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浅论中文本科师范生“三维立体,全程整合”师能训练模式

    时间:2022-12-16 20:50: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中文本科师范生“三维立体,全程整合”师能训练模式立足于把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实践活动、学科教育实践活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三者有机结合,以学科教育实践为经,以学科专业实践和课外社会实践为纬,立体推进,系列整合,全程运行,使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师能训练形成一个多层次、连续性、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科学体系,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本身的人文性、综合性、活动性等个性特征,借助定向安排、整合提高、系统测评、反馈控制等优化流程,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发展潜能,成长为合格的准语文教师。

    关键词:三维;整合;师能训练;模式

    作者简介:刘文辉(1976-),男,江西黎川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副教授;郑小琴(1974-),女,江西抚州人,东华理工大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部,副教授。(江西 抚州 34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文本科师范生‘三维立体,全程整合’师能训练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08-8-34)的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2-0107-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新课程标准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始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也已正式颁布实施,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众所周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石首在教师,因此,培养符合新形势需要的合格教师也就成为现今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但传统的高师院校的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简称师能训练,下同)满足于单纯的集中性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内容单一,形式机械,缺乏创新,实施效果不佳,造成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结构不全面、基础不扎实、态度不积极。据笔者调查,就中文专业本科师范生而言,学生在学习期间能自觉从事语文教学一线调查与研究的人数不足20%;能有意识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以适应未来教学需要的不足40%;在实习期间能主动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的不足50%;能长期主动坚持三笔字、口语及写作训练的不足50%。因此可以说,传统的师能训练显然不适应新课标条件下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发展,不适应培养新一代创新型教师的时代需要。现今,国外师范教育的师能训练越来越远离这种单一化、平面化的实施模式,而呈现出综合化、系列化的趋势,如日本的师范教育实习内容就有学科教育、道德教育、特别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个别教育的指导等。安徽师范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探讨了高师文科社会实践和学科教育实习相结合的综合性师能训练组织形式,提出了实现社会实践与教育实习相结合的具体方法;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胡灵敏先生的“准教师诱导训练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开始探索一种大教育实习观,将学生的从教意识的培养和教学教学技能的训练系列化地贯穿到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一次性集中教育实习所带来的弊端。可惜的是,这些师能训练模式的有效探索缺乏现实实践的普适性和具体学科的针对性。而“三维立体,全程整合”的师能训练模式正是在深入吸收最新师能训练教研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中文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属性和现实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准语文教师师能训练模式。它指的是把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实践活动、学科教育实践活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三者有机结合,以学科教育实践为经,以学科专业实践和课外社会实践为纬,立体推进,系列整合,全程运行,使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师能训练形成一个多层次、连续性、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科学体系,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本身的人文性、综合性、活动性等个性特征,使中文专业师范生经受全面的锻炼,成长为合格的准语文教师。

    二、理论依据

    1.模式设计遵循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原则

    现代系统管理科学认为,系统是由在特定环境下相互作用的不同部分所组成的整体,系统的功能并非依靠其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各组成部分共同作用下获得的新的更大的整体功能(即通常所谓的1﹢1﹥2)。“三维立体,全程整合”的师能训练模式设定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实践活动、学科教育实践活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等三维训练为一个特定环境下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偏于一隅将失之全局,三者的良性互动才可以获得各自在独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整体功能。同时为了使全程管理可控化,根据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相关原理,把整个训练过程分为各个交叉的单元系列,以学科教育实践为经,以学科专业实践和课外社会实践为纬,分阶段分步骤提出训练目标,进行测评和总结,做到信息的输出、运行和反馈的流畅而可控。

    2.模式设计适应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未来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全日制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作出了如下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语文课程跟其他课程不一样,它是一门工具性语言课程,但同时也是孕育着丰富人文内涵的综合性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哲学等各方面知识。这就要求未来的语文教师要有开阔的知识视野和丰厚的知识储备;同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也需要未来的语文教师超越传统的技能局限,引导自身成长为一个兴趣广泛而又学有专长的“专家型”教师。“三维立体,全程整合”的师能训练模式正是立足超越传统的一维式纯技能性训练模式,而把“技能训练”融入整个学习生活之中,赋予传统的“技能”更多的专业内涵,使中文专业师范生在专业素养、教育技能、社会实践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提升。

    3.模式设计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特点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受教育群体,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应该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特点。当前很多大学生出现明显的学习懈怠心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学教育方法陈旧、课程模块老化,抑制了他们追求新知识和锻炼新技能的内在渴望。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三维立体,全程整合”的师能训练模式借助分系列、层递式模式建构引导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自主设置阶段目标,自主训练,合作学习,而训练模式的整体性和开放性为学生的自主发挥留下了许多自由的学习空间,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意识,迎合了他们内在的学习心理需求。

    三、实施策略

    1.建构更为立体多维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改变集中单一的试讲、见习、实习等步骤所构成的师能训练实践体系,有效促使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实践活动、学科教育实践活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交叉相融,注入师范特性,使中文专业的师能训练形成一个多层次、连续性、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多维体系。

