区域性现代师训制度具有开放性、 主体性、 多元性和发展性。

     鉴定组组长彭钢作总结性发言, 他代表鉴定组宣布同意结题的鉴定意见, 认为课题组探索与创新教师培训运行机制、 基于区本以及校本的培训制度体系探索等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均很有价值, 对“三个结合”、“三个转变” 的后续思考极为深刻, 有利于区域性教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他要求课题组进一步加深对“现代师训制度” 内涵的认识, 不断创新和整理培训制度, 不断提升师资培训成效。

     滨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局长钱江代表课题组向专家组表达了 诚挚谢意, 并表示将以此次结题活动作为新的起点, 继续深入研究、 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促进滨湖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在后续的师训工作中, 课题组应进一步在组织教育考察团赴国内外考察访问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搜集和研究国外、 国内的各项教师培训制度, 同时加强区内师训制度的纵向比较和区外教师培训制度的横向对比研究, 在此基础上查找相关书籍文献, 概括、 归纳、 总结、 充实制度建构的理论体系, 出台关于师资培训制度比较研究的报告和关于新的教师培训制度编制的建议书, 侧重于从制度编制角度提出建议, 并基于绩效工资的大背景形成《无锡市滨湖区教师培训制度汇编》 文件集, 不断加强现代师训制度中公平性机制的培育研究, 做好资金投入与效益递增评价机制的良性互动研究以及受益群体的自我回报与效益辐射研究, 并不断

     深化未来师训工作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之, 今后课题组成员将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与专家的对话与互动, 深化认识, 不断完善和推进后续研究工作, 创新师训工作制度, 促进教师幸福成长, 为我区教育事业的高位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师资支撑。

     ( 执笔:

     顾晓东)

      本文责编:

     吴伟昌

      ●中期成果展示 共同体验

     共勉发展

     共享快乐 ——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立项课题《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有效教学研究》 中期研究情况介绍 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 课题基本情况简介 《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有效教学研究》 是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立项课题, 该课题于 2006 年 11 月经无锡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 正式立项。

     原课题主持人为无锡市数学名师杨凯校长, 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 现课题主持人为许建良校长。

     课题组核心成员有无锡市教学能手、 区教学新秀以及教学骨干, 共计 15 人, 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其他教师都进入分课题组参与研究, 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 前期研究情况回顾 1. 对课题内涵的再认识。

     2007 年 5 月 17 日, 我校进行了该课题的开题论证会, 市、 区专家提出了 许多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专家提出的质疑和建设性意见, 我们课题组成员重新解读课题, 对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我们所指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建立在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在我校大力推进“体验教育” 的大背景下, 我们的课题研究应关注师生生命的发展形态、 人格、 情感的建立, 从知识和技能及积极情态的形成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以及教师的精神成长。

     2. 对实施方案的新调整。

     在二年的研究过...

    篇四: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

    编号:JJS2011—254

     县域内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研训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摘要:

     按照教育发展的趋势,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县级中小学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合二为一以后,必须思考诸如“如何建设省评估达标研训基地”“如何改进教研方式”、“如何转变培训方式”、“如何实施研训一体”等一系列问题,并对“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县域内

     教师教育

     研训一体

     模式

     按照唐山市教育局、唐山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唐山市财政局文件要求(唐教字【2011】43号),对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室、电教室等部门进行整合,组建集教研、培训、电教为一体,属中小学系列办学实体,具有一定管理职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2012 年 4 月,唐海县教研训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整合后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增添了新的教研职能。“研训一体化”是指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进行有机整合的教师教育新模式。新的职能就要求我校研训合一并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研”的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以及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困惑;“训”的是促进学校校本化发展的理论与策略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训一体化”坚持“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研训合一”,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课改、服务于教师。

     我们思考,虽然稚嫩,却勇于尝试

     一、分析原因,查找根源。

     “研训一体”,既是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研室与进修学校合二为一以后,如何建设省

     评估达标研训基地,如何改进教研方式,如何转变培训方式,如何实施研训一体化,这些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为拓宽思路,建设好新机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石家庄藁城市、保定市望都县、秦皇岛市海港区、邯郸市峰峰矿区、唐山市玉田县、丰润区等几家整合较早的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借鉴了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分析了他们在建设、运转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大胆地分析原因,查找根源。

