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8篇

    时间:2022-09-29 20:40:2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8篇“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 28瑟同雪匿南昌起义中的李立三▲李立三南昌起义的枪声打破了夜空的沉静和革命形势的沉闷,彰显着中共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其影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8篇,供大家参考。

    “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8篇

    篇一:“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

    8瑟同雪匿南昌起义中的李立三▲李立三南昌起义的枪声打破了夜空的沉静和革命形势的沉闷, 彰显着中共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其影响的深远和深刻已被历史所明证。

     对于南昌起义的功勋人物, 我们一般熟知周恩来、 朱德、 恽代英、 贺龙、 叶挺等, 而对于李立三, 由于之后的“立三路线” 受到否定,使他在南昌起义中的巨大贡献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和遗忘了。李立三首倡和策划南昌起义19 27 年, 是中国的一个躁动年份。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国共第一次合作没有更加紧密, 反而加剧分裂。

     4 月 12日, 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政变, 实行“清党” ; 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日趋反动。

     在这个严峻态势下召开的中共“五大” , 没有扭转陈独秀的妥协退让和对汪精卫的幻想。

     随即, 夏斗寅部公开叛变, 联蒋反共; 何健指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 ,一时间大江南北腥风血雨, 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被捕杀,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已成败局。为了挽救中国革命, 中共中央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 在7 月 12 E t召开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 对陈独秀进行批判, 并停止了他的工作,使其从此悲剧性地离开了领导岗位; 指定张国焘、 周恩来、 李立三、 李维汉、 张太雷组成中共■曾市南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代行政治局职权。

     会议还决定独立武装暴动对付国民党, 但具体在哪里暴动, 并无决议。李立三, 这位从醴陵乡村走出来的青年此时仅28 岁, 但他已经是一位杰出的历经磨砺的工运领袖人物。

     他成功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使安源路矿的共产党员人数在19 24年时占全党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他是上海总工会委员长, 五卅运动总指挥, 成为上海工运的有力推动者; 他在武汉领导的工人运动声势浩大, 带领群众成功收回汉口英租界。

     他就像醴陵制瓷的窑火, 激情迸发, 演说极富鼓动性,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被称为“滔滔不绝的李隆郅( 原名)” , 在斗争中是一员勇往直前的猛将, 工作中被誉为不知疲倦的“火车头” 。

     正是他的突出才能和鲜明性格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被推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紧急关头, 又被指定为临时中央常委。7 月 18 日, 中央临时常委召开会议, 探讨联合张发奎部队反汪的可能性。

     张发奎任北伐时的第四军军长, 率部从广东一路打到武昌,所向披靡, 负有盛名的叶挺独立团隶属该军。因战功卓著, 第四军被称为铁军。

     宁汉分裂时,张发奎拥汪反蒋, 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 整军入赣, 准备讨蒋。

     考虑到张发奎想回广东老家, 中央临时常委们认为如能与其合作, 策动反汪, 挥军回广东建立根据地,就暂时不暴动。

     在讨论中, 李立三最坚决, 提出:

     “对张发奎不可寄多少希望, 应由我们自己动手。

     ” 但多数人的意见主张先看一下张发奎的态度再定。

     由于叶挺、 贺龙部队已往九江, 许多中共的负责干部也到了那里, 会议要求李立万方数据

     ▲毛泽东与李立三三去九江联络和观察。7 月 19 日, 李立三到达九江, 探知联合张发奎已无希望, 准备暴动的消息已秘密在共产党员控制的军队中传达。

     在军事上, 叶挺、 贺龙部队处于朱培德第三军、 程潜第六军和第九军的包围态势中, 由于九江三面临水, 也是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的驻地, 在九江不宜暴动, 而南昌敌人的力量相对较薄。

     将部队带往南昌,在南昌发动暴动的决定在李立三心中燃起。

     在中央并没有将发动暴动和确定暴动地点的任务交给李立三的情况下, 于20 日, 在林伯渠弟弟林祖烈家中, 他召集已到九江的邓中夏、 谭平山、 叶挺、 聂荣臻一起开会并主持会议。

     李立三明确提出在南昌暴动, 在政治上反对武汉、南京两政府, 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同意。

     聂荣臻后来回忆, 李立三态度坚决, 也很急躁, 要求立即动手。

     李立三还指着对提出要先请示中央的聂荣臻发火说, “你是奴隶主义, 胆子太小” 。

     这样的大事当然需要中央批准, 会议最后同意请示中央。

     这次九江会议是建军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直接促成中央下决心举行南昌起义。

     李立三的首倡, 既源自于心中的熊熊燃烧的革命激情, 也有他对时局的分析和判断, 无疑具有不可抹没的历史功绩。7 月 21日, 在庐山仙岩客寓的狭窄厨房骚皿里, 李立三、 邓中夏与在山上疗养的鲍罗廷及陪同者瞿秋白、 张太雷等一起, 具体商讨南昌暴动的纲领、 计划和行动准备。

     九江会议时, 只有李立三一人是临时中央常委, 而这次会议还有临时中央常委张太雷, 以及回到武汉后即被补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的瞿秋白。

     24 E l, 瞿秋白、 周恩来、 张国焘、 李维汉四位临时中央常委在武汉开会, 同意李立三等人发动南昌暴动的提议, 决定组成前敌委员会, 由周恩来担任书记, 李立三、 恽代英、 彭湃为委员, 领导和组织南昌暴动。李立三回到九江, 在23日主持召开第二次九江会议, 再次研讨南昌暴动的政纲、 宣言、军队集中和起义时间。

     李立三还提出南昌暴动后应实行土地革命, 但对是否没收地主土地争议很大。

     25日, 周恩来秘密到达九江, 组织召开第三次九江会议, 传达中央决定, 并把没收地主土地列入政纲, 统一了大家的认识。

     南昌起义蓄势待发, 进入实质的准备阶段。坚决反对张国焘的阻挠临时中央将南昌暴动的决定报告了共产国际, 但共产国际对南昌暴动的态度暖昧。就在周恩来从九江赶赴南昌的26 日, 在武汉的临时中央常委又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最新派来接替鲍罗廷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等人。

     罗明那兹传达了最新精神, 没有经费可供南昌暴动使用, 绝不允许苏联顾问直接参加中共组织的暴动。

     他还宣读了一份由斯大林决定、 布哈林具名拍发的电报, “倘若这次暴动无成功希望, 最好不要发动, ( 张发奎部)共产党人可全部退出, 并派他们到农民中工作” 。

     会议最后决定遵照共产国际的要求, 指派张国焘尽快把共产国际的指示传达给周恩来等前委。27 日, 张国焘到达九江, 向恽代英等人进行传达, 遭到反对。

     张国焘还于29 日早晨和中午用隐语连发两封急电给南昌前委, 要求无论如何要等他到南昌再作决定。

     30 日, 张国焘到2 9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南昌起义中的李立三作者:曾市南作者单位:湖南省纪委刊名:文史天地英文刊名:WENSHI TIANDI年, 卷(期) :2013(10)

      本文链接:

