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5篇

    时间:2022-10-02 20:15: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5篇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 650  2014年5月第22卷第5期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5篇,供大家参考。

    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5篇

    篇一: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

    0    2014年5月第22卷第5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思考———以河南中医学院为例郭德欣   李倩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河南中医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大力实施“文化铸校工程”,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和中原文化资源,凝练特色,打造品牌,不断加强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积极探索特色校园文化之路建设。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中原文化;特色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 - 9203 ( 2014 )

     05 - 0650 - 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示范区,在当今全球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大环境下,只有积极增强自身文化建设,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才能切实地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的贡献。近些年来,特别是伴随着全国范围的新校区建设,很多高校大兴土木,不惜巨资建造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这些校园建筑大同小异,高校迷失在一片片整齐划一的建筑布局中。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校园建设模式,势必导致“大学文化的魅力和个性物质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 [1 ] 。”河南中医学院在新校区建设中,始终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大力实施“文化铸校工程”,不断加强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积极探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之路。1  美化校园环境,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景色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以中医文化为指导,根据建筑物特点和功能,运用中医文化、中原文化元素,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1.1  外部环境建设学校以教学实验大楼作为中轴线,进行建筑布局。中轴线南侧分别建立了医圣张仲景雕像、仲景文化墙、仲景文化广场、仲景路。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他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灵魂所在。河南作为医圣故里,河南中医学院作为河南唯一一所中医药院校,宣传医圣、弘扬仲景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南大门两侧制作了大型浮雕“河洛旭日”和“嵩山晓月”,蕴含天地阴阳之意,彰显中原文化博大厚重。“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富有人文情怀。“医乃仁术”。取“天一生水”之意,命名校园水域为“天一湖”。中轴线北侧建立了神农山、神农路和医药学家李时珍塑像等人文景观。神农,传说中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李时珍为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北大门沿用了老校区大门的样式,承载着学校的历史记忆;在北大门内建有中药百草园,立“大医精诚”石。1.2  内部装饰设计学校根据建筑物功用、空间构造等特点,对教学实验大楼、宿舍、餐厅等量身打造,精心构思,进行内部装饰设计。在教学实验大楼教学区走廊悬挂了历代名医的画像和简介,在教室和学生活动中心张贴学校退休教师为学生书写的以中医经典和格言警句为题材的大幅字画。对实验区和办公区进行标准化建设。实验区的各类实验室墙上悬挂实验室介绍、操作流程、方法、注意事项等。办公区外部走廊悬挂教师字画、中药植物摄影、中药画、中药标本等;内部   作者简介:郭德欣,男,教授,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作者:李倩,河南中医学院 2011 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14.05.100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2014年5月第22卷第5期 651   进行规范化建设,墙上悬挂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工作要求等;房间点缀绿色植物。在教学实验大楼一楼依据阴阳五行理论建造了人体生命馆;在二楼休闲大厅建有中原文化展厅;在五楼休闲大厅引进华润三九、宛西制药、羚锐制药等药企建立了文化展厅。在学生宿舍和食堂墙壁悬挂了大批人物画、山水画、油墨画等。同时,启动全新的校园视觉识别系统( Visual I-dentity ,简称“ VI ”),以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将学校办学理念、文化特质、制度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的符号,塑造出独特的学校形象,传达给学校内部和外部人群,从而实现良性认同和沟通。2  开发文化产品,以优秀的作品激励人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学校把握时代脉搏,紧贴生活实际,积极开发师生喜闻乐见的中医药文化艺术产品。针对当前医德失范、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现状,学校积极探索在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学校以首届“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原院长李振华教授为原型,创作拍摄了电影故事片《精诚大医》。影片讲述了主人公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德医术和视病人如亲人、精究方术、博极医源的精神,塑造了一代国医大师的艺术形象,极具思想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影片于2012年2月29日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进行了公映,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被业内人士誉为影坛上极为少见的中医大片。河南中医学院建校于1958年,老一代河南中医学院人在建校初期极其困难、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边学习医学知识、边建设中医学院的艰难求学之路和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学子富有启迪。为此,学校创作拍摄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 《河南中 医1958 》。电视片真实地记录了从学校这些奠基人当中走出的一批德技双馨的全国名老中医,他们至今还有许多人依然默默无闻地在省内外各地为百姓解除病痛。观看电影《精诚大医》和电视文献纪录片《河南中医1958 》成为学校新生入校教育的必修课。影片弘扬了高尚的医德医风,彰显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坚定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激励他们奋发成才的生动教材。3  创新校园文化,以丰富的活动锻炼人学校立足于中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深入挖掘具有深厚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弘扬医圣文化,传承仲景学术思想,从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文化活动等方面创新校园文化,彰显办学特色。一是开办仲景实验班,培养中医传承型人才。实验班以继承仲景学术思想己任,以中医核心课程为主线,突出传统、突出经典,加强临床实践,强化经典背诵,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及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具有坚定的中医职业信仰和中医诊病的思维方式、具有熟练运用中医传统方法诊疗各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能力、具有对仲景学说有系统学习和研究的中医专门人才。实验班得到同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肯定。二是整合力量,加强仲景学术思想研究。学校汇聚人才队伍,成立仲景医药研究所,从文献、理论、临床、实验等方面对仲景学术进行系统研究。承办河南省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邀请全省各地各有关医疗、教学、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研讨交流。在《中医学报》开办“仲景论坛”,弘扬仲景学说,促进学术发展。三是举办大学生仲景科技文化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文化节以“弘扬仲景文化,展示青春风采”为主题,以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为核心,融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倡导和建设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4  学习身边榜样,以先进的典型引领人学校运用榜样教育法,在师生中选树先进典型,以身边事育身边人,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校形成了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在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深受学生爱戴和社会赞誉的教师楷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著名针灸大师邵经明教授就已将自己积存多年的10万元积蓄无偿捐出,设立“邵经明教育奖励基金”用于激励青年教师;著名风湿病专家娄多峰教授捐款2.5万元,设立奖学金用于激励在校大学生。进入新世纪以来,“感动中国2003年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高耀洁教授,不惜倾尽50余万元的半生积蓄及奖金,自费印发《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等宣传书籍材料,救助艾滋病孤儿,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民间防艾第一人”。首届“国医大师”、老院长李振华教授将学校奖励的10万元奖金捐设学生奖学金。还有一些普普通通的教师,如基础医学院实验师杨建庭坚持无偿献血长达10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亚军”称号。周立华教授舍小家顾大家,主动请缨,连续几年进驻艾滋病疫区,为防治艾滋病尽心尽力,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朱现民教授连续13年带领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三下乡”义诊服务和乡村医师培训,荣获第二届省直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援疆干部刘锁超,真情援疆,造福哈密,受到