    (1)开发融合师范性的学科实践课程体系。首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传统的理论课程中单独列出部分实践课时开展师范特色的实践教学。如借助“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文学审美特性开设“现当代文学经典研读专题”、“古典文学经典研读专题”等特色课程;借助“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程的资源优势开设“文字学专题”、“普通话训练”、“三笔字训练”等特色课程,组织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学术探究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学术兴趣。推行学科实践课程改革,开设独具特色的学年论文写作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在大二开始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选题,学写学年论文,逐步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程序、规范和技巧,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基本的文献检索和资料处理能力。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专长,摸索实施毕业论文的多元写作机制,研究允许部分同学以文学创作或教育调查等形式代替毕业论文写作的机制,灵活培养学生的专题研究能力,为他们从事基础语文教育研究和课程开发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2)建构更为多元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依据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立足构建系统有效的中文专业师范教学技能自主训练课程体系,深入分析基于中文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系统的组成结构,注重营造以教例为载体的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虚拟情境,激发师范生自身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训练主体意识,强调利用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资源,关注语文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师范生进行相似诱导,规范他们的训练行为,强化训练本身的学科特色,实现训练过程的最优化,形成宏观整合与微观控制、自主训练与教师诱导相结合的高效流程,形成以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课程为依托重心,辅之以教师口语训练课程、三笔字训练课程、微型课教学、试讲、手抄报编辑、语文课件制作、中学语文教学调研等课程的全程师范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坚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

    (3)探索具有师范特色的课外社会实践课程体系。“三维立体,全程整合”的师能训练模式强调把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融入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生活中,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思”、在生活中“炼”的实践模式,创立独具师范特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外实践课程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创立诸如课本剧编演、校园活动竞赛、班刊、手抄报、影视批评等课外实践活动体系,这些活动可发展为传统保留项目,并有效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届届相传,同时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课本剧编演训练引导学生选择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小说、戏剧改编而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如《范进中举》、《雷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项链》、《葫芦僧错判葫芦案》等都是非常好的课本剧素材;灵活组织诸如朗诵赛、卡拉OK赛、书法赛、演讲赛、说课比赛、辩论赛、写作赛等各种赛事;组织每个班级创设独具特色的班刊,在教师指导下定期组织班刊展览;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参与区域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进行短期的偏远地区的支教活动,认真撰写语文教育实践调查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转化为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选题。

    2.创建更为科学有效的全程整合训练实施流程

    “三维立体,全程整合”的师能训练模式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师能训练系统,需要创建科学有序的实施流程保证训练的实际效果。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的相关原理,结合中文学科实际及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师能训练大致依据四个步骤进行。

    (1)定向安排:从宏观上建立中文师范专业学生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层级结构体系,促进训练阶段性、渐进性和全程性的有效结合,保证训练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专长等情况进行编组,充分发挥中文专业教师的学术特长,建立学生师能训练导师制,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技能体系的层级结构,遵循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建立各组每一个学期的重点训练计划和内容,学生根据计划有组织地定期进行自主定向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训练的团队意识,互补互助,共同进步。

    (2)整合提高: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专项师能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专业理论课程、师范实践课程、课外活动课程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利用,强化专项训练成果,实现各项能力的整合和互补。教师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引入试讲、讨论等环节,有意识地营造一种课堂教学情境,融入语文教学技能的训练环节,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教学技能训练同步进行,还可巧妙借助这种教例诱导的方式规范学生的训练行为,促使各项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获得整合和提高。树立“大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观,积极鼓励学生把定向师能训练任务融入各种社团活动中,在活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能力之间的整合与互补,培养情境意识,避免单项训练的机械重复,实现由内到外又由外到内的循环式的能力整合的优化流程。

    (3)系统测评:为保证“三维立体,全程整合”师能训练模式的实施效果,建立全程训练的评价细化指标体系,对学生各阶段的专业技能训练进行系统测评。测评内容应遵循系列、渐进、全面的特征,主要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创造能力以及课程开发能力等几方面进行考虑,然后再进行细分,由低到高,从易到难,综合分析,全面推进。测评方式可以是导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测三种方式的灵活组合,而训练成绩则由这三个部分根据一定比例计算出来。当然,成绩不一定非得时时通过具体的分数体现出来,要注重灵活的定性分析,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差异方式。与此同时,定期举行小组成员之间和各个小组之间的专题活动,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4)反馈控制:现代管理科学认为,控制和信息是不可分的,控制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无信息反馈则无控制可言,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真正的管理活动。为了保证训练模式的科学可控,要求学生在师能训练过程中根据测评的反馈信息,比照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目标要求,阶段性写出总结报告,促使师能训练的行为及结果与训练目标距离随反馈次数增加而减少,最终达到训练目标。与此同时,指导老师应该不间断地建立师范生师能训练情况档案库,具体分析不同学生师能训练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从而保证信息的输出和反馈形成良性循环,强化“三维立体,全程整合”的师能训练模式的实施效果。

    “三维立体,全程整合”的师能训练模式试图超越传统的线性实践训练流程,整合多方资源,把师能训练转化为一个综合立体的素质养成训练系统,依据新的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拓展师范生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引导他们自觉追求“能说”(朗诵、演讲、辩论)、“善写”(博客、下水文、文学创作)、“会编”(报刊、网页)、“能演”(课本剧、舞台剧)、“善做”(教学课件、教学研究)的专业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刘彩霞.语文教育实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语文新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李海静)

    推荐访问:师范生 中文 全程 本科 三维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