     http: //d. g. wanfangdata. com. cn/Periodical_wstd201310008. aspx

    篇二:“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

    查奎苎南昌起义前未曾召开准备起义的“庐山会议                  年第 期陈洪模上世纪  年代初有人在《南昌起义之前我党“庐山会议”史实初探》 以下简称《初探》 中提出这样一种论点    年 月 日深夜中共高级干部瞿秋白、李立三、邓中夏、林柏渠、彭湃、叶挺、郭亮、聂荣臻和鲍罗廷九人在庐山的仙岩饭店内举行了一次准备南昌起义的重要会议①。后来随着许多历史文献的公开以及众多党史工作者的努力探讨特别是张月琴同志《南昌起义是怎样决定的》⑦一文发表南昌起义是如何准备及决定的过程已基本搞清。虽然张文回避了对《初探》一文的论点直接评价但其内容已否定了《初探》的观点。张文的观点已被党史界接受八一起义纪念馆的陈列也基本以张文的观点进行宣传。可是今年仍有人提出南昌起义前在庐山召开过多位中共高级干部和鲍罗廷参加的重要会议并在《初探》一文提出的九人之外增加了一位出席者张太雷。甚至认为召开会议的所在地庐山仙岩饭店“成了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策源地”。④因此有必要再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证明这次会议并不存在。《初探》一文为了证明在庐山召开过准备南昌起义的会议引用了周恩来    年在庐山的讲话。现在大家都知道南昌起义前周恩来直到 月  日尚在武汉不在九江。因此对于这次所谓的“庐山会议”他的回忆便不是当事人的回忆。何况《初探》所引用周恩来讲话的末句是“要写这段历史请找李立三同志立三同志比我清楚。”周恩来在这里实际上是委婉地说明自己对这段历史不很清楚。《初探》随后介绍了    年夏天李立三来庐山休养时的回忆。可惜的是李立三的回忆竟是转引自接待人员    年  月和    年 月的再回忆④。在    年李立三已是对  年前发生的事情作追忆他的追忆涉及许多事情、人物、时间。而所述的回忆被接待人员听了以后。又过了  年再次经回忆而叙述记录下来。可以设想其问会有多少不幸的遗忘多少善良的添补乃至难以避免的混淆。当然不能否认辗转回忆和再次回忆中仍然会保留局部事实的真相或细节的真实但要以这种间接的追忆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可信性毕竟打了很大的折扣。举例来说《探讨》一文转引李立三关于庐山会议的回忆说“南昌起义的计划、领导机构的安排、起义日期都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的领导起义的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成员有张太雷、我、张国焘、彭湃、叶挺、谭平山、恽代英。起义日期定在月底。”⑤这段回忆就有多处与史实不符。周恩来任前委书记是不错但决不是这次会议上决定的时间也不对。我们现在知道周恩来是月  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任命为前委书记的⑥。而前委成员也仅有李立三、恽代英、彭湃这是中共中央 月 日明确指定的。⑦最早确定起义时间是第二次九江会议后来 月  日到南昌后在前委・   ・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成立会议上改为  日晚举行⑥。还是让我们看《李立三报告——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它写在距起义仅有三个月的    年  月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应该是没有疑问的。李立三在报告中讲“七月十九日我和中夏同志奉中央命令到达九江谭平山同志亦到。……我们到后第一次会议觉得张发奎态度之犹豫与右倾……因此决定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实行南昌暴动……在这次会议上没有不同意见遂将这次意见报告中央。我与中夏即赴庐山和秋白商议。秋白完全赞同这项意见并请中央即速可决。”‘璇段话非常清楚地说明 是九江第一次会议产生了准备在南昌暴动的意见。 这个意见上报了中央。 会后李立三、邓中夏两人上庐山同瞿秋白商议其他人并未上山。 瞿秋白完全赞同这个意见。李、邓再请瞿代表“在浔同志意见”去武汉请中央尽快批准。在这里丝毫没有在庐山举行一次会议决定南昌起义的论据。《初探》一文还引用了聂荣臻的回忆作为论据。恰恰是聂荣臻的回忆证实了庐山会议的不存在。因为聂荣臻只参加 月  日在九江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回。那样就不可能参加 月  日深夜在庐山召开的会议了。《初探》一文也承认在九江召开过第一次会议研究南昌起义的准备但提出第一次九江会议是  日白天召开的。随后。当天深夜又在庐山召开了一个九人参加的会议研究起义的准备。我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从时间上分析前引《李立三报告》首先一句话“七月十九日我和中夏同志奉中央命令到九江。”然后是一大段对形势的分析 为节省篇幅此处不赘引 然后提到“第一次会议”。十九日到九江并不等于第一次会议就在当天举行。如果说李立三、邓中夏到九江实地了解情况之后再通知有关负责同志来开会那样倒是更符合情理。报告中一大段对形势的分析是李立三、邓中夏来九江了解到新情况后得出的结论。这样分析第一次九江会议在  日召开的可能性更大。而结合李立三上庐山后的行程则可以肯定第一次九江会议就是  日举行。⑩叶挺在南昌起义后写的报告中将第一次九江会议称为“谈话会”他说这个会的时间是“二十号左右。”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就明确地讲他是  日参加这个谈话会 。总之根据各种资料从时间可以排除月  日深夜在庐山开会的可能性。也许有人会说《初探》讲到的庐山会议仅仅是弄错了一天日期而已它是第一次九江会议后于  日深夜在庐山召开的。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是不能成立。除了前面的分析还可以从出席会议的人员来讨论。有众多资料可以证明第一次九江会议的参加者至少有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聂荣臻、叶挺而且这个会议是谭平山召集的。 如果这个会开了之后立即上庐山又增加几个人开会。那么就有问题既然几位重要领导人在九江会议上没有不同意见已达成一致为什么要再次赶到庐山重开一次会议 而且上山时偏了要抛下谭平山一个人第一次会议九江出席者中军务最忙的是聂荣臻、叶挺他们有必要放下军务赶上山又开一次会吗叶挺的报告中只字未提庐山会议更没有说自己上庐山开会可见叶挺根本没有出席这个不存在的庐山会议。聂荣臻的回忆更清晰。他说七月中下旬这段期间他上了一趟庐山。他是去向鲍罗廷介绍南昌起义的计划和准备因为鲍就要回国了了解我党下步究竟怎么办好回去之后有所交待。同鲍介绍情况时由张太雷翻译 。他这次上山并未出席什么会议之前之后也没有另一次上庐山。这两位所谓“庐山会议”参加者的回忆反证了这个会议并未召开。 下转第   页   ・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出土的尸体及星宿图、粽子等随葬品是研究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医学和考古学的重要资料。该项考古成果在    年受到国家文物局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表彰。李渡无形堂烧酒作坊遗址是继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之后又一处时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该项发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   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  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藩王墓中埋葬着明朝皇家的“金枝玉叶”。藩王和王妃的随葬器物琳琅满目尤其是精美绝伦的金玉工艺品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明藩王墓的发掘对研究明代的封藩制度及明代藩王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解剖我国封建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江西半个世纪的考古学硕果要想在一本书中全部反映是勉为其难的我们只能遵照中国考古学年代下限基本定在明朝灭亡的原则以上述 大类近  项考古发现为主干请多年从事文博实践和研究的各项发现、发掘、研究专家分专题进行介绍。本书是一本以从事文物、考古、历史的专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兼顾社会各层次读者的人文类学术著作同时兼具严肃科普读物的作用。大家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坚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透物见人反映江西古代文明发展史力求图文并茂笔调流畅文风活泼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感谢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先生赐序为本书添光增色。同时还要感谢江西人民出版社和责任编辑游道勤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二 三年九月六日津哆淖啦淳 埘 埘蚌她’淖眵拶嘎洲哆测蹦聊博皇泓睁班母秘列出尊睁舶划 旦硝 芦列哪诤牡湖列出博蚪沪蛐啦帮 湖列也蹦 旦洲恍肚蛸啦扭略溥蛆潦哆亭哆 上接第   页总之实际情况还是如李立三报告所讲仅有李立三、邓中夏上庐山和瞿秋自商议的准备而不是九人或十人出席的会议。“庐山会议”是不存在的但文中所介绍的某些细节却是可信的。具体讲就是瞿秋白和鲍罗廷所住的地方是仙岩饭店李、邓同瞿商议的地点是该饭店的厨房内时间是深夜厨房内点上蜡烛窗户蒙了白布。一般来说一个人对某个环境的特殊之处往往会有深刻的印象从而在记忆中久久不会淡忘。李立三多年后重返旧地回忆这些场景细节时“激活”了当初对这些细节的感受这些具体的场景回忆便比较准确。因而这种对细节的回忆往往更可信。但由于第一次九江会议和李、邓与瞿的商议相隔时间很近内容又差不多因而李立三多年后的回忆将两件事混在一起这也是极有可能的。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还是以历史文献为依据更可靠。四 我个人认为尽管《初探》一文所提的・   ・注释①④⑤罗时叙《南昌起义前我党“庐山会议”史实初探》。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江西党史通讯》总第一期……二十六期合订本。    —   ②⑥⑧张月琴《南昌起义是怎样决定的》同上    —  ③罗利民《历史上的仙岩饭店》    年 月 日《中国文物报》第四版。  《中共中央致广东省委信    年 月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南昌起义》   。⑧⑨《李立三报告——八一革命经过与教训》。同上   、   。④  《聂荣臻回忆录》同上    —   。 ⑩叶挺《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同上       。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篇三:“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

    南昌起义汇报人:

     日期:

     前言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许多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从这里走出。据介绍,当年南昌起义军有2万余人,留下姓名的只有1063位,大多数都是无名英雄,他们身上凝聚和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后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这也是八一建军节的由来。从南昌起义走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已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的钢铁长城,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力量。

     目录1危难中奋起2伟大的决策3冲 破 阻 力4打响第一枪

     危难中奋起

     建党之初的军事探索早在1921年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军事探索。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陈列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提出:“革命军队的任务就是要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早期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相继提出,“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中国国民革命里极端需要革命的正式军队”。但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关于组织军队的活动尚未实际开展。△南昌八一广场

     黄埔军校建立随着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相继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中国共产党先后派周恩来、恽代英、聂荣臻等人担任军校的政治工作负责人,并从各地选派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

     危难中奋起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后,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空前高涨,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和巩固。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力的统治,也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恐慌。在“宁可错杀一千,不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下,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倒在血泊之中,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南昌起义就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形势下爆发的。

     伟大的决策

     决定实行土地革命,举行第二次北伐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旬,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改组,成立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五人组成,履行中央政治局职权。随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会议,研究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部署,决定以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北伐军为基本力量,重返广东, 恢复建立革命根据地 , 实行土地革命 , 举行第二次北伐。

     赴九江共商大计当时,中国共产党所能影响和掌握的武装力量包括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大部分以及朱德创办的第三军官教育团和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农政训练班、广东农军等,其中贺龙、叶挺率领的部队和第四军二十五师都隶属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且这些部队在“东征讨蒋”的旗帜下均已从武汉开赴九江。7月中旬,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指示聂荣臻、贺昌、颜昌颐组成中共前敌军委,前往九江开展联络准备工作。此时,党的主要负责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陆续云集九江,共商大计,连续在九江召开了三次会议。

     选择在南昌起义7月24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起义时间最初定于7月28日,并派周恩来前往南昌领导。为什么选择在南昌起义?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当时汪精卫集团正加快在军队中“清共”,争取张发奎未取得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当机立断,迅速就近起义,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就有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二、南昌城中守敌只有6000余人,起义部队人数2万余人,兵力上占优势,胜利的把握比较大;三、南昌交通不便利,只有一条南浔铁路,起义后敌军增援无法及时赶到;四、大革命时期的南昌工农运动高涨,有着非常坚实的革命基础。

     冲破阻力

     及时觉察汪精卫等人阴谋1927年7月下旬,汪精卫在庐山主持召开清党反共会议。汪精卫、张发奎等感到贺龙、叶挺部队不稳定,决定召贺、叶上庐山,企图借机解除他们的兵权。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及时觉察汪精卫等人的阴谋,于1927年7月24日和叶挺、贺龙、高语罕、廖乾五在九江甘棠湖一小船上进行紧急磋商,议定贺龙、叶挺不上庐山参加军事会议,迅速率部开赴南昌。7月25日至26日,南昌起义的两支主力部队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和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先后乘火车向南昌进发。△叶挺指挥部旧址。

     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7月30日起义7月27日,周恩来从武汉赶到南昌。当晚,根据中共中央决定,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在江西大旅社的喜庆礼堂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周恩来任书记。根据起义准备情况,前委决定于7月30日起义。

     起义不能拖延,确定8月1日凌晨2点举行起义时间为什么推迟?原来,就在起义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时,受共产国际指派,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张国焘7月30日赶到南昌,他对争取张发奎存有幻想,主张一定要得到张发奎同意后方能起义。当时,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认为形势已刻不容缓,我党应取得起义的领导地位,再不能依赖张发奎。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争论,前委会议作出最后决定:起义不能拖延,于1927年8月1日凌晨4点举行。后由于第二十军的一个副营长投敌叛变,起义提前两个小时,改为凌晨2点举行。