     652    2014年5月第22卷第5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追捧。

     2013年3月被评为“最美新疆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等。这些教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和使命。“亲其师,信其道”。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中也涌现出一批叫响全省、影响全国的优秀学生群体。以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十大道德楷模”王一硕,“全国三好学生标兵”、“全国大学生十大自强之星标兵”、“白云苹贫困生基金会”创立者白云苹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受到了胡锦涛、王兆国、董建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向王一硕为代表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学习活动的决定》(豫宣文[2006 ] 21号),并在全省高校做巡回报告,他们的事迹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效仿。继大学生先进群体之后,在校大学生中又涌现出了到四川灾区做抗震救灾志愿者、荣获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的邱永华;勇斗拦路抢劫歹徒的陈子涵;智擒拐卖儿童犯罪分子的李萍;带着弟弟上大学的张瑞娟;在禽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期勇挑重担、主动请缨到隔离门诊工作的贫困县志愿者郑五洲;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苏国磊、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并获得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提供的“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的双胞胎姐妹白亚平、白亚娟等。真可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先进典型引领着莘莘学子健康成长。河南中医学院在近几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坚持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优秀的作品激励人,以丰富的活动锻炼人,以先进的典型引领人,构筑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其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受到教育部表彰,多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5  思考与体会(1 )理念先行,狠抓顶层设计。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校的办学思路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早在2009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上,就提出了树立“文化铸校”的理念,实施文化铸校工程。从“进一步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的建设”,对文化铸校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为此,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指导推进校园文化建设。(2 )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党委、院长办公室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宣传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会在教职工中结合“三育人”工作,开展“扬师德·铸师魂”主题教育活动;学工部与团委在学生中开展诚信自强教育与科技文化活动;科技处以“百家论坛”为平台、期刊社以《中医学报》和《河南中医》为阵地,开展科研创新,繁荣学术文化;基建处与后勤处实施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多部门分工协作、扎实推进的工作格局,全方位立体营造校园文化环境。(3 )准确定位,凝练特色。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医药文化重要发祥地。“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2 ] 中原中医药文化是河南人民的骄傲和财富。河南中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准确定位,深入挖掘河南地域文化的中医药资源,突出仲景文化,形成自身特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能够将教师、学生和其他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能够吸引优秀的、新的教师和学生不断融入其中,为校园文化增添生机。”[ 3 ](4 )传承中医药文化,凸现个性特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中医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传承中医药文化。①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我们以阴阳五行观念指导校园布局和建设,彰显中医院校校园特色。

     ② 挖掘中医药文化的道德资源,进行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境界和“医乃仁术”医德原则是指导中医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立德铸魂,培养德术兼备的中医药人才”的育人理念,育人成效显著。③ 将中医药文化元素和符号运用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成为师生的“无言良师”。(5 )围绕中心,服务育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把坚持“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4 ] ”。河南中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断陶冶人、激励人、锻炼人、引领人,不仅赋予学生专业知识,更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和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参考文献[ 1 ]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

    篇二: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

    iddot;258·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5 年 1 月 20 日Jan.20 2015第 35 卷

