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完整)

    时间:2023-05-10 18:4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完整)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的动物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的动物常识。

      难点: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法学法:

      多媒体演示法、情境创设法、读中悟情法、交流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根据重音不同,读好课题。

      2.听了小红马的嘲笑,小骆驼的心情如何?

      3.指名读出骆驼妈妈心疼的话语。质疑妈妈的做法。

      二、感受沙漠。

      1.谁来说说你了解的沙漠?

      2.通过图片感受沙漠。

      3.从课文的3、4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沙漠的词句,用~~~把画出来,再读一读。

      4.用一句话概括沙漠留给你的印象。

      三、精读最后一节,引导质疑。

      1.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提出质疑。

      2.总结所提问题:

      (1)小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在沙漠中各有什么作用?

      (2)小骆驼因为什么事深感自豪?

      四、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完成学习任务卡。

      1.交流汇报小骆驼的脚掌、驼峰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

      2.对桌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把握好骆驼妈妈的语气。集体交流评价。

      3.用“虽然……但是……所以”的句式说说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

      4.补充资料,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说骆驼其它值得自豪的地方,由此明白:小骆驼虽然外表难看,但是它们都有实用价值。

      五、拓展思维,提升感悟。

      1.小组续编故事。

      2.通过故事联想自己,说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又大又厚)→防止陷沙

      难看 睫毛(双层) →遮挡风沙 有用

      驼峰(肉疙瘩) →贮存养料

      (委屈)

      (自豪)

      教学反思:《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它难看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验,终于明白自己原认为长得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实际上是在沙漠中生存的必要条件,由自卑转为自豪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我在教学伊始,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抓重点词读好课题。如: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我感到自豪对不对?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和说法的不同,体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整节课我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课题中“自豪”这个词。课后反思才发觉抓住课题中的重点词“自豪”是对的,但却忽略掉了“才对”二字,应该要让学生了解到小骆驼是在受到委屈之后才感到自豪的,这才是课题中真正该抓住的重点。有句话说得好:“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真正上好课。我在对课文的重点把握上还不到位,主要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读透教材,读懂教材,以后在读教材方面还要下功夫。

      整堂课我主要抓住描写大沙漠恶劣环境的词语和骆驼妈妈的两次说话,让学生朗读体会感悟,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大沙漠中的恶劣环境,我借助了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对沙漠有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沙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但在对词语的理解这一教学环节上的处理还不够深入,没能让学生真正读好这些词,从词语中感受到沙漠的恶劣。例如“茫茫的大沙漠”这个词,应该重读“茫茫”,由此感受出沙漠的广阔无边。

      在使学生了解骆驼的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教学环节中,我并没有进行空泛的说教,简单的告诉,而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答案,了解骆驼的脚掌、眼毛和驼峰各有各的用处,并以列表似的板书让学生填写,这样一看板书就能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我发现有的孩子脱离了文本,单独地思考出示的表格,这种情况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驼峰

      像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脚掌

      又大又厚

      防止陷进沙子里

      睫毛

      两层 遮挡风沙

      最后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课结束前,我没有急于作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谈谈曾经因什么而感到自豪?为什么感到自豪?从而让学生对美的看法达到一个高度,让他们树立正确地审美观。在谈收获时孩子们说到:“要评价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表。”、“人各有各的长处,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而不看长处。”……

      这节课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感觉备课还是不够充分,对许多课堂是生成的地方不能灵活应变:1.时间上总是前松后紧,对于小组合作给出的时间心中没底。2.备课与实际教学内容上相差大,备课中要出示“沙漠之舟”的资料,让学生替小骆驼说说其它感到自豪的地方,如:我感到自豪的是在沙漠中我能辨别方向,找到水源,预报风沙来临等,进一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3.上课中发现有些孩子上课兴趣不高,小组交流也不够热烈,我也没能及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功在*时,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小组建设还需在*时教学中加强训练。同时,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我”指谁?(出示骆驼图片)

      你们见过骆驼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介绍)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自豪 养料 足够 多亏

      贮存 陷进 铺天盖地 又大又厚

      镜子 疼爱 走一趟 脚掌

      疙瘩 骆驼 委屈 松散

      (生领读,开火车读)