     打响第一枪

     知己知彼1927年的南昌城,全城面积8.28平方公里,人口17万。四周有城墙,共有七座城门。当时驻守南昌的敌军有第五方面军警卫团,第三军二十三团、二十四团,第六军五十七团,第九军七十九团、八十团等,共6000余人。我方兵力有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以及朱德率领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部分学生,再加上准备动员参加起义的蔡廷锴第十师和计划在起义后赶到南昌的第四军二十五师,共2万余人。

     配合默契按照前委确定的作战部署,贺龙部负责攻打敌军的指挥机关和第九军七十九团,叶挺部负责攻打敌军其余几个团。朱德则遵照部署,于7月31日晚,以请客吃饭为名,将敌两个团的团长和团副牵制住,有力地配合了起义。

     伺机而动起义前夕,我军以换防、拜访等名义侦察敌情,驻扎于敌军驻地附近,等待起义。据起义亲历者袁也烈少将(起义时任第七十二团三营营长)回忆,在他这个营的军官中,副营长是国民党员,连长、指导员中有三个国民党员,排长中国民党员多于共产党员。这些国民党员虽然被认为是进步的,但与国民党军作战的坚决程度尚待考验。因此,他对于如何保证战斗的突然性和秘密性作了周密安排。

     打响第一枪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经过4小时激战,起义军完全控制了南昌城,歼灭守敌3000余人,缴获机枪800余挺、步枪4000余支、子弹70余万发。聂荣臻、周士第在九江马回岭率第二十五师大部起义,于8月2日赶到南昌。△表现南昌八一起义的油画作品《欢呼胜利》

     欢庆起义胜利在南昌,有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八一大天亮,老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了国民党,啊嘻哈!嘻哈!嘻哈!我快活笑嘻哈!”这首《八一起义》歌谣,生动地描绘了南昌起义的过程与民众欢庆起义胜利的场景。

     谢谢观看 THANKS

    篇四:“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

    所 不 知 道 的 南 昌 起 义文/ 佚名毛 主 席 是 怎 样 选 秘 书 的文 褚双林/欣赏有思想、 有学问的人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 政治家、 军事家、 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 好学勤思、博古通今, 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 他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

     毛泽东认为:

     “有了学问, 好比站在山上, 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 ; 没有学问, 如在暗沟里走路, 摸索不着, 那会苦煞人。” 因此, 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 “有学问” 的。

     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 以才举人, 他的三位秘书都因各自的文才而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和任用, 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胡乔木的选用, 起因于毛泽东看了胡乔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文章, 发现 “乔木是个人才”, 所以点名要调胡乔木当秘书。

     胡乔木来到毛泽东身边后,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 读了大量理论著作和文献。

     由于胡乔木的埋头苦学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使他在正确掌握毛泽东思想和起草中央文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夏, 毛泽东南巡中在回答丁盛“胡乔木是什么样的人” 时说道:

     “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别人搞了几个月, 没有搞出头绪, 他一写,就写出来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也是他写的, 写得不错。” 由于胡乔木出色的 文字能力, 他逐渐成为“中共中央一枝笔”、 “大手笔”。陈伯达能成为毛泽东的秘书, 是因为陈在延安的一次座谈会上较为有特色的发言。

     当时会上对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争论, 陈伯达的发言阐述了孙中山的思想。

     陈伯达刚发言完毕, 毛泽东就站了起来, 高兴地说道:“刚才陈伯达同志的发言很好, 很恰当地分析了孙中山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 散会后, 毛泽东就把陈伯达留了下来。

     晚上, 毛泽东请美国客人吃饭时, 又邀请了陈伯达。

     席间, 毛泽东与陈伯达关于古代哲学的谈论, 使他们间有了共同的话题。

     这一天,成了陈伯达一生的转折点。

     从此, 他成为毛泽东手下的“一枝笔”。田家英最初引起毛泽东的注意, 是因年田家英在延安 《解放日报》 发表的《从侯方域说起》 一文。

     毛泽东看后,颇为赞赏。

     虽然那只是一篇千余字的杂文, 但毛泽东从中看出了作者较深的中文功底和敏锐的思想。

     此后不久, 毛泽东就把田家英调来当毛岸英的语文、 历史老师, 后又经过几次特殊的“面试”, 毛泽东才正式选调田家英为自己的秘书。希望秘书博览群书、 兴趣高雅毛泽东喜欢吟诗赋辞、 泼墨挥毫、 博览群书, 也希望身边人员能经常与他交流心得。

     秘书受他的熏陶, 也都培养出广泛的兴趣爱好。

     例如, 读书填词是毛泽东的一大爱好, 也是胡乔木的最大爱好。

     上世纪60年代, 胡乔木因病疗养而离开毛泽东身边多年, 在休养期间, 他开始学写古诗词, 并将习作呈送毛泽东审阅, 毛泽东因对诗词的浓厚兴趣, 故而忙中偷闲, 对胡乔木每次送来的诗词“终日把玩推敲, 帮他逐句修改”, 如此书信来往不断。

     正如胡乔木所说的那样:“ 《词十六首》 都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 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

     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 难以言表。” 这件事, 还引起江青的不悦, 江青曾斥责胡乔木:“你的诗词主席费的心血太多, 简直是主席的再创作。

     以后不许再送诗词给主席, 干扰他的工作!

     ”陈伯达与毛泽东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于两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兴趣。

     陈伯达曾讲授过先秦诸子课, 擅长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而这正是毛泽东当时思索的热点。

     上世纪30年代, 陈伯达在毛泽东的指导下, 曾一口气写下《墨子的哲学思想》、《孔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 等哲学文章, 并引起毛泽东的很大兴趣。

     他对陈伯达说:

     “ 《墨子的哲学思想》 看了, 这是你的一大功劳, 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 借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探讨, 借助于呈送文章向毛泽东请教, 陈伯达与毛泽东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田家英比毛泽东小29 岁, 如同子辈, 但由于田家英喜欢文史, 跟毛泽东一拍即合。

     毛泽东一读了好书, 便向田家英推荐, 共同的兴趣爱好, 使他们之间填平了年龄的沟壑。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 田家英还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并陆续买了上千幅清朝字画。

     闲暇时,评论古人书法, 常成为毛泽东和他的共同话题。

     毛泽东爱诗, 田家英也爱诗, 田经常为毛泽东查对古诗, 并相继编辑出版《毛泽东诗词十九首》、 《毛泽东诗词》、《毛主席语录》 等, 在宣传毛泽东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摘自《北京日报》谁倡导了南昌起义说到南昌起义 , 一个鲜为人知的问题是:

     谁 最早提出了这次起义 ? 周恩来? 叶挺? 贺龙? 还是朱德? 但要说最早提出南昌起义的人, 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关键的历史人物——李立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年轻的领导者中,最先进入革命先驱孙中山视野的, 有两个人:

     一个是毛泽东, 另一个便是李立三。

     那还是在国民党 “一大” 上, 毛泽东和李立三以新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身份作发言。

     他们词锋激烈的雄辩, 令孙中山和国民党元老们印象深刻。1922 年春节, 李立三回家探亲。

     当时, 他正在安源煤矿组织罢工, 但家人并不知道这一切。

     父亲李镜蓉问李立三将来的打算, 李立三答 :“我要干共产!

     ”李镜蓉暴跳如雷:

     “你这是自 己找死!

     人家督军有那么多兵, 那么多枪, 你们几个小娃娃, 一千年也搞不成!

     ”李立三坚定地说:“军阀有枪, 我们有真理, 有人民。

     我们死了不要紧, 一定会有更多的 人起来革命。

     革命一定成功 !”1927年7月 12日, 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 将陈独秀停职, 指定张国焘、 张太雷、 李维汉、 李立三和周恩来5 人组成中央常委, 代行政治局职权。

     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从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 可能性,其中根本没有南昌起义计划。李立三到了九江后, 利索地将筹划撤退的任务变成了组 织武装起义。

     7月20日, 在与谭平山、 邓中夏进行的九江会议上, 李立三敏锐地分析了临时中央 “南下广东” 并不可行, 转而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 在南昌举行起义 !

     这就是南昌起义 的 最早提议 。起义的 时间与地点八一南昌起义 , 这个名字已经标明了起义的 时间与地点, 但大家熟知的“年月日 ” 和“江西南昌”,这两个起义的重要因素, 并非是一开始5人史人史就设定好的 。第一次九江会议提出南昌起义后,李立三和邓中夏立即向中共中央汇报。周恩来在武汉首先得到了李立三的报告, 中共中央立即展开讨论, 最后同意举行暴动, 但认为理想的 暴动地点是九江南浔。

     李立三不同意把起义地点设在南浔, 因为九江地区的军阀部队已经聚集, 对起义不利。

     同时,准备起义 的叶挺、 贺龙部队已经陆续开往南昌 , 在南昌起义势在必行!李立三说服了周恩来, 起义 地点确定为南昌, 起义时间定为1 927 年7月 30 日晚上。

     再次干扰了起义按时举行的 是张国焘。

     7 月 27 日晨, 张国焘抵达九江, 带来了中央的 最新意见。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 的意见, 提出应该争得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同意, 要求重新讨论起义。第一个拍案而起的是李立三!

     周恩来也拍案而起!

     周恩来事后对别人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拍桌子!