      第 1 期Vo1.35

     No.1地域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均属于亚文化。地方高校是一个地方的人才和思想宝库, 是本地传播知识、 培养人才的主场所。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地域文化。校园文化既是学校群体精神的象征, 又是地域文化的折射。

     两种亚文化的互动交流、融汇共生, 有助于构建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校园文化, 促进人才培养, 保留、 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合地域文化, 积极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探索出一条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 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的路子。一、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校园文化既包括办学中的软件的隐形文化, 又包括硬件等外显文化[1](P25)。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必然受到一定地域文化氛围的影响, 同时与地域文化形成共生互融的关系。从校园文化的构建本身看, 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人文资源, 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促进了学生品质的培养, 有利于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底蕴, 发展与传承地域文化。从学生成长看, 地域文化加速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地域的经济需求、 价值判断和文化习俗通过校园文化作用于学生。从师生结构看, 地方高校师生本身就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与地域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 对地域文化有较强认同感。

     从文化形态看, 地域文化进校园,形成一种鲜明而独特的校园文化, 是一种文化再生和创造。二、 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校园文化, 必须积极主动地吸纳地域文化营养, 与地域文化形成良性互动。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理应成为地域文化的参与者、 传播者和创造者, 不断改造和升华地域文化, 凝聚师生力量, 形成主流价值和审美判断。( 一 )

     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地域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积淀,具有较强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 在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行为习惯、 审美追求等方面具有相同特点。地域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源头活水。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最直接最宝贵的素材, 对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 二 )

     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探索新载体, 营造适合新形势和历史条件的文化氛围, 创造新的文化阵地, 以全新的方式滋养学生的成长。地域文化在精神资源、 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等方面为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课程建设、 实践平台、 活动载体、 服务范围等方面创新了校园文化载体, 从而创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张斯民(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团委, 湖北 十堰 442000)摘 要:

     地域文化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精神内涵、 创新校园文化载体、 促进人才培养, 对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借助地域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应找准契合点,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把握着力点, 创新校园文化载体; 打造闪光点, 形成校园文化品牌, 最终实现地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关键词:

     地域文化; 地方高校; 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5)01-0258-02收稿日期:2015-01-02作者简介:

     张斯民(1979—), 男, 湖北郧县人,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书记, 讲师。研究方向:

     青年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5.01.118

     ·259·(三)促进人才培养高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

     “地域文化是地方人才成长的沃土, 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设种类、 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与地域经济、 社会发展紧密相关, 因此, 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开设特色课程, 根据地域生源要求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能够实现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资源的积极对接, 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三、 利用地域文化建设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该校是一所省属地方的师范专科院校, 着重发展特色教育, 充分挖掘十堰地域文化底蕴, 以道德为核心架构校园文化、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创新校园文化载体,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地方特色与校园文化交流共生、 交相辉映。(一)找准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吸收地方文化营养, 与地方文化融汇共进。郧阳师专依托十堰地区的武当山道教文化、 郧山书院文化、 郧阳抚治文化等地域特征明显、 风格独特的文化, 挖掘、 整理、 吸纳、总结、 提炼这些传统文化思想与当代教育精神的相通之处, 挖掘道和德的深刻现实意义, 把传承传统文化与发扬现代教育精神有机结合, 用道和德统筹学校新校区建设, 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会贯通, 在校园中形成了雅致、 古朴、 积极的风气和环境氛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意蕴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凝聚教师和学生力量, 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二)把握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着力点, 创新校园文化载体郧阳师专把十堰地方文化中具有突出特色的内容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搭建校园文化新平台。近年来, 该校以地方文化为主题,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以道、 德两字统筹规划校园主体景观建设, 以郧阳府三大名楼名称作为学生宿舍楼名称, 以“茹古涵今” “文以载道” “明德阁” “问道台” “行之道” 等命名校园景观, 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对校园景观或撰文释义、 或题写景观、 或专题讲座, 师生唱和, 传为佳话。以地方文化为主题, 丰富学校课程文化, 先后开设 《鄂西北革命史》《十堰地方史》《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汉水文化研究》《武当道教文化》 等课程, 累计吸引了万余名学生选修, 极大拓宽了师生视野。以地方文化为支撑, 丰富校园文化[2]” 在地方高校的办学实践过程中, 学科建活动内容, 学校以 “最美搬运工甘龙宝” 为主题与十堰市文明办联合举办十堰道德讲坛, 与武当山特区合办道德知识竞赛、 先后选派十多名教授在十堰电视台 “车城大讲坛” 栏目讲述十堰地方文化, 获得较高收视率。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增加课程多样性, 参与社会活动, 推动厚重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校园文明风尚的形成, 使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 地方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增强他们的爱国爱乡情感, 在良好的校园自然、 人文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三)打造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闪光点, 形成校园文化品牌郧阳师专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汲取精华, 充实校园文化内容, 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地方社会, 以积极的行动服务地方发展。该校已形成多个相当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研究学术团队, 出版了 《郧阳民俗史》《汉水文化史》《鄂西北革命史稿》《武当文化概论》 等学术专著, 充分发挥了地方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 文化研究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壮大了学校的文化传承和传播功能。艺术系以道教音乐为依托, 以学生为主体组建民乐团, 先后参与 “武当大兴 600 年庆典”“楚地道教文物特展” 等重大演出活动, 成为十堰乃至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乐演奏团。汉水文化研究所与襄阳鱼梁洲经济开发区达成合作, 共同研究汉水文化, 旅游教研室与十堰旅游局、 武当山经济特区紧密合作, 编撰武当山旅游导游词、 培训景区导演, 为传承当地文化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学校组织师生参与策划或创作竹山 “女娲” 文化节、 郧西 “七夕” 相亲节、 房县诗经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以及武当山道廉基地、 十堰市廉政文化教育中心等基地建设,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 文化发展。先后选派千名师生参与第三届、 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工作, 展示该校学生的良好风貌, 受到包括全国政协在内的许多机关部门的高度评价。校地的良性互动, 使郧阳师专成为十堰的人才高地和地方文化研究中心, 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受到当地人们的高度赞誉。参考文献[1] 谢守成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2]曹毓民 . 试论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的作用[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74-77.(责任编辑 :