      二、初读课文

      1、同桌间互相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读书情况

      出示几句难读的句子: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学生个别读,齐读)

      3、流利地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不唱读,不复读

      (找朋友互相帮助读)

      4、比赛读

      5、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生字新词(生自由说)

      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生说)

      三、学习生字

      左右结构:镜料够陷铺

      上下结构:委

      上中下结构:豪

      半包围结构:疼趟

      独体字:亏

      生描红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2)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3)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理解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2、理解“跳水”为什么是唯一解救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一段告诉我们为什么?板书:放肆(果)取乐(因)。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边用不同符号分别圈出写猴、小孩、水手们动作神态的词语)

      2、读后讨论:

      (1)孩子们为什么哭笑不得?板书:哭笑不得。

      因为①猴子把玩笑开到孩子身上,猴子的举动突然而且放肆。板书:摘、戴、爬;②水手们都笑起来,笑声使孩子显得很尴尬。板书:笑。

      (2)孩子为什么脸红了?板书:脸红。

      因为①猴子好像故意逗孩子生气。板书:摘、撕、逗,猴子的放肆激怒了孩子。②水手们更大声的笑,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板书:笑声更大。

      (3)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板书:追、爬。

      3、小结:这段故事情节由水手逗猴子发展成猴子逗孩子;地点由甲板转到桅杆,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了,变化了。(板书:发展)

      4、指导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思考课后作业1后面的(1)(2)两小题。

      2、讨论:

      (1)孩子怎样追猴子,猴子又是怎样戏弄孩子的?

      “生气”和“气极”有什么区别?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孩子的心情吗?

      (2)当孩子丢开桅杆走上横杆时,甲板上的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板书:笑→吓呆→大叫一声)

      人们为什么吓呆了?(读有关句子)这两名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处境十分危险)

      (3)孩子原来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从哪里可以看出?(板书:不由得发抖)是突然意识到危险表现出的本能行为。说明孩子刚才只是一心要追上孩子,拿回帽子,没有意识到处境的危险。)

      3、师生共同小结:(根据板书)这段围绕帽子,使故事在孩子与猴子的联系中间向前发展,由于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随时有失足摔死的危险,因而使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孩、猴之间发展成生与死之间。故事情节的发展到了高潮。

      四、讲读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思考课后作业1中的(3)习题。

      2、讨论:

      (1)船长为什么要向自己的儿子瞄准,命令儿子跳到水里?

      (强调情况紧急,时间不许,突出用枪逼孩子跳的明智。“跳水”是把孩子从险境中救出来的唯一办法,用枪向孩子瞄准是吓唬孩子,强迫孩子服从命令,使孩子转危为安。)

      (2)结果怎样?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三层意思:孩子跳水;水手们抢救;孩子获救。领会①“孩子的身体像一颗炮弹似的……”这句话的意思,这句比喻句写出了孩子跳到海里时身体之沉和音响之大,反衬出孩子借以立足的横木之高,暗示出假如摔下来时后果之严重。②水手们是怎样把孩子救上船的?“已经”写出了船员动作的迅速,表现十分勇敢,也说明他们救孩子的心情十分急切。)

      3、小结:这段写了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用命令儿子跳水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事情的结果。(板书:结果)

      五、根据板书,揭示分段规律。

      讨论:我们把这篇文章分成四段,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1、根据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分。

      2、还可以根据地点的转换来分:甲板→桅杆→最高的横木→甲板。

      3、还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和变化来分。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因而; 由于

      1、()人们拿它取乐,()猴子就更加放肆起来。

      2、猴子的放肆激怒了孩子,()引得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3、()孩子追猴子,使猴子更起劲地去逗孩子,把孩子引上了最高的横木。

      板书设计:

      摘戴 爬 哭 笑不得 笑

      发展 桅杆

      撕 逗 脸红 追 爬 笑声更大

      逗 生气 追 笑→吓呆

      高潮 最高的

      横木 挂 扭 龇 气极 丢开 笑→大叫一声

      走上

      结果 大海 跳水 得救 命令 跳水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4)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有关月亮诗文的兴趣。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探究,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丽。

      难点: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师谈话: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