     当时,知道起义 秘密的人过百, 一些起义 部队正在调动, 起义如箭在弦, 已经无法阻止。最终, 张国焘只得服从多数。

     于是, 起义时间最后定为1927年8月 1日凌 晨。群英荟萃 的暴动南昌起义 中, 走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将帅。

     1955 年授衔的将帅中, 有 8位元帅、 4 位大将都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 这还不算未被授予军衔的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这8 位元帅和4 位大将, 并非都是直接参战。

     1 927 年8 月 1 日凌晨, 在南昌指挥起义作战的有3 位:

     第二十军军长贺龙; 指挥部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 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朱德。8 月 2 日拂晓, 从回马岭又赶回了两位:

     前军委书记聂荣臻; 第四军25师73 团 3 营7 连连长林彪。8月 10日, 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准尉文书的陈毅从九江赶过来。

     起义时, 在张发奎的 第二方面军内, 还有两位后来的解放军元帅——叶剑英和徐向前。起义前, 徐向前没能和党组织联系上。

     起义爆发后, 张发奎集合指挥部军官宣布:

     “共产党分子三天以内保护, 三天以外不负责任!

     ” 当天晚上, 徐向前就悄悄离开九江, 去寻找党组织, 从此结束了他在国民革命军的 生涯。相比在南昌城头指挥作战的元帅们,叶剑英对于八一南昌起义的贡献是秘密的, 以至多年来很少为人所知。

     起义发动前, 时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 利用与张发奎等人的关系, 探知贺龙、 叶挺等人将要被扣留, 解除兵权。

     他马上约了叶挺、 贺龙等人到甘棠湖划船。

     正是在这艘小船上, 叶挺、贺龙得知了自己的危险处境, 最终定下了起义的决心。南昌起义中还走出4位大将:

     陈赓大将、 粟裕大将、 许光达大将、 张云逸大将。摘自《读报参考》19421 9 2781444

    篇五:“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

    4 卷第3 期2 0 0 2 年6 月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Jo u rn a l o f Y ic h u nU n iv ersity ( so cia lscien ce)V 0 1. 2 4 . N o . 12 0,lu n . 2002南昌起义中的谭平山——兼谈南昌起义中的若干史实问题漆晓康( 宜春学院文学院, 江西宜春336 0 0 0 )摘要:

     谭平山是南昌起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参加了三次九江会议, 积极为南昌起义作准备, 是南昌起义的发动者之一; 他反对张国焘的阻挠, 坚持武装起义方针, 是起义的领导者之一; 在南下途中, 他对革命前途失去信心, 思想右倾, 在工作上犯有严重错误,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南昌起义失败的进程。

     他的功大于过, 在南昌起义的历史上应有其一定的地位。关键词:

     南昌起义; 谭平山; 前敌委员会中图分类号:

     K 26 3. 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 1—38 0 X ( 20 0 2)0 3—0 0 8 6 —0 5谭平山( 18 8 6 - - 19 56 ), 广东高明( 今高鹤)人。

     19 27 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 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

     起义胜利后, 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委员、 主席团主席。

     起义失败后脱党, 与邓演达、 彭泽民等组织了第三党——中华革命党( 后改称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系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在南昌起义历史的研究中, 我国史学界对谭平山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的研究开展得还不够。

     海外一些反动文人。

     出于他们各自的政治目的, 对南昌起义中的谭平山评价褒贬不一。

     反共文人王健民在他的《中国共产党史稿》 中写道:

     “此次南昌暴动,其发动, 坚持及领导者实为八七会议与陈独秀同被斥为‘右倾机会主义者” 之谭平山。

     ” “实则南昌暴动, 如为正确, 则领导之功应归于谭平山; ” “迨中共窃踞大陆, 建立伪政权之后, 以‘八一’ 为其建军纪念日, 始歪曲史实, 对于南昌暴动, 刻意夸张并归功于朱德与周恩来, 而谭平山之领导则全被抹煞矣。

     ” 司马璐也说:

     “武汉分共后, 中共领导一度以谭平山为中心。

     ……军人实力派追随谭平山, 周恩来领导的前敌委员会也拥谭。

     所以, 谭平山在南昌暴动后, 成为党政最高的负责人。

     ” ①他们无视历史事实, 随意拔高谭平山在南昌起义中的地位, 夸大他在起义中所起的作用。

     而叛徒张国焘因为阻挠南昌起义, 曾受到过谭平山的反对, 所以在其《我的回忆》 里, 对谭平山则竭力贬低, 他说:

     “……中共领导的无能与混乱, 似乎是予定了南昌暴动失败的命运。

     在这一点上, 我先要说说谭平山; ……他曾标榜要在南昌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 “谭平山的野心与他的才能相较, 似乎是甚配合的。

     ” “他所提出的暴动宣言有许多不妥之处, 须我代他修改, 他曾横加阻止, 并很不客气的指责我企图包办” 。

     “南昌暴动发动后, 谭平山被推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长, ……一切似都如愿以偿, 是以他曾摆过领袖的架子。

     ……但是~般重要于部都不相信他能够成为对内对外的重心。

     ” ④为了澄清事实真相, 驳斥他们对历史的歪曲和对我党的攻击,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谭平山在南昌起义中的活动作一探讨。

     . 通过讨论, 将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拙文意在抛砖引玉, 不适之处, 恳请斧正。一、 参加三次九江会议, 积极为南昌起义作准备, 是南昌起义的发动者之一19 27 年4 月 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里, 全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步蒋介石的后尘, 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收稿日期:

     20 0 2—0 4 _ 11作者简介:

     漆晓康( 19 62~), 男, 江西宜丰人, 宜春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共党史、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 万方数据

     第3期漆晓康:

     南昌起义中的谭平山・8 7 ・中央于7 月 15日召开分共会议, 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 公开背叛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支封建的纲领, 宣布与共产党决裂。

     在“宁可枉杀千人, 不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下, 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汪精卫叛变革命后, 张发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以“东征讨蒋” 之名, 从武汉顺长江而下到达九江一带。

     受我党领导和影响的叶挺、 贺龙等部队也随之集中九江。

     7 月 19 日,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派谭平山和李立三、 邓中夏、 恽代英等前往九江, 准备组织党在北伐军中的一部分力量, 重回广东, “号召农民暴动, 实现土地革命, 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 3)当时对张发奎仍抱有幻想, 企图“依张发奎回粤徐图发展。

     ” @ 但当他们到达九江后,时局突然变化, “张发奎已实行分共的政策, 令我们著名的同志退出C . P . ” ④, 于是, “由谭平山召集一个谈话会, 参加的有邓中夏、 李立三、 聂荣臻、叶挺等, 多主张令我即刻联合贺龙的军队” @“…・・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 ……实行在南昌暴动, 解决三、 六、 九军在南昌之武装。

     在政治上反对武汉、 南京两政府, 建立新的政府。

     ” ④至于起义时间, “有主张不待中央命令, 即刻发动的。

     最后决定准备待中央命令一到即发动。

     ” ④这就是在九江讨论南昌起义的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后, 李立三和邓中夏立即上庐山, 向正在那里休息的瞿秋白同志征求意见, 秋白同志表示完全赞同。

     “当时闻中央有召集紧急会议之讯,请秋白代表在浔负责同志之意见, 并请中央即速可决” ⑨20 日, 瞿秋白与邓中夏、 彭湃下山到九江,李立三留在山上。

     21日, 瞿秋白回到武汉。在李立三逗留庐山期间, 谭平山和聂荣臻、 叶挺等继续为南昌起义作准备。

     这时, 他们得知贺龙率部于23 E t到达九江, “黄琪翔、 朱培德即邀其赴庐山开会, 并百般拉拢” ∞的消息。

     贺部是受我党影响较深的一支武装, 黄、 朱召贺开会的目的, 是准备在第二方面军中“清共” 。

     为了打破敌人的阴谋, “谭平山未得中央决定, 已将暴动的一切计划,告诉贺龙” ⑩。

     贺龙表示同意, 于是更坚定了在南昌举行起义的决心。

     23日, 恽代英亦到九江, 谭平山和他及邓中夏等人举行了第二次九江会议, 决定“军队于二十八日以前集中南昌, 二十八日晚举行暴动。

     并急电中央征可否?” @ 他们还电召李立三速返浔。李立三在庐山得到九江同志电告后, 立即返回九江, 于当天召开了第三次九江会议, 参加的有谭平山、 恽代英、 邓中夏、 彭湃、 聂荣臻、 叶挺等。“此次会议对暴动计划完全一致。

     在政治上决定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集中政权、 党权、 军权之最高机关, 以反对宁汉政府中央党部, 继承国民党正统, 没收大地主土地( 此项决定在此次会议上有很大的争论, 至第二日, 恩来同志来始完全决定), 实行劳动保护法为暴动之目的。

     ” ∞在讨论土地革命政纲时, 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李立三、 恽代英主张必须提出没收大地主土地的政纲; 谭平山、邓中夏则反对提出没收大地主土地的政纲。

     双方争论极烈, 无从决定, 只得报告中央征可否。瞿秋自在21 E t回汉后, 向中央汇报了九江同志关于在南昌举行起义的意见, 中央常委立即开会进行了讨论。

     23日, 共产国际新代表罗明纳兹到达武汉。

     在征求他的意见后, 同意在南昌方面举行起义, 决定派周恩来同志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是日, 周恩来同志离汉赴浔。24 日, 周恩来同志到九江, 参加了第三次九江会议的第二天会议, 传达了中央意见, 指出应该以土地革命为主要的口号。

     会后, 积极进行军事准备工作, 并派邓中夏同志回武汉向中央报告详细情况, 其他起义领导干部则随起义部队赶赴南昌。二、 反对张国焘的阻挠, 坚持武装起义方针,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7 月 27 日, 谭平山和周恩来、 李立三等起义领导人先后抵达南昌。

     当天, 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江西大旅社正式成立, 由周恩来任书记,谭平山、 李立三、 恽代英、 彭湃为委员, 负责领导南昌起义。

     前委决定在30 日晚上举行起义。

     并成立了起义总指挥部, 由贺龙任总指挥, 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刘伯承任参谋长。30 日, 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赶到南昌, 借共产国际来电, 反对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 同张国焘展开激烈争论。

     李立三质问张国焘:

     “一切都准备好了, 哈哈!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需要重新讨论?” 谭平山表示极为愤怒,大骂张国焘为“混蛋” , 他指出:

     “如果我们在军队中的同志, 此时不能行动起来, 那末, 以前的所有军事工作都很难认为是我们党的军事工作。

     ” @ 他还对一位师长说, 张国焘若反对起义就把他杀掉。( 这位师长去征求周恩来同志的意见, 周恩来说党内斗争不能这样做, 制止了他的这种错误做法。

     )@周恩来则气愤地说:

     “国际代表及中央给的任务是 万方数据

     ・8 8 ・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第24 卷叫我来主持这个运动, 现在给你的命令又如此, 我不能负责了, 我即刻回汉IS l去罢。

     ” @ 前委坚持武装起义的方针, 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

     但是, 张国焘又以修改宣言为借口, 继续阻挠起义, 周恩来果断地表示:

     “宣言由我来改!

