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2-17 18:00:0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应用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创新教育的实施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应用数学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应用数学教学

    1 采用研究性教学的原由

    应用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理科学生的数学应用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基本规律及其技能、技巧,形成基本的数学应用能力。这门课程开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与水平。但当前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实际教学中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忽略其应用于实际的特性,课程自身的作用与实际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课程设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落后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改变教学模式已十分必要。另外,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复制式的人才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就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应用数学课程的开设应有利于培养未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在国外称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2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2.1 重过程

    与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教学将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研究性教学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教学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而是更注重使学生掌握调查、观察、实验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2 重应用。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量。在研究性教学中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教学更接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2.3 重体验。

    研究性教学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其教学过程基本上是间接经验的学习,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体系。然而,现代学校教育不仅有文化传递的功能,还需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之所以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学习体验可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

    2.4 重全员参与

    研究性教学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全员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共同参与,由于在研究性教学中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与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并且使自己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

    3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3.1思想动员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关键在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以往的教学把学生仅当作知识的接受者,注重教师的讲解指导,这种教学习惯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养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缺乏一定的学习责任感,学习上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因此,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思想动员,明确研究性教学的任务、要求与意义,使学生对研究性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的参与。

    3.2分组选题

    可依据学生自愿和教师指导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以7人为宜。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供一些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反思教育,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数学研究实践寻找所要研究的问题。如“食堂食品满意度调查分析”,“近几年各系数学成绩比较分析”,“某公司产品营销定价的最优化分析”,等等。每组推出一人组稿,每次组稿人轮换,以使每个人都得到锻炼。

    3.3 搜集资料

    题目选定后,就需要每组分工搜集资料,每人负责不同的部分。首先是了解教材及其他书籍上的相关内容,其次是查阅相关的报刊、杂志,如《应用数学研究》;《最优化方法》;《数据建模》以及各大学的学报,各省办的各类期刊等等,鼓励学生上网查阅信息。对于实践类的问题还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如发放调查问卷、整理统计调查结果等等,以便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3.4 形成结论

    每人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构想,并加以论证,这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由组稿人执笔以论文的形式得出研究结论。每组推选一人面向全班宣读论文或作简要介绍,让全班同学了解每个小组研究的成果,并回答来自同学和老师的提问。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的过程。

    3.5 总结评价。

    教师对每组提交的论文进行总结评价,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研究过程中和论文本身的优点与不足,并以此作为依据给学生打分,作为重要的平时成绩,记录在册。研究性教学注重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评价,并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小组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强调对小组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的表现给出成绩。由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水平、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可能出现疏忽和理解偏差等情况,教师必须进行总结性的纠正、补充、阐发、归纳等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系统、深刻的认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各种关系,以使学生的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4 应用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研究性教学给予了学生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性教学还为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使学生能够学到学以致用的技巧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2]陈向明编著.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中国教育报》2001-12-13

    [4]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在教 教学模式 研究性 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