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关于对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总体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1-18 16:30:10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关于对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总体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总体情况的调研报告王续程;肖耳【摘要】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就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政策支持、证后监管以及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总体情况的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

    关于对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总体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总体情况的调研报告

      王续程;肖耳

      【摘

      要】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就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政策支持、证后监管以及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在标准执行、投入品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用标规范等情况分别对陇南、庆阳、平凉、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定西、临夏等市州的33个县区、42个乡镇52家生产企业和基地进行调研,并对所调研地区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14(000)00【总页数】4页(P75-77,86)

      【关键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品牌营销

      【作

      者】王续程;肖耳

      【作者单位】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

      文

      根据农牧厅(甘农牧函[2013]160号)《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2013年农业政策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要求,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从5月份开始,分别对陇南、庆阳、平凉、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定西、临夏等市州的33个县区、42个乡镇52家生产企业和基地,就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政策支持、证后监管以及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在标准执行、投入品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用标规

      范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对所调研地区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客观、全面地掌握了这几个市的绿色食品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甘肃绿色食品发展情况

      甘肃省绿色食品工作从1992年开展以来,绿色食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品认证、监测面积、基地建设、实物总量和经济总量等多项指标不断增长,在逐步满足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同时,面向全社会传播科学、安全、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面向广大生产者普及和推广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面向国内外市场,宣传和提升了甘肃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产品品牌形象。

      ㈠甘肃省绿色食品发展优势

      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的省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一定改善。省内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基本形成了草畜、马铃薯、水果、蔬菜等战略性主导产业,制种、中药材、啤酒原料等区域性优势产业以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黄花菜、花椒、油橄榄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业和产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农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食用农产品基本实现了总量平衡。1992年,经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同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1999年,省委、省政府将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作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部署。省政府成立了甘肃省绿色食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并发布了《甘肃省绿色食品工程2000—2010年发展规划》,200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又以《关于加快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05]30号)提出了甘肃省发展绿色食品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原则以及主要措施。2012年,省委根据甘肃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提出了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科学发展总体规划,绿色食品工作更加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省级层面,从2007年起,财政每年安排绿色

      食品专项经费扶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农牧厅提出在省级名牌农产品评审、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定和农业项目把绿色食品作为评定和立项重要依据。各市州也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制定了推进“三品一标”的发展措施,形成了企业运作、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的发展局面。在2012年出台的《关于稳步推进我省“三品一标”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了甘肃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重点要围绕优势区域和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围绕农业的重大项目来发展,提出到2015年,“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要达到全省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和养殖总规模的50%以上,通过“三品一标”产品的开发,同步提高生态质量、农产品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确保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当前,甘肃省已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绿色食品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㈡发展态势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6月,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183家产品385个,产量260多万吨,产值60多亿元,得到监测和保护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492.2万亩。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省建成的天水、平凉、白银、凉州区、礼县5个整市县推进的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面积已达340万亩,9个县(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13个,面积达163万亩,总产量154万吨,涉及7种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基地对接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带动农户50万户,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760多万元。

      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随着绿色、有机食品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增收效果更加明显。一个集种植、加工、运输、销售及科研各个环节于一体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并不断向贸、工、农一体化延伸。产品已涵盖粮油加工、蔬菜、水果、茶叶、小杂粮、食用菌、乳制品、酒类、调料类、畜禽蛋类、啤酒原料及其他加工产品等12类,结构

      日趋合理。

      4.品牌效应日趋明显。甘肃省绿色食品行业中,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展现了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整体形象,其产品如莫高葡萄酒系列产品、菊芋粉系列产品、粉丝、牦牛肉、藏羊肉、橄榄油、百合、高原夏菜、马铃薯淀粉、啤酒麦芽等产品在市场上也表现了强劲的竞争力。

      5.标准化生产快速推进。全省及各市州研究、编制并经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的涵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养殖、山特产品以及食用菌栽培等地方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131项,对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的有效规范,产品质量日趋稳定。连续5年的绿色(有机)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有效保证了绿色、有机食品的质量安全。

      6.生产者积极性日趋高涨。由于绿色食品具有质量、品牌、效益优势,在优质优价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发展绿色食品既能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又能有效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因而将进一步增强发展绿色食品的动力。目前,有12家国家级、4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了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80%绿色食品企业实现增效,带动农户实现增收15%~20%。