      2、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围绕“望月”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板书:赏月诵月想月)

      二、选择内容自读自悟

      1、明确自学要求:

      赏月、诵月和想月这三部分内容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再找出有关写月亮的词句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1、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展开教学。

      学习内容一:“赏月”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方法设计:通过抓词促悟、想象促悟、读中感悟等方式体会月亮是安详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丽的。

      学习内容二:“诵月”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方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对已学诗词的回顾和预习,引导学生在说和读中,体会诗人借月亮寄托着情思,抒发着情感。

      学习内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方法设计:以放为主,以议促读,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独特有趣。

      2、课堂小结引发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人眼里的月亮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描写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2、课后练笔:观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一段话。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5)

    ——《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词品句中感受济南泉水的美,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词句,感受济南泉水的特点。

      2、有感情朗读甚至背诵,激发学生乐于表现、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师评:以泉水而闻名天下,难怪会有这样的别称!

      2、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

      3、济南的泉水多有名呀!(点出:天下闻名)读词,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有名呀!再读句子

      4、过渡:说到泉城济南,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那就让我们跟随着课文去泉城看看那里天下闻名的泉吧!

      (设计说明:以总结段导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比较清楚。)

      二、精读感悟:

      1、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你读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听听,想想:济南的泉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交流: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出示句子)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

      a 看图片理解“白浪翻滚”!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读词“白浪翻滚”) 白浪翻滚,好像――(读句子)

      b 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读句子)

      c 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

      *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出示句子)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自由读)

      a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b你从哪儿感受到泉声的大?( “洪大”、“虎啸狮吼”) 引读:这声音洪大,如同—(个别读)有的声音还很小呢,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低细得如--( “低细”“秋雨潇潇”)(个别读)秋天的雨声有什么特点呢?(评价:真是细雨绵绵!沙沙的雨声给人宁静、柔和的感觉。)

      c个别读,评价指导:这声音是雄浑的!这声音是轻柔的!看来,聆听着来自泉城的声音,也足以令人陶醉!(齐读)

      (3)感情朗读:济南的泉形态美,声音美,让人看不厌,让人听不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细细体会泉水的美丽、神奇吧!

      (4)引读:在这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

      (5)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浏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吧!

      2、二至五自然段:

      (1)请你自己读读二至五自然段,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多读几遍,想一想: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上圈圈画画,做记号。

      (2)交流:你喜欢哪个泉?泉在哪儿?这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交流。)

      珍珠泉(神奇)

      出示: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a读句子,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神奇?

      b(忽…忽…)读词,评价:这珠串还有变化呢,真神奇!真是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说话训练:谁能用“一会儿…一会儿…”来说说吗?真神奇啊!你还能用其他词来说说吗?

      c再读句子,指导朗读。

      d(拎)谁愿意来做做拎的动作?(师生对话) 你拎得这么快,你拎出来的泉水会是什么样的呢?(提示:是急的还是缓的呀?)

      你是在慢慢地拎,你拎出来的泉水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一个“拎”字用得多好呀,给泉水赋予了生命力,再找找这一小节还有哪个字也让我们感觉到泉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涌)

      e指导朗读。

      f这一涌,涌出了串串珍珠,那珠串――(引读)

      五龙潭(泉多)

      a泉在哪儿?

      b这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师:这就是五龙潭得名的原因)(汇注)你从“汇注”一词也体会到什么?(泉多,说明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

      c想象“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名字的由来。

      d齐读第三自然段

      黑虎泉(水声喧腾)

      a你能谈谈对黑虎泉的了解吗?

      b师相机评价:你了解了它的源头(它的源头也很特别)!我想黑虎泉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c(出示图片)你看,这就是黑虎泉,泉水不断地从老虎口中喷吐而出(出示词:喷吐),你耳旁仿佛响起什么声音?这声音怎样?(水声喧腾、昼夜不息)(读词)你会用第一自然段学过的句子说说黑虎泉的水声吗?(再读词)多么响亮!多有气势!永不停息!(看图片)

      d齐读第四自然段

      趵突泉(大、清、美,充满活力)

      a泉在哪儿?这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b之首也就是第一!它不仅在七十二泉中位居第一,而且在全国也位居第一,可是天下第一泉呀!