     一是缺乏行政管理职能,工作开展有阻力。教研,从教育局剥离之后,作为新机构的常规性工作,需要经常深入全县各类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新机构没有行政职能,没有约束职能,造成教研工作不能很好发挥应有作用。

     二是经费落实不到位,工作开展没保障。近年来,国家、省教育、财政部门相继下发文件,就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但具体到各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每年拨付的业务、工作经费很少,不能保障正常运转,新机构本身没有创收渠道、没有收费资质,只有完全依靠县财政这条渠道,因此,没有足额拨付专项经费,业务、工作经费定额很低,影响了教师研训工作的开展。

     三是人员配备不优化,工作开展质量低。目前一些教研员水平不是最优,有的较差、处于应付状态,新机构没有自主调动教师的权利,根本不能有效保障教研工作的质量,长此以往,必将产生消极影响。

     二、大胆尝试,探索创新。

     一方面我们走访学习,拓宽思路。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成功经验,比如: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配套政策文件。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配套政策文件。及时成立了专门办事机构。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主管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人事、编委办、建设等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县政府及时召开县长办公会、常务会以及编委会、协调会等会议,对机构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专门出台文件,对机构场所建设、人员编制、工作(建设费、办公

     经费、培训经费)经费一一落实。

     二是加强投入,工作力度大。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文件要求,进行实质性合并,实现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室、电大工作站四位一体,都建有附属小学,作为实践基地,改革比较彻底。投入较大,高标准建设办公、教学、宿舍楼,配套设施齐全,配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

     另一方面我们总结梳理,提出建议。

     1、新机构必须和教育部门建立非常紧密甚至一体的联系。要攀好教育行政这棵大树,新机构一把手应由教育局主要领导担任,最好是党委书记,起码是副书记兼副局长,主管教研的副校长也应由教育局副局长兼任,直接代表教育局管理。这样,便于工作协调,减少管理层次。

     2、最好将电大工作站合并。这样,既符合教育部、省教育厅文件精神,联系一些高校为我所用,既利用高校一些知名教授帮助我们培训教师、方便教师学历进修,又能为新机构补充一些工作经费,更便于工作开展。

     3、人事、教育部门要专门制定优惠政策。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在人员配备上、岗位聘任、职称评聘上给予倾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努力保障新机构教师特别是教研员能够合理流动,实现最优化。

     4、财政要重新核算新机构日常工作经费,严格按照上级规定足额拨付培训经费。4、财政要重新核算新机构日常工作经费,严格按照上级规定足额拨付培训经费。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县情,设立教育教研专项经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保障经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更新维护专项经费等。按城乡教育附加费的 5%足额拨付培训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按月正常拨付。

     5、要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示范评估为抓手,县政府主管领导亲自挂帅,抽调专人组成精干班子,制定发展规划,加强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教师培训机构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校。

     一路走来,尽管蹒跚,还算稳健

     通过广泛的调研,经过不断思索、研究和调整,制定了当下进修学校发展的思路。学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发展为总揽,大力实施“123 工程”(即 一条主线:练内功、强管理,推进研训一体化发展。

     两个转变:实现由传统、保守的办学思想向现代、开放的办学理念转变;单一的培训方式向研训一体化转变。

     三项突破:研训效果有提升;教师素质有提高;学校形象有转变,为建设“经济强县、乐居唐海”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

     一、抓投入,建基地 着眼于教育现代化,从政策、经费等方面为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足额落实培训资金。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县财政优先安排专项教师培训资金,保证全县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注重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08 年以来,投资 135 万元,新增学校建筑面积;投资 10 万元,重点建设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并与中小学连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开通了外网和内网;投资 12 万元,更新添置办公电脑 20 多台,做到教师人手一台;投资 8 万元,完善了图书室,装备了电子阅览室,实施了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购进了满足现代教师培训需要的电子信息资料、图书资料等配套教学资料;投资 15 万元,在全市率先新上了数字化实验室。

     为创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示范校,准备新建报告厅、多功能厅和部分专用教室及微格实验室;装备心理教育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使办学环境得到优化,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3、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成立由教育局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进修学校校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育局、进修学校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教师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进修学校,负责日常工作。进修学校在拥有专任教师的基础上