     ” 于是在31日清晨,才最后决定8 月 1日凌晨在南昌举行起义。8 月 1日凌晨2 时, 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 我党直接掌握和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 举行了南昌起义。

     经过几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上午9 时, 前委在原江西省政府西花厅召开了有起义领导人和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及各省、 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4 0 余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选举成立了以共产党员为核心, 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革命委员会由25人组成, 谭平山和宋庆龄、 邓演达、 张发奎、贺龙、 郭沫若、 恽代英7 人任主席团主席。当天, 在南昌《民国日报》 上刊登了谭平山等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联名发表的《中央委员宣言》 , 痛斥蒋介石、 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行为, 指出:

     “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 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 曲解三民主义, 毁弃三大政策, 为总理之罪人, 国民革命之罪人, 与陈炯明、杨希闵、 冯自由、 谢持、 邹鲁之辈实殊途而同归。

     ”提出了“继续为反帝国主义与实行解决土地问题奋斗” 等七项主张。8 月 2 日下午1时,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贡院侧举行就职典礼, 谭平山代表革命委员会致答词。

     他在答词中指出, 革命委员会是革命的新的领导机关, 一切党务、 政治、 军事等都在它的指导之下, “这个新的革命领导机关, 在最近的将来, 必为全国( 革)命的民众所拥护而为唯一的革命领导机关” @ 。三、 南下途中, 对革命前途失去信心, 思想右倾, 在工作上犯有严重错误南昌起义后, 前敌委员会决定起义部队按原计划撤离南昌, “规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 并决定“迅速的先取东江, 充实力量, 次取广州。

     ” q i》8 月 3 日 至5日 , 南昌起义部队先后撤离南昌, 向广东进发。

     谭平山与刘伯承、 吴玉章、 林伯渠等同志一起随贺龙同志的部队行军。

     一路上, 由于时值酷暑, 部队又取道群众受反革命宣传影响相率逃避的赣南山区, 供养十分困难, 行军极为艰苦, 生病的人很多。

     加之宣传工作不深人, 士兵不了解行军的意义, 所以有不少人开了小差, 行军仅仅几天, 部队就几乎损失了实力的三分之一。面临着这种严重局势, 谭平山消极低沉、 愁容满面, 对革命前途失去了信心, 把革命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命运之上。

     吴玉章同志回忆道:

     “记得阴历八月 十五日的晚上, 我们到了三江口。

     对着仲秋的明月 , 谭平山也一扫平日的愁容, 拣着烧饼歌中的两句念道:

     ‘手执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儿才罢手。

     ’接着又说:

     “九九八十一, 正应在‘八一’ 上面,我们的起义是一定会成功的。

     ’ 他虽然是在说笑话,但实际上他对革命也并无信心, 只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命运的上面, 他后来走上了所谓第三条道路并不是偶然的。

     ” 凹起义部队南下到达临川后, 因“纸币价格陡跌, 民间至拒绝使用” ∞, 军饷一天比一天困难,现金问题亟待解决。

     前敌委员会就此召开专门会议, 讨论财政政策。

     在讨论中, 周恩来、 李立三、恽代英等同志主张完全抛弃旧的方法, 认为目前的政策应该是征发( 如征发地主粮食)、 没收( 没收劣绅反动派的财产)和对土豪劣绅罚款; 而谭平山等却主张继续使用旧政策, 即每到一处, 立即实行提款、 派款、 借款, 实际上, 就是利用土豪劣绅来筹款。

     这样做的结果, 必然使负担落到贫苦的工人、 农民和小商人身上, 大商劣绅反而可以从中渔利, 并且会动摇我党建立工农政权、 镇压土豪劣绅的根本政策。

     因此, 两种意见虽有争论, 但因谭平山等的理由不充分, 最后还是决定采用新的财政政策。新的财政政策在实行时, 由于赣东一带农民运动没有兴起, 分不清谁是大地主和土豪劣绅, 所以无从下手。

     而使用旧的财政政策则仍然能够筹到少数的现金, 因此在从临川到瑞金的行军途中, 起义部队的筹款方法很混乱。

     谭平山却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

     “只要有钱, 不问政策。

     ”起义部队行军至汀州, 为了避免帝国主义的过分干涉, 应付外交, 由前敌委员会决定, 成立了国民政府, 谭平山任国民政府的委员长。

     在汀州筹款时, 谭平山继续犯右倾错误。

     由于汀州商会承认筹款, 他在主观上放弃了惩办土豪劣绅的政策, 屡次要求缓办反动派, 后来到潮洲、 汕头时, 仍然如此。

     结果, 上了大当。

     原来, 汀州商会在承认3天之内缴款6 万元后, 征得谭平山的同意, 便在城乡进行派款, 连lO 亩之内的自耕农和很小的杂货店都被派了lO 元、 8 元, 相反, lO 万元以上家产的富有者却仅出30 0 元、 50 0 元。

     于是, 闹得满城风 万方数据

     第3期漆晓康:

     南昌起义中的谭平山・8 9 ・雨, 影响极坏, 款子也只筹到2万余元。

     为此, 革命委员会召开会议, 批评了谭平山的错误做法, 决定取消旧的筹款方法, 采用新的财政政策, 在汀州惩办土豪劣绅, 对其实行没收和罚款, 发还贫苦的工人、 农民已出的派款( 仅2天时间, 就筹款4 万余元)。

     并且, 成立了战时经济委员会来管理财政。但是, 当起义部队到达...

    篇六:“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

    0江西社会科学 2012. 6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若干问题考释■刘乐燕 陈洪模1927 年 7 月下旬,为了领导即将举行的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一个专门机构—— — 前敌委员会,全面负责起义的筹备、组织、发动以及起义后部队的南下等各项工作。本文试对前敌委员会何时决定成立、何时何地正式成立、前委成员、前委主要的工作、前委结束的时间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尽量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关键词]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前委成员;南方局[中图分类号]K263.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 518X ( 2012 ) 06 - 0120 - 05刘乐燕( 1978—),女,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南昌起义及相关党史;陈洪模( 1951—),男,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南昌起义及相关党史。(江西南昌 330009 )1927 年 8 月 1 日爆发的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由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体领导这次起义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为起义而组成的前敌委员会。近二十年来,随着历史档案的开放,许多文献的公开出版,人们对于前敌委员会的了解已经比改革开放前更加详细、准确。但是,关于前敌委员会的某些具体细节仍有进一步弄清真相的必要。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尽量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并希望求得党史界同仁的指正。一、决定和正式成立前敌委员会的时间南昌起义发动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背叛。

     “七一五”汪精卫右派集团宣布“分共”,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共产党不得不退出国民政府。因为国民党反动派“清党”、 “分共”的白色恐怖,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定集中所能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发动武装起义。当时曾一度希望争取张发奎,为此,中共中央于7月19日派李立三、邓中夏到九江实地考察形势。李立三、邓中夏召集在九江的同志开会交流情况后得出结论: “应该抛弃依张之政策,而决定一独立的军事行动……因此决定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二十军与我们一致,实行在南昌暴动解决三六九军在南昌之武装。”[1] ( P77 )李立三等随即将这项意见上报中央。“对九江谈话会提出的这些意见,中共中央常委和国际代表立刻表示同意。二十四日 (或二十五日),罗米那兹、加仑、张国焘、周恩来在武汉举行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要求中央从速决定南昌暴动的名义、政纲和策略,切实计划发动湘鄂赣和广东东江一带工农势力,并要求共产国际经由汕头迅速给予军火和物资接济。会议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根据加仑的提议,规定起义后部队2012 年第 6 期