      c大—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指导朗读,读出大。

      d清—清到什么程度呢?真是清澈见底!指导朗读,读出清。

      e美—如同三堆白雪,洁白无瑕,真美!指导朗读,读出美。

      f充满活力-冒(看图片,师描述:泉池中央,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设计说明:课标中指出:学生应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达情意的作用。抓住表现泉水特点的词,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

      g刚才老师描述的这段话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爷爷游览趵突泉之后写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齐读)

      (设计说明: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学习语言。)

      h现在再来看看这段文字,除了大、清、美,你一定还感受到了什么?(有活力,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哪儿看出来的?冒)指导朗读。

      j难怪会名列七十二泉之首!让我们再次来领略天下第一泉的魅力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3、背诵课文。把你最喜欢的泉水背下来吧,这样你就能当小导游了。(自由背,指名背。)

      4、小结:

      刚才,随着文字,我们领略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充满活力。这四大名泉只是七十二泉中的一个缩影,七十二泉的美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再次来感受。(配乐齐读)

      (达成目标1、2)

      三、延伸:

      1、关于济南名泉还有许多的文字介绍,课后大家不妨去搜集一下,读一读,你会对济南的泉水有更多的了解!

      2、这里,老师就向大家推荐一篇刚才我们读过的老舍爷爷写的<趵突泉>全文,课后大家读读,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的感想。

      3、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看书籍、旅游、看电视片等去了解济南更多的泉。

      板书设计:

      8 泉城

      珍珠泉 神奇涌

      五龙潭 泉多汇注

      黑虎泉 水声喧腾喷吐

      趵突泉 大、清、美冒

    《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

      品读课文,了解各泉水的特点,体会泉水的美。

      三、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四、关于著名的珍珠泉、五龙泉、黑虎泉、趵突泉的多媒体图片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银华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

      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

      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三)练习

      1、朗读课文

      2、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四)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泉城的景色多美呀!是什么创造这奇迹?对,是大自然。让我们再次细细朗读课文,欣赏那一幅幅如画的风景吧!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以导游的身份,向家人介绍泉城——济南。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所授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0—13岁,此年龄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在教师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和直观教具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现代教育媒体与之结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例如电视录像在表现活动的画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呈显时间太短,学生的认知过程难以展开,但如果将它与投影教学或挂图教学相结合,则既能表现活动的画面,又能表现静止放大的图像,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教师要不断增强意识,努力深入研究媒体的不同功能和特点,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媒体优势,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你可以介绍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某个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琥珀,同学们提的问题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

      二、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

      (二)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条件。

      1、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哪些自然段?(2—10)

      2、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分析一下

      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3、学生汇报、交流。

      (1)夏天,阳光强烈。

      (2)老松树

      (3)苍蝇、蜘蛛巧遇松脂

      (4)松脂继续滴下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5、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三)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条件。

      1、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黄河象》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3、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如果说不出)师出示有关句子。(请你读有关的句子。)“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四)软件展示琥珀形成的过程。

      三、了解想象的依据。

      1、引导学生阅读13—18自然段,讨论想象的依据。

      2、师小结。

      四、了解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1、(出示)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五、当解说员。

      这一个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老师昨天上网,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我想:假如我们班有同学被招聘上了,那该有多棒啊!同学们想试试吗?

      1、(出示)招聘广告:

      北京自然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

      学生练习。

      汇报。

      2、假如你是馆长,你会招聘谁?

      六、拓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时间形成发现价值

      八、练习设计

      1、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2、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另外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在课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会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学习诵读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阅读基础上,说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内容发表见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3、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琥珀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一课。

      板书课题,强调这两个字都是“王”旁。学生齐读课题。

      2、师:大家看见过琥珀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介绍资料后,课件出示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

      3、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将会了解琥珀更多知识。大家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有什么用处?蜘蛛和苍蝇怎么会被包在里面?……)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悟。

      1、师:大家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吧!请打开课本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读文,师巡视指导)

      2、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说说你们从文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地方告诉同桌,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向同学请教。

      三、速读课文,理清脉胳。

      1、师:请大家再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2、学生先小组议答再汇报,师引导并板书:

      (形成时间形成过程发现过程科学价值)

      四、汇报交流,品析课文。

      1、了解琥珀样子,体会其价值。

      (1)师:课文哪个地方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最后一段)

      (2)师:请大家默读这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3)(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用文中句子来描述琥珀样子。

      (4)一齐说出这块琥珀的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师小结:这一价值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5)师:这里有这样一个词语,(课件出示“推测”)

      那什么叫推测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师:作者正是从现有琥珀的特点来进行推算估测,进行合理想象。

      (6)师:那么课文中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呢?

