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亚太三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和动力分析

    时间:2023-01-02 17:00:1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城市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对一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亚太地区作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化增长速度最快、大城市涌现最多的一个地区。通过对中国大陆型、日本岛屿型和泰国半岛型三国城市化阶段和动力分析研究,探究三国的城市化的共同性和特有性,从中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借鉴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亚太三国 城市化阶段 动力分析

    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任何活动都是由人或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因此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城市化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由从事第一产业向从事二、三产业的身份和职业的转化。亚太地区在二战后经历了快速化的城市化发展,这其中不仅与各国采取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有关,也和各国产业调整政策、人口政策有关。

    一、三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比较

    (一)战后泰国的城市化进程

    第一阶段:1950~1970年代,战后经济恢复期。泰国于1960年制定了“工业投资鼓励条例”,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第二阶段:1970~1990年,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为城市化的加速阶段。1975年泰国有大小城市424个,1988年增加到660个;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城市均衡调整期。这主要是由于各国开始纷纷调整国内政策,以期获得更均衡的发展。

    (二)日本城市化过程

    日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20世纪20年代的明治维新时期,其城市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发展阶段(1920~1945年)该阶段工业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并且人口向重工业城市转移的特征愈加明显。日本城市化水平从1920年的18%升至1945年的33%。第二阶段是快速成长阶段(1946~1975),战后日本经过10年的恢复,1955年起日本工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城市化在这一时期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三大都市圈与太平洋城市带形成自1947年到1975年日本城市化率33.1%从上升至75.7%。第三阶段高度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2005年达到86.0%。

    (三)中国的城市化过程

    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户籍政策,使得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比较缓慢,中国真正的城市化可以认为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第一发展滞缓期(1949~1978),战后由于国内为的政治经济原因,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很缓慢,采用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和城乡户籍制度严重制约了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期间的知青上山下乡出现了“反城市化”现象;第二逐渐增强期(1978~1999年),1984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农民进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和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有力地刺激了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丰富的劳动就业机会,农村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省份城市迁移;第三高速发展时期(2000~现在),这一时期中国使2亿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1.3%。

    二、三国城市化动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中泰两国在20世纪前期作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很慢,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大的商业城市和沿江沿海地区,而日本作为东方老牌的经济强国,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比较雄厚,城市化发展起步较早。

    (二)工业化为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根据城市经济理论,一般认为工业化是“因”,城市化是“果”。二战结束后,日本工业转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使其在1956~1973年是其快速工业化时期,工业生产增长8.6倍,年均增长13.6%,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业人口流入工业部门,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泰国把工业化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自身制定本国的工业发展模式的同时,也抓住了日韩的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契机,使本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我国在建国后也加快了工业化建设,但是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流动,1978年后实施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户籍政策也加快了改革步伐,使得我国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城市化取得飞速发展,到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1.3%。

    (三)区域均衡综合开发政策

    各国由于工业化发展主要集中在几个条件比较好的大城市或地区,使区域发展差别很大,这样不仅带来了集中地区的过度拥挤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还带来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各国采取和分散发展策略,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使大量人口向新兴城市和地区转移,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城市化发展。

    (四)产业结构转变加快了人口向城市聚集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都加大了农业扶持力度,时期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快发展,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尤其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更加突出,金融、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提供和大量的工作岗位,使其他产业释放的劳动力加入第三产业,众所周知第三产业主要聚集在城市,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加快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

    三、结语

    中日泰三国作为亚太地区的代表国家,从其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离不开工业化的身影,工业化是大多数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各国的主导产业政策和重点区域的发展策略成为影响城镇化的重要因素,城镇化不是单一因促成的,而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

    参考文献

    [1]魏后凯,武占云,冯婷婷.东亚国家城市化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3.

    [2]范红忠,周阳.日韩巴西等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过度集中问题——兼论中国城市的均衡发展[J].城市问题,2010.

    [3]李辉,刘春艳.日本与韩国城市化及发展模式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8.

    [4]王桂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J].人口与经济,2004.

    [5]王小民.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化:原因与可持续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2.

    作者简介:刘会兴(1987-),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在读研究生。

    推荐访问:城市化 亚太 阶段 动力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