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基于某地区铜多金属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探讨

    时间:2022-12-24 20:55:08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文章以隆化县本地区的矿区为主,研究分析其控矿因素,为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对该区域控矿地质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关键词:多金属;控矿因素;找矿;铜

    一、概述

    该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酸性侵入岩体,主要有三叠纪、侏罗纪花岗岩。以三叠纪花岗岩分布较广,侏罗纪花岗岩为次。三叠纪花岗岩分布于该区外围的北东部,为清溪复式岩体,该岩体主产稀土、钾长石和硅石等;侏罗纪花岗岩分布于区南侧及外围的北西部,主要有小岩株和隆木—弹前岩体等,前者为主产铜、铅、锌、钨矿和稀土等矿产,后者主产稀土、高岭土等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其展布方向以北北东向、近东西向为主。其中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本区的主干断裂,为大余—南城深大断裂次级构造的组成部分,区域上控制着钨、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矿化的空间分布;近东西向构造为沙地—大柏地东西向构造带的派生构造,为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区外围矿产主要有铜、锌、铅、铁、稀土、钾长石、高岭土和硅石等。

    二、控矿地质因素

    (一)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出露于矿区中南部及东南角,属小岩株的组成部分,为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二次形成的花岗岩株,北、东、南三侧侵入于震旦系变质岩中,西侧侵入于寒武系变质岩中(区外)。小岩株新鲜岩石为灰白色、浅灰色,中粒—中细粒花岗结构,偶为粗粒花岗结构,斑状及似斑状结构,交代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多为斜长石及石英,石英呈他形粒状, 分布极不均匀,含量5%~7%;斜长石大小一般为(1m×2m)~(1.5m×3m),呈自形板状 ,含量较少。基质主要由钾长石(20%~30%)、斜长石(30%~35%)、石英(25%~35%)、黑云母(3%~6%)、白云母(1%~2%)组成。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绿帘石、褐帘石、电气石、石榴石、磁铁矿、金红石、独居石、黑钨矿及锡石等。岩体自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并见有大量立方体状、星点状黄铁矿化。该岩株岩石结构致密,后期构造对其破坏作用不明显。

    (二)构造。褶皱构造:区内区域上位于轴向为北北东向的白石山倒转背斜东翼,矿区出露地层属该倒转背斜的组成部分。地层总体显示北东东走向、倾向南、倾角73°~84°的单斜构造,在局部地段地层有反倾现象。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地表出露的断层呈北北东向,另外主要见大量近东西向裂隙石英脉。北北东向断层(F0)发育于震旦系变质岩与花岗岩(2-3bγ52-3b ))接触带上;近东西向石英脉(Q1-Q19)是本区的主要含矿构造,发育于花岗岩(2-3bγ52-3b)与变质岩中,大多平行侧列产出于花岗岩中;其中Q2、Q4、Q7、Q9、Q10、Q18是本区的主要含矿构造,发育于花岗岩中及其接触带附近。

    1、北北东向断层。该断层是该区发现的最大一条断层构造,斜贯整个工作区的中西部。区内出露长2.1km,宽度1~3m。呈波状弯曲,沿走向变化较大,呈北东45°左右及北北东5°~10°走向,总体倾向北西,倾角变化不大,在74°~78°之间,根据其活动时间和空间展布规律分析,该断裂可能是北东向主干断裂的次级断裂。该断层充填物主要为原岩破碎、破碎角砾岩、硅化角砾岩、硅质脉及少量构造泥。其两侧围岩见有硅化、水绢云母化等蚀变。该断层未见铜多金属矿化蚀变现象,且对近东西向含矿石英脉有明显的错断作用。2、近东西向石英脉。近东西向石英脉控制着本区铜多金属矿化,呈组呈群出现于F0构造上、下盘,且主要产出于岩体与变质岩接触带的内带。该组石英脉有一定规模的共有19条,石英脉中多数含金属硫化物,常见有分枝复合现象,其两侧为云英岩化花岗岩,局部有少量碎裂岩,沿走向和倾向均呈波状起伏。同时其上下盘附近常见有小石英脉(小于0.1m者,未进行编号)平行产出。石英脉两侧围岩有强烈的硅化、云英岩化、水绢云母化等蚀变,蚀变带宽度0.2~0.6m不等,多数有黄铁矿化、铜多金属矿化显示。沿走向有时被后期北东向小裂隙切错,并大多呈左行错动,错距一般为0.3~1.0m,充分显示了充填成因的特征。总体来看,该区储矿构造全部呈近东西走向,长度一般250~1000m,多为成矿期产生的张扭性断裂,含矿热液沿这些断裂充填沉淀,矿前热液蚀变主要为硅化、水(绢)云母化、成矿期热液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大量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少量闪锌矿化、黑钨矿化。

    (三)矿体地质特征。区内含矿石英脉主要分布于区中西部岩体与变质岩的接触带附近,并以内带为主,东部远离接触带地段的变质岩区基本未发现含矿构造存在。区内发现并基本控制铜多金属矿带6条,发现并粗略控制矿化带7条,全部受近东西向—北西西向石英脉控制。矿带呈北北西向平行展布,呈脉状产于花岗岩中,倾向20°~25°,倾角60°~80°,单条矿带长度一般为250~500m,矿脉厚度0.5~1m;矿石主要有用元素是铜,锌、钨可达伴生综合评价指标,其中铜品位0.66%~3.00%,平均品位1.22%,伴生锌一般为0.4%~2.5%,平均为0.63%,伴生钨一般 0.02%~0.20%,平均 0.08%;矿体在南北约1800m范围内平行侧列产出,总体走向114°,倾向北北东,倾角65°~80°。矿体品位和厚度变化不大,矿区平均品位变化系数为39.32%,厚度变系数为15.02%,从总体上看具有厚度小、品位中等,矿化较稳定的特点。

    三、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矿体严格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富集于断裂带内的石英脉中,石英脉形态复杂,呈波状弯曲,虽厚度变化平大,但分枝复合现象显著,矿体中部常以大脉出现,两侧为细脉、微脉分布在网脉裂隙中,石英脉界线清楚,充填现象明显。根据围岩蚀变特征、矿相分析及矿物组合特征分析,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型,工业类型为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铜多金属矿床。因此,区内花岗岩体与震旦系变质岩的外接触带内带、近东西向石英脉且围岩中云英岩化、硅化及褪色发育,是成矿的有利地段;呈蜂窝状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是本区铜多金属矿直接找矿标志。

    四、找矿前景及今后工作方向

    矿床产出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与震旦系变质岩接触带附近,主要产出于内接触带中,矿体严格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富集于断裂带内的石英脉中。矿区内近东西向矿带和矿化带密集分布,且发育强烈的云英岩化、硅化等围岩蚀变现象,含矿构造均具有一定规模且延伸稳定,因此,本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小岩株与变质岩的内外接触带是今后找矿的主要远景地段。

    推荐访问:某地 探讨 标志 因素 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