      (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的情景,发现过程是作者描写的真实的情景)

      2、了解故事、欣赏故事。

      (1)师:我们已经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了,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来读读作者想象的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问题和相关句段,学生读后回答。

      a、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师:你怎样理解“约莫”这个词语?(大约,因为不能准确知道琥珀具体形成时间,只是推算出来的数字。)

      b、故事发生的环境:师:交待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呢?(太阳|、海、树)为下面琥珀的形成埋下伏笔。

      (3)想想这块琥珀形成有几个过程?

      学生答师板书:松树脂松脂球化石

      2、品析句子

      (1)师:文中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太阳?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太阳照得火热。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文中怎样描写蜘蛛和苍蝇?

      一只小苍蝇……飞进树林那只小苍蝇……身上沾满了灰尘小苍蝇……一点儿不知道……忽然,有个蜘蛛……越来越近了……它想……

      师: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蜘蛛和苍蝇呢?

      (这是只快乐的小苍蝇,它不知道蜘蛛想吃它;这是只贪吃的蜘蛛,小心翼翼地一心想吃苍蝇。)

      (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得要轻快,第4自然段要读出苍蝇悠闲自在的样子,第5自然段要读出小苍蝇将被蜘蛛吃掉时的紧张。指名读

      (4)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是怎样理解“可怕”呢?(说明对于苍蝇和蜘蛛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你是怎样理解“刚好”呢?(说明这是难得的巧合。)

      (5)师:作者为什么说“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拟人,说明这是一个可怕的悲剧。)

      小结:文章的语言是那么生动富有文学色彩,希望大家习作时也能让自己的语言生动点儿。

      (6)这样的悲剧,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让我们再来看看听听这个故事吧!课件动画播放故事。

      五、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1、琥珀形成条件。

      (1)师:我们欣赏了这个故事,大家现在能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吗?

      (2)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师归纳板书。

      a:炎热的夏天,强烈的阳光使松树分泌大量树脂。

      b: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巧合。

      c:地壳变动、陆地沉、海水漫、时间长

      2、琥珀发现过程。(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完成。)

      (1)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2)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3)琥珀的发现过程?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了父子怎样的心情?(惊喜)

      3、文章从结构上来讲,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详略得当)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讨论后学生归纳:如因为他们的腿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师: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六、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人说苍蝇和蜘蛛在这块琥珀里生命得到了永恒,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由说,只要说得合情理就可以。

      3、同学们,请大家回忆课文所讲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来编一个与课文里讲的不相同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4、课外阅读《黄河象》、《白蝴蝶之恋》、《欣赏生命》

      板书设计: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和装饰品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解释课题

      1 读课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 老师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

      3 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样子的琥珀图片。

      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里面都有物体;不同的是里面物体不一样。)

      在学生交流之后,老师过渡到新课:我们今天文中介绍的是哪一块琥珀呢?(学生找准图片后,再一起欣赏文中琥珀的样子。)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指多名学生进行描述,建议能够抓住物体的特点来说,老师及时给予点评)那文中具体写样子的是哪个自然段?

      二 理解课文内容

      1 打开课本,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描写样子的段落自由朗读,并做上记号。(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请学生一起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里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有其它描写吗?(价值)

      老师过渡语:琥珀有这么大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具体描写它形成过程有哪些段落。(2到12自然段)

      3 分析琥珀形成过程

      (1)琥珀形成必须经历哪两个阶段?(松脂球与化石的形成)

      (2)仔细读课文,松脂球的形成应有哪些条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条件?