     121的行动方向: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取得海口,以取得国际援助,再举行第二次北伐。这样,南昌起义的部署就正式确定下来。”[2]( P174 )作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权威性著作《周恩来传》,上面的引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周恩来在决定南昌起义过程中的作用。其实这里还有一件重要的史实: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决定委派周恩来为具体领导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并要求他立即赶赴九江、南昌,负起领导起义的责任。不过书中的叙述对于这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时间,提出了 24 日、25日两种可能性,我们不妨探讨一下这次会议究竟在哪天召开。张国焘在起义后不久为自己辩护的信中,谈到了这次会议上任命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情况:“当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之间,中央常委得悉在浔同志主张在南浔一带发动暴动的时候,中央常委及国际代表都表示赞成。为什么要暴动,当时虽没有详细讨论,可是已具体准备一切暴动的需要。……后来决定派恩来同志去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其任务是去指导前敌方面工作,准备于必要时,在南浔起义,由赣东入粤,与广东东江农民结合。”[3] ( P63 ) 这里讲到的“后来”,应当就是指 20 至 25 日之间的“后来”,即 25 日。而这便是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领导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的时间。关于25日是成立前敌委员会并派周恩来任书记的时间,还可以从《周恩来传》中找到旁证。书中介绍周恩来离开武汉情况时,引用了邓颖超的话: “周恩来直到‘要离开武汉的时候,在晚饭前后才告诉我,他当晚要动身去九江、去干啥,呆多久,什么也没有讲。我对保密已成习惯,什么也没有问。……后来还是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2 ]( P174 -175 )正因为周恩来在25日晚上匆匆离开武汉,这样才能够于26日在九江参加第三次九江会议,向在九江的李立三、聂荣臻等同志传达“中央的意见,应该以土地革命为主要的口号”[1 ]( P82 )。随即在九江的同志按照李立三所讲“我们遂于二十七日齐赴南昌。正式照中央命令成立前敌委员会”[1]( P77 )。关于在南昌成立前敌委员会的情况,也有资料可供参考。1957 年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 30 周年前夕,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曾经为《解放军报》写过一篇说明稿,其中讲到:“起义之前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在起义的总指挥部成立了在这个会上决定七月三十日晚上起义。”这篇稿件后来经过周恩来等审阅修改。周恩来修改时对这一段增加了几个标点符号,并在前敌委员会之前加上了“党的”两个字,成为:“起义之前,以周恩来为首的党的前敌委员会在起义的总指挥部成立了。在这个会上决定七月三十日晚上起义。”[4] ( P168 ) 由此可见,周恩来确认了前敌委员会是在总指挥部 (即当时的江西大旅社,今天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内)成立的。这里需要对另外一种不同的说法略微花点笔墨来讨论。聂荣臻晚年在他的回忆录中讲到:“举行南昌起义,是七月中旬中央在武汉开会决定的。我没有参加那次会议。那天晚上,恩来同志在会后到了军委,向在军委工作的几个同志进行了传达。他传达的大意是,国共分裂了,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起义。今天,中央会议做了决定,要在南昌举行起义。恩来同志还说,会议决定成立前敌委员会,指定他为书记。他传达完后,就指定贺昌、颜昌颐和我,组成前敌军委,我为书记。任务是先到九江去,通知我们的同志,叫他们了解中央的意图,做好起义的准备。但什么时候发难,要听中央的命令。”[5]( P60 )笔者认为,聂荣臻的这段回忆有的说法是正确的,如关于决定成立前敌军委及其成员的指定等叙述;有的却值得商榷,如他回忆决定南昌起义和前委成立的时间。他回忆七月中旬中共中央就做出了决定,要在南昌起义,并任命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说法极有可能是多年以后的回忆出现失误。因为七月中旬中共中央虽然有发动武装起义的设想,但此时尚未形成具体计划,更没有决定究竟是哪些部队参加起义,期间甚至还一度想争取张发奎一起回广东起义。如前所述,李立三、邓中夏等高级干部在 7 月 20 日召集第一次九江谈话会(聂荣臻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之后,李立三根据大家的意见向中央报告,说明张发奎已经不可靠,共产党必须独立领导起义,并建议在南昌暴动。中央只是在接到李立三等人的报告后,才正式开会决定批准起义,同意把起义的地点放在南昌,并派出周恩来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这些过程从一些起义的重要领导者在起义后不久写给中央的报告中都可以清楚看到。回忆录对前敌委员会成立的描述同事件发生后不久留下的历史文献相比,两者之间出现一些不同的记载不足为奇。只要经过仔细考证,广泛参考其他各种记载,再加以分析,应当不难找到更符合历史真实的答案。笔者推测,聂荣臻极有可能是把周恩来接受中央任命后赶到九江同他的部分谈话与七八天前在汉口和他的谈话搞混了。毕竟,相隔数十年之后在回忆中出现这种情况也情有可原。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若干问题考释

     122江西社会科学 2012. 6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7 月 25 日在武汉的中央常委及国际代表参加的会议上决定成立前敌委员会,并派周恩来为书记。27 日大家赶到南昌后,在起义的总指挥部内正式成立了前敌委员会。二、前敌委员会的成员前敌委员会是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的机构,按照程序和组织原则来讲,显然只有中共中央才能决定它的成员。有的同志对此似乎不大了解,竟然提出 7 月 19 日在庐山仙岩旅馆召开了一个会议,与会的同志推举李立三为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 [6] 。这种说法不仅违反了党内基本的组织原则,而且把前敌委员会成立的时间也提前到中央尚未决定起义、更未决定成立前敌委员会的 7 月 19日。实际上,19 日李立三和邓中夏刚刚从武汉赶到九江,根本不可能在庐山召集会议,更不可能在会上推举某人为前敌委员会的成员。张国焘在其回忆录中介绍他和周恩来筹划起义的准备时提到过前委的成立及其成员:“时机紧迫,不能多所讨论;我们两人因以中常委名义决定周恩来迅即赴九江南昌,组织一个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叶挺等为委员,根据周恩来同志提出的上述计划 (笔者按:指发动南昌起义后把军队带至广东潮汕地区建立根据地),相机处理一切。”[7]( P271 )张国焘的回忆写于多年之后,撰写时手头也缺乏参考资料,因此对前敌委员会的成立过程和成员的论述与实际情形有所不符,只能作为参考。比如,他在这里错把谭平山等列为前委成员,所以不能把他的回忆作为信史,完全照搬。中共中央在 7 月 25 日的会议上任命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同时,有可能也指定了其成员,可惜我们暂时还未看到相关文献,不好妄下结论。不过在 8 月 4 日的一份中央给广东的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共中央已经对哪些人是前敌委员会的成员作了明确的指示:“我们原定计划是攻击朱军后直奔东江,中央昨天会议决令粤省委即刻以全力在东江接应。中央组织前敌委员会指挥前敌一切事宜,以恩来、立三、代英、彭湃四人组织之,请设法与之互通声气以便进行。我们军事的成败在此一举,请粤省特别注意,并迅速进行为要。”[8]( P39 ) 这份历史档案的公开解决了人们此前在此问题上所有的疑问,前敌委员会的成员为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四人,成为无可争辩的定论。不过,曾经一度有网络资料在介绍南昌起义的时候也把谭平山列为前敌委员会的成员。要说起来,产生这种错误也是有原因的。李立三在起义后不久的报告中便对此做过解释:“前委的组织原照中央命令,没有平山同志,但是当时平山在政治 (上)负了很大的责任,中央并未将他撤换,所以前委商量的结果,只好要平山参加前委会议。”[1]( P88 ) 尽管谭平山不是中央指定的前委成员,但由于他一直参加前委的会议,而且在有的会议上还很活跃,以至于李立三后来在记忆中也把谭平山当做了前委成员。他在 1930 年作党史报告时谈到南昌起义期间的争论:“第三个争论是土地问题。在九江时已有这个争论。……‘八一’以后,再讨论此问题—— — 此时已组织前敌委员会—— — 前委是国焘、恩来、平山、代英与我五人。”[9] ( P269 - 269 ) 一些媒体可能据此以及张国焘的回忆,误把谭平山列为前委成员。三、前敌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周恩来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后,立即负起领导起义的责任,赶赴九江,旋即与其他同志齐赴南昌,正式成立前委。前敌委员会成立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里仅择主要几项简单介绍。第一,确定起义的政治纲领和土地革命的基本方针。第二次九江会议上,李立三等就“在政治上决定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集中党权、政权、军权之最高机关,以反对宁汉政府中央党部,继承国民党正统,没收大地主土地……实行劳动保护法为暴动之目的”[1 ] ( P77 ) 。这次会议对于没收大地主土地还有争论,“翌日恩来到浔,始传中央的意见应该以土地革命为主要的口号,方得最后的决定”[1 ]( P82 )。以后在南下途中,前敌委员会还多次开会研究、制订和修改土地革命的具体政策,为探索土地革命的正确道路做了开拓性的尝试。第二,抵制了张国焘以传达共产国际指示名义取消起义的企图。7 月 26 日,武汉的中共中央收到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最新的电报。这份电报对起义作了新指示:“如果有成功的把握,我们认为你们的计划是可行的,否则,我们认为更合适的是让共产党人辞去相应的军事工作并利用他们来做政治工作。我们认为乌拉尔斯基和我们其他著名的合法军事人员参加是不能容许的。最高领导机关。”[10]( P17 ) 这份电报对举行起义的计划作了模棱两可的回复,从不容许俄国军事人员参加起义的话语来看,联共 (布)对起义能否取得胜利还是颇为担心的,可是电报也指出如有胜利把握,可以依照计划武装起义。中共中央的领导同志和共产国际的代表对这个电报进

     123行讨论后,决定派张国焘以中央代表的身份赶到南昌,传达国际的最新精神。张国焘在九江便连发两封电报,要前委等他到后再决定。30 日张国焘来到南昌后,前委立刻召开扩大会议,听取他的传达。张国焘在前委扩大会上借传达共产国际最新指示的机会企图阻扰甚至取消起义,他的做法受到与会同志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会议经过长时间的激烈争论,最终张国焘被迫同意前委同志的意见,起义照原定计划举行。

     [11]第三,筹划南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1927 年 7 月下旬,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急迫和最关键工作就是领导武装起义。前委成立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负起领导起义的重任。27 日前委成立的当天,便决定 30 日起义,因时间过于匆忙,30 日起义实在来不及,后来根据情况变化几次改变起义时间。为了加强军事上的领导,周恩来不仅指派刘伯承担任参谋团的参谋长,自己也在参谋团担任职务。为了表达共产党对贺龙的真诚信任,周恩来在 28 日以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自来到尚未加...