     聘请一线教师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能够适应培训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了教师研修网站和教师进修信息中心,能够满足全县教师培训需要。

     二、抓载体,重教研 1、立足校本抓教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教师进修学校校本研修方案》,组织好每周的集中学习活动,开展了演讲比赛、说课、岗位练兵、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激发全校教师“学专业、长技能、促发展”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2、贴近基层促发展。学校发挥专兼职教研员的作用,加强学校课程的指导与管理,坚持每学期下基层学校听课。在基层学校开展听课评课、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和教师论坛等活动,了解基层教师的需求,交流研训工作的经验,增进进校与基层学校的感情,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为全县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3、搭建载体求实效。为确实推进教研训一体化,真实反映全县教育教学动态,展示教师风采,为全县广大教师开展教研训活动搭建一个有效平台,创办了《唐海教师》双月期刊。

     4、课题引领激活力。教育科研室面向全县教师发出号召,组织开展县级课题申报工作。创设校校有课题,人人皆参与的浓厚氛围。目前,进校承担的省级课题《县域内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研训一体化创新模式研究》正处于中期研究进展阶段。2011 年 12月,唐海县教师进修学校被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评为“先进会员单位”。

     三、抓重点,强培训 教育要发展,质量是核心,教师是关键。学校始终把教师培训作为工作着眼点,深入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小学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农村薄弱学科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以及普通话培训等多形式的社会培训工作。采取网络教研、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举全校之力,努力把培训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1、全员素质培训上台阶。自 2009 年开展网络培训以来,学

     校每年参训率达 100%,合格率达 99%,连续两年全市排名第二。特别是 2011 年,学校 3 名班级辅导教师 6 次在全国继教网首页上展示,2 名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继教中心组织的“培训生活 秀动你我”活动,分获特等奖(河北省仅 1 名)和一等奖。

     2、小学校长培训出新路。以集体授课、专家视频、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校长交流等多种形式为载体。今年我校还将利用暑期举办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班。

     3、骨干教师培训有新招。几年来,坚持邀请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唐山师范大学教授、省市知名学者等来县授课。今年下半年,我校还将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在全县举办班主任素质大赛。

     4、新教师培训有提升。有针对性的对新教师岗前急需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培训,2009 年以来举办新教师培训班 2 期、185人,定期深入学校跟踪指导,督促所在学校安排业务骨干“一对一”、“多对一”传帮带,为新教师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综合信息技术培训有成效。举办综合信息技术培训班 29期,辅导班 12 期,培训教师 1700 多人,参训率 99%以上,考试合格率 100%。

     四、抓基层,促发展 坚持素质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总校,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全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2010 年,组织完成了县第二实验小学等9 所县级示范校建设;2011 年,组织县第二中学等 5 所学校申报市级示范性学校。我校结合县教育局及时成立了工作小组,组织创建学校召开动员会、协调会、现场指导会、意见交换会 20 余次,深入基层学校实地指导、督导 30 余次,对每所学校 7 大类 22 大项 72 小项千余卷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做细致、耐心的指导。对每所学校的总体环境、研修处、电子备课室、教师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健身室、茶艺室等 10 余项硬件设施进行督导检查。2012 年 4 月县第二中学等 5 所申报学校全部通过市示范性评估验收,提升了学校档次,为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收获,谈不上辉煌,但很实在

     追求卓越是进校人永恒的目标,不懈努力是进校人永远的信念。学校把承担的省级立项课题《县域内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研训一体化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与研训一体化工作实践中有机结合,理念指导实践,实践探索真知。学校专、兼职教师结合基层学校教师对“研训一体化”的认识逐渐明晰,在新时期教师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模式等方面,也作出了富有前瞻性的探索和开创性的尝试,创造性地建构了“研训一体”新模式。

     1、创建新机构,推进 “一体化”体制改革。

     根据教育部“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理念和相关政策、法规,创建了新型的现代教师研训机构。将教研、科研、培训相互对接,相继连通各学校,将教研、科研与培训付诸“一体化”,基本形成了区域性“大研训”格局。