      (3)比较琥珀与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

      ( 4 )作者假想是什么依据?还有其他的故事发生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说出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4 学习琥珀的发现:学生朗读相关段落(13到17自然段),思考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动词。

      三 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 对照板书,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2 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有关化石的两篇说明文,想一想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倒叙、顺叙)

      3 优美句段的品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简要的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 拓展:

      1 欣赏由琥珀做成的各种装饰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 建议学生在课外多读这类型的书籍,去了解认识大自然的另一面。

      五 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形 成:

      化石

      发 现:卷———踩———挖———识别

      特点与价值:透明 光滑 内有物 ;装饰品 药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假想琥珀其它可能形成的过程。但在实际引导中没有原设计的流畅,当我的问题抛出以后学生们的思维不很活跃,连*时爱发言的陈洁、汪芯羽等都久久不见举手。大约十分钟之后,邓淞说:蜘蛛与苍蝇的巧遇有可能是苍蝇遇难在先,蜘蛛误会在后。紧接着张鑫说:也有可能是蜘蛛去营救啊。黄昊说:也许是在打架……这下可热闹了,有许多同学都假想了它们的巧遇。此时此刻我赶紧抓住学生们的思维,引导认真分析能成立的是哪些环节。然后通过再次对琥珀样子的朗读,学生们恍然大悟,假想不是空想。原来自己的假想没有建立在最原始的基础之上。文中作者的假想才是科学的,合乎情理之中的。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7)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雪儿》。齐读课题。

      2、这是一只鸟儿的名字,这是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是我为信鸽取的名字。哪位同学告诉大家这“雪儿”是在我怎么样的情况下来到了我身边、进入了我的生活?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指名交流)

      3、“只剩下”,“多么向往”,告诉我们此时的“我”多么孤单、无聊、忧伤!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二、概括全文,整体把握

      过渡:在与我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请你继续往下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

      1、学生认真读课文。

      2、交流。

      (要求用上“在……的时候”,相机板书:疗伤取名盼望欢呼祝福)

      3、现在谁能把这些内容完整地连起来概括一下?(指名说)

      三、深入探究,朗读感悟

      过渡: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读书,还要从作者那些含情脉脉的句子里读到作者那颗跳动的心,感受到作者对雪儿的片片真情。

      1、出示:“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你体会到作者的那颗心吗?

      2、指名交流。

      3、齐读这句话,让我们共同体会一下这跳动的心。

      4、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我对雪儿的一片真情。

      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吗?会天天去看吗?是啊,多无聊、多没劲呀!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天白云,他怎么会有这样美好的心情?(指名交流)

      提示:你们觉得现在的我孤独吗?心情忧伤吗?

      师:是啊,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很轻松的、愉快的,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那样美丽,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此时我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5、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就这样去读课文,就能读出文中的丰富情感,发现别人所读不到的东西。自己用心读读下面的几段话,看看你是否又体会到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

      提示:(“蓝天信使”)雪儿是一只怎样的信鸽?对这样的信鸽,我内心的感情呢?

      (齐读这段话)

      6、体会、朗读其它自然段。……

      7、师:老师想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你听得出我的心情吗?(指名说)

      师:和雪儿在一起得时候,我的心情是快乐的;雪儿飞走了,我不是又孤单、寂寞了吗?我高兴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

      师:是啊,虽然雪儿走了,但雪儿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我相信我的伤也会和雪儿一样很快好起来的,所以心里感到很高兴、很欣慰。雪儿的到来,使我原本寂寞、孤独、忧伤、无聊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

      过渡: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鸽子都会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1、学生交流。

      2、师: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拥有这样的快乐和幸福,才会有这样一段美好的回忆!祝愿每位同学都拥有这样美好的日子,拥有美好的回忆!

      3、师:当我伤好之后,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我是否会想起与雪儿相依相伴的日子?是否又会勾起我对雪儿、对那段美好日子的回忆呢?假如是你,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请用你的笔,把想对雪儿说的话写下来,让春风带给雪儿,好吗?