      7.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绿色、有机食品工作,政策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省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省农牧厅要求在省级名牌农产品评审、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定中将绿色食品作为重要条件;在农业项目、相关农业基地建设中,要把绿色食品作为立项重要依据并纳入建设内容。21个县区对发展绿色食品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初步形成政府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㈢各市州发展情况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态度是坚决的,落实是认真的,能够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绿色产业,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庆阳市委、市政

      府坚持“举绿色牌,走特色路”高起点、高标准,按照生态立区、产品扬名、绿色富民的发展思路,以草畜、果品、瓜菜等三大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为支撑,以黄土高原优质苹果、绿色畜禽、高原绿色瓜菜、特色保健粮油“四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构架,打造生态优美、产品出色、结构合理、具有本土特色农耕文化创意的复合型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区。2012年农产品出口创汇达6353万美元,连续8年名列全省第一;陇南市为了全面加强快绿色食品的发展,加大了市、县(区)、乡(镇)绿色食品管理体系建设。市及所辖9县区绿色食品机构也经各级编办批复挂牌成立,195个乡(镇)也先后成立了相应的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其中有35个乡(镇)单独成立了绿色食品服务机构并规定了工作职能;平凉市把创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当做发展绿色食品的有力抓手,市、县农牧、农技部门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强化质量监管。目前已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7个,并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协调解决企业改扩建用地,组织申报绿色食品产业开发项目;武威市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发展原则,出台了“先认证后补助”等多项奖励和扶持措施,促进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快速发展;兰州、定西、白银等市绿色食品加工流通企业的聚集效应明显,带动绿色食品品牌化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地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绿色食品发展方面,确实下了工夫,花了气力,绿色食品发展稳步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难题,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㈠工作机构不尽完善,不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一是一些市州及相应部门没有充分了解和重视甘政办[2005]30号文件精神,没有理顺绿色食品工作职责与职能,造成机构空缺与人员的缺位;二是部分市(州)县(区)有机构名称,无人员编制,工作无人干,应付着做工作,非常被动;三是一些市县由于机构改革和人员的变动,绿色食品工作却没有从原归口部门进行移交,使过去编制部门已经批复了的机构无

      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曾经先进的市县成了后进。

      ㈡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发展资金筹集渠道有限

      随着绿色(有机)食品面积和龙头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单位投入量明显不足,多数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速度慢、能力弱、贷款担保手段缺乏,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也有些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建设项目,因资金缺乏上不了马。从目前全国来看,不少省(区)加大投入,提出打造绿色食品大省的发展战略,抢占先机。如黑龙江、河北、江西、湖北等省每年安排千万元资金,以推动“三品一标”认证,相比之下甘肃省绿色食品资金投入量较少,用于原料基地建设、监管服务体系建设、产品认证补贴、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就显得微乎其微,发挥不了其动能作用。

      ㈢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龙头企业拉动力

      由于与绿色食品发展配套的农业生产灾害性预警系统、专项农资供应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支持绿色食品的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等不尽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力有限,而且企业研发能力不强,缺乏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拉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能力缺乏。

      ㈣成本和收益不对等,影响企业积极性提高

      甘肃省绿色(有机)食品大多为初级或初级加工农产品,无法体现绿色食品价格上的优势,因而认证产品与普通产品相比,给企业也带来不了更高的利润,从而使一些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用于生产的高投入和额外劳动得不到补偿,影响了积极性。有些地方企业认证的积极性较差,但为了完成政府的考核指标只能由农业技术服务单位作为认证主体来完任务,出现了部门热、企业冷的现象。

      ㈤产品加工能力不高,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甘肃省不少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有些仍然沿用传统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企业结构不合理,整体加工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从目前甘肃省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构成看,除了少量的企业生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品如葡萄酒、淀粉、油料之外,小麦、马铃薯、啤酒原料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蔬菜和果品精深加工几乎是空白。

      ㈥品牌营销宣传不到位,与市场关联程度不高

      绿色食品市场流通和市场培育中相对滞后,尚未形成由专业市场、连锁经营店、销售专区专柜和电子网络等构成的市场营销体系。现有品牌优势得不到释放,品牌价值体现力度不大,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尚未得到有效提升。甘肃省绿色食品产品质优价不优的现象普遍存在,像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如“莫高”葡萄酒、“黄洋河”糯玉米、“腾胜”马铃薯及其深加工产品“丹马”菜籽油等能叫得响、卖出大价钱的知名品牌仅是凤毛麟角。