     陆水东)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者:张斯民作者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湖北十堰,442000刊名:开封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张斯民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期刊论文]-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1)2015(1)

    篇三: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

    简介:

     闫景胜( 1979.4 — ),男,汉族,甘肃会宁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教育。课题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一般课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立项号:

     GS 【 2019 】

     GHB0512 )成果。基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闫景胜(甘肃省会宁县杨崖集镇厍河小学,甘肃 会宁 730700)摘 要:作为传承并创新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地方,地方学校有着相当重要的教学引导职能。学校要想融入到地方文化的发展之中去,必须要传承并创新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优秀专业人才培养与传统文化教学巧妙结合,重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但就目前来看,地方学校在对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很多的困境,例如定位不准、沟通有误、措施无力等,因而急切地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来搭建一个平台,来进行深化优秀传统的相关研究,帮助进行传统文化的开发与推广,推进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材改革,同时方便学校开展一些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得到进一步弘扬与发展。关键词:地方学校;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5-0187-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93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 关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地区学校在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发展。

     本文就针对地方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探究, 探究地方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地方学校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提供一些方法。一、传承与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对地方学校的重要意义1. 作为地方学校发挥基本职能的要求。

     学校扮演的具体基本职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从其产生到发展,期间存在过很多不同的定位。最开始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之后又增加了发展科学,到目前又扩宽到为社会服务,其内容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

     进入新世纪以来,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剧烈变革,社会格局也因此进行了巨大的调整,在社会上不同的力量在交相进行着抗争, 有关文化软实力这方面的竞争就表现得更为激烈。

     学校对于社会的主流文化而言是一个策源地和集散地,在引领文化职能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同时也能产生特有的、影响力更深远的文化,这种职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改革在人们心中的认识更加的深刻。

     根据这种现象, 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曾在清华大学 100 周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上指出,“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加快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首次将“文化传承创新”这一任务放在了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中,让学校在文化领域更具领导力和话语权, 同时也明确地指出了学校在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要想在学校所需承担的职能中找准定位,地方学校就必须做到自觉承担起为所在地区培养人才,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开展相关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2. 满足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基本需求。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发掘空间和进行再开发的市场。

     一个地区的精华, 往往就是通过那个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具体的物态、 特色的人文精神和多彩民俗风情来进行表达。

     同时一个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蕴含着一个地区独有的记忆, 在延续该地区未来的文化发展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要想从本质上实现地方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地区政府就必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通过发掘地方区域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 使它们可以彰显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学校也应该进行辅助,帮助发现地方传统文化中不同的类别和其具有的不同特点, 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分类保护、分类开发和分类传承的工作中去。从而来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帮助地区人民实现区域内的文化认同, 从根本上提升人民对于乡土文化的热爱和高等的文化自信。3.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诉求。

     就我国目前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在相关课程的建设、着力于学生学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等方面都尽了很大的努力, 同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国当代的学生与社会的期待和国家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这也是目前我国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出现的显著问题。要想改善这种情况,地方学校就需要着力于与地方优秀的特色文化进行结合来培养学生。

     各个不同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 是经历了长期的时间所沉淀下来的。

     这些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反映了学术探索万方数据

     [1] 高海英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 19 )

     .[2] 朱莹莹 . 浅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 以学生参加高职类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经验为例 [J]. 才智, 2019 ( 27 )

     .[3] 王洪伟 .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作用 [J]. 现代交际, 2019 ( 6 )

     .[4] 张钧煜,丁晨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J]. 智库时代, 2019 ( 3 )

     .参考文献:[责任编辑 万淑蕊]该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情感样式等信息,凸显了一个地区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涵盖了大量的德育资源, 对于地方学校而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地方学校如果能对这些优秀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再应用于学生培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改善气质修养和处事方式,让这些学生将传统的审美情趣、 人生态度和道德标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修养。