      4、自由写话。

      5、交流。

      6、总结:其实,雪儿会从心底里感谢你,感谢你对它的悉心照料,感谢你对它的关心爱护,感谢你给它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板书:

      5、雪儿

      疗伤

      取名

      在……的时候,我盼望

      欢呼

      祝福

      提供张英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句训练

      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心里十分快慰。

      二、精读课文

      1、引读第一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我的腿--,爸爸妈妈--,家里就只剩下--。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

      师:这时,爸爸给我带回了一只白鸽。

      2、说一说(贴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觉得雪儿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呢?雪儿到底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呢?我们课文中也作了相应的描写,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说话练习:雪儿真可爱!

      师: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在雪儿的翅膀上用红色画血)

      板书:受伤

      3、学习2、3自然段

      (1)你们说的真好。文中的"爸爸"和"我"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画出怎样做的句子,用"~~~~"画出怎样想的句子。

      A、交流怎样做的句子。你能用带着对雪儿的疼爱的感情读好这几句话吗?

      指名读,评读。

      师: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回答。

      师: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它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希望自己的伤快点好起来。(板书:同情)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B、交流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板书:盼望)

      师:我为什么更盼望呢?生读"爸爸说┅┅蓝天信使"

      师: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我的盼望有没有成为现实呢?(出示雪儿飞翔图)

      4、学习第4、5、6自然段

      小组活动: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三节。(可以朗读、讲故事、绘画、表演等)

      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三、总结

      1、师小结:相似的遭遇、相似的企盼,将受伤的我和受伤的雪儿仅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今,雪儿终于要展翅高飞了。虽然多日的情谊让我们难舍难分,但我仍感到十分快慰。(板书:快慰)因为雪儿即将到广阔的天地去搏击风云,自由翱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必能和雪儿一样,开创自己美好的生活!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

      受伤 同情

      7、雪儿 是信鸽 盼望

      康复 快慰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叠词体会文中饱含的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飘飘悠悠、喃喃、哀伤的意思。

      3、体会“我”对雪儿的情感,感知“我”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把理解和体会表达出来。

      4、背诵课文的4、5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对雪儿的情感以及“我”的情感变化,并且能通过朗读把理解和体会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儿》,这是小作者为一只信鸽取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呼唤一声——雪儿。

      2、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文中的“我”腿跌伤了,每天一个人在家里休养,感到非常地孤独、无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节)

      3、过渡:在小作者盼望着早日康复,走出家门,在蓝天下奔跑,在春风中歌唱的时候,雪儿来到了她的身边,刚来时雪儿是什么情况?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

      二 、出示任务一

      雪儿是一只怎样的鸽子

      策略(组内交流学习)

      1. 读课文2.3自然段,找找描写雪儿的词句。说说体会。

      2.说说我和雪儿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补充

      小作者说她看到了雪儿的哀伤,我怎么没看出来?你看出来了吗?你是怎么理解“哀伤”的?

      雪儿此刻的遭遇跟小作者多么地相似,真是同病相怜啊!所以小作者一眼就看出了雪儿的哀伤。(板书:相识)

      重点句段的交流

      (出示图片)瞧,多可爱的雪儿啊!你知道作者为什么给它取名——雪儿呢?

      [我和爸爸给它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我便给它取名“雪儿”。] (根据回答板书:雪白雪白),你从这个叠词中读出了什么?(颜色很白很白)

      那你就让这只雪白的信鸽展现在我们眼前吧!指名读。(好白呀!)

      你还读出了什么?(生说不出)

      你听出什么了?(喜爱)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啊!你也能想老师一样读出喜爱之情吗?试试!(你真爱它)现在,我也是你的知音了。如果你也爱它,一起读吧!

      你们看看,雪白雪白这个叠词,我们不但读出了这只白鸽很白,而且读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对雪儿的喜爱?用心地读读课文,拿起笔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生自由读文。

      3、出示:[我对雪儿说:“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

      “这儿”是指哪儿?(我的家)把“这儿”换成“我的家”放到句子中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我”把雪儿当成了人,当成了家人)

      一句话,一颗心,如果你是雪儿,听了“我”的话心里会怎么想?

      同学们,想象一下,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有什么眼神,什么表情或许什么动作呢?

      (出示:我————对雪儿说:“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

      4、一件事,一份情,我们再来体会她们一起看云的心情吧!