     2、开创新模式,完善 “一体化”运行机制。

     体制上的“一体化”为工作机制的“一体化”提供了组织保障、资源优势和管理便利,在工作过程中的探索与积累,逐步形成了与“研训一体化”体制相对应的新的工作机制与研训模式,促进了“研训一体化”工作的有序、高效、规范运行。

     一是同伴互助式“研训一体”模式。提倡教师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合作分享,共同发展。主要采取培训者与受训者的对话、同伴与同伴的对话、教师的自我对话等形式。

     二是问题解决式“研训一体”模式。通过听课、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知识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方式及内容进行培训指导,再通过实践检验培训效果,及时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发现新的关注点,聚合成新的研训工作思路。促使研训工作由单一指导型向研训互通型转变。

     三是集中式“研训一体”模式。把原来中小学点阵式教学片整合为集中式教学片。撤并分场完全小学到各场镇中心校,撤消除八农场中学外各分场中学,统一合并到县城三中,实施集中式

     研训模式。

     四是菜单式“研训一体”模式。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向我校提出申请,明确具体学科或要求等,由我校组织专业教师遵循“按需服务、按需指导”的研训工作理念指导研训活动。

     五是课题驱动式“研训一体”...

    篇五: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

    教 经 纬师道·教研 2017 年第 6 期校本培训是指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 由各个学校在内部开展对教师的再教育活动, 借此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校本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 , 但其有效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机制予以支持 , 如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 教师培训机构的配合与指导 ,培训学校的管理和运作 , 受训教师的自治和参与等因素 , 都将影响校本培训的实效。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的素养急待提高, 而教师校本培训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教师校本 培 训 有 重 要 意 义 。( 1 )

     校本培训立足于本校的实际需要, 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培训过程中可以直面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并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提高, 促进学校的发展。

     ( 2 )

     通过校本培训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和道德素养。

     我们都知道教师不是一份能够一劳永逸的工作, 只有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而校本培训正好为教师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途径,通过聆听专业指导老师的辅导, 通过和其他教师一同探讨、 学习, 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和道德素养。

     ( 3 )

     校本培训的实用性比较高, 教师在进行校本培训时能够兼顾教学任务, 这就避免了一些学校出现教师资源紧张而影响教学任务的现象。当前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1. 系统规划不够, 以完成培训量为主。

     现阶段的教师校本培训, 因为有上级部门规定的师训学时要求, 所以许多学校在对教师培训的要求上, 主要还是以完成学时数为目的, 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系统规划明显不足。2. 学习目的性不强, 以感受式学习为主。

     从参与培训的教师来看, 因为更多教师参与培训缺乏真正的主动性, 所以参训目标不明确, 参与培训活动时, 以观望为主, 感受为主, 浸入较少, 缺乏真正的投入、 深入的思考。3. 后续行为跟进管理薄弱, 以教师自主消化为主。

     应该说, 现阶段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机会相当多,许多教师每学期都外出学习培训,有的甚至在三次以上, 学校内部的校本教研等培训活动更是频繁, 但许多学校在对教师外出学习或校内受训后的行为跟进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教师受训后的行为转变与否,更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完善校本培训的措施1. 学校要为校本培训提供支持。

     学校是校本培训的组织者和直接领导者, 也是校本培训的直接受益者, 所以应该为校本培训提供应有的支持, 包括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邀请优秀的、 有能力的培训老师来进行培训; 创造和谐良好的环境来进行校本培训。2. 制定合理的校本培训方案。校本培训是一件关乎教师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的大事,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应该制定一个有针对性、 连续性和科学性的培训方案, 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在制定方案时应该考虑到不同教师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其进行分层、 分批的培训, 同时方案应力争具有科学性, 可以邀请一些从事校本培训的专家, 针对学校和本校老师的年龄、 学历和教育特色来制定校本培训方案, 或是集思广益, 通过与兄弟学校多交流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培训方案。3. 建立完善的保障和奖励制度。

     校本培训不仅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教师也需要投入很多, 做好保障制度能够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 奖惩制度也是促进教师更加重视校本培训的一个有力举措。

     如将校本培训的结果计入教师个人考核, 同时针对完成校本培训比较好或者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校本培训在面对教师敷衍的态度时很容易流于形式, 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建立一个合理的奖惩机制就能够有效地遏制教师这种敷衍的态度, 提高思想认识, 正视培训, 从而更好地发挥培训的作用。4. 校本培训应注意做到形式与内容相结合。