    篇七:“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

    起义

     一、 起义背景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破裂, 国民革命失败。1.蒋介石了发动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凌晨, 大批青红帮武装流氓从租界冲出, 向分驻上海总工会等处的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

     国民党第2 6 军周凤岐部随即借口“工人内讧” , 强行将工人纠察队缴械, 解除了 上海2 7 00 名工人纠察队的全部武装。

     驻在上海的帝国主义0 名工人纠察队的全部武装。

     驻在上海的帝国主义军队也纷纷出动, 帮助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

     四一二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的部分失败。2.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 决定“清党” 。

     随后不久,汪精卫集团即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

     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二、 起义前后(一)

     起义前1、 起义的准备工作1 .九江酝酿起义:

     1927年7月20日, 李立三、 邓中夏、 谭平山、 叶挺、 聂荣臻等召开第一次九江庐山会议,决定“南昌暴动” 。2.武汉决定起义:

     瞿秋白自九江到达武汉向中共中央做出南昌暴动的汇报, 中共中央、 共产国际认可发动南昌起义昌起义。3.力量汇集南昌:

     7月21 日朱德秘密到达南昌。

     7月26日贺龙、 叶挺率部前往南昌, 27日到达南昌。

     周恩来也于27日到达南昌。

     刘伯承、 澎湃、 聂荣臻、 恽代英等先后到达南昌。

     周恩来4.成立前敌委员会:

     7月27日前敌委员会成立, 由周恩来澎湃恽代英等五人组成, 以周恩来为书记。

     决定7月30日发动起义。5.南昌起义指挥部成立:

     7月28日南昌起义指挥部在江西大旅社成立, 贺龙为总指挥, 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总参谋长。6.最终决定起义时间:7月30张国焘前来武昌阻止起义, 周恩来等抵制住了张国焘的干扰, 最终定起义于8月1日举行。

     2、 敌我力量对比我军起义部队: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一、 二、 三师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朱德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军官教导团此外, 还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共计3万多人共计3万多人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朱培德所属的第五方面军的直属警备团第三军的两个团第九军的两个团和新从外地来的第六军的一个团卫戍队和宪兵营共计六个团两个营, 兵力一万余人。

     (二)

     、 起义中起义开始——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主要战役:麻将释兵权—7月30日下午朱德在大士院三十二号请敌两个团的3位团长吃饭打麻将, 扣押了他们。天主堂之战—第二十四师七十一团打败了驻扎在松柏巷天主堂、天主堂之战第十四师七十匡庐中学的敌第六军五十七团攻克敌军指挥部—贺龙率第二十军教导团和第六团打败了敌第九军第七十九团、 第八十团贡院之战—陈守礼等率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向贡院内的敌第三军第二十三团发起冲锋新营房之战—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三营和广东民军冲击了敌第三军二十四团团打败了驻扎在松柏巷天主堂

     (三)

     、 起义后 1、 南昌整顿召开联席会议:

     8月1 日上午, 在原江西省政府召开了有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和各省、 区、 特别市及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

     决定成立革命委员会。组建革命委员会:

     以周恩来、 宋庆龄、 何香凝、 贺龙、 叶挺、 恽代英 、澎湃、 吴玉章、 徐特立。

     郭某若等二十五人为革命委员会委员, 并于8澎湃、 吴玉章、 徐特郭某若等月2日下午举行了盛大的就职仪式。颁布文告宣言书:

     颁布了联席会议宣言、 中国共产党致国民党革命同志书、 八一起义宣言、 土地宣传大纲等宣言、 纲领、 文告。

     并公布了关于通缉蒋介石、 汪精卫的命令。成立军事参谋团、 整编军队:

     周恩来主持军事参谋团的工作, 刘伯承任参谋长、 朱德、 贺龙、 叶挺、 聂荣臻等任参谋团成员。

     同时贺龙任起义军总指挥, 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下辖三个军, 朱德任第九军副军长, 叶挺兼任第十一军军长, 聂荣臻任党代表, 贺龙兼任第二十军军长。

     经过整编后的部队, 共有十六个团四个营, 计3万多人。十五人为革命委员会委员, 并于8

     2、 撤离南昌 革命胜利后的形势:

     国民党反动派一边通缉起义人, 一边加紧清党。

     蒋介石、 汪精卫从南京、 武汉、 广州等地纠结大量军队反扑武昌。

     朱培德的第五方面军和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打着“整套叛逆” 的旗号, 分别从赣东、 赣南进逼南昌。

     此外, 唐生智等部以及粤桂军阀也奉命向南昌进发, 革命形势岌岌可危。 南昌革命军的决定:

     经前敌委员会和军事参谋团商讨分析,决定为保存革命力量, 撤离南昌, 取道赣东南下, 经寻乌入粤。 最终撤离南昌:

     8月3日——8月5日, 起义军分批撤离南昌,队伍浩浩荡荡的向南挺进, 打到广东去。

     3、 起义军南进和井冈山会师南进8月3日—8月5日, 起义军先后从南昌东郊集结出发, 取到赣东到广东去, 途经抚州、 宜黄、广昌、 石城, 于8月1 9日占领瑞金城。

     发现了钱大钧部3个师的兵力和黄绍竑部约7个团的兵力, 遂发起了会昌战斗。

     是役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

     在此之前, 起义军左翼总指挥蒋廷锴在行至进贤县时趁乱清理了共产党脱离, 并率部折往赣东北, 脱离了 起义军。

     并且, 因起义军撤离南昌是比较仓促, 再加上酷暑远征, 因而减员较重。

     在8月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为1 .3万。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总兵力在1 万左右。会昌起义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会昌起义后, 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 改道东进, 再延福建长汀、 上杭南下。

     9月22日, 起义部队占领了广东大浦县三河坝。

     朱德率部留守三河坝。

     周恩来、 叶挺、 贺龙、 刘伯承等率主力继续南下广东, 于9月23日占领了 潮州、 汕头。

     在汤坑之战中起义军主力失败。

     周恩来、 叶挺、 聂荣臻3人转移到了 香港。

     主力军余部1 300余人进入了海陆丰地区。

     不久后,在1 0月1 日开始的三河坝战役中, 朱德部寡不敌众, 失败向潮汕撤退。

     1 0月5日在饶平县境内同从潮汕突围出的数百人回合。1 0月中旬朱德、 陈毅率起义军经过大埔、 蕉岭和峰市, 到达福建武平, 从福建武平退入赣南到达安远天心坪, 后转战闽粤赣湘边, 最后保存了约800人的起义军, 参加了湘南起义。但失败了。井冈山会师1 928年4月28日, 德、 陈毅率起义军到达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与毛主席带领的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再延福建长汀上杭南下9月22日起

     三、 起义的目的通过反抗, 展现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

     表明共产党的并非要夺取国民党的政权, 而是联合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左派, 挥师南下广东, 建立革命根据地, 实行二次北伐, 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四、 起义的结果结果南昌起义前起义军兵力共计3万余人, 起义后兵力仍达3万余人, 但自南昌撤离到井冈山会师期间, 起义军遭国民党围堵追击, 最后仅剩800余人。

     起义军遭到了可以说是几乎全军覆没的打击, 从一定程度上看, 南昌起义的确失败了 。

     五、 起义的性质与意义南昌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

     它打响了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宣告了 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标志着

    篇八:“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

    秋荣南昌19 27 年8 月 1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

     南昌起义在我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九江, 这座历史名城, 在这次起义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 南昌起义最早是由在九江的同志提议的, 起义的组织策划和起义部队的调遣也都是在九江进行的。九江谈话会首次提出“南昌暴动"蒋介石的大屠杀, 使年幼的中国共产党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 党内思想混乱, 党的领导“像迷失路途似的” 。

     中国共产党的出路在哪里?7 月 12日,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 中共中央改组,由张国焘、 李维汉、 周恩来、 李立三、 张太雷五人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履行中央政治局职权。

     陈独秀被停职。

     13日, 中共中央发表对政局宣言,宣布“本党党员退出国民政府” 。

     同时庄严声明, 中国共产党将继续支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纪念南昌起义八十周年面对汪精卫正在准备的反革命大屠杀, 中共中央一方面部署党组织迅速转入地下和把党中央机关从武汉经九江撤退到上海:

     另一方面派遣李立三、 邓中夏、 谭平山、 恽代英等赴江西九江, 准备组织中共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的一部分力量, 联合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 重回广东, 以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实行土地革命。

     中央军事部也派聂荣臻、 贺昌、 颜昌颐组成前敌军委前往九江。

     到部队开展工作。7 月 19 日, 李立三、 邓中夏到达九江后, 谭平山也到了九江。

     20 日, 谭平山、 李立三、 邓中夏、 叶挺、聂荣臻五人在九江召开谈话会( 史称“第一次九江会议” ). 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地点是在九江海关内一幢二层楼房里, 他们是借林伯渠之弟林祖烈在海关工作之便, 才选定在这儿开会与会同志根据变化了的形势, 研究如何指示。

     认为:

     政治上, 汪精卫已公开与共产发奎的态度开始右倾, 已经站到汪精卫一边奎回广东的可能性不大。

     军事上, 朱培德的九军和程潜的第六军, 分别驻樟树、 I临川、鳃鑫 万方数据

     纪念南昌起义八十周年肴包围集中在南浔铁路沿线的叶挺、 贺龙、 周士第等率领的革命军队之势, 形势极为严重。

     再不当机立断而稍有迟疑, 仅有的这点革命武装力量必将完全断送。因此他们认为:

     应该抛弃“依张回粤” 的政策. 采取独立的军事行动。

     并提议:“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 运动二十军与我们一致, 实行南昌暴动, 解决三、六、 九军在南昌之武装。

     在政治上反对武汉、 南京两政府, 建立新的政府来号召。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独立地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主张, 表明了党对掌握革命武装和进行武装斗争的新认识。对于在南昌举行起义的建议, 五位同志没有不同意见。

     对于何时行动, 他们却发生了分歧。叶挺在19 27 年起义后写的《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 的报告中, 提到“并有主张不待中央命令, 即刻发动的” 。

     这指的是李立三等同志所表现的急躁情绪。

     李立三容易感情用事, 他们被汪精卫的屠杀政策所激怒,急不可待地主张立即动手, 来个痛快淋漓的反击。

     李立三说:“既然已经向部队传达了, 起义工作已经组织了, 下个命令就行了嘛!

     ” 但聂荣臻坚决反对这样做,并说:“我临来的时候. 周恩来同志交待的清清楚楚,必须等中央的命令, 不能自由行动。

     ” 李立三说:“你是奴隶主义, 胆小怕事, 你要听中央委员的。

     ” 聂荣臻说:“都是中央委员. 我听哪个中央委员的?中央委员也要听中央的!