      ㈦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优势品牌打造困难

      绿色食品产发展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不理想,绿色食品产业聚集的平台没有形成,很难达到规模经营和实现生产基地化、加工品种专用化、质量体系标准化、生产管理科学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业化的格局,因而造成不少地方虽然发展了一些绿色食品,但却迟迟形不成优势,虽然产业品种多,但比较乱、杂,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不多,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不够强、市场占有率不够高,主导绿色食品产品的集体商标没有形成。

      ㈧绿色食品工作体系不健全,工作力量仍显薄弱

      各市(州)县级工作机构不尽完善,专职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县(区)“一个机构几块牌子”在承担绿色食品工作的同时还担负有环保、食品安全、农产品检验等职能,人员缺乏绿色食品认证监管专业知识,不能将绿色食品进行常态化管理,加之投入不足,又没有专项经费,从资金上很难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还有些地方仍存在着重认证轻管理、重年检轻日常监管的现象,规章不甚完善,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待增强。

      三、对策建议

      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是放大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㈠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保持适当的资金投入增长幅度,逐年增加对绿色食品产业开

      发的投入比重,确保财政对绿色、有机食品开发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增长的幅度。各市、县也应当设立绿色(有机)食品发展专项资金,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农户纳入财政支持的范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采取直接奖励和间接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生产经营的主体发展绿色食品的信心。同时加大对绿色(有机)食品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关键环节的扶持力度,着重加大对绿色(有机)食品质量监控和追溯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保证质量监控和追溯能力。

      ㈡必须常态化开展工作

      把发展绿色食品与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产业化、农业品牌化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部署和安排。采取多项措施,打造“绿色”品牌。把好产品质量关口,稳步扩大总量规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条件为基础,以申报企业质量控制能力为保障,按照认证质量和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优先考虑质量好、知名度高的传统特色农产品、特殊区域的特色产品、规模化产品及管理规范企业。加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省文明示范合作社创建和名牌农产品评选,把绿色食品认证作为项目建设和评选的前提,把终端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作为项目验收考核的重要指标。

      ㈢强化生产基地建设

      以市县为单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打破区域和产业界限,围绕优势资源,建立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产业带,实施龙头企业跟进对接,组织农户积极参与,构建“龙头+合作组织+基地+农民”的新型联结关系。同时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加强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完善农资供应的保障和信息服务体系,搭建好庆阳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园区平台,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打造出设施化程度高、功能完善、牵动能力强的一流示范园区。

      ㈣提升龙头企业牵动能力

      扶持重点龙头,引导培育绿色加工产业不断向优势产区聚集,引进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在原料基地保障、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发挥其资本、技术和营销等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引导优

      势企业加入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行列,壮大绿色有机食品龙头企业群体,加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协等之间产供销的对接关系,减少配送环节,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持续性和辐射带动性强的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

      ㈤强化品牌建设

      按照以绿色食品引领农业品牌化、以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的基本思路,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不断满足全社会绿色消费需求,努力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和可持续发展。按照产地、产品质量相一致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支持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扩张优势规模,提升品牌层次,引导各类企业、各类产品不断向知名企业、知名品牌靠拢,发挥名牌效应,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㈥健全工作体系队伍

      随着甘肃省绿色食品事业不断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防范绿色食品行业性风险和质量安全事件将面临重大挑战,充实和加强全省绿色食品工作体系队伍建设日益迫切。要通过培训,提高认证检查员和监管员业务水平,强化企业内检员上岗制度,促进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同时各级政府应考虑全面解决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及工作经费问题。

      ㈦落实各项监管措施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各市县绿色食品监管队伍尽快入位、上位,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强化证后监管,积极组织落实市场监察行动,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方法和手段。同时,有计划地制定分行业、分品种、分区域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组织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认真落实监管措施,切实维护品牌形象。切实加大对获证产地和产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坚决淘汰不合格的产品、取缔不合格的产地,依法查处假冒伪劣产品。

      ㈧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有组织地开展公益性宣传,促进绿色(有机)食品消费,培育市场。利用农产品促销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支持绿色食品(有机)促销营销工

      作,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围绕现有绿色品牌,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播发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广告,增加市场认知度,增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在域外市场的影响力。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质量安全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谈食色变”的形势下,即使企业能够生产安全合格的农产品,消费者也仍然会心有疑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也就是说发展作为国家品牌的绿色、有机食品则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推荐访问:有机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对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总体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省 调研报告 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