     这也将帮助学生极大地丰富其精神世界,使其道德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目前学校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1. 不能准确定位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过程中学校所需扮演的角色。

     目前我国学校所需具备的基本职能之中包含着文化传承创新这一项, 各大学校对于这些工作也非常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更多的推动作用。

     各大学校也在积极地根据自身情况和开展的相关专业学科在进行着配合,利用学校所具有的各种力量来推进文化创新的工作, 不少学校的相关发展规划之中也有着与文化传承创新相关的内容,并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继承工作上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方法。

     但是在开展这些工作的同时,地方学校往往不能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开展工作中的相关定位, 易于忽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所具备的丰富内涵和教育意义,在进行相关的挖掘工作时不能达到深入有效的目的,这样就使得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创造出响亮的地方品牌,在地域特色的形成方面也难有作为, 学校具有的育人功能也没有得到体现。2. 与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沟通不利。

     在进行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时, 学校需要意识到文化传承和创新工程所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这往往就需要得到地方政府和文化相关的主管部门的支持,让其在政策扶持、经费提供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还要充分调动相关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和一些民间组织的力量, 形成全员参与的有利局面。

     学校虽然在地区开展办学工作,但同时又受到相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因此往往很容易忽视与地方政府在工作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在参与相关的文化建设工作上, 很难能够及时地得到相应的帮助与扶持。

     同时相关保障措施的缺乏,也使得地方学校难以与地方政府与相应的主管部门形成业务上的对接。

     这就很容易造成当地方文化面对有文化需要进行传承和创新的时候,学校的反应不是很及时,更难以在地区的文化建设中贡献更多。3. 进行传承与创新地方特色文化的时候相关工作力度不够。地方学校在进行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候,一方面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 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谋划,找到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切入点。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的地方学校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往往缺乏科学实际、切实科学的具体规划。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难以形成系统性和具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区域内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就不能突显出来。三、地方学校在进行传承与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方法地方学校在进行传承与创新地方传统文化的时候, 首要工作就是要及时地与地方政府搭建合作的平台与载体。

     地方学校在参与到地方经济文化事务的建设之中时, 一方面要主动地与地方政府和相关政府进行主动的对接, 主动融入到地区经济文化的建设之中去,来彰显学校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地寻求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扶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帮助、技术保障等,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学校在地区开展相关的工作。

     从而实现学校与地区的合作价值,达到双赢。学校在与地区政府合作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 还要不断地深化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学校往往汇聚着大量的人才,具有独特的平台和知识等资源。

     所以学校在参加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不仅有大量的人才优势可以利用,还有学校高水平的科研团体可以依靠,从而可以加快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推广。

     地区学校也应该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措施, 给予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团队稳定的保障,从而可以加快推出一批具有地区文化特色、彰显地区风土人情的文化产品。学校在进行地区优秀文化建设的同时, 还应该从学生与学校处入手。

     将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同时为学生开展一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地区的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第二课堂紧密联系起来, 一方面易于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德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对地区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的作用,只有该文化能够吸引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才能走进学生心中、走进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将学校的校园文化与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融合, 一方面既能够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另一方面对于学校开展相关的德育工作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应该明白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四、结语地区学校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时,需要学校与地区政府以及学生一起合作,以此来达到继承与创新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达到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的目的。广大教育管理部门应努力提升地区与学校的软实力,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让其既要具备专业与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出众的个人素质和德育修养。万方数据

    篇四: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

    号:密级:单位代码:学10364号:S10030505184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ResearchResearchResearchResearch onononon thethethethe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of of of of campuscampuscampuscampus cultureculturecultureculture in in in in LocalLocalLocalLocal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takingtakingtakingtakingAnhuiAnhuiAnhuiAnhui agriculturagriculturagriculturagricultural al al al 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 as as as as thethethethe exampleexampleexampleexample研究生:曹雷指导教师:吕绳振合 作 指 导 教 师:申请学位门类级别:法学硕士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所在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答辩委员会主席:2013 年 5 月

     I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

     当前,国家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 存在诸如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建设实践缺乏科学性、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也直接影响了学校科学发展。

     如何科学推进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使之与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高校职能协同发展,成为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要牢牢把握校园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主旋律;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创新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手段,提升传播的效果。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近年来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为例, 阐述了校园文化的概念、内容、内涵、价值、功能,梳理了国内外高校文化建设的历史脉络,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经验、 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层面,提出了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关键词: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IIAbstractCampus culture,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t culture, undertakes thehistorical mission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for Chinesesocialism. Currently, China has ushered in a new stage of building a well - off society.It is necessary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ampus cultureconstruction, which can advanc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Besides, the country shouldbring cultural soft power into full pla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s of highereducation.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problems in the running process, such asimproper understanding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lack of science in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absence of human spirit. Those problems have restricted the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ampus culture and influence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of the campus. The important issue with which local colleges are faced is how toadvanc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achieve thejoint development with university function, such as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ce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etc.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 complex project, including material culture,spiritual culture, system culture and behavior culture. Firstly, it should persistin the Chinese socialism theory system and adhere to the basic theory of Marxism.Second, it should keep the orientation of campus culture firmly in hand and lead the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ystem. Third, it shouldpersist in "Education first, Moral education ahead"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development of man. Forth, it should innovate the content and means of culturaltransmission and improve communication effect.The paper takes the practice of advancing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Anhui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It has illustrated the concept, content,connotation, value and function of campus culture. By sorting out the historical