     ” 经过一番争论, 会议最后决定, 把意见报告中央, 等中央下达命令后立即行动。。

     慈貔ii# i骥鬈赞部队集结九江…ci扩那时候, 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主要集中在张发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 包括第四军、 第十一军、 第二十军)中。

     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是叶挺,第二十军军长是贺龙。

     第四军二十五师是以叶挺独立团的骨干扩编而成的, 叶挺曾任该师副师长。

     其中第七十三团团长周士第和第七十五团部分团、 营干部, 都是共产党员, 该师驻南浔线马回岭地区, 有兵力30 0 0 人。准备参加南昌起义的还有蔡廷锴率领的第十一军第十师4 50 0 人。

     7 月 间, 他们打着执行武汉政府“东征讨蒋” 命令的旗号, 由武汉、 鄂东一带, 已陆续向长江下兰糕鳃露题2007. 08…… 万方数据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游移动, 分驻江西九江和九江、 南昌之间。

     此外, 共产党员朱德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 在南昌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和工农运动骨干。

     云集在这个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达两万人以上。

     其中叶挺、 贺龙率领的军队. 是这次起义的主力。当时, 国民党在南昌的兵力比较空虚, 只有朱培德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的两个团、 第九军的两个团. 程潜的第六军1个团, 以及江西省政府警卫部队和宪兵营,共约6 0 0 0 多人。

     在这一地区起义是有成功把握的。曾是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武汉处)学员的涂国林回忆:

     他们乘坐一艘军船从武汉秘密来到九江.“在九江上岸后, 当晚即宿勃兰地教堂( 现柴桑小学), 第二天移驻圣约翰中学( 现17 1医院)。

     九江满街满巷都是我们的部队.‘同志’‘同志’ 之声充满空间, 已经好几天接触不到这种空气, 现在听起来格外亲热。

     ” 这种革命气氛曾为“红都” 武汉所独有. 此时已转到九江地区。

     革命的中枢似乎从湖北转到了江西。7 月 19 日, 中共中央军事部的聂荣臻、 贺昌、 颜昌颐受指派来到九江. 他们按照军事部部长周恩来的指

     示:“先到九江去, 通知我们的同志, 叫他们了解中央的意图, 做好起义的准备。

     但什么时候发难, 要听中央的命令。

     ” 向九江驻军中的共产党员传达党中央的决定,作好起义的准备。

     这时的军事部不指挥军队, 只进行组织和联络工作。

     聂荣臻回忆:“我到九江, 第一个通知叶挺。

     ” 并住在叶挺的司令部, 他俩曾是莫斯科学军事时的同学。叶挺, 中共党员。

     7 月 中旬率军到达九江, 将二十四师师部设在九江城东16 号, 原圣约翰中学校长高达德公寓。

     这是一栋西式回廊结构的二层楼房. 青砖红瓦, 四坡顶。

     因为是暑假期间, 全师550 0 多官兵都驻扎在圣约翰中学及周边地区。

     他所领导的是一支非常著名的能战斗的部队, 北伐期间, 共产党员、 共青团员就在部队中起了重要作用, 从广东打到武汉. 所向无敌, 屡立战功, 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 的称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这支部队后来成为南昌起义的骨干力量。7 月 23日, 贺龙率第二十军从鄂东武穴地区开到九江。

     军部设在塔公祠( 现柴桑小学内), 当时此地为倾向共产党的国民党九江市党部所在地。

     该军共7 50 0人, 驻扎于附近的勃兰地教堂、 大东旅社等地。

     北伐期间, 贺龙的部队因为作战勇敢, 被称为“钢军” 。谭平山是中共派往贺龙二十军做联络工作的。

     此九江甘棠湖小船会议( 油画)纪念南昌起义八十周年时, 贺龙还不是共产党负, 但他积极向党靠拢。

     贺龙一到九江, 谭平山首先“介绍各省代表谒贺” , 然后就南昌起义的计划探询贺龙:“共产党决定开展独立的军事行动, 希望你率领二十军和我们一起行动!

     ” 贺龙为人豪爽, 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他说:“我只有一句话, 赞成!

     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挥。

     ” 并表示:“我贺龙感谢党对我的信任。

     ”确定军事行动的“小船会议”据19 27 年10 月 周逸群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记载:“二十三日贺龙抵九江, 黄琪翔、 朱培德即邀其赴庐山开会, 并百般拉拢。

     ” 时任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和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在九江的烟水亭设宴招待叶挺、 贺龙, 以尽地主之谊。

     席间, 朱培德把张发奎的口信转达给叶、 贺, 要他们第二天到庐山去, 出席重要军事会议。

     朱培德只说有事商量, 商量什么却守口如瓶。时任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 从军长黄琪翔处获悉, 到庐山开会, 实际是汪精卫同张发奎等密谋策划,准备扣留叶、 贺, 然后解除他们的兵权。

     叶剑英毫不犹豫地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叶挺。7 月 24 日. 贺龙、 叶挺、 叶剑英、 高语罕、 廖乾吾五人来到九江市区的甘棠湖畔. 他们租了一只小划子, 装作游湖赏景的模样。

     船划到湖中心时, 叶剑英迫不及待地说:“贺军长, 汪精卫要词你和叶师长上山, 很有可能要把你们扣起来, 解除二位兵权。

     ”“怪不得他们左一个邀请又一个邀请要我们上山去, 还说去开会去避暑, 原来搞的是这个名堂。

     ” 贺龙快人快语, 并坚定地说:

     “不去, 不去, 他们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没安好心, 上山那不是自己去送死嘛!”情。考虑我说好。我们 万方数据

     纪念南昌起义八十周年鹁去。

     第三, 决定叶挺的队伍明天开, 我的队伍后天开, 我的车皮先让给叶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小船会议”( 又称“小划子会议” )。

     它确定了叶贺部队赴南昌参加起义的军事行动, 保证了起义的主力部队顺利到达南昌和保护了军事领导人的人身安全。

     这次会议对保证南昌起义的成功举行起了重要作用。n t金,J英在这期间起了关键作用。

     建国后,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

     ”i、_。

     = { 萋:

     ii篱善起义的决策_第一次九江会议后, 李立三、 邓中夏上庐山, 就在南昌发动起义事宜与先期到达这里的鲍罗廷、 瞿秋白等商议, 他们表示“完全赞同这项意见” 。

     之后, 瞿秋白将在九江的负责同志的意见, 带回武汉汇报。7 月 23日, 贺龙、 恽代英到九江后, 谭平山立即通知在庐山的李立三回九江研究起义的具体行动。

     24日, 李立三、 谭平山、 邓中夏、 恽代英四人在九江召开了第二次会议。

     会议地点没有明确记载。

     会议讨论了南昌起义的政治纲领和行动计划

     政治方面, 决定“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集中政权、 党权、 军权之最高机关, 以反对宁汉政府中央党部, 继承国民党正统, 没收大地主土地, 实行劳动保护法为暴动之目的。

     ” 军事方面, 决定“叶、 贺军队于二十八日以前集中南昌, 二十八日晚举行暴动。

     并急电中央征求可否。

     ” 会上还决定以国民党中央委员联名名义发表宣言. 由恽代英起草“中央委员宣言” 。对于南昌起义打国民党旗帜的问题, 周恩来后来说:

     当时那样做较有号召力, 可团结更多的人。第二次九江会议,“对暴动计划完全一致” 。

     但在讨论要不要把没收大地主土地列人政纲时. 发生了“很大争论” 。

     李立三、 恽代英主张没收大地主土地, 实行土地革命:

     邓中夏、 谭平山反对没收大地主土地, 害怕惹起反动势力更加联合的攻击和军队的内部分化, 双方争论激烈, 会议无法决定, 只得报告中央。这时的形势已更加紧急。

     7 月 25日, 中共临时常委会在武汉召开会议, 同意瞿秋自由九江带去的关于“南昌暴动” 的提议。

     最后决定. 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塞勰鳃寓题2007. 08…… 万方数据名义在南昌实行武装起义, 并派周恩来迅速赶往九江、南昌. 由周恩来、 李立三、 恽代英、 彭湃四人组成党的前敌委员会, 周恩来任书记, 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当天傍晚, 周恩来身着灰色制服, 手提黑色皮箱,在陈赓的陪同下, 由汉E l秘密乘船到九江。

     邓颖超后来回忆道:“周恩来直到要离开武汉的时候, 在晚饭前才告诉我, 他当晚就要动身去九江。

     去干啥, 呆多久, 什么也没有讲。

     我对保密已成习惯, 什么也没有问。

     当时, 大敌当前, 大家都满腔仇恨。

     我们只是在无言中紧紧地握手告别。

     这次分别后, 不知何日相会。

     在白色恐怖的岁月 里, 无论是同志问、 夫妇间, 每次的分离, 实意味着死别呀!

     后来还是看了国民党的报纸, 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

     ”2 6 E 1. 周恩来同李立三等召开了第三次九江谈话会。

     周恩来传达了中央的决定:“认为形势既已如是,对在浔同志的意见完全同意。

     ” 并明确指出:“应该以土地革命为主要IZ l号, 把没收大地主土地列为政纲。

     ”从而统一了大家的认识。

     会议还决定由邓中夏将起义的详细计划带回武汉报告中央。

     会后. 周恩来指示聂荣臻, 到九江、 南昌之间的马回岭, 将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拉到南昌。

     参加起义。2 5日 至2 6 E l, 叶挺、 贺龙的部队由九江依次乘火车, 沿南浔线向南昌进发。

     朱培德为了阻止叶、 贺军队, 破坏了通往南昌的涂家埠山下渡铁路大桥。

     铁路工人连夜突击抢修, 使叶、 贺部队得以顺利开抵南昌. 从而完成了南昌起义主力部队的集结。

     27 日, 周恩来、李立三、 刘伯承、 彭湃、 吴玉章、 林伯渠、 徐特立、 陈赓等绕道庐山, 步行到德安, 由德安坐火车到南昌。

     周恩来在原江西大旅社成立前敌委员会, 并任前委书记。“因军事的准备来不及, 遂改定于30 日晚举行暴动。

     ”8 月 1日, 南昌起义爆发。

     九江城见证了组织策划南昌起义的全过程。

     o题图这座西式二层回廊结构的小楼房。

     原为九江圣约翰中学校长高达德寓所。

     南昌起义前, 曾为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驻址。

     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处17 1医院内责任编辑晏蔚青

    推荐访问:“八一起义”前的三次九江会议 起义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