     形式上的多样化和活泼化与内容上的实用性, 是一次优秀的校本培训应该具备的两个方面。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可以将理论与上课的实践经验充分结合起来,可以请教师们谈谈自己在实际上课时遇到的困难, 也可以谈谈比较好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种形式使校本培训在保持实用性的同时又兼具活泼性。综上所述, 教师校本培训要求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和教师三者协同发挥作用, 其中学校负责组织实施。

     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学校层面的校本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才能逐步使校本培训管理过程实现规范化、 科学化, 保证培训活动的高效开展。责任编辑 魏文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策略研究文 / 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 杨伟强3万方数据

    篇六: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

    2015年,我区有幸成为重庆市首批 “国培计划”项目县之一,我区紧抓“国培计划”重心下移这一历史契机,两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乡村教师发展的培训新路径。自启动实施以来,各级、各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开局良好,其培训覆盖范围广,培训模式机制新,培训效果影响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一、协同实施高起点申报成功后,我们 16 个项目区县都是在探索中不断地寻求突破和创新。本着“依托高等院校,借力优质资源,聘请专家指导”的原则,高起点谋划,与做专业培训的对接机构协同实施,在探索中不断地寻求突破和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力争把“送教下乡”培训做亮做强,做成品牌。与协同机构本着“组织共建、资源共享、课程共建、责任共担、管理共同、模式共创”的原则开展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整个培训活动得到各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无论是确定培训主题,还是制定培训方案等,各环节都在首席专家的全程参与指导完成,他们还带领主城区的一大批学科名教师、骨干教师到梁平做示范课和专题指导。培训专家指导和借力主城资源,让我们的培训不但有理论支撑,还有创新的方式,而且收效明显,教师喜欢。在市国培办的专业指导下,在协同机构的全力支持下,我们的国培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效。16 年元月,梁平区教工委书记唐诗雷代表项目区县去北京教育部高研班作了专题发言,介绍梁平国培送教下乡培训的经验做法;8 月,人民网对梁平经验作了专题报道; 12 月,梁平送教下乡培训经验又在重庆晨报作了专栏报道。送教下乡培训让很多中小学校长及老师们感受到了一种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起点而接地气的培训,市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了家门口,很多校长提前预约申请将送教下乡培训点设在他们学校,全区各学校形成了“被动卷入—主动培训”的可喜局面。二、精准落地抓重点为了让培训真正做到有效、高效,我们对各环节做了细致的研究,抓住重点,精准施训。回顾两年的“送教下乡”培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尝试:认准一个目标,确保两个到位,强化三项建设,实现四个转向,创新五步模式。认准一个目标项目实施时,我们认真研读《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实施指南》《送教下乡培训课程设置指南》,紧紧抓住“聚焦课堂教学行为” “开展主题培训”“催生校本研修常态”三个关键词,反复研讨、仔细推敲,拟定培训实施方案,紧扣“诊断示范—研课磨课 - 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环,实现“五到位”培训,即服务到村校,送培到课堂,指导到现场,支持到校本,聚焦到个人。我们认为,只有方向把握正确,培训才能精准实施。确保两个到位一是服务到位培训实施前,我们先后开好三个会。项目启动会。会上要求各项目学校成立领导小组,校(园)长亲自抓国培,做好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建立奖惩与激励机制,引导学员全员参训,有效学习。制定本校的管理制度、政策支持、条件保障,建立项目问责制,明确责任分工。发挥国培的引领示范作用,立足“三点”,精准施训□文 / 梁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唐

     明智库观察 Z万方数据

     4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会。一是按照国培办的安排,配齐相关工作人员;二是提前检查好会场的布置,功能设备的使用等具体事宜,保证课堂正常运行;三是保证上课课件、相关资料及反馈信息的畅通;四是做好学员食宿、交通、医疗等后勤保障,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管理服务。专家培训会。一是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设计团队深入基层学校广泛调研,全方位掌握情况,了解学员需求,合理布局培训点,将工学矛盾降至最低点;二是组织学科教研员,区级培训团队根据学情研讨预设培训主题,形成初步的培训方案,并与市级首席专家一起深入研讨,反复修改,形成颇具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确保培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三是对专家团队进行专业培训,解读培训方案,落实指导任务,规范培训流程,考评指导效度,学习评优细则,让每个指导教师明白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二是指导到位为了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区按照 10:1 的比例给每十名学员配一名指导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指导老师对本组学员的备课上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作专业、认真、细致的指导,并参与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在线答疑,帮助学员解决教学中的困惑。