     IIIdevelopment skeleton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analyzing the basic experience, common problem,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it offersa few ideas in constructing campus culture from the specific perspectives, which are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system culture and behavior culture.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Practice research

     IV目录1 引言………………………………………………………………………………1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 研究内容和方法……………………………………………………………32 校园文化概念综述…………………………………………………………32.1 校园文化的概念……………………………………………………………42.2 校园文化的内涵……………………………………………………………42.3 校园文化的内容……………………………………………………………52.4 校园文化的价值与功能……………………………………………………53 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脉络………………………………………………63.1 国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历史脉络…………………………………………63.2 国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历史脉络…………………………………………74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104.1 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经验………………………………………………104.2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114.3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25 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35.1 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135.2 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146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156.1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56.2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思路……………………………………196.3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与平台……………………………………327 结论……………………………………………………………………………368 参考文献………………………………………………………………………37

     V9 致谢………………………………………………………………………………3910 作者简介…………………………………………………………………………4011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成果………………………………………………40

     11 引言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积淀变迁紧密相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 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重要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项职能。一方面,从“文化传承”职能来看,高校校园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也是推进文化创新、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必须承担起发展和创新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四项职能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只有四项职能协调发展, 才能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因此, 要从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出发, 立足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 功能等角度,开展顶层设计。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同的理想、价值追求为核心,全方位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在高校科学发展中的软实力作用。要从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的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共性个性研究等层面入手,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力求构建校园文化的理论框架,探讨校园文化传播系统及文化育人的体制机制,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西方的大学起源很早,在最初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教学活动为主,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校园文化。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

     2家教育发展迅速, 校园文化开始得到关注和重视,并出现了对校园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纵观世界著名高校,他们都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传统。

     虽然每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及表述各不相同,但其内核和实质却有很多相通之处。以美国为例,弗莱克斯纳在《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一书中,系统阐述了现代大学观,认为大学的精神是学术自由。克拉克·科尔提出了“多元化巨型大学”理念,认为现代大学在大学目的、社会责任、 学术道德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大学,提出大学的开放性、包容性、国际性特征。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 1961 年出台了 《罗宾斯报告》 ,推动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快速扩张期, 认为高等教育应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服务社会发展。

     日本于 1971年颁发了《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整顿的基本措施》 ,推动了大学教育向多样化发展。纵观国外著名高校的发展及其校园文化的演进,可以看出,校园文化随着大学的发展不断发展,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办学模式在探索改革中不断发展进化。

     不断丰富发展的校园文化是推动大学发展的动力,是大学的生命力所在。国外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演进,对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演变始终相辅相成, 从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大学校园文化就随着历史的发展轨迹,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爱国精神、追求真理、学以致用等,成为当代中国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辛亥革命后, 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对陈旧落后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逐步建立起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 中国大学校园文化为之一变,形成了以爱国运动为标志的爱国主义新气象。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热点纷呈, 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得到强化。从 21 世纪初,初步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谐校园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已经进入自觉建设和发展阶段,各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培养有机结合,强化校园文化的导向、激励、约束、 调试、凝聚等功能,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层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3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校园文化的概念,包括校园文化的概念、内涵、内容、价值与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脉络;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经验与共性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包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内容与思路、载体与平台等。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校园文化的本质和意义,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校园文化研究, 在理论实践互动中深化对校园文化的研究。系统分析法。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科学发展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高校科学发展的全局分析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校园文化...