      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你会天天看蓝天,看白云吗?你觉得小作者现在还觉得孤单吗?心情还会忧伤吗?

      老师注意到了这个词(板书):瓢飘悠悠 同样是叠词,同样读起来节奏很美,我们从雪白

      雪白读出了作者对雪儿的喜爱之情,这个叠词你又能读出什么呢?(白云的动态美,“我”

      此刻的心情……)这飘飘悠悠的白云,带走了“我”的烦恼,心情变得怎样了?

      是心情摇曳了白云,又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雪儿的到来)

      5、小结:雪儿的到来使原本寂寞、无聊的“我”变得快乐了。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第二自然段,把书捧起来一起读。

      过渡:是相处加深了了解,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之间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还从爸爸那知道了关于雪儿的其他事情,“我”到底了解到了什么?读读下面一个自然段。

      6、作者了解到了什么?(板书:是信鸽)[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能够飞越千山万水,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所以人们称它们是“蓝天信使”。]

      这是一只怎样的信鸽?(不怕困难,勇敢,坚强……)

      想象一下,雪儿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呢?(风雨雷电,受伤……)

      这些艰难险阻雪儿都不怕,它要飞越千山万水为人们传递信息,所以人们称它们是“蓝天信使”。

      老师知道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只信鸽还被封为二战的战斗英雄。资料介绍战斗英雄“胜利”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面对这样的雪儿,除了喜爱,我们还会产生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敬佩!

      让我们带着对雪儿的喜爱和敬佩再来读读这段话。

      爱它就要理解它,小作者也深深地明白那无边无际的蓝天才是雪儿的舞台,因此,小作者更加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起来,能够重返蓝天。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期盼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板书:期盼)

      7、过渡: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谁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任务二

      我和雪儿有着怎样的感情

      策略:从课文中找找有关词句说说,小组交流学习

      汇报成果

      出示:[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我”为什么欢呼?(雪儿又能飞了)雪儿飞得怎么样?看到雪儿飞得这么高这么美,我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激动)(板书:康复欢呼)你能把我高兴、激动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8、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那么久,我们之间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就要分别了,我的心情如何?【雪儿又飞到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雪儿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喃喃”是什么意思?小作者喃喃地在说什么?我们也来说一说。(雪儿又飞回阳台依偎在我的身边,我抚摸着它的羽毛轻轻地说:——————————————————。我望着雪儿金黄的眼珠,小声地说:——————————————————————。雪儿还是舍不得走,我一遍又一遍地说道:——————————————————————。)

      像这样小声地一遍又一遍地轻轻说道就叫------喃喃,又是一个叠词,你又读出了什么?(舍不得)

      再读一读这一节,你仿佛听到雪儿在说什么?(完成题空)

      这分别的情景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你能把这不舍之情读出来吗?

      多么感人而又温馨的一幕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感珍藏在心里吧!试着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上。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顾课文,雪儿的到来使孤独、无聊的“我”变得快乐幸福,给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那么是不是每个遇到受伤的小动物的人都会有段难忘的相处呢?只有善待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四、作业:(任选一题)

      1.当作者再次回忆起与雪儿相处的美好时光时,假如是你,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2.背会课文的三四段

      教学反思

      《雪儿》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和一只受伤的信鸽(雪儿)之间的爱心故事。通过“我”对雪儿疗伤,并细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复后,“我”满怀深情地将它送上蓝天,表现了“我”的真诚、善良。本文教学关键是使学生融入、体验。文章的亮点是“我”的所做、所说、所想,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私、美好,全在“我”的行动中。“雪儿”虽是信鸽的名字,更是孩子纯洁美好心灵的写照。在教学时我以“读”为中心,以“我”的情感变化及对白鸽的感情为线索,渗透听、说、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台,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我借鉴薛法根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用“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来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教学时,选择了课文中重点词如“雪白雪白”、“飘飘悠悠”、“喃喃”,重点句如“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将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我”说的每一句话,为雪儿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让学生这样去读课文,就能从*实的字里行间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与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如何将所提的问题进行整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联想能力探索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让学生敢说、乐说。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在今后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不足,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在品读课文时我力求创设*等、民主的“对话”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推荐访问:课时 才对 教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案第二课时