     另外,我们还多方协调,千方百计把在高校或培训院校培训的学科骨干班、置换脱产班的学员,请到梁平来参与指导,让全市的专家团队与我们的乡村教师面对面研讨,汇聚各区县的专家资源,送到学员面前,提高指导效果。15 年,我们将渝中区小学语文市级培训团队 50 名学员请到梁平,并分散到 16 个教学点,对学员进行五天的实时课堂跟踪研讨,一对一帮扶指导。每名市级培训者分别听五名学员的初建课,并逐一点评;然后再由培训团队为学员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市级培训者同学员共同备课,修改教案,形成说课稿,转战三地,逐级提升,整个活动安排让双方都无法扮演南郭先生。不管是专家指导老师还是学员,都得到共同提升,我们深切感受到,这种链式传动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我们把这项活动称为“燃梦行动”。16 年,我们又将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初中英语市级培训者团队的 50 名学员及二师的初中语文区县级培训者团队的 50 名学员都请到梁平参与我们的研课磨课活动,形成“培训者带动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辐射乡村教师”的链式培训体系。着力三项建设一是基地建设培训机构建设针对我区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分离,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教学研究缺乏助推力等问题,我区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教育内涵发展”为目标,2015 年将县教师进修校、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整合,将教科所人员、编制、职能职责划入“梁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整合后的“梁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质量监测、督导评估、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一体,着力探索“管理统一、资源共享、信息贯通、研训教一体”,努力打造县域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新高地,形成上联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由于老城扩建受限,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2018 年 9 月,教师进修校将整体搬迁至新城,并设自己的附属小学——泰和路小学,规划用地 45 亩。建立了办公楼、综合楼、教学楼、学员接待中心、学术报告厅等,总建筑面积 5000 平方米。新校区建设正在大力实施中。基地学校建设送教下乡培训的基地建设重在镇乡,要把优质资源送到乡村教师家门口,我们按照“导向性、公平性、均衡性”三原则及地域分布等方面的因素选取了福禄中学、文化镇中、回龙镇中、聚奎镇中、合兴初中、屏锦三小、仁贤镇小、蟠龙镇小、碧山镇小、石安镇小十所有代表性、示范性的学校作为我们培训JIAOSHI FAZHANZ智库观察万方数据

     47的基地学校。基地学校既要有优势学科建设,又要有校本研修引领、示范作用,并且愿意积极承担培训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经教委审查、认定后统一挂牌——“梁平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对不达标和复检不合格学校取消资格。二是制度建设我们注重培训管理的精细化,为了“让学员端正态度,让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理清思路,让项目学校建立了制度”,我区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梁平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两个纲领性文件。为了保证“国培计划”项目县,向乡村教师创新实验区迈进,我区还拟定了《“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实施细则》《“国培计划”工作团队管理职责》、《“国培计划”学员管理制度》《“国培计划”学员选派细则》《“国培计划”学员考核细则》《“国培计划”学员奖惩细则》《“国培计划”培养跟踪细则》等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三是团队建设被市教委认定为项目区县后,我区立即行动,迅速组建了三个团队,加强组织保障。领导团队:成立了由管学副区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方向把握、机制构建、统筹协调、保障落实;由教委人事科和进修校等相关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培训工作。管理团队:专门成立了由进修校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教委组织人事科科长担任副主任,采取“1+2”模式,即 1 名教育行政部门人员、2 名研训机构人员组成的“国培计划”项目区县办公室,负责项目调研设计、管理运作、监控落实、问效评价等。专家团队:按照高校、教研员与一线骨干教师相结合;本土专家与外地专家相结合的方式挑选了能上课、能诊断、能培训、能研发“四能”优秀学科教师,按照“集中培训——统一认定——颁发证书——参与培训”的流程开展活动。三个团队促使“国培”工作领导到位、管理到位、指导到位,形成合力保证了培训工作环环紧扣,有序高效地开展。实现四个转向我们在调研中还了解到:乡村教师普遍希望培训方式变“解释问题”式培训为“解决问题”式培训,即空洞的理论培训转向操作性的实践培训。于是我们做到“四个转向”:一是从大讲座转向小课堂,每班不超过 50 名学员,实施小班化教学;二是从散打式培训转向主题式培训,每年的“送教下乡”培训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找准问题,提炼出培训主题;三是从上至下的方案设计转向上下联动的方案设计,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将初步拟订的培训方案分别与一线教师、校(园)长、协同机构进行磋商,使培训方案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四是从单一的“输血”转向多元的“造血”,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做到“四实”:将培训内容的落地与生根做实、将培训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做实、将培训成果的转化与激励做实、将培训后续的跟踪与关注做实。促进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多方面得到成长,促使他们多元自我“造血”。创新五步模式在实施项目时,我们严格按照市国培办《实施指南》中的“三段四环”完成了规定动作,走实三段,做细四环。又结合区域实际,添加了一些创新动作,即送教下乡培训五步棋:全面诊断、确定主题——名智库观察 Z培训者和指导老师深入一线诊断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摄影:聂巧鸿万方数据