    篇五: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

    4卷第2期2013年2月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 ournal of H unanU ni versi tyofSci ence andEngi neeri ng、,01.34 N o.2Feb.2013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铸就的特色校园文化罗映红吴暑静( 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湖南永州425006)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积极功能毋庸置疑,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紧紧结合其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来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搭建校地双方交流平台,形成自己独特的特色校园文化。论文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以区域文化为基础,以地方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开展独树一帜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 2013) 02-0121—04引言“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坐落在潇水之滨,西山脚下的湖南科技学院在地方性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上有着积极的探索,自2002年升本以来,确定了特色名校的目标,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打好永州文化这张牌,以促进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建设意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书社、文学社、棋牌、健身俱乐部等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雅的校园文化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教育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在活动中使相当多的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和荣誉感。收稿日期:2012—12—10作者简介:罗映红( 1961一) ,女,广东增城人,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吴暑静( 1983一)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科技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现代技术。二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铸就的特色校园文化大环境影响小环境,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自古以来素以文化殿堂著称,高校的大学校园文化根植于地域文化之中,从其建立、建设发展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熏陶影响的作用。这种渗透和熏陶影响为大学校园文化打上地域特色的烙印,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带有地域特色,尤其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中更为显著。在校师生员工作为学校所在地域的居民,也自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所以地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外,师生员工对所在地域产生亲切感,由此也会吸取地域文化的养料,并进而成为地域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宣传者。正是有了地域文化的涵养,使得大学校园文化能不断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在继承传统与紧跟时代中踏着时代的脉搏,体现所处时代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该校坐落在潇水之滨,西山脚下,是永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曾多次荣获过国家级各种奖励。该校以“ 西山” 文化作主线,打造了校园特色文化,铸就了“ 西山” 文化精品。“ 西山” 一词源于柳宗元代表作《始得西山宴游记》,是著名的“ 永州八记” 的首篇,在文化界享有盛誉。因此,学校常被称作“ 西山下的校园” 。多年来,学校注重对“ 西山” 文化的培育,坚持用“ 西山” 文化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文特质,培育学生过硬的思想特质以及学生高尚的道德特质和优良的心理特质。正因为有了柳文化在永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因而奠定了“ 西山” 文化成为特色校园文化的精品。目前,校园里许多活动、学生组织、刊物皆以“ 西山” 冠名,诸如“ 西山讲坛” 、“ 西山文学社” 、“ 西山摄影协会” 、“ 西山文风” 、“ 西山文艺” 、“ 西山论坛” 、121万方数据

     “ 舌战西山” 辩论赛、“ 西山清泉” 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先后开设了永州历史文化系列选修课程,建立起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所,形成了强势的永州历史文化研究团队,结出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其一,“ 西山” 文化活跃校园,“ 西山” 精神植根校园,“ 西山” 博爱润泽校园,“ 西山” 名片闪亮校园,主要表现在:1.以“ 西山” 读书节为契机,广泛调动师生的求知热忱。“ 西山” 读书节汇编出版了优秀成果《飘浮的思绪》、《行走潇湘》、(<爱莲湖畔》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吸引了兄弟院校前来学习经验。2009年,校图书馆被湖南省教育厅高教处、湖南省图工委授予“ 诵读民族经典,弘扬湖湘文化” 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被湖南省高校图工委评为“ 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先进单位” ;2.以“ 西山” 展厅为依托,培养师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学校在图书馆一楼大厅设置了一个面积近4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展厅——西山展厅。展厅设立三年来,已举办各类书法、摄影、绘西、艺术设计、手工制作等各种展览近60场次,开阔了师生视野,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师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台湾师范大学陈大络教授书法展吸引了国内数十名知名书法家前来参观,展出后,书法作品全部义卖,善款用于资助学校贫困学子,他的善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31琵A[“ 西山” 讲坛为载体,积极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启动了“ 西山” 讲坛,并以此为载体,邀请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濂溪研究所等地方传统文化研究机构资深专家学者开展系列讲座,剖析与解读永州优秀地方传统文化。4.以“ 舌战西山” 辩论赛为平台,加强对大学生“ 三观” 教育。通过“ 舌战西山” 辩论赛,学校语言与13才艺术在全校推广开来,学校逐渐形成了辩真理,求真知的文化氛围。在湖南省首届大学生辩论赛中,校辩论队以不败战绩夺得湖南省一般本科院校组第一名,展现了西山学子风采。近年来,校园学子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演讲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近20人次;5.以西山文学社为基地,掀起了校园文学热潮。西山文学社成立30余年来,它秉着繁荣校园文化,培养文学新人的宗旨,培养了彭国梁、魏剑美、荷洁、彭雅青、黄爱平、吴茂盛等一大批文学骄子。先后主办社刊<<西山文学报》、《西山文风》,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 校园诗文大奖赛” 和各类文学竞赛,多次组织社员听文学讲座,办文化沙龙,朗诵柳子诗文、摹元结铭文、登西山、访石潭等活动。社员先后在《诗刊》、《散文诗》、《人民文学》、《湖南文学》、《青年作家》、《大学时代》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两千多篇。( <湖南文学》、《湖南教育报》、<<读写月报》、《校园之馨》、( <潇湘文学》等报刊杂志曾给予了专栏介绍。2000年,西山文学社被《文艺生活》评为“ 全国五十佳文学社团” ;2003年,被小溪流杂志社评为“ 全国十佳百优社团” 。6.感恩文化进校园,西山之爱在校园里得到了悄无声息地传递。学校长期广泛开展感恩公益活动,122组建爱, bJ l l l 务社团,开展“ 感动校园十大学子” 评选,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 知恩、感恩、报恩” 意识,树立了一批思想道德模范典型。如辜鹏博同学家境贫困,但他毅然将获得的8000元国家一等奖学金全部捐给身患重症的同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同学坚持服务柳子街社区孤寡老人23载;在“ 激情创意,益暖中华——首届Googl e( 谷歌) 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 中,校园“ 成立一毛钱基金协会、发展全国基金联盟、帮助贫困学生” 、“ 环保之我行” 、“ 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在天平的两端平衡” 三支团队入选。其二,柳文化与该校有着深厚的渊源。30多年前就成立了柳宗元研究室,在此基础上,于2001年成立了柳宗元研究所。自从1981年学校承办了首届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之后,在柳学史上具有了开创性的意义。为了使它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并努力把它打造成学校校园文化特色,该校开展了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开设了《柳宗元在永州》的专题品牌课程。于1989年再度承办了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并在2002年,2010年承办第二届、第五届“ 中国咏州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 ,成功地与13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等海内外柳学研究专家建立了长期广泛的联系,使永州成为了享有国际性声誉的柳学研究阵地。其三,学校于2003年成立了舜文化研究所,开设了《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专题课程,并成功申报了“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其四,于2004年正式成立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研究所以综合研究为灵魂,以女书语言文化和瑶族民间艺术文化为重点而开展研究。其五,周敦颐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5年,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理学与儒学、国学与经学、湖湘文化与永州地方文化,开设了《周敦颐研究趴《宋明理学》等专题品牌课程。其六,潇湘文化研究所以研究潇湘文化为宗旨,主要研究方向有怀素何绍基书法文化、浯溪摩崖碑刻文化等。其七,注重发挥校园图书馆的作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高校图书馆是实现校园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的最好场所,多年以来,学校图书馆通过各种途径( 如直接与李达的夫人石曼华女士联系,得到了石女士大力支持,石女士慷慨地捐赠不少有关李达的珍贵手迹及资料) 重点收藏了许多地方文献,成立了零陵文化研究室、永州名人资料室、永州地方文献资料室,系统收藏了康熙、光绪年间的《永州府志》、《零陵县志》等古、近代史志,以及现代的各县县志和其它专项志。除地方志以外,图书馆还刻意收藏了有关永州名人( 如周敦颐、柳宗元、怀素、杨万里、李达、陶铸等人) 的系列文献资料。同时,还收藏了中南民族学院的宫哲兵先生在永州市江永县境内发现的一种女性奇特文字资料《江永女书》。当这一发现公布于世之后,世界为之震惊,外地学者纷纷前来考察研究,如:德国的一位语言学家、以及清华大学的赵丽万方数据

