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初中生物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3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4-08 09:3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初中生物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1  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物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3篇【优秀范文】

    初中生物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1

      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 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肝等。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照紫外线,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

      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

      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

      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6.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7. 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8. 计划免疫意义: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生物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2

      一、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人,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2)实验材料:选择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且闭花受粉的豌豆。(豌豆的相对性状:植株的高和矮,种子的黄和绿,种皮的光滑和皱缩。)

      (3)实验方法: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

      (4)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高矮之比为3﹕1)。

      (5)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为:

      a.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

      b.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c. 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2.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二、人的性别遗传

      1.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种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后来,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 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2.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

      3.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XY 女:44条+XX)。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4.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

      5.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

      三、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推荐访问:知识点 归纳 基础 初中生物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中生物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1 初中生物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100个 初中生物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100字 初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