     48师示范,带动引领——研课磨课,锻造技能——成果展示,树立信心——总结提升,助推校本。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求创新。一是全面诊断,确定主题教师培训的实施就是寻找“过敏源”,找到“真需求”,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于是我们高度重视对被培训学员的问题诊断,三年来,我们对培训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工具测评等方式进行全员诊断,找准他们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判断问题生成的原因,多次开专题研讨会提炼培训主题。二是名师示范,带动引领对于乡村教师而言,最需要的是行为示范,上给我看,效果好我就想学,说给我听,听得懂我就试;教我做,做得到我今后就用。所以在培训中,我们为学员提供的是最接地气的示范——区内优秀教师示范与市级优秀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后,名师结合课例进行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阐释,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学科原理,教育理念、教学技巧。让培训对象处于真实的教学场景中,现场观摩,亲身体验。三是研课磨课,锻造技能在研课磨课环节,我们采取全员参与,一课三研、一课三磨的方式研出成果,磨出精品。研课采用导师根据培训主题指定课题,分班分组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的方式进行,学员在比较中自省自悟,在导师的点拨中拔节生长。磨课实行小组导师负责制,采用学员独立备课、小组轮流说课、组内抽签上课的方式激发学员内驱力,最大限度扩大学员磨课参与面,力改他人上课与己无关的校本研修的低效局面。导师精心组织小组讨论,指导改进,力求学员通过“初建定点,重建改组,再建优化”达到螺旋上升,让每一名学员都投入其中,收获其中,磨出精品,生成有价值的本土资源。四是成果展示,树立信心我们将课堂精品、理论成果、校本研修分类展示,每位学员课堂展示必选,其它自选。学员课堂展示采取校、片、区三级赛课活动形式,即每位学员参加学校的赛课,评出一等奖参加片区赛;片区赛出的一等奖参加区“国培”办举行的决赛。设区级一、二、三等奖,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让每一名学员都能赢得展示的机会,体验收获的喜悦,让每堂课都变成课例或案例资源。国培故事展播、优秀教学设计展示、校本研修日志等其它各类展示,学员任选一至二项参与评奖,让每位学员都有获奖机会,留下生动的成长印记,树立乡村教师自信心,促使他们拔节成长。五是总结提升,助推校本我们注重分类总结,理论提升,成果提炼,生成资源。培训学员、培训团队、培训机构将培训过程中的媒体、电子、文字、图片资源归类总结,形成资源包,服务后续培训,召开培训颁奖总结大会,推广培训成果。此外,校本研修和教师自我研修也不再是表面文章,不管是培训还是研修,只要能通过考核,我们一视同仁,建立统一的学分银行,认证教师每年的学分。学分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年度考核、评职评优、调动交流挂钩,并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和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三、三动三提做亮点一是项目联动,提效益我区作为“国培”项目区县已经进入第三年了,在实施中我们在不断思考与总结,发现五大类项目由于承办机构不同,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及培训资源等都存在相互...

    推荐访问:构建有序高效的县域师训运行机制 师训 高效 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