     明女士等专家学者专门到《江永女书》的发源地上江圩、铜山岭等地考察、研究与收集。最近,许多报刊上都登载了拯救、发掘、保存《女书》文化的文章,这方面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面对濒临灭绝的女书文字,学院图书馆也专门派人奔赴江永、江华、新田、蓝山、道县、宁远,重点收集女书资料及其它地方文献资料。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引来了全国各地,乃至港、澳、台胞和一些驻外华侨来九嶷山寻踪祭祖,从而扩大了永州古城的影响,并且彰显了我校校园文化的特色,为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资源的支持。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文化建设日益得到加强的大环境下不同程度地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现在还有少数部门领导校园文化意识淡漠,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校园环境建设只做表面功夫,校园内一些地方还杂草丛生,食堂边、宿舍旁垃圾坑恶臭熏天,清洁工在校园内焚烧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这与我校提出的:建设质量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与低碳校园的建设目标是相悖的,学生学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定然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不良影响,更谈不上全面发展了。我们通过查询大量资料发现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1.学术制度不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经费不足,学生活动场地有限。如在科技创新节之科技发明作品大赛中,学生的资金来源有限,制作作品是需要一定原材料的,这样就严重的抑制了学生做科技发明的激情,学术科研活动开展得不多,学术氛围不浓,从而很难发挥大学应有的影响力。2.对校园文化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的管理人员对校园文化的概念理解不透彻,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校园文化建设仅流于表面,以为搞个艺术节、文化节便是具有校园文化了;另外,部分领导急功近利,只顾轰动效应,过多考虑“ 政绩工程” 而忽略一些重创校园文化建设的“ 细致工程” 。3.校园文化建设归一化,缺乏创新性。当前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现状中,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实体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时,尤其是促进观念文化的核心即学校精神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手段单一,趋于一般化,个性不明显,部分学校长期以来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这不利于各高校最终形成具有普遍影响、校园人共享的“ 学校精神” 。4.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继承性。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这需要一代代的师生、一任任的校领导的共同的努力。一个学校的立校宗旨、政策和原则应在各个学校的管理者手中代代相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这才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基础。5.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单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是所有的师生,当然也包括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但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学生与教师员工分离开来,不仅没有通过文化将两者紧密连接,甚至使两者之间的鸿沟愈发加大。6.在一些学生社团话动中,重娱乐不重教育的现象时常出现。四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其一,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上渗透大学的学术性属性和地方文化属性,突出其学术性和地方文化的特色性。其二,树立“ 地方” 的理念,开展文化服务地方的活动,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结合。地域文化资源中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精神、文明遗迹是建设特色...

    推荐访问:地方特色之校园文化建设 地方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